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有机肥降解土壤乙草胺残留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常向前 韩梅梅 +1 位作者 刘冬碧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113-116,共4页
在室外将桶内水稻土用不同肥料处理后,喷施有效成分浓度为1.2 g/L乙草胺药液,施药后于不同时间(0.5、1、3、5、7、14、21、30、45 d)取土样检测乙草胺的残留量,计算乙草胺在不同处理后的半衰期,分析肥料处理降解乙草胺的可行性。结果表... 在室外将桶内水稻土用不同肥料处理后,喷施有效成分浓度为1.2 g/L乙草胺药液,施药后于不同时间(0.5、1、3、5、7、14、21、30、45 d)取土样检测乙草胺的残留量,计算乙草胺在不同处理后的半衰期,分析肥料处理降解乙草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水溶肥或微生物有机肥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均比对照明显缩短。PSBGH处理,乙草胺半衰期最短,是对照的21.77%;AWJL处理,乙草胺半衰期在各处理中最长,是对照的61.51%。初步认为施用有机肥可以作为降解水稻田乙草胺残留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乙草胺 降解 腐殖酸 微生物有机肥
下载PDF
湖北省稻田稗属杂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
2
作者 顾琼楠 褚世海 +3 位作者 黄启超 李林 陈安安 李儒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5-113,共9页
为了明确湖北省稻田稗属杂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在用五氟磺草胺田间最高推荐剂量对稗属杂草种群进行筛选后,对湖北省主要稻区58个稗属杂草田间种群进行整株生物测定。整株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采集点的稗属杂草田间种群对... 为了明确湖北省稻田稗属杂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在用五氟磺草胺田间最高推荐剂量对稗属杂草种群进行筛选后,对湖北省主要稻区58个稗属杂草田间种群进行整株生物测定。整株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采集点的稗属杂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敏感种群19个,占样本总数32.76%,其致死中量(ED50)为0.274 7~0.827 8 g a.i./hm2;3个种群(鄂州市汀祖镇凤凰村的18-ETF种群、黄石大冶市大箕铺镇小箕铺村的18-HDDX种群和黄冈武穴市龙坪镇胡胜村的18-HWLH)对五氟磺草胺表现出极高水平的抗性,占供试种群总数的5.17%,其EC50分别为750.752 5、153.134 4、56.023 5 g a.i./hm2,与敏感种群相比,其抗性倍数分别达2 668.87、544.38、199.16倍。中等水平抗性种群有13个,占样本总数的22.41%,抗性倍数为10.23~86.65。低水平抗性种群有23个,占样本总数的39.66%,抗性倍数为3.06~9.94。在地理分布上,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采集的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较高,其次为江汉平原双季稻区采集的稗草,鄂中丘陵岗地单季稻区采集的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研究结果揭示了湖北省主要稻区稗属杂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及抗性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合理应用五氟磺草胺防控稻田稗草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稻田 稗属杂草 五氟磺草胺 抗性监测
下载PDF
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友梅 樊军 杨立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460-462,共3页
从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管理理念及方式落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到位、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科研管理理念、优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提升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解决对策,以期为创新农业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化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斌 刘友梅 +4 位作者 黄薇 张舒 吕亮 常向前 杨小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100-103,共4页
为了掌握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致病型分化和变异动态,采集湖北省水稻种植区白叶枯病样品分离白叶枯病菌,用含不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近等单基因系IRBB2、IRBB3、IRBB5、IRBB13、IRBB14和IR24作为鉴别... 为了掌握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致病型分化和变异动态,采集湖北省水稻种植区白叶枯病样品分离白叶枯病菌,用含不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近等单基因系IRBB2、IRBB3、IRBB5、IRBB13、IRBB14和IR24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剪叶接种,根据寄主和分离菌株的互作反应检测病菌的致病型分化。鉴定结果表明,在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的致病型R9(SSSSSS)占鉴定菌株的46.2%,还有Unknown类型的菌株占38.5%。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湖北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主要致病型由R4变成了R9,且出现了以前没有的R8(SSRSSS)类型和Unknown类型。同时,鉴定了Xa7和Xa23介导的湖北省白叶枯病菌的抗性,Xa7有2个分离菌株可以克服其抗性,而Xa23能抗所有分离菌株,因此在湖北省可以利用这2个基因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致病型
下载PDF
牛筋草生防菌NJC-16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顾琼楠 欧翔 +3 位作者 褚世海 黄启超 陈安安 李儒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826,共9页
