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朱展望 杨立军 +6 位作者 佟汉文 唐道廷 刘易科 汪华 陈泠 张宇庆 高春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评价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水平,对湖北省2008年以来选育的183份小麦新品系和2000年以来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田间接种鉴定,并通过系谱分析对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来源进行了推测。结果显示,在18... 为评价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水平,对湖北省2008年以来选育的183份小麦新品系和2000年以来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田间接种鉴定,并通过系谱分析对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来源进行了推测。结果显示,在183个参试品系中,对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感及以上水平的品系占27.32%,其中2010-2011年度和2011-2012年度中感赤霉病品系所占比例分别为42.31%和30.00%,比前两年有明显的提高。2000年以来湖北省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以中感为主,占56.7%,只有2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对审定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湖北省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主要来源于南大2419及其衍生系、阿夫及其衍生系、太谷核不育抗病材料,部分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可能有多个来源,如鄂麦24、鄂麦25、鄂麦26和荆麦103等。推测湖北省当前主导品种鄂麦596、鄂麦352、襄麦25和襄麦55抗性来源都为南大2419,赤霉病抗性来源单一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湖北 赤霉病 抗性
下载PDF
大力提升湖北省小麦生产能力的建议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子平 羿国香 +2 位作者 汤颢军 朱展望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928-5930,共3页
小麦(Triticurn aestivum L)是湖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和优化种植结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湖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性。在分析了湖北省小麦生产制约因素和增产潜力的基础上,... 小麦(Triticurn aestivum L)是湖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和优化种植结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湖北省小麦生产的重要性。在分析了湖北省小麦生产制约因素和增产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湖北省小麦面积稳定在113.3万hm2左右,单产达到4 500 kg/hm2,总产达到510万t的总体目标以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rn AESTIVUM L) 生产能力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适宜播期的叶龄积温法确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韦宁波 刘易科 +4 位作者 佟汉文 陈泠 张宇庆 朱展望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529-4532,共4页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地小麦适宜播期,同时为鄂北地区小麦亩产千斤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对2008-2012年湖北省郧西等10个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郑麦9023的叶热间距,运用叶龄积...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地小麦适宜播期,同时为鄂北地区小麦亩产千斤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对2008-2012年湖北省郧西等10个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郑麦9023的叶热间距,运用叶龄积温法推算得出郧西等10个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生产上各地可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结合当地气象预报、土壤墒情以及小麦品种特性等适当调整小麦播期,确保小麦壮苗越冬、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适宜播期 叶龄 积温 叶热间距
下载PDF
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展望 朱伟伟 +8 位作者 佟汉文 刘易科 陈泠 杨立军 汪华 张宇庆 邹娟 焦春海 高春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3-1738,共6页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赤霉病抗性现状,对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14个主栽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多年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赤霉病病情指数介于18.67%~47.24%之间,变异幅度较大。其中,6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的赤霉病抗性现状,对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14个主栽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多年田间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赤霉病病情指数介于18.67%~47.24%之间,变异幅度较大。其中,6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水平,8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感。8个2008年后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平均赤霉病病情指数为28.15%,其中有6个品种达到中抗水平;6个2008年前审定的品种均为中感,平均赤霉病病情指数为42.35%。湖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在生产中,湖北省小麦品种布局仍存在种植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不高、品种多样性差、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过慢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湖北 赤霉病 抗性
下载PDF
小麦红粒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展望 李君辉 +5 位作者 佟汉文 刘易科 陈泠 张宇庆 邹娟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4期6321-6323,共3页
小麦按子粒外观颜色的不同,大多可划分为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小麦种皮颜色对小麦穗发芽抗性和加工品质都有影响。在受穗发芽危害比较严重的长江流域和东北春麦区,红粒小麦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综述了小麦红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形成机制以... 小麦按子粒外观颜色的不同,大多可划分为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小麦种皮颜色对小麦穗发芽抗性和加工品质都有影响。在受穗发芽危害比较严重的长江流域和东北春麦区,红粒小麦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综述了小麦红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形成机制以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红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鄂北地区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增产增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光理 郑威 +5 位作者 许燕子 张勇 曹邦志 汤颢军 朱展望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669-5672,共4页
