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3”一体化模式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敏 《经济师》 2018年第8期193-193,195,共2页
针对目前"5+3"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临床教学讲义的编写、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医生教学能力的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措施,突出临床教学的... 针对目前"5+3"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临床教学讲义的编写、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医生教学能力的提高、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措施,突出临床教学的中西医结合特色,培养满足学生、医院和患者三方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临床教学改革 “5+3”一体化
下载PDF
疏肝补肾毓麟汤通过PINK1/Parkin通路调控自噬流提高精子活力的研究
2
作者 陈曙辉 萧闵 +2 位作者 姜兴宇 蔚文垚 曹继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I0022-I0024,共9页
目的 明确疏肝补肾毓麟汤畅通自噬流,通过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提高精子活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补肾毓麟... 目的 明确疏肝补肾毓麟汤畅通自噬流,通过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提高精子活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补肾毓麟汤高剂量组、疏肝补肾毓麟汤低剂量组、五子衍宗丸对照组。采用腺嘌呤(0.05 g·kg^(-1))灌胃14 d,复制少弱精症大鼠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0.9%氯化钠溶液,疏肝补肾毓麟汤高、低剂量组给药32.4 g/(kg·d)、8.1 g/(kg·d),五子衍宗丸对照组给药2.6 g/(kg·d)。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精子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的超微结构变化、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标记线粒体外膜易位酶20(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mitochondrion 20,TOMM20)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II,LC3II)的共定位、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PINK1、Parkin、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62(Selective autophagy adaptor protein 62,P62)、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II/I)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精子活动力下降(P<0.05),线粒体膜电位比例下降(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出现核周聚集,嵴受损或丢失,除了碎裂外,还有暗基质,以及外膜不规则,并且受损的线粒体与包括线粒体吞噬体在内的线粒体空泡相关,免疫双染中发现LC3II的存在量明显增多,LC3II与TOMM20的双重标记也增加,自噬相关指标PINK1、Parkin、LC3II/I、P6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疏肝补肾毓麟汤高剂量组、疏肝补肾毓麟汤低剂量组、对照组的精子活动力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比例增加(P<0.05),超微结构下正常形态的线粒体比例明显增多,且线粒体溶酶体的数量也减少,免疫双染中发现LC3II的存在量明显减少,LC3II与TOMM20的双重标记减少,自噬相关指标PINK1、Parkin、LC3II/I、P6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比例增加(P<0.05);疏肝补肾毓麟汤高剂量组、疏肝补肾毓麟汤低剂量组超微结构下正常形态的线粒体比例明显增多,且线粒体溶酶体的数量也减少,免疫双染中发现LC3II的存在量明显减少,LC3II与TOMM20的双重标记减少,自噬相关指标PINK1、Parkin、LC3II/I、P6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 疏肝补肾毓麟汤能改善精子活力低下症模型大鼠的精子活动力,可能是通过提高模型大鼠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保护线粒体功能,下调PINK1、Parkin、LC3 II/I、P62的表达,并畅通自噬流,减轻线粒体的过度自噬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活力低下 线粒体自噬 自噬流 疏肝补肾毓麟汤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行DSA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温暖 蒋峥杰 +3 位作者 舒悔改 徐瀚斌 韩洪军 朱以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迟发性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31例因PD术后迟发性出血行DSA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迟发性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31例因PD术后迟发性出血行DSA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研究P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6.37%(31/487),31例迟发性出血患者中首次DSA阳性22例(71%),14例伴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出血部位包括胃十二指肠动脉9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6例,肝固有动脉5例,脾动脉起始3例,胃左动脉1例。行微弹簧圈栓塞12例,微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8例,覆膜支架9例,明胶海绵栓塞2例。29例(94%)行DSA介入治疗达到彻底止血效果;2例再发出血,行手术止血处理。结论 DSA及栓塞止血创伤小,可精准发现PD术后出血血管,及时进行栓塞,止血效果安全有效,可作为PD术后迟发性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迟发型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下载PDF
CT影像学联合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检测对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彭万宏 门秀丽 宋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3期2555-2558,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铁蛋白对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HCC患者8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良性肝病患者75例...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铁蛋白对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HCC患者80例为HCC组,另选取同期良性肝病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所有观察对象CT表现特征,化学放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铁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sp90α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评价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病理诊断为HCC的80例患者中,CT诊断出HCC患者62例,CT诊断HCC的敏感度为77.50%(62/80),特异度为81.33%(61/75),准确度为79.35%。HCC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联合诊断HCC为70例,CT+血清指标诊断HCC为75例;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诊断HCC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78.67%,准确度为88.39%,其诊断效能显著高于CT、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诊断,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诊断。