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宇 汪正祥 +3 位作者 杨其仁 李亭亭 田凯 杨启池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5期39-46,共8页
2014至2015年每年的6—8月,采用样线法对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29科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种。从居留型来看,留鸟39种,夏候鸟16种,旅鸟1种;在地理区系构成上,东洋种37种(66.07%)... 2014至2015年每年的6—8月,采用样线法对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29科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种。从居留型来看,留鸟39种,夏候鸟16种,旅鸟1种;在地理区系构成上,东洋种37种(66.07%),古北种8种(14.29%),广布种11种(19.64%)。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33、0.83和0.95。从各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是落叶阔叶—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带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生境的变化趋势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高山灌丛草甸中鸟类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低,旨在为崩尖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 物种多样性 崩尖子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崩尖子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田凯 汪正祥 +3 位作者 雷耘 张娥 李泽 熊斌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2-458,共7页
2014年7月对湖北崩尖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共77种,隶属4目22科。其中两栖纲2目10科36种,爬行纲2目12科41种。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种(79.22%)为主,广布种... 2014年7月对湖北崩尖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共77种,隶属4目22科。其中两栖纲2目10科36种,爬行纲2目12科41种。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种(79.22%)为主,广布种(14.29%)、古北种(6.49%)次之,呈现出南北混杂的局面。随着海拔升高,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海拔801-1 100 m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最高。通过与鄂西南其他4个自然保护区的G-F指数比较,结果表明:崩尖子自然保护区的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2.03、4.04和0.66。根据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尖子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慈姑属植物的生态及进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戴璨 覃道凤 罗文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0-632,共13页
慈姑属(Sagittaria L.)隶属于泽泻科,是世界广布的水生植物,其生境多样、叶形和繁殖表型复杂,进化地位较特殊,是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研究较典型的材料。笔者在查阅相关慈姑属研究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的物种、探讨的问题及研究结... 慈姑属(Sagittaria L.)隶属于泽泻科,是世界广布的水生植物,其生境多样、叶形和繁殖表型复杂,进化地位较特殊,是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研究较典型的材料。笔者在查阅相关慈姑属研究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的物种、探讨的问题及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慈姑属物种存在广布种和濒危种,且个别物种的濒危现状可能与其生境条件相关;慈姑属的个别种类成为稻田入侵杂草,其竞争能力因慈姑种类及水稻栽培品种的不同而各异;环境对慈姑属植物有很强的塑造作用,不同环境还会造成慈姑所在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慈姑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繁殖方面,慈姑属植物体现出不同繁殖方式和两性功能的权衡,以及在繁育系统上从雌雄同株到雌雄异株的进化途径。本文还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中应注意的科学问题,并对慈姑属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属 生态 进化 生态修复 表型可塑性 经典分类 谱系地理 生活史权衡
下载PDF
湖北省两栖类新记录——无棘溪蟾
4
作者 田凯 汪正祥 +3 位作者 雷耘 林丽群 李泽 彭乾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16,422,共3页
2015年7月,在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的过程中采集到两栖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溪蟾属(Torrentophryne)的无棘溪蟾(Torrentophryne aspinia),是湖北省两栖类的新纪录.无棘溪蟾为中国特有种,其新分布点的发现,对无棘溪蟾... 2015年7月,在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的过程中采集到两栖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溪蟾属(Torrentophryne)的无棘溪蟾(Torrentophryne aspinia),是湖北省两栖类的新纪录.无棘溪蟾为中国特有种,其新分布点的发现,对无棘溪蟾的系统分类与演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棘溪蟾 湖北省 新纪录
下载PDF
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彭乾乾 汪正祥 +2 位作者 李亭亭 熊斌梅 杨启池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9-867,共9页
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对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值,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7种,隶... 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对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值,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7种,隶属于34科44属;根据综合评价值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进行优先保护评价排序,其中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9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23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2种,Ⅳ级优先保护有物种3种。通过分析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发现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在900~1 600 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和数量分布最多。该研究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地为该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其更加高效有力地指导本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优先保护 万朝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Dithiolopyrrolones的合成、广谱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英文)