2010年以来连续3年在鄂北地区开展了稻茬小麦免耕栽培试验。对免耕机械条播和常规栽培稻茬小麦的次生根和分蘖发生、穗粒数及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并对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的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 2010年以来连续3年在鄂北地区开展了稻茬小麦免耕栽培试验。对免耕机械条播和常规栽培稻茬小麦的次生根和分蘖发生、穗粒数及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并对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的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增产增效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小麦6.6叶龄时,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次生根条数为10.8条,分蘖2.2个,比对照分别增加2.2条和0.5个。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子粒产量比对照增加8.9%。14.0%.平均增加11.5%。2011-2013年.免耕条播稻茬小麦较对照平均节省人工10.5个/hm^2,合计节省投入2187.0元/hm^2.免耕条播稻茬小麦产量增收1050.9元/hm^2.合计比对照增加效益3237.9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机械条播 免耕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晚清武汉地区农业科教活动
7
作者 魏叶红 刘易科 +6 位作者 佟汉文 何伟杰 张宇庆 邹娟 陈泠 朱展望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A02期229-230,共2页
晚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兴办农事试验场,成为这一时期农业改良方面的显著特点。在张之洞等人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随着西方农学思想逐步传播、发展,作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武汉地... 晚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兴办农事试验场,成为这一时期农业改良方面的显著特点。在张之洞等人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随着西方农学思想逐步传播、发展,作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武汉地区农业科教事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特别是湖北农务学堂、湖北省农事试验场、南湖蚕桑试验场等的设立,为之后湖北乃至中南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教育 农业试验 中南地区 近代史
下载PDF
审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泠 许恒 +6 位作者 佟汉文 朱展望 刘易科 张宇庆 邹娟 鲍文杰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330-6333,共4页
为了解育种亲本中审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的品质状况,采用SDS-PAGE技术对127份审定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10种等位基因变异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Glu-A1位点以亚基Null(47.2... 为了解育种亲本中审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的品质状况,采用SDS-PAGE技术对127份审定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10种等位基因变异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Glu-A1位点以亚基Null(47.24%)和1(48.03%)为主,Glu-B1位点以7+8(44.09%)和7+9(44.09%)为主,Glu-D1位点只有亚基2+12(70.08%)和5+10(29.92%),总体品质评分为7.12。2002—2011年比1992—2001年审定品种品质有所提升,优质亚基2*、14+15、17+18和5+10出现频率相对提高了,但需注意1亚基频率降低较多。同时,5+10亚基频率仍需提高。另外,还需导入其他亚基种类,以丰富中国小麦HMW-GS组成多样性,提高优质亚基及优质亚基组合频率,改善小麦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 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品质
下载PDF
小麦品种郑麦9023主茎叶片发育的积温需求
9
作者 朱展望 佟汉文 +5 位作者 刘易科 陈泠 邹娟 张宇庆 高春保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4期6181-6187,共7页
通过播期和密度两因素试验,对小麦主栽品种郑麦9023不同播期和密度条件下的叶片发育进程进行了比较,对小麦主茎叶龄指数与有效积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叶热间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郑麦9023叶片发育进程影响极显著... 通过播期和密度两因素试验,对小麦主栽品种郑麦9023不同播期和密度条件下的叶片发育进程进行了比较,对小麦主茎叶龄指数与有效积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叶热间距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郑麦9023叶片发育进程影响极显著,密度对郑麦9023前期叶龄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在中后期对叶龄指数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和密度之间无显著互作。不同播期前期主茎叶龄指数与有效积温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为0.9919-0.9963,均高于0.9900,直线斜率为0.0093-0.0109。在2月23日后,不同播期的郑麦9023叶龄指数增速明显放缓,显著偏离原来的直线。所有处理郑麦9023叶热间距的平均值为99.5℃/叶,叶热间距随播期推迟而降低,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相对于播期而言,密度对叶热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播种后的平均气温、冬季田间总分蘖数AUNTC与叶热间距均呈显著正相关。早播小麦经历的前期高温可能是造成其叶热间距较大的原因;茎蘖数过多引起的光合效率下降,分蘖与主茎的养分竞争可能是引起主茎叶热间距增加的因素。基因型对秋播春性小麦叶热间距的影响有待下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播春性小麦 叶片发育 叶龄指数 积温 叶热间距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国平 邹建国 +2 位作者 郑威 朱展望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814-4816,共3页
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开展了稻茬小麦播种方式试验,通过定株和定点调查,对免耕机械条播、机耕机旋播种、机耕人工浅播下的稻茬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稻茬... 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开展了稻茬小麦播种方式试验,通过定株和定点调查,对免耕机械条播、机耕机旋播种、机耕人工浅播下的稻茬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技术增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
下载PDF
襄州区稻茬小麦不同播种量对产量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光理 饶秋月 +5 位作者 杨莉 徐东 李志全 周平 朱展望 高春保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7期85-88,共4页
2014年,针对郑麦9023、鄂麦580两个品种设置4个播种密度(基本苗),即:225万/hm2、300万/hm2、375万/hm2、450万/hm2,进行稻茬田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300万/hm2和375万/hm2的播种密度下,小麦的生物产量要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同时,在375... 2014年,针对郑麦9023、鄂麦580两个品种设置4个播种密度(基本苗),即:225万/hm2、300万/hm2、375万/hm2、450万/hm2,进行稻茬田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300万/hm2和375万/hm2的播种密度下,小麦的生物产量要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同时,在375万/hm2的播种密度条件下,小麦的穗长和穗粒数都达到最大值,小麦的籽实产量也最高(郑麦9023实产7 002 kg/hm2,鄂麦596实产7 48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播种量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