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发育迟滞性防卫能力鉴定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林 刘军训 +1 位作者 江学锋 王锐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法医精神病学 痴呆 精神发育迟滞 性自卫能力
下载PDF
利用犬STR基因座检验认定犬精斑1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海生 王祥 +2 位作者 葛台明 张文平 刘军训 《刑事技术》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强奸案 犬精斑 STR基因座 案例分析 DNA鉴定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不良反应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淑真 陈祥国 +1 位作者 谢亮 吴建忠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31-332,共2页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后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3日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236例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包括ADR发生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接种者...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后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3日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236例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包括ADR发生率、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接种者ADR发生率20.34%(48/236),其中局部反应占29.17%(14/48),全身反应占70.83%(34/48)。男女接种者ADR发生率分别为13.41%(11/82)和24.02%(37/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者年龄21~74岁,各年龄段接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大部分发生ADR者均自愈。结论:成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同一人穿不同鞋形成足迹的检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小平 李学峰 陈红武 《刑事技术》 2004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足迹检验 鞋印 磨损特征 案例分析 中毒死亡
下载PDF
穿袜足迹形态特征鉴定2例
5
作者 孟小平 《刑事技术》 2003年第B1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赤足足迹 穿秣足迹 形态特征 鉴定 变化规律
下载PDF
鞋内底浸渍痕迹的检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红武 孟小平 《刑事技术》 2007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鞋内底 浸渍痕迹 足迹检验
下载PDF
计算耳廓缺损面积的比率方法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先武 陈鹏 王选中 《刑事技术》 2008年第3期65-66,共2页
在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工作中,常需要对伤者耳廓受伤缺损的情形进行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的鉴定。我国现行的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中,耳廓缺损构成的损伤程度鉴定,采用了以缺损部分占整体耳廓百分比值为判定构成轻伤和重伤的依据;伤残... 在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工作中,常需要对伤者耳廓受伤缺损的情形进行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的鉴定。我国现行的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中,耳廓缺损构成的损伤程度鉴定,采用了以缺损部分占整体耳廓百分比值为判定构成轻伤和重伤的依据;伤残评定标准中,也采用了以耳廓缺损部分占全耳的百分比值为定残的标准。因此在对此类损伤作法医学鉴定时,耳廓缺损部位占全耳比例的计算成为鉴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hop计算 耳廓 缺损面积 直方图 比率
下载PDF
射击弹壳上新生痕迹特征的检验
8
作者 陈和平 《刑事技术》 2003年第B1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弹壳 痕迹特征 检验 新生痕迹 同一认定
下载PDF
顶空气质联用法检测手持式催泪喷射器中喷射剂成分
9
作者 吕纪忠 陈祥国 +1 位作者 张银华 张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0,共2页
手持式催泪喷射器体积小巧,外形与日常生活用品相似,具有很强的携带隐蔽性,犯罪分子常使用其实施抢劫。手持式催泪喷射器中喷射剂的主要成分为刺激剂和溶剂,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法副、气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 手持式催泪喷射器体积小巧,外形与日常生活用品相似,具有很强的携带隐蔽性,犯罪分子常使用其实施抢劫。手持式催泪喷射器中喷射剂的主要成分为刺激剂和溶剂,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法副、气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利用顶空气质联用微流控分流技术,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可准确、快速地定性分析手持式催泪喷射器中喷射剂成分,为案件办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手持催泪喷射器 喷射剂 微流控分流器 HS/GC/MS
原文传递
从警犬感染巴贝斯虫病死亡病例谈预防蜱虫叮咬
10
作者 郭自东 李传甫 《养犬》 2013年第4期18-19,共2页
巴贝斯虫病毒又称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寄生于犬体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以蜱虫叮咬为主要传染途径。病毒感染隐性时间长,发病初期极易误诊。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1、流行病学调查。2、临床症状。3、实验室检查。预防... 巴贝斯虫病毒又称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寄生于犬体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以蜱虫叮咬为主要传染途径。病毒感染隐性时间长,发病初期极易误诊。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诊断:1、流行病学调查。2、临床症状。3、实验室检查。预防蜱虫叮咬及焦虫病的主要措施:1、蜱虫暴发期,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训练。2、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蜱虫粘附叮咬。3、被蜱虫叮咬皮肤,可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4、被蜱虫叮咬,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5、发现犬被毛内有蜱虫,可用药浴,同时对犬舍及活动环境彻底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虫 巴贝斯虫病毒感染 诊断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