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段永强 李振龙 +2 位作者 吴继权 潘良枝 靳光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45例健康对照者和50例AMI组患者血清PCT与hs-CRP含量。比较两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在低危、中危、高危中的差异及ST段抬高性AMI...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45例健康对照者和50例AMI组患者血清PCT与hs-CRP含量。比较两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在低危、中危、高危中的差异及ST段抬高性AMI与非ST段抬高性AMI中的差异。结果 AMI患者血清中PCT与hs-CR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从低危、中危、高危逐渐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3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13.0%、PCT2.01±0.63ng/m L,明显高于27例非ST段抬高性AMI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3.7%、PCT 0.84±0.33ng/m 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4,P<0.01)。在早期低危组AMI患者中,PCT阳性分布要高于hs-CRP(χ2=5.001,P<0.01)。但在中危、高危组AMI患者中,PCT与hs-CRP阳性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170与χ2=2.060,P>0.05)。血清PCT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2,P<0.01)。结论在AMI患者血清中,PCT与hs-CRP含量显著增高可能是预测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具有预测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胡晓菲 汪俊 王钢胜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3541-3544,共4页
目的分析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晚期鼻咽癌患者82例,患者首先进行TPF方案诱导化疗,再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在TPF方... 目的分析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晚期鼻咽癌患者82例,患者首先进行TPF方案诱导化疗,再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在TPF方案诱导化疗过程中A组的43例患者实行诱导时间调节化疗,B组的39例患者实行诱导常规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化疗后分别有43例、39例患者可以进行疗效评估,A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72%显著高于B组的51.28%(χ2=9.9384,P=0.0016);A、B 2组患者在放疗后分别有41例、37例患者可以进行疗效评估,A组患者的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B组的89.19%(χ2=4.6720,P=0.0307);2组患者的白细胞(WBC)减少、中性粒细胞(GRA)减少的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比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HGB)减少、血小板(PLT)减少、丙基酸氨基转移酶(ALT)增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多以及肌酐增多的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以及口腔黏膜炎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比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厌食、乏力、皮疹和感染)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2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CD+19和CD+16+CD+56)百分比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患者CD+4/CD+8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其他淋巴细胞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方式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免疫功能受影响较小,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F方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 局部晚期鼻咽癌 近期疗效 毒副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PIVKA-Ⅱ和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0
3
作者 胡晓菲 於建鹏 王钢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5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94例、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受试者进行PIVKA-II和AFP检测,将研究组和各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PIVKA-II和AFP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联合射频消融或根治性手术治疗,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PIVKA-II和AFP水平。结果研究组PIVKA-II和AFP检测水平分别为(1 562.47±129.13)m AU/ml、(132.49±17.27)ng/ml,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VKA-II、AFP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PIVKA-II检测和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4.3%、78.7%,特异度均为98.6%。PIVKA-II、AFP均为阳性检测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100%;PIVKA-II、AFP任一阳性检测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97.3%;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治疗后,PIVKA-II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VKA-II和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度高,特异度高,误诊少,而且通过监测二者在血清中浓度的改变能够反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不能根治性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晓菲 於建鹏 王钢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9期1375-1380,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难以根治切除的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难以手术根治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替吉奥治疗难以根治切除的中晚期贲门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难以手术根治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瘤区3D-CRT放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缓解情况、2年生存率及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CD3^+,CD4^+及CD4^+/CD8^+、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而CEA、CA19-9水平则有显著降低,对照组KPS评分、CD8^+、PGⅠ、PGⅡ水平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增高,但CD3^+,CD4^+及CD4^+/CD8^+,CEA、CA19-9水平则有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无论是在KPS评分、T细胞亚群4项指标还是肿瘤标志物4项指标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各项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未见显著差异;而在病情缓解情况上,观察组客观缓解率78.1%,远高于对照组53.1%(P<0.05);而治疗后2年存活率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3D-CRT联合替吉奥在治疗手术难以根治的中晚期贲门癌上,能够缓解病情,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安全性较高,在符合同步放化疗适应症的情况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替吉奥 贲门癌
下载PDF
LGR5与肝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5
作者 余国政 胡刚 +5 位作者 刘勤 柯立池 张丽君 周静 胡如进 夏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941-1944,共4页
目的:研究LGR5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分别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LGR5、E-钙黏蛋白(E-CAD)... 目的:研究LGR5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分别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LGR5、E-钙黏蛋白(E-CAD)及N-钙黏蛋白(N-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GR5、E-CAD、N-CAD的表达:在20例肝癌组织中,LGR5、E-CAD、N-CAD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例(75%)、7例(35%)及16例(80%)。在20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55%)、11例(55%)及11例(55%)。在14例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4例(29%)、11例(79%)及4例(29%)。统计分析表明,LGR5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而E-CAD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同时,N-CAD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LGR5、E-CAD、N-CAD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LGR5的表达与患者术前肝功能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分级、HBV、肝硬化、甲胎蛋白(AFP)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CAD、N-CAD的表达与术前肝功能、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HBV、肝硬化、甲胎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E-CAD、N-CAD表达呈负相关(r=-0. 999,P <0. 05)。