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获奖诗人作品选
1
作者 洪烛 金铃子 +2 位作者 阎志 刘福君 陈人杰 《诗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76-77,共2页
洪烛的诗洪烛,北京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获奖诗集《我的西域》。
关键词 诗人 作品选 徐志摩 中国文联出版社 诗歌 编辑室主任 成吉思汗 洪烛
原文传递
在城市想起一缕炊烟(组诗)
2
作者 冰客 《芳草(潮)》 2019年第3期184-185,共2页
身上的污渍是劳作的写照,头发蓬乱面色沧桑,昏暗的路灯下,一对拾荒夫妻,独守着一张餐桌,蹲坐在不起眼的角落。
关键词 组诗 城市
原文传递
大别山以南(组诗)
3
作者 阎志 《诗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26,共4页
诗首先是诗人内心的需要。是诗人完善、充实、安慰自我的最佳方式。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诗的过客,当我终于安静下来,认真去读,真正进入诗中,才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其实诗一直都在,只是一次次被我忽视,当我终于深入诗中,才发现我一直忧... 诗首先是诗人内心的需要。是诗人完善、充实、安慰自我的最佳方式。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诗的过客,当我终于安静下来,认真去读,真正进入诗中,才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其实诗一直都在,只是一次次被我忽视,当我终于深入诗中,才发现我一直忧虑的、一直稀缺的、一直迫切需要的都在优秀的诗篇之中等待着我的到来。真正的诗是离善良最近的事物。因为诗需要悲悯,需要深刻的爱,没有悲悯与爱的诗是虚伪的,是文字简单的堆砌。感动过我的,深深打动我的永远是善良的、悲伤的、深刻的作品。为什么是这样的语言?为什么这样分隔语言?为什么是这样的词语进入诗歌?诗人与语言是如何相互维系、相互依存,最后成为有灵魂的并终于打动人们的诗,都是难以解释的,这都是诗的神性所在。这其实并不神秘,而其实是诗人早已被某种情感所深深打动,最后通过语言,成就诗歌。诗需要宽容,需要怜悯,需要等待,等待错过多年的我终于醒悟,重又亲近诗歌,重又走进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原文传递
花样士豆
4
作者 李伟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21年第5期2-9,共8页
“你真的要去‘乌龟壳’?”中心小学校长直勾勾地看着我,惊喜、疑惑交织在他浑浊的眸子里。在他三十年校长生涯中,还没有老师主动请缨到这个鸟不下蛋的地方。
关键词 小学校长 老师 惊喜 三十年
原文传递
茶谷寻诗
5
作者 鄢元平 《芳草(潮)》 2019年第1期187-188,共2页
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无诗的时代,或者说,这个时代正在远离诗和抛弃诗。快节奏的生话,将我们围猎于叫做城市的,大房子里,人挤着人,不断呼吸着别人口中和体,下散发出的臭气,相互污染,相互辗压,精神高度,紧张,心中长满栅栏。
关键词 快节奏
原文传递
最好的时光(组诗)
6
作者 黄平辉 《芳草(潮)》 2019年第6期181-182,共2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