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
作者 范金金 丁立 +6 位作者 张跃亮 陈俊 张贝 李雪清 佟旭 王云甫 艾志兵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1期1289-1297,共9页
目的探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周细胞表达和神经功能变... 目的探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周细胞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组、干细胞+抑制剂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剩余各组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0.1 mL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0.1 mL含有2×106个hUCBMSCs的PBS,干细胞+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0.1 mL含2×106个hUCBMSCs的PBS及腹腔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0.03 mg/100 g),LY294002每天给药1次,直至处死。术后1、3、7、14 d测定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术后7、14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尼氏染色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正常神经元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阳性周细胞的数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p-Akt及Akt的表达。结果术后7 d,4组各项指标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55.42±4.75)个vs.(8.50±1.64)个,P<0.001]和p-Akt/Akt(1.00±0.00 vs.0.47±0.06,P=0.002)均降低,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1.08±0.29)个vs.(13.67±2.47)个,P<0.001]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大鼠的mNSS评分[(6.33±0.71)分vs.(4.78±0.98)分,P<0.001]和脑梗死率(32.66%±1.76%vs.14.60%±0.52%,P<0.001)均降低,正常神经元细胞数[(8.50±1.64)个vs.(23.17±1.77)个,P<0.001]、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13.67±2.47)个vs.(28.50±3.19)个,P<0.001]和p-Akt/Akt(0.47±0.06 vs.0.83±0.18,P=0.017)均增加;与干细胞组比较,干细胞+抑制剂组的大鼠mNSS评分[(4.78±0.98)分vs.(6.11±0.78)分,P=0.002]和脑梗死率(14.60%±0.52%vs.27.85%±0.59%,P<0.001)均增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23.17±1.77)个vs.(11.83±0.88)个,P=0.003]、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28.50±3.19)个vs.(20.33±1.44)个,P=0.007]和p-Akt/Akt(0.83±0.18 vs.0.36±0.11,P=0.003)均降低。术后14 d,4组各项指标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57.08±3.79)个vs.(11.25±5.52)个,P<0.001]和p-Akt/Akt(1.00±0.00 vs.0.53±0.12,P=0.002)均降低,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2.00±0.25)个vs.(13.42±1.04)个,P<0.001]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大鼠的mNSS评分[(4.89±0.78)分vs.(2.33±0.87)分,P<0.001]和脑梗死率(32.58%±1.96%vs.11.78%±1.92%,P<0.001)均降低,正常神经元细胞数[(11.25±5.52)个vs.(31.00±1.89)个,P<0.001]、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13.42±1.04)个vs.(31.42±3.66)个,P<0.001]和p-Akt/Akt(0.53±0.12 vs.0.93±0.12,P=0.004)均增加;与干细胞组比较,干细胞+抑制剂组大鼠的mNSS评分[(2.33±0.87)分vs.(4.44±0.53)分,P<0.001]和脑梗死率(11.78%±1.92%vs.25.25%±2.76%,P<0.001)均增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31.00±1.89)个vs.(13.83±1.04)个,P=0.002]、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31.42±3.66)个vs.(20.67±1.42)个,P<0.001]和p-Akt/Akt(0.93±0.12 vs.0.53±0.09,P=0.005)均降低。结论hUCBMSCs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周细胞的存活募集,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进而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PI3K/AKT信号通路 周细胞
下载PDF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丽丽 王云甫 +1 位作者 王娜 丁立 《中国医药》 2017年第5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0.1±2.1)、(14.3±2.8)、(9.1±3.7)、(5.1±3.7)分比(26.5±2.2)分,(24.6±2.1)、(18.0±2.3)、(13.2±3.2)、(8.5±3.7)分比(26.2±2.2)分];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1±11)、(21±10)、(15±12)、(13±9)分比(26±9)分,(23±10)、(22±9)、(21±13)、(19±13)分比(25±9)分];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6/51),对照组为70.6%(36/5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51),对照组为31.4%(16/5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丙戊酸镁 帕罗西汀
下载PDF
薯蓣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璐 丁力 +2 位作者 方晓霞 孙延鹏 陈俊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石杉碱甲组(C组,0.02 mg/kg),以及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D_(1)组、D_(2)组、D_(3)组...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石杉碱甲组(C组,0.02 mg/kg),以及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D_(1)组、D_(2)组、D_(3)组,17.5,35.0,70.0 mg/kg)。除A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复制AD模型,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和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采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量表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脑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组大鼠细胞排列松散,部分细胞点状坏死,细胞边界不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水肿明显;D_(1)组、D_(2)组、D_(3)组大鼠脑组织出血减轻,水肿面积缩小,细胞点状坏死数量减少,且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与B组比较,C组、D_(1)组、D_(2)组、D_(3)组大鼠的MNSS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逃逸时间均显著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显著延长,平台区域穿越次数均显著增加,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D_(1)组、D_(2)组、D_(3)组间效应呈剂量依赖性;D_(3)组大鼠上述指标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薯蓣皂苷可有效改善AD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机体SIRT1表达和抑制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