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西班对反复着床失败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杰 郑洁 +3 位作者 雷亚兰 文晓凤 夏敏 孙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时使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RIF,再次行冻融胚胎囊胚移植(bTET)的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时使用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RIF,再次行冻融胚胎囊胚移植(bTET)的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4例)于移植前0.5 h单剂量静脉推注小剂量阿托西班(6.75 mg/0.9 m L),对照组(168例)未使用阿托西班。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57.41%)、胚胎着床率(38.41%)、活产率(46.8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2%、28.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流产率(14.82%)稍高于对照组(13.04%),多胎妊娠率(16.67%)和宫外孕率(3.70%)均稍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39%、5.7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F患者FET日在囊胚移植前给予小剂量阿托西班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西班 反复种植失败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体外受精助孕后并发异位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杰 郑洁 +1 位作者 程毓芝 雷亚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助孕方式中异位妊娠的发...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助孕方式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并以同期新鲜IVF(ICSI)周期获宫内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孕原因及胚胎移植距宫底的深度与异位妊娠的关系。结果:接受助孕治疗1305周期,临床妊娠540例(41.38%),发生异位妊娠33例,发生率为4.14%。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7例,发生率为1.296%。3种助孕方式(IVF-ET、ICSI和FET)比较,FET妊娠率明显低于新鲜周期(P<0.05)。3组间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ICSI组显著低于FET组(P<0.05),ICSI组也明显低于IV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发生异位妊娠患者助孕指征为输卵管因素,占87.8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胚胎的深度距宫底≤1.0cm时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1.0cm者(P<0.05)。结论体外受精助孕后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受孕人群高,输卵管因素是IVF-ET中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移植胚胎距离宫底1.1~2.0cm可有效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异位妊娠
下载PDF
子宫内膜轻创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杰 郑洁 +4 位作者 雷亚兰 孙虹 李薇 夏敏 章汉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创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或内膜厚度&g...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轻创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或内膜厚度>5mm的患者共237例,其中220例行子宫内膜轻创术者为研究组,17例未行轻创术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不育年限、Gn使用天数、Gn总量、HCG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2.27%、36.56%和4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53%、13.51%和23.5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轻创术能显著提高IVF-ET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 轻创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杰 郑洁 +3 位作者 雷亚兰 文晓凤 夏敏 孙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了解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FET)影响临床结局的年龄界限值,并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本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 目的了解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FET)影响临床结局的年龄界限值,并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本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周期(NC)组、促排卵周期(COH)组和激素替代周期(HRT)组,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38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急剧下降。高龄患者在冻融周期内膜准备时,NC组、COH组和HR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高于胚胎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8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高龄患者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TET临床结局,行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妇女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杰 郑洁 +5 位作者 程毓芝 李薇 夏敏 孙虹 吕立群 雷亚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宫内外同时妊娠 妊娠结局 助孕技术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下载PDF
控制性超排卵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HOXA10、整合素αvβ3和LI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磊 刘杰 +5 位作者 张英 王芳 李长雷 付艾妮 游俊 朱书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566-571,共6页
目的:观察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同源盒基因A10(HOXA10)、整合素αv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探讨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昆明纯种性成熟小鼠经COH模型制备、胚泡移植后,随机分为自然囊胚+自然假孕组... 目的:观察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同源盒基因A10(HOXA10)、整合素αv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探讨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昆明纯种性成熟小鼠经COH模型制备、胚泡移植后,随机分为自然囊胚+自然假孕组、COH囊胚+自然假孕组、自然囊胚+COH假孕组、COH囊胚+COH假孕组。取受孕第6天小鼠,观察各组妊娠率及平均着床位点数,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受孕第5天小鼠子宫内膜HOXA10、整合素αvβ3和LI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COH假孕鼠接受囊胚移植后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较自然假孕鼠低;子宫内膜HOXA10、整合素αvβ3和LIF表达显著性低于自然假孕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排卵药物能下调种植窗期子宫内膜HOXA10、αvβ3和LIF的表达,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临床妊娠率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排卵 子宫内膜容受性 同源盒基因A10 整合素ΑVΒ3 白血病抑制因子