结论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Hsp90α、铁蛋白对HC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有一定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胎蛋白 热休克蛋白90Α 铁蛋白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补肾壮骨丸对初次椎体成形术后伤椎再塌陷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钒 吴华珍 +3 位作者 黄志辉 周大标 叶旭豪 李志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壮骨丸在初次椎体成形术后患者中的使用,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伤椎再塌陷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在我科住院的、初次行椎体成形术的120例患者,依据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壮骨丸在初次椎体成形术后患者中的使用,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伤椎再塌陷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在我科住院的、初次行椎体成形术的120例患者,依据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A组,n=60)与实验组(B组,n=60)。对照组术后予以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囊、阿伦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壮骨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6个月后均采用正常抗骨质疏松方法序贯治疗。治疗后通过放射影像系统观察0、6、12个月后伤椎高度的变化;分别采集0个月、6个月、12个月外周静脉血7 mL,检测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20例患者有117例患者完成最终随访,3例患者由于再次手术、自身原因等失去随访。(1)实验组延缓伤椎术后再塌陷的效果优于对照组;(2)补肾壮骨丸联合常规预防骨质疏松治疗可延缓伤椎术后再塌陷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因子IL-6、TNF-α等炎症因子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最终达到延缓伤椎术后再塌陷的目的。结论补肾壮骨丸防治初次椎体成形术后伤椎再塌陷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丸 椎体成形术 椎体再塌陷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温暖 吴志伟 +4 位作者 韩洪军 康江晖 李勇 朱以祥 何小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外科应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10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 目的探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外科应用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10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左外叶切除术(II+III段)19例,左半肝切除术(II+III+IV段)33例,肝右前叶切除术(V+VIII段)15例,肝右后叶切除术(VI+VII段)17例,右半肝切除术(V+VI+VII+VIII段)21例。术后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3例,肺部感染8例,胸腔积液10例,肝功能不全11例,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患者。随访1年观察,12例患者失访,剩余93例患者复发9例。结论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中选择性离断目标血管,依据肝组织缺血淤血的范围,选择正确的离断平面,实现肿瘤精准切除。该术式不仅减轻剩余肝组织的损伤,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便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解剖性肝切除 Glisson蒂 预后
下载PDF
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7
7
作者 温暖 王正华 +5 位作者 吴志伟 吕兴 韩洪军 康江晖 李勇 朱以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1例行ERCP及EST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11例患者中胆管恶性肿瘤2例,胰头恶性... 目的探讨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1例行ERCP及EST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11例患者中胆管恶性肿瘤2例,胰头恶性肿瘤2例,术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停药1周)3例,术前合并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4例。ERCP及EST手术72 h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黑便,活动后乏力、心慌,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出血症状。2例保守治疗,9例内镜下止血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ERCP及EST术后迟发性出血是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较危险的并发症,严控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操作,可降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出血后尽早内镜下止血,可有效阻止进一步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迟发性出血
下载PDF
补肾健骨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钒 李志钢 +2 位作者 熊昌源 瞿浩 吕仙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补肾健骨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单中心病例注册软件将我科骨质疏松椎体骨折PKP术后复诊患者进行病例注册登记,选择符合诊断为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90... 目的:通过临床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补肾健骨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单中心病例注册软件将我科骨质疏松椎体骨折PKP术后复诊患者进行病例注册登记,选择符合诊断为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90例纳入本研究;依据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A组,50例)与实验组(B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骨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3个月后采用序惯治疗。至少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ODI);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椎体高度值及再骨折的发生率等,评价临床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岁数、VAS评分、ODI、椎体高度等指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治疗1、3、6个月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明显恢复,观察组骨密度恢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4.0%,观察组总有效率97.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抗骨质疏松相比,补肾健骨汤在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骨骼质量、减少椎体高度丢失,且用药安全、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补肾健骨汤 对照研究 肝肾阴虚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