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残端癌七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钟世斌 秦国才 王玲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5-195,197,共2页
报告7例于肾盂癌术后发生的输尿管残端癌,再次行输尿管残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及术后膀胱灌注抗癌药物,经随访9~21个月,未见复发。并就其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输尿管残端 输尿管肿瘤
下载PDF
输尿管镜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新忠 钱辉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79-279,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 诊断 输尿管镜
下载PDF
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重建尿道治疗全程尿道狭窄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磊 王玲珑 王雷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重建尿道治疗全程尿道狭窄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本院1999~2010年采用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一期尿道成形治疗16例全程尿道狭窄。术前先进行尿路无菌化及会阴阴囊毛发处理,术后第2天拔除橡皮引流片,并... 目的:探讨利用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重建尿道治疗全程尿道狭窄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本院1999~2010年采用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一期尿道成形治疗16例全程尿道狭窄。术前先进行尿路无菌化及会阴阴囊毛发处理,术后第2天拔除橡皮引流片,并用抗生素行膀胱冲洗1次/d,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排尿。术后随访分别用逆行尿道造影、尿道镜和尿流率检查。结果:16例全程尿道狭窄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6.3个月,1例术后3个月并发尿道外口狭窄,2例术后并发尿瘘,经再次手术矫正后均排尿通畅。1例术后尿线稍细,经定期尿扩后排尿顺畅。3例术后会阴部切口皮肤裂开并轻度感染,经换药后自行愈合。16例患者均无阳萎、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尿道镜检查显示重建尿道内无毛干生长,无结石、囊袋及憩室形成。结论:会阴阴囊岛状双皮管治疗长全程尿道狭窄,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术中不需用特殊器械和设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岛状皮瓣 尿道成形术
下载PDF
miR-301a促进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虎 包乐群 吕胜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25-1827,共3页
目的探讨miR-301a对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miR-301a的表达水平,探究结肠癌和miR-301a表达的关系。同时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过表达和干扰miR-301a,MTT法检测miR-301a对HT2... 目的探讨miR-301a对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miR-301a的表达水平,探究结肠癌和miR-301a表达的关系。同时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过表达和干扰miR-301a,MTT法检测miR-301a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分子水平上检测miR-301a表达对HT29细胞中侵袭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探究miR-301a调控下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信号通路对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4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miR-301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其水平明显升高。MTT法检测发现过表达miR-301a的HT29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干扰miR-301a则细胞数目减少,表明miR-301a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在分子水平上蛋白免疫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iR-301a通过下调TGF-β和Smad-4的表达,促进MMP-9的表达,最终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 miR-301a通过下调TGF-β/Smad4信号通路,促进MMP-9的表达,最终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1a 结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9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国晓 刘修恒 +4 位作者 张祥生 丁德刚 朱晓博 陈鑫 闫天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臭氧O_3氧化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所致肾脏慢性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2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O_3氧化后处理组(I/R+O_3组)、氧气O_2后处理组(I/R+O_2组),每组4只。每... 目的研究臭氧O_3氧化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所致肾脏慢性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2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O_3氧化后处理组(I/R+O_3组)、氧气O_2后处理组(I/R+O_2组),每组4只。每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2周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浆尿素氮(BUN),2和10周取肾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各组的血清Scr、血浆BUN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周Masson染色显示,肾纤维化程度,其他3组较S组重(P<0.05),I/R+O_3组较I/R组、I/R+O_2组轻(P<0.05),而I/R组与I/R+O_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其他3组TGF-β1、α-SMA的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R+O_3组的表达减弱(P<0.05);I/R组与I/R+O_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_3后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慢性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O_3后处理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纤维化 臭氧氧化后处理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抗精子抗体阳性及其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建新 何坚 +2 位作者 孙兆林 张勇 刘修恒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8期615-616,共2页
