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鸣 金晟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5年第5期230-232,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大鼠摘除左肾以加速肾损伤的发生,采用柔红霉素尾静脉重复注射制备肾小球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A、B;治疗组A、B。...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8只,随机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大鼠摘除左肾以加速肾损伤的发生,采用柔红霉素尾静脉重复注射制备肾小球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A、B;治疗组A、B。治疗组苦参碱(20mg·kg^-1·d^-1)腹腔注射。4周后检测模型组A、治疗组A尿蛋白、血肌酐(SD)、尿素氮(BUN)及肾脏病理改变;计算肾小球总细胞数、系膜基质面积/肾小球面积(ECM/GA);肾组织免疫组化测Ⅳ型胶原(Col—Ⅳ)。8周后余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组相比,各组各项生化指标明显升高(P〈0.01,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Col—Ⅳ表达明显增强(P〈0.01);②同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生化指标明显降低(P〈0.01,P〈0.05);肾脏病理改变减轻,ECM/GA、肾小球总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Col—Ⅳ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苦参碱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外基质蓄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肾小球硬化 大鼠 肾脏损伤 动物实验 保护作用 尿素氮 血肌酐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α/β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冀倩倩 李永霞 +2 位作者 金文敏 段秋红 姚丽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α/β(GSK-3α/β)在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组织中的不同分布和表达。方法链脲霉素(STZ)腹腔注射建立小鼠DN模型,成模后2周收集小鼠血、尿标本及肾组织,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GSK-3α/β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免疫...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α/β(GSK-3α/β)在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组织中的不同分布和表达。方法链脲霉素(STZ)腹腔注射建立小鼠DN模型,成模后2周收集小鼠血、尿标本及肾组织,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GSK-3α/β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GSK-3α/β、podocin及β-cateni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GSK-3β主要分布于小鼠肾小球、近曲小管、外髓髓袢升支粗段及内髓集合管,而GSK-3α仅见于内髓集合管;②DN小鼠内髓集合管上皮细胞中GSK-3α与β发生转位变化,内髓GSK-3α、磷酸化GSK-3α以及肾皮质磷酸化GSK-3β的表达均明显增加;③DN小鼠肾皮质中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GSK-3α与β在DN发病中扮演不同角色,其中GSK-3β可能通过影响β-catenin表达参与DN肾小球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糖尿病肾病 Β-CATENIN
下载PDF
mTOR复合物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不同分布和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鸿 冀倩倩 +2 位作者 李永霞 段秋红 姚丽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分子复合物(mTORC)在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方法 1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DN组,每组各7只。DN组小鼠予以链脲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小鼠DN模型,采用生化技术检测小鼠血、尿肌酐以及白...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分子复合物(mTORC)在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方法 1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DN组,每组各7只。DN组小鼠予以链脲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小鼠DN模型,采用生化技术检测小鼠血、尿肌酐以及白蛋白水平,组织学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变化,免疫荧光以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肾组织中mTOR、mTOR第2448位丝氨酸磷酸化修饰后mTOR(p-mTOR)、mTORC1(Raptor)、mTORC2(Rictor)以及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效应蛋白磷酸化S6K1(p-S6K1)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DN组小鼠血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明显增加(P<0.01),肾小球明显增大(P<0.05)。mTOR、Raptor以及Rictor在正常以及DN小鼠肾皮质和髓质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在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袢、皮质近曲小管以及外髓和内髓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其中正常小鼠内髓肾组织中未见p-S6K1表达,正常以及DN小鼠肾小球中未见p-mTOR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表明,DN小鼠肾组织中mTOR、p-mTOR、Raptor、Rictor以及p-S6K1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mTORC广泛分布于小鼠肾组织且参与DN的发生发展,但mTOR第2448位丝氨酸磷酸化并不直接参与高血糖介导的肾小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分子 糖尿病肾病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晟 龙利 卢远航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55-56,共2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所有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灌肠治疗是利用肠道黏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肠道排除代谢产物、降低毒素水平,起到早期非血液透析延缓肾衰竭的作用。我科应用中...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所有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灌肠治疗是利用肠道黏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肠道排除代谢产物、降低毒素水平,起到早期非血液透析延缓肾衰竭的作用。我科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辩证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药疗法 中药灌肠
下载PDF
滋阴活血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金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均给予降糖护肾等对症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缬沙坦80mg口服,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活血法中药组方,以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法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均给予降糖护肾等对症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缬沙坦80mg口服,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活血法中药组方,以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A1c、UAER、CRP、TC、TG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活血法联合缬沙坦比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滋阴活血法 缬沙坦
下载PDF
