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髁状突颈部骨折不同处理方法比较的实验研究──髁状突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令超 东耀峻 张国志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作者用年轻大白鼠研究髁状突颈部骨折非骨间固定与骨间固定对髁状突表面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到两种处理早期均表现为颗粒层缺乏,凝胶样物质卷曲、堆积,结构紊乱,以后逐步恢复,但仍较对照组粗糙。表明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作者用年轻大白鼠研究髁状突颈部骨折非骨间固定与骨间固定对髁状突表面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到两种处理早期均表现为颗粒层缺乏,凝胶样物质卷曲、堆积,结构紊乱,以后逐步恢复,但仍较对照组粗糙。表明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可能性大于对照组。两实验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鼠 髁状突颈部骨折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左胜元 王景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32例骨性早期恒牙列班类错颌病例,其中非拔牙组17例,年龄(13.8±1.2)岁(11.9—15.3岁),平均ANB角为-2.5°,拔牙组15例,年龄(14.2±1.5)... 目的:分析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32例骨性早期恒牙列班类错颌病例,其中非拔牙组17例,年龄(13.8±1.2)岁(11.9—15.3岁),平均ANB角为-2.5°,拔牙组15例,年龄(14.2±1.5)岁(12.1~15.5岁),平均ANB角为-2.2°。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骨骼与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探讨和分析拔牙与否的矫治方法对错颌畸形面部改善的疗效差别。结果:两组Ⅲ类侧貌软组织面中份的凹陷畸形由于矫治改建和颌骨的生长均得到改善。非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上颌骨后段的垂直生长为主,上切牙轴唇向倾斜,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伴有显著反时针旋转,但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例保持不变。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和下切牙轴舌向倾斜改变为主,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增加,上颌骨前后段的垂直生长基本一致,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未发生旋转改变。结论:非拔牙和拔牙治疗均可改善Ⅲ类错颌的面部凹陷畸形;非拔牙矫治主要以上颌骨和上颌切牙轴的改变为主,拔牙治疗则更多通过下颌骨和下切牙轴的变化而产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列早期 安氏Ⅲ类骨性错颌 拔牙矫治 非拔牙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