目的:探讨在男性不育症中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混合抗球蛋白反应方法检测50例尿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阳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抗精子抗体与56例尿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阴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抗精子抗体。结果:在... 目的:探讨在男性不育症中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混合抗球蛋白反应方法检测50例尿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阳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抗精子抗体与56例尿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阴性不育症患者精液中抗精子抗体。结果:在106例不育症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组患者精液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是68%,明显高于解脲支原体Uu阴性组患者精液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16.1%(P<0.01)。结论:男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精液中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有相关性,对男性生育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性 解脲支原体 抗精子抗体 精液
下载PDF
前列腺切除手术影响性功能研究及危险因素评估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学国 姜从梅 钱辉军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手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对术后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期间因患前列腺疾病的72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术前谈话进行确认患者在术前的5个月有正常性生活,在术后的...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手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对术后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期间因患前列腺疾病的72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术前谈话进行确认患者在术前的5个月有正常性生活,在术后的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再次了解其性功能的情况,并对术后给患者的性功能带来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的精液量减少情况、有无精液排出和不射精情况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3789、6.8491、7.3577,P<0.05);手术后有4.17%的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与手术前相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38,P>0.05);术后8.33%的患者出现逆行射精,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577,P<0.05)。结论:前列腺切除术会对患者的性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在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 性功能 危险因素 评估分析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锦棠 蔡志明 +1 位作者 吴荣扬 詹炳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正常前列腺(NP)和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表述情况,明确细胞凋亡和Bcl-2,Bax在BP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测定正常和增生的前列...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正常前列腺(NP)和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表述情况,明确细胞凋亡和Bcl-2,Bax在BP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测定正常和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存在着Bcl-2高表达情况,而细胞凋亡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发生少见或根本未发生。两者与正常前列腺相比,Bcl-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P<0.05),而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前列腺组(P<0.05)。Eax基因在正常前列腺、增生的前列腺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减少和Bcl2-的高表达参与BPH形成过程,Bcl-2表达增加,导致前列腺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重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Bex基因 细胞凋亡 BCL-2
下载PDF
睾丸扭转10例报告 被引量:9
9
作者 吕胜启 王玲珑 +2 位作者 张孝斌 方丽萍 王淑惠 《临床外科杂志》 1999年第5期291-291,共1页
本文报告10例睾丸扭转,其中7例在8小时内手术探查,复位后挽救睾丸,3例因睾丸坏死而手术切除。作者就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讨论,认为应高度重视睾丸扭转的诊断,并尽早手术探查,以提高睾丸挽救率。
关键词 睾丸扭转 睾丸挽救率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低温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嗣星 詹炳炎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1年第5期173-176,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低温生物学(Cryobiology)的深入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器官、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低温损伤与低温保护、保存装置、保存后器官、组织的活力鉴定等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果,无疑,这对临床移植工... 近些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低温生物学(Cryobiology)的深入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器官、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低温损伤与低温保护、保存装置、保存后器官、组织的活力鉴定等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果,无疑,这对临床移植工作将产生深远的意义。一、低温损伤及损伤机制无论器官、组织还是细胞的低温保存,其技术的关键仍在于减少或避免低温损伤(Cryoinjury)。虽然,在冷冻-复温期间,细胞的改变取决许多物理、化学、生物的因素,但细胞的原发性损伤源于细胞膜,正如McGann指出的:细胞膜是低温原发损伤的靶子(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器官移植
下载PDF
包皮环切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清 陈庭 杨嗣星 《男科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包皮 环切术 再手术 预防