6
作者 蔡浩宜 赵新露 +6 位作者 梅萌 周瑜 张琳玲 沈文文 马立新 何结望 易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1-410,428,共11页
20世纪早期dithiolopyrrolones作为抗生素首次被分离。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30种这种自然产物。它们都含有一个独特的带电双环中心骨架,并且骨架上的两个烯硫醇之间有一个紧凑的二硫键。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将dithiolopyrrolones分为... 20世纪早期dithiolopyrrolones作为抗生素首次被分离。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30种这种自然产物。它们都含有一个独特的带电双环中心骨架,并且骨架上的两个烯硫醇之间有一个紧凑的二硫键。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将dithiolopyrrolones分为holomycin、thiolutin和aaureothricin 3大类。研究表明dithiolopyrrolones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原生动物、酵母,甚至是一些人类癌细胞都有一定的抗性。Dithiolopyrrolones被认为是通过阻遏细胞的转录来杀死细胞的,但是准确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完整地建立。本文将会对dithiolopyrrolones的分离、特点、合成、生物活性、应用以及其作用机制做一个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thiolopyrrolones 抗生素 生物合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铜绿丽金龟气味结合蛋白AcorOBP1的表达和结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超群 赵莹 +5 位作者 曹雅忠 魏红爽 李克斌 张帅 彭宇 尹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3-371,共9页
【目的】揭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特异信息化合物的结合特性。【方法】通过RT-q PCR测定了铜绿丽金龟AcorOBP1基因的时空表达谱;用原核表达系统对A... 【目的】揭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特异信息化合物的结合特性。【方法】通过RT-q PCR测定了铜绿丽金龟AcorOBP1基因的时空表达谱;用原核表达系统对AcorOBP1进行表达纯化,然后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了AcorOBP1蛋白与56种候选化合物的结合特征。【结果】AcorOBP1基因在铜绿丽金龟卵、1龄幼虫和成虫等特定发育时期表达,在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在被测的56种化合物中,AcorOBP1与53种化合物具有结合活性,其中结合能力较强的为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挥发物水杨酸甲酯和癸醇,解离常数分别为2.10±0.08和5.04±0.59μmol/L。【结论】铜绿丽金龟AcorOBP1结合谱广,该蛋白可能在铜绿丽金龟对寄主植物小叶女贞的定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气味结合蛋白 表达谱 荧光竞争结合 解离常数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分类及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亭亭 汪正祥 +4 位作者 龚苗 雷耘 林丽群 戴璨 任雁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3-574,共12页
采用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127个植物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数量分类及植物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将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划分为13个群丛和4个群落;分析了各群... 采用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127个植物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数量分类及植物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将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划分为13个群丛和4个群落;分析了各群丛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海拔、地形等)以及不同群丛的植物组成和食源植物状况,同时对各群丛乔木层的胸径等级和高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丛Ⅰ(华山松-金佛山箬竹-湖北大戟)、群丛Ⅵ(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兴山五味子-抱茎风毛菊)、群丛Ⅸ(华山松-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以及群丛Ⅻ(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4个群丛所含物种数最多,其中群丛Ⅰ、Ⅵ、Ⅸ所含食源植物种数也最多;群丛Ⅳ(红桦-湖北花楸-离舌橐吾)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及乔木层平均高度均最大;这5个群丛是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该研究可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栖息地 植物社会学调查 聚类分析 群丛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优势乔木树种遥感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林丽群 汪正祥 +3 位作者 雷耘 李亭亭 王俊 杨敬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534-6543,共10页
