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除草剂对田埂显花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1 位作者 余思策 张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066-13069,共4页
[目的]了解稻田除草剂对田埂显花植物的影响,为稻田除草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稻田4种常用除草剂(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田埂显花植物芝麻、大豆的影响.[结果]4种除草剂不论是土壤处理还是茎叶处理,... [目的]了解稻田除草剂对田埂显花植物的影响,为稻田除草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稻田4种常用除草剂(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田埂显花植物芝麻、大豆的影响.[结果]4种除草剂不论是土壤处理还是茎叶处理,均以二氯喹啉酸对芝麻的影响最大,对芝麻的生长抑制率均为0.834~1.000;土壤处理中,二氯喹啉酸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生长抑制率为0.991~0.994,茎叶处理中,氰氟草酯对大豆的影响最大,生长抑制率为0.477~0.53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除草剂的安全性使用及稻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土壤处理 茎叶处理 显花植物 药害
下载PDF
吡嘧磺隆对水稻苗期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常向前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746-5748,共3页
对水稻(Oryza sativa)直播田常用除草剂吡嘧磺隆不同施用浓度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播后5d施药,使用推荐剂量(0.02 g/L)会显著抑制水稻株高,但对根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2×推荐剂量(0.04 g/L)和4... 对水稻(Oryza sativa)直播田常用除草剂吡嘧磺隆不同施用浓度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播后5d施药,使用推荐剂量(0.02 g/L)会显著抑制水稻株高,但对根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2×推荐剂量(0.04 g/L)和4×推荐剂量(0.08 g/L)对株高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播后7d施药,推荐剂量对水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2×推荐剂量和4×推荐剂量对株高及根长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播后10d推荐剂量、2×推荐剂量、4×推荐剂量对株高及根长均无显著影响.播后7~10d施药对水稻较安全,且可以适当提高吡嘧磺隆的浓度,既可提高除草效果,又不造成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嘧磺隆 水稻(Oryza sativa) 株高 根长 药害
下载PDF
抗稻瘟病菌链霉菌JK-1聚酮合酶合成基因的克隆
3
作者 张学江 杨立军 +2 位作者 曾凡松 龚双军 史文琦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3期43-44,101,共3页
利用前人已报道的经典的KA系列、LC系列及MT系列简并引物扩增Streptomyces JK-1基因组DNA,共获得10条目标片段,所有序列的GC含量均在70%左右,具有链霉菌的高GC含量特性。其中片段1与S.coelicolor A3(2)的AL939117.1基因序列在50%可比对... 利用前人已报道的经典的KA系列、LC系列及MT系列简并引物扩增Streptomyces JK-1基因组DNA,共获得10条目标片段,所有序列的GC含量均在70%左右,具有链霉菌的高GC含量特性。其中片段1与S.coelicolor A3(2)的AL939117.1基因序列在50%可比对序列上有90%的相似性,片段2与S.ambofaciens ATCC 23877的Am238663.1基因序列在95%可比对序列上有81%的相似性,片段10与S.avermitilis MA-4680的BA000030.3基因序列在93%可比对序列上有85%的相似性。其余7条序列与Gene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已获得了新的PKS基因的部分片段,这些片段可以作为下一步获得PKS基因全长的有效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合酶 简并引物 基因克隆
下载PDF
两种生物农药对粘虫作用的室内生测试验
4
作者 常向前 张舒 吕亮 《湖北植保》 2015年第1期22-23,共2页
粘虫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大面积粘虫爆发会造成粮食减产并威胁生产安全。2012年,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的成灾面积近467万hm2,损失超过20亿元,引起农业部高度重视。
关键词 粘虫 室内生测 生物农药 试验 成灾面积 粮食作物 生产安全 粮食减产
下载PDF
武昌地区稻飞虱田间致害型监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亮 陈其志 +3 位作者 张舒 常向前 杨小林 袁斌 《华中昆虫研究》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稻飞虱田间致害型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连续几年对武昌地区稻飞虱田间进行了致害型监测,结果表明,武昌地区褐飞虱致害型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生物1、2型混合发生,逐渐向生物1、2、3型等多种生物型混合发生的趋势转变。武昌地区白... 稻飞虱田间致害型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连续几年对武昌地区稻飞虱田间进行了致害型监测,结果表明,武昌地区褐飞虱致害型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生物1、2型混合发生,逐渐向生物1、2、3型等多种生物型混合发生的趋势转变。武昌地区白背飞虱仅对含Wbph2基因的水稻有中等以上致害性,对含Wbph1基因水稻的致害亦有增强的趋势,基本维持在中等致害以下水平。及时掌握和了解田间稻飞虱致害型的变化对稻飞虱的有效治理及抗性育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致害型 监测
原文传递
水浸对小菜蛾卵和蛹的影响
6
作者 常向前 吕亮 张舒 《华中昆虫研究》 2013年第1期143-147,共5页
通过研究小菜蛾卵及蛹经水浸后存活和生殖情况,了解降雨产生的积水对小菜蛾种群的影响。将小菜蛾在25℃环境中1h内所产的卵在25℃发育0h、24h后,分别用无菌水浸泡24h、48h,处理后除去无菌水,在25℃观察卵的孵化情况;将在25℃环境中化蛹... 通过研究小菜蛾卵及蛹经水浸后存活和生殖情况,了解降雨产生的积水对小菜蛾种群的影响。将小菜蛾在25℃环境中1h内所产的卵在25℃发育0h、24h后,分别用无菌水浸泡24h、48h,处理后除去无菌水,在25℃观察卵的孵化情况;将在25℃环境中化蛹时间为24h内的小菜蛾蛹,用无菌水浸泡24h、48h,处理后除去无菌水,在25℃观察蛹的羽化率及羽化成虫的生殖力。在25℃发育0h小菜蛾卵经24h、48h浸泡后,孵化率没有显著下降,但25℃发育24h浸泡48h后,孵化率显著下降;卵在水中可以正常发育;蛹经水浸处理后羽化率显著下降,生殖力显著下降;但各处理羽化率仍然高于50%,生殖力最多下降38.8%。短期(≤48h)水浸不会造成小菜蛾卵和蛹灭绝性死亡,降雨积水可能不是夏季田间小菜蛾种群绝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 水浸 PLUTELLA XYLOSTELLA 孵化率 羽化 生殖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