Th17细胞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欧阳春 张里克 +1 位作者 卢远航 李先林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0期1978-1980,共3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6月湖北省中山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两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52例,糖尿病肾病组(UAER≥20μg/min)44例...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6月湖北省中山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两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52例,糖尿病肾病组(UAER≥20μg/min)4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试者Th17细胞的比例。分析Th17细胞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UAER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UAER、尿素氮、血肌酐、Th17/CD4+T细胞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221.1±43.27)μg/min比(14.2±2.6)μg/min、(7.1±1.9)μg/min;(7.6±3.4)mmol/L比(5.0±1.0)mmol/L、(4.3±1.0)mmol/L;(74±32)μmol/L比(60±11)μmol/L、(62±18)μmol/L;(2.79±1.07)%比(0.37±0.21)%、(1.83±0.96)%],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显著高于对照组[(9.2±2.6)%比(4.4±1.1)%;(11.6±2.2)mmol/L比(5.1±0.5)mmol/L],正常蛋白尿组UAER、Hb A1c、FBG、Th17/CD4+T细胞[(14.2±2.6)μg/min,(8.9±1.9)%,(10.5±1.7)mmol/L,(1.83±0.9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与糖尿病肾病组Hb A1c、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与UAER呈正相关(r=0.802,P<0.01)。UAER[OR=2.764,95%CI 1.199~6.372]和Th17/CD+4T[OR=3.524,95%CI 1.984~6.259]是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Th17细胞在预测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否作为临床诊断指标有待于大量样本深入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TH17细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灌肠汤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邱碧波 龙利 +2 位作者 金晟 卢远航 马琼英 《湖北中医杂志》 2009年第12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灌肠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9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同时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钙磷代谢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 目的观察自拟灌肠汤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9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同时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钙磷代谢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灌肠汤保留灌肠,1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83.9%和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Scr、BUN、BUA及提升血红蛋白,调节钙、磷代谢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灌肠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疗法 中药灌肠 灌肠汤
下载PDF
苦参碱对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颖 卢远航 易晔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口服糖适平,30mg/次、每日3次),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100ml(含苦参碱80mg)、每...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口服糖适平,30mg/次、每日3次),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滴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100ml(含苦参碱80mg)、每日1次),连续观察21d。结果治疗组血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的活性、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清TG、TCH、LDI,C、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出率、肾功能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只有低切全血粘度有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可通过调节t-PA/PAI-1的活性、降低血脂、血粘度改善肾脏微循环和肾功能,减少尿蛋白,从而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糖尿病肾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尿蛋白排出室
下载PDF
尿血康胶囊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龙利 金晟 +1 位作者 邱碧波 卢远航 《湖北中医杂志》 2011年第2期45-46,共2页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仅表现为持续性轻度蛋白尿和反复血尿,其中以单纯血尿为表现的称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型又称无症状性肾小球性血尿。我科近几... 隐匿性肾炎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仅表现为持续性轻度蛋白尿和反复血尿,其中以单纯血尿为表现的称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型又称无症状性肾小球性血尿。我科近几年采用中药制剂尿血康胶囊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血尿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肾炎 单纯血尿 中医药疗法 尿血康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0
作者 胡伟 谭亚莉 +2 位作者 田利钺 王伟 吴小燕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SF-36健康状况问卷量表,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其中...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SF-36健康状况问卷量表,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其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医保自付比例、营养状态、合并症与生存质量有关。结论降低医保自付比例、改善营养状态、防治并发症、健康教育及社会回归程度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SF-36健康量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血肿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艾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10期140-141,共2页
对128例患者行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2068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预防穿刺后血肿发生的措施和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血肿的护理及血肿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认为熟练的穿刺技术、有效正确的按压、细致地观察和针对性护理,可以预... 对128例患者行直接动静脉穿刺血液透析2068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预防穿刺后血肿发生的措施和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血肿的护理及血肿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认为熟练的穿刺技术、有效正确的按压、细致地观察和针对性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穿刺 血肿 护理
下载PDF
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晖 金晟 +1 位作者 刘莉 郭筠芳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8期36-36,共1页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其病程长易复发且迁延难愈.笔者运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以咽痛、咽干、...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其病程长易复发且迁延难愈.笔者运用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以咽痛、咽干、咽痒、咽异物感为主要症状。检查局部以咽黏膜充血、星暗红色、咽后壁多个淋巴滤泡增多为主要体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咽炎 中医药疗法 双黄连 雾化吸入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晖 金晟 +1 位作者 刘莉 郭筠芳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9期38-38,共1页
变应性鼻炎即临床通常说的过敏性鼻炎,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2011年3月-2013年10月,笔者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玉屏风颗粒 氯雷他定
下载PDF
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体会
14
作者 常耀武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6年第6期281-281,共1页