针对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基础研究中乔木树种大范围分布数据难以获取问题,尝试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分层次实现树种识别。首先采用冬季Landsat8/OLI数据根据物侯特性分层提取常绿、落叶林的地域范围;进而依据夏季Worldvie... 针对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基础研究中乔木树种大范围分布数据难以获取问题,尝试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分层次实现树种识别。首先采用冬季Landsat8/OLI数据根据物侯特性分层提取常绿、落叶林的地域范围;进而依据夏季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的实地乔木样本的光谱特征分层次完成常绿树种(巴山冷杉、华山松、青$、刺叶栎)和落叶树种(红桦、日本落叶松、米心水青冈、漆树、锐齿槲栎、椅杨)的识别;并通过实地植被样方及专家知识通过高程数据完成分类结果的修正;最后结合GIS对主要优势树种的地形及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实验精度表明常绿林中巴山冷杉、华山松、刺叶栎、虫害华山松整体精度较高,落叶林中红桦、漆树等识别精度相对较高,部分树种如椅杨、锐齿槲栎识别精度较低;总体上常绿树种的精度要优于落叶树种。从植物地理学、遥感、GIS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将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与物种物候特性、专家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出了一种乔木树种识别的方法(1)提供了复杂山地环境的主要乔木优势种识别途径,且具有通用性;(2)完成了物种物候特性与遥感数据特性的整合利用,有效降低数据成本费用;(3)配合地面样方及专家知识修正结果,避免了过分依赖光谱特征引起的误判。这将为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多时相遥感 高分影像Worldview-2 树种识别 植被 专家知识
下载PDF
G-F指数测度万朝山兽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士超 李亭亭 +4 位作者 汪正祥 田凯 陈宇 彭乾乾 熊斌梅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4期72-80,共9页
2015年5月—2016年7月,利用样线法对湖北省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湖北省内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G指数(genus index)、F指数(family index)和G—F指数(genus-family index)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朝山自然保护... 2015年5月—2016年7月,利用样线法对湖北省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湖北省内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G指数(genus index)、F指数(family index)和G—F指数(genus-family index)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兽类7目25科69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G—F指数分析表明,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兽类G指数为3.99、F指数为14.81,G-F指数为0.73。万朝山与湖北省省内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G指数、F指数和G—F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万朝山和南河的G—F指数相当接近,相似性系数也高,这可能与万朝山和南河地理位置接近、生境组成相似有关。各保护区的物种分布密度虽然差异不显著,但南河和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因为保护区面积较小,导致物种分布密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指数 兽类资源 万朝山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同种雄性竞争对手的存在对星豹蛛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博 文乐雷 +3 位作者 赵菊鹏 梁宏合 陈建 焦晓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932-3938,共7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雄性产生精子(精液)也需付出代价。雄性除了依据配偶质量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度适应性调整生殖投入外,雄性在求偶和交配行为上也相应产生适应性反应,求偶和交配行为具有可塑性。目前雄性求偶和交配行为可塑性研究主...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雄性产生精子(精液)也需付出代价。雄性除了依据配偶质量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度适应性调整生殖投入外,雄性在求偶和交配行为上也相应产生适应性反应,求偶和交配行为具有可塑性。目前雄性求偶和交配行为可塑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雌性多次交配的类群中,在雌性单次交配的类群中研究甚少。以雌蛛一生只交配一次而雄蛛可多次交配的星豹蛛为研究对象,比较:(1)前一雄性拖丝上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2)雌雄不同性比对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星豹蛛前一雄蛛拖丝上的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潜伏期、求偶持续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前一雄蛛拖丝上的信息物质对后续雄蛛求偶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性比对星豹蛛雄蛛求偶和交配行为都没有显著影响。可见,星豹蛛雄蛛对同种雄性拖丝上的化学信息可产生求偶行为的适应性调整,而对性比不产生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豹蛛 单次交配 求偶交配 适应性反应 可塑性行为
下载PDF
不同生活型蜘蛛抗逆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超 文乐雷 +2 位作者 陈建 刘凤想 焦晓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14-216,F0003,共4页
以结网型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和角类肥蛛Larinioides cornuta以及游猎型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比较不同生活型蜘蛛成蛛水分和脂类含量,并比较3种蜘蛛在无水无食逆境下的耐受时间,为探究不同生活型... 以结网型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和角类肥蛛Larinioides cornuta以及游猎型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比较不同生活型蜘蛛成蛛水分和脂类含量,并比较3种蜘蛛在无水无食逆境下的耐受时间,为探究不同生活型蜘蛛体内水分和脂类含量与其抗干旱和抗饥饿能力的关联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机敏异漏斗蛛和星豹蛛体内含水量显著高于角类肥蛛,但后2种蜘蛛体内脂含量显著高于机敏异漏斗蛛,3种蜘蛛雌蛛脂含量显著高于雄蛛.在无水无食条件下,机敏异漏斗蛛存活时间显著高于角类肥蛛和星豹蛛,同时机敏异漏斗蛛和角类肥蛛雌蛛存活时间显著高于相应雄蛛.星豹蛛雌雄蛛的存活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蜘蛛生活习性和抗逆策略可能影响它们在逆境下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敏异漏斗蛛 角类肥蛛 星豹蛛 生活型 胁迫抗性
下载PDF
庐山常见昆虫与蜘蛛采集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增焘 刘凤想 +2 位作者 刘杰 彭宇 焦晓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在相关同行采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野外采集经验,将江西庐山常见昆虫和蜘蛛的生活习性、采集地点与采集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活动提供参考.通过搜索昆虫的生活环境,利用昆虫的食性和趋光性... 在相关同行采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野外采集经验,将江西庐山常见昆虫和蜘蛛的生活习性、采集地点与采集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活动提供参考.通过搜索昆虫的生活环境,利用昆虫的食性和趋光性诱捕昆虫,采集到隶属于蜉蝣目、蜻蜓目、螳螂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30余目常见昆虫类群.同时通过搜索蜘蛛的卵袋、巢网和装饰物等特异性结构,结合网捕等多种方法,采集到隶属于蜘蛛目20余科蜘蛛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动物学实习 昆虫 蜘蛛 采集方法