为了筛选并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牛筋草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牛筋草炭疽病病原菌菌株NJC-16,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牛筋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eleusines。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不同... 为了筛选并获得低毒且高效的牛筋草生防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牛筋草炭疽病病原菌菌株NJC-16,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牛筋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eleusines。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生长无显著差异;在供试碳(氮)源中病原菌对淀粉和酵母粉的利用效果最好;生长最适pH为6-9;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室内生防试验表明,菌株NJC-16分生孢子悬浮液对牛筋草防效最佳,接菌21 d后牛筋草发病率为83.2%,鲜重防效达73%,对稗、马唐、千金子、反枝苋、大巢菜的生防效果较差。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菌株的分生孢子液对玉米、小麦、水稻安全。综上所述,菌株NJC-16有开发成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筋草 牛筋草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除草剂
下载PDF
产壳聚糖酶微生物菌株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许炎芬 贾子民 +3 位作者 段先莉 龙同 李文静 赵锦芳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44-148,共5页
壳聚糖酶是以内切方式催化水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生成壳寡糖所需的关键酶,筛选不同微生物来源的壳聚糖酶,受到广泛关注。壳聚糖酶主要来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壳聚糖酶诱变方法有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Co60-γ射线诱变、等离子体诱... 壳聚糖酶是以内切方式催化水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生成壳寡糖所需的关键酶,筛选不同微生物来源的壳聚糖酶,受到广泛关注。壳聚糖酶主要来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壳聚糖酶诱变方法有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Co60-γ射线诱变、等离子体诱变、微波诱变及多种方法的复合诱变。介绍了壳聚糖酶来源及其性质、壳聚糖酶诱变菌株选育,展望了壳聚糖酶菌株选育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酶 菌株选育 发酵 诱变
下载PDF
白僵菌产酶特性及应用研究现状
7
作者 段先莉 贾子民 +4 位作者 许炎芬 龙同 王砚妮 李文静 赵锦芳 《湖北植保》 2023年第2期13-18,共6页
白僵菌属是一类重要的真菌,球孢白僵菌为该属典型虫生真菌,因其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致病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成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白僵菌的致病机理、产酶特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僵菌属是一类重要的真菌,球孢白僵菌为该属典型虫生真菌,因其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致病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成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白僵菌的致病机理、产酶特性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白僵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球孢白僵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湖北麦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美玲 刘悦 +5 位作者 陈婷婷 龚双军 史文琦 曾凡松 杨立军 喻大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0-645,共6页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影响,于2019-2020两个小麦生长季,从湖北襄阳、枣阳长期稻-麦轮作和长期玉-麦轮作田分别采集小麦赤霉病穗,采用组织病理学分离镰孢菌单孢堆菌株,并对其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致病种...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影响,于2019-2020两个小麦生长季,从湖北襄阳、枣阳长期稻-麦轮作和长期玉-麦轮作田分别采集小麦赤霉病穗,采用组织病理学分离镰孢菌单孢堆菌株,并对其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致病种和毒素化学型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91个镰孢菌单孢堆菌株;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为该区稻-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稻-麦轮作田分离菌株总数的93.0%,主要产生3-AcDON;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玉-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玉-麦轮作田分离菌株总数的62.9%,既可能产生15-AcDON,又可能产生3-AcDON;191个菌株中仅有11个菌株产生NIV,占比5.8%。以上结果揭示,小麦赤霉病镰孢菌致病种和毒素化学型组成与轮作模式密切相关,镰孢菌优势致病种和毒素的类型可能与镰孢菌对小麦前茬作物的偏好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种群组成 毒素化学型 前茬作物 优势种
下载PDF
