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对象之我见
1
作者 王明华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1-32,共2页
我们曾经讨论认为,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择课文首先要遵循“文学性”的标准。但是古今中外的文学文本何其多也,以教科书极为有限的容量,又如何去抉择呢!因此,我们势必要划定一个对象范围。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 中学语文 选文 “文学性” 教科书选择 文学文本 课文
下载PDF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处标点
2
作者 季佳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寡人之于国也》 标点 课标教材 第三册 人教版
下载PDF
每期一题
3
作者 荣延俊 《中学数学教学》 1992年第5期49-,48,共2页
关键词 椭圆方程 题设 对称点 直角坐标系 轴长 瓜干 有作 了万
下载PDF
“沧海一粟”的“粟”是什么?
4
作者 王明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8期35-35,共1页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人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人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赤壁赋》 高中 语文 第三册 “沧海一粟” “粟” 释义
下载PDF
《我若为王》中一处标点的商榷
5
作者 李书章 季佳福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6年第10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我若为王》 人教版 标点 2003年版 教科书 著名作家 聂绀弩 高中 语文 杂文 第二册
下载PDF
“瓮牖绳枢”如何解
6
作者 季佳福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06年第9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教科书 名词活用 古汉语字典 动词 文言文 工具书 状语 窗户 词作 语文
下载PDF
“满地黄花堆积”如何解
7
作者 张家焕 季佳福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7年第10期76-76,共1页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她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其中“满地黄花堆积”一句,有资料(如《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吴铜运主编,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把其解释为“庭院里黄花遍地盛开”。这首词是反映词人晚年独居的愁苦心情.满地黄花遍...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她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其中“满地黄花堆积”一句,有资料(如《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吴铜运主编,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把其解释为“庭院里黄花遍地盛开”。这首词是反映词人晚年独居的愁苦心情.满地黄花遍地盛开是一种很绚烂的情景啊,这种美丽的景色与词人的愁苦心情是不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 《声声慢》 李清照 文言文 出版社 晚年 心情 词人
下载PDF
文徵明的“徵”读什么
8
作者 季佳福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10期58-58,共1页
贾祖璋先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了明代大书画家和诗人文徵明的《新荔篇》诗,引起了广大师生对文徵明的兴趣。但是,对文徵明的“徵”读什么.却有了争议。有人认为读“zhēng”.有人却认为应读“zhǐ”。
关键词 《南州六月荔枝丹》 文徵明 书画家 贾祖璋 诗人 师生
下载PDF
何谓“压卷(之作)”
9
作者 张家焕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9期63-63,共1页
“压卷”或“压卷之作”是人们读书作文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词.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明了其意义和用法。我们试先看两种权威工具书对它的解释: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佳作鉴赏 《何谓“压卷(之作)”》 张家焕
下载PDF
说“连”字义
10
作者 黄尚武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7年第12期77-77,80,共2页
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其中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之“连”字失注,今试说如次:
关键词 “连” 字义 语文教科书
下载PDF
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之我见
11
作者 王明华 《中国教师》 2007年第2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选文标准 《课程标准》 中学 能力的培养 交际工具 人类文化
原文传递
一道政史结合的妙题
12
作者 孙丰华 《历史学习》 2002年第Z1期13-13,共1页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秦朝实行的措施中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定的共同体起到促进作用的是
关键词 政史结合 民族形成 基本特征 选择题 国家形成 共同心理素质 政治课 促进作用 共同体 锦衣卫
原文传递
“凯旋”的误用
13
作者 秦声波 《语文月刊》 2006年第9期20-20,共1页
先请看下列句子: 例1、热烈欢迎奥运健儿胜利凯旋。 例2、参加省化学竞赛的学子昨日凯旋而归。 这两个句子都使用了“凯旋”一词,但均误用了这个词。
关键词 凯旋 误用 化学竞赛 句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