下载PDF
温度对夹竹桃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博 鲁蒙 +3 位作者 李晓宇 梁宏合 江庆生 焦晓国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在室内4个温度(15、20、25和30℃)下分别测定、比较夹竹桃蚜实验种群的存活曲线和生命表各参数差异.结果表明:夹竹桃蚜在15℃下呈Ⅱ型存活曲线,而在其他3个温度下都呈Ⅰ型存活曲线.夹竹桃蚜的平均世代历期T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分别从15... 在室内4个温度(15、20、25和30℃)下分别测定、比较夹竹桃蚜实验种群的存活曲线和生命表各参数差异.结果表明:夹竹桃蚜在15℃下呈Ⅱ型存活曲线,而在其他3个温度下都呈Ⅰ型存活曲线.夹竹桃蚜的平均世代历期T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分别从15℃的24.4 d到30℃的8.2 d.夹竹桃蚜的瞬时增长率r和周限增长率λ在15℃最小,分别为0.045和1.046;相反二者在20℃最大,分别为0.136和1.146.净增殖率R0在20℃最高(9.170),其次为25℃(4.669)、15℃(3.017),最小为30℃(2.825).可见20℃是饲养夹竹桃蚜的最适温度,本研究可为采用夹竹桃蚜大规模扩繁捕食性天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蚜 温度 存活曲线 生命表参数 天敌扩繁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金芪降糖片中小檗碱及绿原酸的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恒 陈靓 陈勇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294-297,共4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芪降糖片的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和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检测条件为Shim-pack ODS C18分离柱(150 mm×2.0 mm,4.6μm),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检测波长327 nm.结果表明在1.25 20 g/m L范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芪降糖片的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和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检测条件为Shim-pack ODS C18分离柱(150 mm×2.0 mm,4.6μm),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检测波长327 nm.结果表明在1.25 20 g/m L范围内,小檗碱和绿原酸含量与色谱峰面积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103%109%(RSD=0.88%4.12%).应用该法检测金芪降糖片中小檗碱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15.33±0.85)mg/kg和(10.88±0.37)mg/kg,实验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同时检测金芪降糖片中小檗碱和绿原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芪降糖片 HPLC 小檗碱 绿原酸
下载PDF
地形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植物丰富度及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熊斌梅 雷耘 +5 位作者 汪正祥 李亭亭 熊秀海 李中强 张娥 彭宗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07-2313,共7页
该研究以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40个(20×20m2)植物群落调查样方为基础,并采用回归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CCA)的方法研究该区地形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及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明确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为该区植物... 该研究以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40个(20×20m2)植物群落调查样方为基础,并采用回归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CCA)的方法研究该区地形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及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明确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为该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40个调查样地共有植物633种,隶属133科,316属,其中乔木118种,灌木150种,草本365种。(2)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结果显示,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别与海拔、坡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大,沿坡度梯度先减少后增大之后又减小。(3)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在所有海拔段,乔木物种丰富度始终低于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低、中低海拔地带,灌木物种丰富度均高于乔木和草本植物;而在中、高海拔地带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较大且高于乔木和灌木。(4)CCA排序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植物物种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按其影响强度排序为海拔>坡度>坡位>坡向,说明海拔是影响该区植物物种分布最重要的地形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物种丰富度 物种分布 典型对应分析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年龄胸径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熊斌梅 汪正祥 +5 位作者 李中强 张娥 田凯 李亭亭 李泽 宋春禄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深入探究林木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保护珍稀树种,对七姊妹山黄杉群落进行了调查。选用7种常见的回归模型对黄杉的胸径-年龄、树高-年龄、树高-胸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杉的胸径、树高与树龄成正相关,树高与胸径也成正相关,三... 为深入探究林木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保护珍稀树种,对七姊妹山黄杉群落进行了调查。选用7种常见的回归模型对黄杉的胸径-年龄、树高-年龄、树高-胸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杉的胸径、树高与树龄成正相关,树高与胸径也成正相关,三次曲线模型可以很好地表达黄杉胸径-年龄和树高-年龄关系,表达式为:y=-0.0001x3+0.011x2+0.179x+4.44及z=0.00007x3-0.015x2+1.105x-10.81;幂函数z=1.778y0.659是描述黄杉树高-胸径关系的最优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实测值和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选的最优方程可以用来估算黄杉年龄、胸径和树高的值。本文可为该区域黄杉生长规律和预测林木蓄积量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杉 年龄 胸径 树高 相关性 七姊妹山自然保区