而LGR5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r=-1. 00,P <0. 05),与N-CAD的表达呈正相关(r=0. 998,P <0. 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明显的上皮间质转化现象。LGR5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R5 原发性肝癌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KAI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HBV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余国政 柯立池 +4 位作者 张丽君 周静 胡如进 夏林 杨璐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肝癌标本,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AI1的mRNA和蛋白水平。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转染pCMV-HBV 1.3倍体,检测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情况。...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肝癌标本,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AI1的mRNA和蛋白水平。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转染pCMV-HBV 1.3倍体,检测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情况。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AI1的表达及加入甲基化抑制剂后的变化。结果 KAI1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在癌旁组织呈高表达,HBV感染时KAI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加入甲基化抑制剂后KAI的表达随甲基化抑制剂浓度的的升高而增加。结论KAI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而HBV可能通过甲基化KAI1启动子区抑制KAI1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导致肝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甲基化
下载PDF
散发性乳癌组织BRCA1和BRCA2蛋白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柯珂 张绪良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癌组织中乳癌易感基因1(BRCA1)与BRCA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乳癌病人的乳癌组织74例,癌旁组织40例,同时选取乳房增生症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标本中BR...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癌组织中乳癌易感基因1(BRCA1)与BRCA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乳癌病人的乳癌组织74例,癌旁组织40例,同时选取乳房增生症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标本中BRCA1、BRCA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癌组织中BRCA1、BRCA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乳房增生组织、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24.63~27.53,P〈0.05)。乳癌组织中BRCA1、BRCA2蛋白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BRCA1、BRCA2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散发性乳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两者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乳癌易感基因1 乳癌易感基因2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感染的诊断效率 被引量:5
8
作者 段永强 余辉 +5 位作者 王钢胜 陈援浩 吴继权 邱煊 张杰荣 靳光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水平,以了解细菌感染情况和诊断效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PCT,结合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比较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效率。将患者按照PCT水平分为...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水平,以了解细菌感染情况和诊断效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PCT,结合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比较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效率。将患者按照PCT水平分为<0.25 ng/ml、0.25~0.50 ng/ml、>0.50 ng/ml共3个等级组。结果对照组PCT均值为(0.14±0.06)ng/ml,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外周血PCT的3个等级组的例数分别为37例、6例和7例,其均值分别为(0.15±0.09)ng/ml、(0.33±0.10)ng/ml和(4.29±3.31)ng/ml。<0.25 ng/ml组血清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6、P>0.05);0.25~0.5 ng/ml组较<0.25 ng/ml组PCT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86、P<0.01)、>0.50 ng/ml组较0.25~0.50 ng/ml组PCT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1)。以血清0.50 ng/ml为基线,PCT>0.5 ng/ml为阳性,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细菌感染率为16.00%。检测血清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性为97.62%、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95.35%和诊断效率为94.00%。结论血清PCT水平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效率高,3个等级组有明确的基线界限,分为正常、可疑感染和明确感染,对应分别推荐为不使用抗菌药物、可使用抗菌药物和强烈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早期临床诊治、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降钙素原 诊断效率 感染
原文传递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卡铂治疗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晓琳 刘喜松 陈细定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卡铂治疗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治疗的ⅢB和Ⅳ期NSCLC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和卡铂化疗对照组与消癌平注射液联合...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卡铂治疗ⅢB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治疗的ⅢB和Ⅳ期NSCLC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和卡铂化疗对照组与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卡铂化疗观察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9.6%和77.4%;对照组的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5.8%和7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和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41.5%、37.7%和4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2%、62.3%和69.8%(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和便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8.4月,肿瘤进展时间5.3个月,1年生存率26.4%;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7.7月,肿瘤进展时间4.2个月,1年生存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卡铂治疗ⅢB和Ⅳ期NSCLC,可以降低化疗药的血液学毒性,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吉西他滨 卡铂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基线甲状腺抗体对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不良事件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10
作者 明慧 余辉 +1 位作者 周蔷 陈援浩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51-857,共7页
目的用meta分析评价基线甲状腺抗体对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后的甲状腺相关... 目的用meta分析评价基线甲状腺抗体对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后的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研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恶性肿瘤ICIs治疗的文献,包含患者1480例,其中基线甲状腺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251例,ICIs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270例。Meta分析显示,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预测恶性肿瘤ICIs治疗后出现甲状腺irAEs的合并灵敏度为0.45(95%CI 0.35~0.56),合并特异度为0.95(95%CI 0.91~0.98),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04(95%CI 3.01~5.42),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57(95%CI 0.48~0.68),合并诊断比值比为16.31(95%CI 9.76~27.24)。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6~0.83)。Meta回归显示,研究地区、肿瘤类型的不同会导致异质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线甲状腺抗体(TPOAb和TgAb)对恶性肿瘤ICIs治疗后出现甲状腺irAEs的预测性能较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利于早期预测甲状腺irAEs,并降低因漏诊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不良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甲状腺抗体 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