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冬 万鹏 +1 位作者 褚世海 李儒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1197,共7页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00 kg/ha(M1)、20000 kg/ha(M2)和30000 kg/ha(M3)],观察棉田不同生育期内杂草防效、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叶绿素含量、株高、果枝数、成铃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田整个生育期内杂草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秸秆高量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P<0.05),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M0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基本维持在20.79%~21.70%,而小麦秸秆高量覆盖棉田土壤含水量可达26.25%~35.65%。小麦秸秆高量覆盖还可显著促进棉花的快速生长及提高叶片叶绿素合成,但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其增长幅度不显著(P>0.05)。另外,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提高棉花的果枝数、蕾数和成铃数也有显著促进作用,M0处理在吐絮期的果枝数和成铃数仅为8.0和10.7,而小麦秸秆不同高量覆盖处理可达12.2~13.2和25.9~29.9。【结论】长江流域棉花定苗后,一次性覆盖15000 kg/ha小麦秸秆可有效抑制全生育期内的棉田杂草,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及化肥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覆盖 棉花 棉田杂草 土壤水分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下载PDF
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褚世海 丛胜波 +2 位作者 李儒海 黄启超 侯有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准确地评估其生防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黑点切叶野螟1龄幼虫分别在2种高温(35℃和40℃)暴露4种时长(2、4、8、16 h)后,观察测定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蛹...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准确地评估其生防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黑点切叶野螟1龄幼虫分别在2种高温(35℃和40℃)暴露4种时长(2、4、8、16 h)后,观察测定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等指标。【结果】经2种温度、不同时长的处理后,黑点切叶野螟各项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35℃处理16 h,幼虫存活率由1龄的65.83%降为5龄的28.33%;对化蛹率和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种温度(35℃和40℃)处理16 h后,幼虫历期分别比对照长0.90 d和1.74 d;对蛹期无影响;成虫寿命在经8 h和16 h处理后缩短约1 d;蛹重在8 h和16 h高温处理后略有下降;雌虫产卵量在2种温度下均为处理16 h的最低;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黑点切叶野螟受短时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存活率和抑制发育速率,影响程度取决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供试条件下,黑点切叶野螟均能完成生活史,保持种群的延续,这对生防是有益的。但是,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导致幼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黑点切叶野螟夏季种群密度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点切叶野螟 短时高温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常见非洲菊品种生长习性与栽培
11
作者 过聪 袁斌 +3 位作者 陈锋 吕博 孟庆忠 向发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6-1373,共8页
为摸清目前主流非洲菊品种的生长与栽培特性,以12种市场常见非洲菊品种为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非洲菊各品种间株型、叶形、花序直径、小花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花梗长度和花梗粗度无显著差异;国内非洲菊以黑色花心、花色明艳的半重瓣... 为摸清目前主流非洲菊品种的生长与栽培特性,以12种市场常见非洲菊品种为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非洲菊各品种间株型、叶形、花序直径、小花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花梗长度和花梗粗度无显著差异;国内非洲菊以黑色花心、花色明艳的半重瓣品种居多。不同地区间设施栽培的同一非洲菊品种观赏性状较稳定,但在切花花梗长度与产花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非洲菊的花梗长度与采收前7 d内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温差呈极显著正相关,建议通过控制大棚日温差来提高切花花梗长度。湖北地区栽培的非洲菊秋季产花量高,生产上可优先考虑综合性状较好的热带草原、香槟、玲珑、云南红、水粉、白马王子和蜜糖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生长习性 花梗长 产花量
下载PDF
一株防病促生细菌HPS-211菌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12
作者 黄薇 谢媛圆 +3 位作者 金利容 周剑雄 熊又升 曾祥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4期78-83,共6页
通过梯度稀释法从连作和休耕的草莓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可培养的细菌单菌落,与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或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峙共培养,复筛得到若干株对灰霉菌或赤霉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对拮抗效果最佳的细菌进行真菌抑... 通过梯度稀释法从连作和休耕的草莓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可培养的细菌单菌落,与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或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峙共培养,复筛得到若干株对灰霉菌或赤霉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对拮抗效果最佳的细菌进行真菌抑菌谱的测定、植物促生效果评价及接种细菌对草莓灰霉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试验获得1株对番茄有促生作用的细菌HPS-211,接种30 d后番茄的株高和单株鲜重平均分别提高了14.5%和26.9%,番茄叶绿素含量、叶色和植株的光泽度也有提高。对草莓苗接种HPS-211和灰霉菌B05.10发现,与阳性对照B05.10相比,接种HPS-211能降低草莓叶片灰霉病病情指数,草莓叶色、株高和光泽度与接种番茄有类似表现,处理组的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和植物株高高于清水对照,达到显著性差异。HPS-21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鞭毛,无芽孢,经过16S rDNA分子鉴定为偶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zotofor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拮抗 促生 革兰氏阴性菌 偶氮假单胞(Pseudomonas azotoformans)