下载PDF
肾钙乳1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本正 张大虎 +2 位作者 郭永连 张小平 张孝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3-514,共2页
肾钙乳症是指一种微细的含钙粒子的混悬液存留于肾囊肿、肾盂憩室或积水的肾盂内,由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肾钙乳症,由于含钙的混悬液比重轻.钙乳常依体位变化而变动,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Howell于1959年根据此病的X线表现将... 肾钙乳症是指一种微细的含钙粒子的混悬液存留于肾囊肿、肾盂憩室或积水的肾盂内,由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肾钙乳症,由于含钙的混悬液比重轻.钙乳常依体位变化而变动,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Howell于1959年根据此病的X线表现将其命名为肾钙乳。本病较为罕见,我院自2001—2011年共诊治该病例17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钙乳症 诊治 影像学表现 体位变化 X线表现 肾盂内 肾囊肿 混悬液
下载PDF
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达平 杨嗣星 《华中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盐酸特拉唑嗪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美满霉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聂宁 程正启 +5 位作者 但建新 赵正据 余启枝 叶其昌 杨嗣星 王玲珑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23-124,共2页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为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已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但疗效仍不甚理想。我院自1993年起,选用美满霉素(minocin)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共54例,临床观察,其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美满霉素 药物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细菌培养
下载PDF
同种睾丸种植近况
15
作者 鲁波 詹炳炎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2年第3期105-107,共3页
胚胎及新生睾丸是具有免疫特赦性的供体,这与免疫遗传有关。胚胎晚期及新生的睾丸Leydig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基本完善的,具备作为供体的条件。以胚胎和新生大鼠供睾行同种睾丸种植在组织形态上能存活。推测种植后亦可具有分泌睾丸酮的功能。
关键词 睾丸 种植 供体 胚胎 新生儿
下载PDF
包皮环切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预防(附20例报告)
16
作者 李清 陈庭均 杨嗣星 《中级医刊》 1998年第9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再手术 原因预防
下载PDF
男性假两性畸形的病因学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欧阳海 吴天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假两性畸形的病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社会性别女性39例,男性3例。年龄8~19岁,平均10岁。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发育异常、隐睾、尿道下裂、盆腔包块或腹股沟区包块。染色体核型46,X... 目的探讨男性假两性畸形的病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社会性别女性39例,男性3例。年龄8~19岁,平均10岁。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发育异常、隐睾、尿道下裂、盆腔包块或腹股沟区包块。染色体核型46,XY 39例;45,X/46,XY 2例;45,X/47,XXY 1例。42例均经细胞遗传学、内分泌学、影像学及剖腹探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42例均行手术治疗,按照亲属意见选择其社会性别。其中保留女性性别36例,根据其表现分别行子宫、输卵管切除,或睾丸、阴茎切除,阴道成形术。选择男性性别6例,分别行睾丸下降固定、尿道下裂修补和阴茎延长术。患者术后根据其保留社会性别分别给于雄激素或者雌激素替代治疗。随访33例,随访时间7~10年。保留女性性别者30例,第二性征获得改善;18例结婚未孕,性生活正常;6例婚后性生活不满意;未婚6例。保留男性性别者3例,1例术后1年并发精原细胞瘤后死亡;1例行尿道下裂修补及阴茎延长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婚后未育;1例Miiller管抵抗综合征患者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有正常勃起反应。结论男性假两性畸形病因包括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睾酮合成酶缺乏、睾丸对LH/hCG抵抗、单纯型性腺发育不全、混合型性腺发育不全及Müller管抵抗综合征。认识其病因对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假两性畸形 病因学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肾细胞癌中人软骨糖蛋白39在外周血及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海涛 程帆 +6 位作者 刘昌茂 刘远华 张忠 彭昌伟 王忠禹 郑江 李成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观察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且体检结果正常者50例[... 目的观察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且体检结果正常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6.7±5.5)岁]作为对照组。取术后新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YKL-40 mRNA表达水平,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外周血YKL-40水平[(186.9±15.7)μg/L]高于对照组[(115.1±12.5)μg/L]及手术后YKL-40水平[(146.3±13.5)μg/L,t=20.565、28.4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YKL-40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t=5.047,P<0.05)。共98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成功率为89.1%,中位随访时间为47.5个月,3年生存率为62.34%。外周血中YKL-40升高患者总生存期(OS)短于降低患者(χ^2=6.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癌组织中YKL-40升高与降低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Fuhrman分级[OR(95%CI):1.854(1.289~7.659)]、淋巴结转移[OR(95%CI):2.335(1.359~10.656)]、外周血中YKL-40[OR(95%CI):1.335(1.185~6.987)]是经手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外周血中YKL-40水平升高,且与OS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标志物。癌组织中YKL-40水平未见升高,血清YKL-40可能并非来源于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KL-40 肾透明细胞癌 总生存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