下载PDF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林群落学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斌梅 汪正祥 +4 位作者 田凯 张娥 李泽 李士超 彭宗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441,共8页
黄杉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的中山地带。采用Braun-Blanquet的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并结合典型样方法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原生黄杉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黄杉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的中山地带。采用Braun-Blanquet的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并结合典型样方法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原生黄杉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300 m^2的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种,隶属24科38属,群落物种组成主要以杜鹃花科、豆科、五加科、壳斗科等种类为主;群落生活型组成分析显示,该黄杉群落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占比分别为76.9%、13.5%,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较少,植物的生活型谱大致呈"L"型;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黄杉重要值为53.6,占较大优势,是群落建群种,乌冈栎、石韦分别是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24.0、54.8;该黄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除均匀度指数外,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总体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上坡>山脊的规律;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种群年龄结构呈"L"型分布,属于增长型种群,在一定时间内,表明黄杉仍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群,林窗的出现使该黄杉群落保持持续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杉 物种组成 生活型谱 物种多样性 年龄结构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拉米夫定与原儿茶酸药物组合体内抗鸭乙肝病毒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武 马恒 +4 位作者 魏一 王玲 孟沫然 韩凤梅 陈勇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10-315,共6页
实验动物为感染过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雏鸭,抗病毒阳性对照药为阿昔洛韦(100.0 mg/kg),保肝护肝阳性对照药为门冬氨酸鸟氨酸(简称门鸟,5.0 g/kg),研究在不同的给药剂量及不同的给药时间的条件下,原儿茶酸(PA)与拉米夫定(3TC)药物组... 实验动物为感染过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雏鸭,抗病毒阳性对照药为阿昔洛韦(100.0 mg/kg),保肝护肝阳性对照药为门冬氨酸鸟氨酸(简称门鸟,5.0 g/kg),研究在不同的给药剂量及不同的给药时间的条件下,原儿茶酸(PA)与拉米夫定(3TC)药物组合(1∶1,质量分数)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与保肝护肝作用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3TC/PA体内抗DHBV的最佳给药剂量为50.0 mg/kg,一方面其抗病毒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阿昔洛韦,另一方面保肝护肝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门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组合 原儿茶酸 拉米夫定 乙肝病毒 体内 雏鸭 抗病毒作用 阳性对照
下载PDF
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泽 刘韬 +3 位作者 李亭亭 汪正祥 雷耘 彭宗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0-689,共10页
以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QZMS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AMS14 C测年、岩性特征与沉积物粒度综合分析,探讨了鄂西南山地13 000cal.a BP以来的沉积环境变迁.研究结果显示:QZMS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主要以细粉砂和中粉砂为主,频率分布曲线... 以鄂西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QZMS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AMS14 C测年、岩性特征与沉积物粒度综合分析,探讨了鄂西南山地13 000cal.a BP以来的沉积环境变迁.研究结果显示:QZMS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主要以细粉砂和中粉砂为主,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单峰分布,由下至上,峰度由宽到窄,偏度从近于对称到正偏,揭示了搬运动力和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1)12.9~11.6cal.ka BP,气候波动频率高,但幅度较小,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2)11.6~10.2cal.ka BP为晚更新世向全新世的过渡阶段,水动力条件持续较弱,环境相对稳定;3)10.2~7.7cal.ka BP早全新世,气候变得暖湿,水动力条件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强,泥炭藓湿地开始形成;4)7.7~2.0cal.ka BP气候暖湿,水动力条件达到最强,峰度和偏度波动频率低,但幅度增大,为沼泽湿地环境.研究表明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沉积物的粒度粗细与区域内水文条件和物源的变化密切相关,借助粒度组成和参数特征,可反演该区域的沉积环境演变,揭示泥炭藓湿地发育形成的过程,为该地区泥炭藓湿地的保护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 泥炭藓湿地 粒度 沉积环境 古环境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