近年来,我科使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下载PDF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周文祥 夏章晖 +4 位作者 杨永丽 聂祥智 董骏武 徐翠玲 杨晓 《医学新知》 CAS 2010年第6期542-546,549,共6页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以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正常培养的HK-2细胞...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以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IR组、LY294002干预组(P13K-Akt阻断剂,10 μmol/L)、LiCl干预组(GSK-3β阻断剂,20 μmol/L)、rHuEPO干预组(20 U/L)、rHuE-PO+LY294002干预组、rHuEPO+LiCl干预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Akt(Ser473)、GSK-3β(Set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和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IR损伤诱导HK-2细胞凋亡率上调(15.20%±1.43%)、Akt活性水平下降、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LY294002干预使细胞凋亡率进一一步上调(18.20%±2.06%)、Akt活性水平下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LiCl干预使细胞凋亡率下调(12.30%±0.85%)、Akt活性水平上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uEPO干预组与IR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11.10%±1.62%)、Akt活性水平升高,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HuEPO干预组相比,rHuEPO+LY294002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升高(13.40%±1.94%)、Akt活性水平下降,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rHuEPO+LiCl双干预细胞凋亡率下调(7.50%±1.31%)、Akt活性水平上升,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Akt活性降低,GSK-3B活性升高影响caspase-3依赖的外源性凋亡途径可能是其凋亡机制之一.rHuEPO可通过增强Akt活性,降低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减轻细胞凋亡,对HK-2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糖原合成酶激酶3 肾小管 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文祥 杨永丽 +5 位作者 夏章晖 杨晓 聂祥智 董骏武 徐翠玲 周国梅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③预先给药组:缺血损伤30min前预先给予rHuEPO;④即时给药组: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③预先给药组:缺血损伤30min前预先给予rHuEPO;④即时给药组:再灌注损伤5min前给予rHuEPO;⑤延迟给药组:再灌注损伤30min后给予rHuEPO。用AnnexinV/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及蛋白活性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诱导细胞损伤后,细胞内Akt(Ser473)、GSK-3β(Ser9)水平下降,Caspase-3基因及蛋白水平均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kt、GSK-3β基因水平不变(P>0.05);rHuEPO各干预组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细胞内Akt(Ser473)、GSK-3β(Ser9)表达水平上调,Caspase-3基因及蛋白水平均下调,预先给药组调节幅度最大,即时给药组次之,延迟给药组上调幅度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预先给药组(9.17%±0.35%)、即时给药组(12.47%±0.86%)和延迟给药组(15.63%±0.7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17.97%±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uEPO可能通过增强Akt活性,抑制其下游因子GSK-3β蛋白活性,从而抑制其下游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的变化,减轻了抗霉素A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纤溶活性和血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卢远航 周颖 易晔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纤溶活性、血液黏度的影响及其肾保护作用。方法8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予格列喹酮30mg,po,tid;治疗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在此对照组治疗的...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纤溶活性、血液黏度的影响及其肾保护作用。方法8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予格列喹酮30mg,po,tid;治疗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在此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100mL(含苦参碱8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1d。结果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I、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出率和肾功能等都有显著的改善(P<0.01),其中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上升(1±s3)kU·L-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下降(5±17)kU·L-1,而对照组治疗后t-PA和PAI-1无明显改变,2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7%,低于治疗组89%,2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2组血糖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可通过调节t-PA/PAI-1的活性、改善血液黏度,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出,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糖尿病肾病 血液黏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金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及对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70例CKD 3期、4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及大黄...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及对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70例CKD 3期、4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及大黄液灌肠治疗,每次注入200 mL,保留灌肠1~2 h,以灌入距离肛门大约20 cm处为标准。1次/d。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 mL,以生理盐水100 mL稀释,静脉滴注。连续10 d;休息2 d再行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ET,6-Keto-PGF1a及TXB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优于对照组的4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ET和TXB2水平下降,6-keto-PGF1a水平上升,观察组ET和TXB2均低于对照组,而6-keto-PGF1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降低CKD 3期、4期患者血BUN和SCr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改善患者高凝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内皮素 6-酮前列腺素F1a 血栓素B2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血糖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龙利 陶冬青 +1 位作者 金晟 卢远航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9期859-86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6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龙利 金晟 余建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11期1117-1118,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方法 PNS患者68例(PNS组)、治疗后临床缓解PNS患者29例(缓解期组)、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检测3组T3、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 目的观察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方法 PNS患者68例(PNS组)、治疗后临床缓解PNS患者29例(缓解期组)、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检测3组T3、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清白蛋白及尿蛋白等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NS组与对照组血清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与PNS组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S患者治疗前血清T3、T4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95,P<0.01;r=0.76,P<0.01),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53,P<0.05;r=-0.76,P<0.01)。结论 PNS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下降与尿液中丢失大量蛋白有关,且甲状腺素减低程度与PNS病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甲状腺素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