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下调Cyclin家族表达调节皮肤癌HS-4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02-180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白藜芦醇(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TT实验筛选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的最适作用浓度,对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测定;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增殖周期产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 目的探讨中药白藜芦醇(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MTT实验筛选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的最适作用浓度,对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测定;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增殖周期产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某些周期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某些周期相关蛋白改变情况。结果 Res对人皮肤癌HS-4细胞毒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20 mg/L的Res作用72 h对人皮肤癌HS-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最大;加入Res处理48 h后人皮肤癌HS-4的G0/G1期细胞数目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S期细胞数目比对照组低(P<0.05),G2/M期细胞数目两组差别不明显;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某些周期相关因子均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Res可抑制HS-4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其能影响皮肤癌HS-4细胞周期,将其阻滞于G1期,为Res在皮肤癌中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皮肤癌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养血解毒汤对老年银屑病患者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调节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慧 张英虎 杨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94-1395,共2页
银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处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者斑块,且其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银屑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诸多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因此免疫调节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手段,各种免疫细胞因子检测... 银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患处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者斑块,且其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银屑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诸多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因此免疫调节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手段,各种免疫细胞因子检测成为评价治疗方法疗效的重要手段〔1~3〕。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血解毒汤对老年银屑病患者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1资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解毒汤 银屑病 免疫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斌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2期-,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斑块型银屑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综合治疗(阿维A胶囊+他扎罗汀软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斑块型银屑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综合治疗(阿维A胶囊+他扎罗汀软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健脾解毒汤+中药药浴+走罐治疗+外用普连膏)。治疗后,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PASI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PASI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更理想。不仅可提升总有效率,而且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备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 斑块型银屑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清热利湿方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艾平 李慧 +1 位作者 张洋 吕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3)。对照组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清热利湿方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皮肤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TEWL)、皮脂分泌率和pH值。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2周(T2)和4周(T3)检测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水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4.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TEWL和皮脂分泌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皮肤生理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2和T3时血清Cat S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Cat 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血清Cat S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方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生理参数及血清Cat S水平,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方 吡美莫司乳膏 脂溢性皮炎 生理指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脓疱疮患儿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慧 张英虎 杨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295,299,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患儿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246例脓疱疮皮肤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送检感染分泌物标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耐药性检... 目的观察和分析患儿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246例脓疱疮皮肤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送检感染分泌物标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耐药性检测,菌株通过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及革兰染色进行菌种鉴定,用琼酯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脓疱疮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2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7%、86.6%和75.6%,其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8%、4.5%、15.8%,未发现对头孢菌素、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引发脓疱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医师应根据监测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脓疱疮 患儿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miR⁃23b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君 张洋 +1 位作者 艾平 龚书识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63-666,67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miR⁃23b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及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SLE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活动评分标准将其分为活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miR⁃23b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及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SLE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活动评分标准将其分为活动期组(≥10分)和缓解期组(0~9分),分别为54例和38例;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免疫PCR检测三组血清miR⁃23b表达水平;采用毛细管光度计成像法、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SLE患者血液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及抗dsDNA抗体,并分析miR⁃23b与血液ESR、补体C3、C4及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血液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3b与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缓解期组及活动期组血清miR⁃23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7,P<0.001),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对照组。活动期组ESR和抗dsDNA抗体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补体C3、C4、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得知,miR⁃23b与ESR、补体C3、C4及抗dsDNA相关分析的r值分别为-0.803、0.847、0.471和-0.929,miR⁃23b与TGF⁃β1和Smad3蛋白相关分析的r值分别为0.911和0.9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3b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低表达,可能通过介导TGF⁃β1/Smad3通路参与其发生发展,与疾病活动性呈明显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iR⁃23b 疾病活动性 TGF⁃β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