下载PDF
稗18-WJJ-Ec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靶标抗性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启超 顾琼楠 +4 位作者 褚世海 陈安安 李林 李儒海 孙正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稗(Echinochloa crus-galli)18-WJJ-Ec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靶标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以敏感稗18-NJ作为对照,明确稗18-WJJ-Ec种群的抗性指数(RI),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分析了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序列及表达量,并... 为明确稗(Echinochloa crus-galli)18-WJJ-Ec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靶标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以敏感稗18-NJ作为对照,明确稗18-WJJ-Ec种群的抗性指数(RI),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分析了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序列及表达量,并测定稗ALS离体活性。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对稗18-WJJ-Ec种群的鲜质量抑制中浓度(ED)为20.54 g a.i./hm^(2),是敏感稗18-NJ种群RI的42.79倍;稗18-WJJ-Ec的ALS氨基酸基因序列574位色氨酸(Trp)突变成了亮氨酸(Leu);ALS离体活性显著高于敏感稗18-NJ;五氟磺草胺处理1 d后,稗18-WJJ-Ec种群ALS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感稗18-NJ种群,ALS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的8.72倍,总体结果表明稗18-WJJ-Ec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存在靶标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氟磺草胺 乙酰乳酸合成酶 抗性水平 靶标抗性机制
下载PDF
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2种盲蝽科寄主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海辰 李文静 +2 位作者 许敏 许冬 万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为筛选棉田主要盲蝽——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防治技术,选择盲蝽科昆虫寄主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种子,采用冷浸法制备其乙醇提取物,利用三臂... 为筛选棉田主要盲蝽——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防治技术,选择盲蝽科昆虫寄主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种子,采用冷浸法制备其乙醇提取物,利用三臂嗅觉仪比较绿盲蝽对2种提取物和棉花叶片间的嗅觉反应,并筛选了1种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制剂。结果显示,绿盲蝽对韭菜籽提取物选择反应率最高,为56.04%±3.77%,显著高于葵花籽提取物和棉花叶片。当韭菜籽提取物和葵花籽提取物按照体积比3∶7复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均能表现出极强的引诱作用,选择反应率均在80%以上。结果表明,该复配引诱剂具备防治棉田盲蝽科害虫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中黑盲蝽 寄主植物 药源植物 引诱剂 嗅觉反应 害虫防治 协同增效 食诱剂
下载PDF
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元维军 周忠雄 +3 位作者 周忠泉 陈婷婷 刘美玲 向礼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96-98,共3页
为明确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于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井冈霉素水剂商品用药量600、1 200 mL/hm2和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商品用药量150、300、600 mL/hm2处... 为明确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于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井冈霉素水剂商品用药量600、1 200 mL/hm2和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商品用药量150、300、600 mL/hm2处理对玉米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在77.90%~88.53%,其千粒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霉素 噻呋酰胺 玉米纹枯病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条锈病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率和防治阈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阙亚伟 龚双军 +7 位作者 王志清 向礼波 曾凡松 袁斌 薛敏峰 史文琦 刘万才 杨立军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19,共6页
为研究条锈病对不同抗性水平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选取了对条锈病感抗程度不同、湖北省小麦生产中主推的5个品种(兰考198,高感;扶麦368,中感;华麦1168,中感;襄麦46,中抗;鄂麦DH16,高抗)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分区种植,人工接种条锈菌,喷施不... 为研究条锈病对不同抗性水平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选取了对条锈病感抗程度不同、湖北省小麦生产中主推的5个品种(兰考198,高感;扶麦368,中感;华麦1168,中感;襄麦46,中抗;鄂麦DH16,高抗)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分区种植,人工接种条锈菌,喷施不同剂量氟环唑以形成不同的发病梯度,研究了5个品种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损失率,分析了品种抗性与植保贡献率的关系,并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抗性品种的防治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受害损失率与病情发生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植保贡献率与品种抗性相关,品种抗病性越弱,植保贡献率越高;兰考198、扶麦368、华麦1168、襄麦46和鄂麦DH16的防治阈值分别为抽穗扬花期病指5.443、4.819、3.994、3.376和5.150。研究结果为利用品种抗病性防控小麦条锈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产量损失率 植保贡献率 防治阈值
原文传递
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17
作者 周鹏 顾琼楠 +1 位作者 黄俊斌 郑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9,共7页
以希金斯刺盘孢菌株Ch-1为供试野生型菌株,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获得含2000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菌落生长异常或致病缺陷突变体,分析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DNA插入拷贝数和位点。结果显示,筛选到14株菌落异常突变体,包括2株... 以希金斯刺盘孢菌株Ch-1为供试野生型菌株,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获得含2000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菌落生长异常或致病缺陷突变体,分析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DNA插入拷贝数和位点。结果显示,筛选到14株菌落异常突变体,包括2株生长缓慢突变体Ch-1-E393和Ch-1-C135、12株菌落形态异常突变体(包括色素异常、菌落扇变或菌丝坍塌现象),另外筛选到1株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接种拟南芥后,叶片发病明显减弱,且未产生水渍状病斑。显微观察发现该突变体分生孢子在叶片上仅能产生少量初生菌丝,不能正常形成次生菌丝。Southern杂交显示,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为T-DNA双拷贝插入;通过Inverse-PCR法获得插入T-DNA的侧翼序列,明确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分别为假定蛋白(Ch063_10682)和RNA加工蛋白FCF1(CH063_10671)编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金斯刺盘孢 农杆菌介导转化 突变体 致病性 插入位点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耐寒性及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情况比较
18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2 位作者 杨小林 王佐乾 张舒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草地贪夜蛾和东方黏虫均为我国农业重大害虫,两者具有相似的寄主和生态位,存在种间竞争。通过室内低温模拟试验、冬季室外笼罩试验及田间调查,比较了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耐寒性,以及两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情况的差异。研究发现:... 草地贪夜蛾和东方黏虫均为我国农业重大害虫,两者具有相似的寄主和生态位,存在种间竞争。通过室内低温模拟试验、冬季室外笼罩试验及田间调查,比较了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耐寒性,以及两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情况的差异。研究发现:东方黏虫幼虫在7℃的平均存活时间是草地贪夜蛾的5.7~5.8倍,在0℃是草地贪夜蛾的4.2~7.2倍。在7℃,草地贪夜蛾的蛹在28 d内全部死亡,东方黏虫的蛹存活可超过28 d;在0℃,草地贪夜蛾的蛹最多存活14 d,东方黏虫的蛹存活可超过14 d。冬季在武汉室外笼罩3个月后,发现有存活的东方黏虫幼虫,未发现存活的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典型区域均发现了田间越冬存活的东方黏虫幼虫、蛹或成虫,而未发现活体草地贪夜蛾。上述结果表明,东方黏虫比草地贪夜蛾更耐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越冬,草地贪夜蛾在该区域无法越冬,这导致翌年春季作物上东方黏虫可能早于草地贪夜蛾出现,使其在种间竞争的初期占据优势。该结论为研究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与本地物种(东方黏虫)的种间竞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东方黏虫 耐寒性 越冬 长江中下游地区 种间竞争
原文传递
综合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6个抗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赤霉病防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礼波 薛敏峰 +6 位作者 史文琦 严双义 曾凡松 刘美玲 杨立军 龚双军 喻大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42,共8页
为明确品种抗性、杀菌剂施药时期和防治次数相结合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含量和千粒重(Thousand-grain weight,TGW)的影响,2016—2018年连续... 为明确品种抗性、杀菌剂施药时期和防治次数相结合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含量和千粒重(Thousand-grain weight,TGW)的影响,2016—2018年连续2个年度使用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鄂麦006’‘鄂麦170’‘襄麦35’‘鄂麦DH16’‘宁麦13’),分别在扬花初期和扬花初期第6天喷施430g/L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对病情指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和千粒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对DI、DON毒素含量和TGW的影响极显著(P<0.0001);品种×杀菌剂联合作用,对TGW影响不显著(P>0.05);杀菌剂防治1次和2次对中抗品种的DI和DON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比较品种间DI和DON的防效,中抗品种对DI和DON毒素积累的防治效果要显著高于中感病品种(P<0.05)。因此,品种抗性与药剂相结合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积累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品种抗性 杀菌剂施用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