下载PDF
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杰 章汉旺 +4 位作者 郑洁 雷亚兰 孙虹 李薇 夏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创术后的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内膜... 目的探讨轻创术后的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B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异常或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共237例,其中行子宫内膜轻创术者220例为研究组,未行轻创术者17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将研究组再分为正常月经期内膜组、分泌反应欠佳组和子宫内膜息肉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诊刮后标本病检结果虽然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无明显差异,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活产率明显低于月经期内膜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轻创术能显著提高IVF-ET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子宫内膜异常的病理学改变是导致活产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 轻创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调节胚胎着床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杰 章汉旺 +2 位作者 弓爱东 郑洁 程毓芝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06-1509,共4页
进一步研究IGF-1对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调节胚胎着床的作用机理。方法:在参照文献〔1〕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细胞中信号分子磷酸化粘着斑激酶的定性表达,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 进一步研究IGF-1对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调节胚胎着床的作用机理。方法:在参照文献〔1〕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细胞中信号分子磷酸化粘着斑激酶的定性表达,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粘着斑激酶的定量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滋养层细胞加入IGF-I培养后,细胞中信号分子磷酸化粘着斑激酶呈阳性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GF-Ⅰ处理后,滋养层细胞中磷酸化粘着斑激酶的表达量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抗整合素β3抗体则阻止磷酸化粘着斑激酶的表达。结论:IGF-Ⅰ通过激活磷酸化粘着斑激酶进而激活整合素——磷酸化粘着斑激酶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滋养层细胞黏附到纤维粘连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胚胎着床 机理
下载PDF
宫腔灌注基因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静脉注射阿托西班在反复着床失败冻融周期囊胚移植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杰 郑洁 +2 位作者 雷亚兰 夏敏 孙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7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FET)时行宫腔内灌注基因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并联合静脉注射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 目的探讨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后冻融周期囊胚移植(FET)时行宫腔内灌注基因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并联合静脉注射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胚胎反复着床失败,再次行冻融胚胎移植(TET)囊胚的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FET日是否使用rhCG及阿托西班分为三组,A组155例单独使用阿托西班,B组32例联合使用rhCG和阿托西班,C组182例作为对照组,未使用rhCG及阿托西班。分析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A组临床妊娠率(67.1%)、胚胎着床率(48.2%)和B组临床妊娠率(62.5%)、胚胎着床率(4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依次为41.2%、32.1%),A、B组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亦稍高于B组,但A、B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A组自然流产率(9.6%)、多胎妊娠率(42.3%)和异位妊娠率(1.9%)均稍高于B组(5%、20%、0)和对照组(8%、28%、1.3%),但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F患者FET日在囊胚移植前给予阿托西班和宫腔内灌注rhCG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西班 宫腔灌注 反复种植失败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纯 张帆 +1 位作者 郑洁 何联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传统过夜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短时受精及传统过夜受精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短时受精IVF组共131周期,传统过夜受精IVF组...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传统过夜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短时受精及传统过夜受精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短时受精IVF组共131周期,传统过夜受精IVF组共129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短时受精IVF组与传统过夜受精IVF组患者正常受精(2 PN)率(68.44%vs 68.23%)、(0 PN)率(21.57%vs 21.99%)、(1 PN)率(6.01%vs 6.08%)、(多PN)率(3.97%vs 3.70%)、受精率(85.24%vs 85.21%),卵裂率(96.65%vs 97.21%)、临床妊娠率(46.85%vs 4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时受精IVF组胚胎利用率(83.45%vs 77.23%)较常规过夜受精IV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卵子利用率,改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胚胎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短时受精 过夜受精 胚胎质量
下载PDF
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宫外胚胎成功减灭1例
11
作者 刘杰 郑洁 程毓芝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82-483,共2页
患者23岁,因同居3年未孕,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于2008年6月来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手术,夫妇双方无手术禁忌证。长方案降调节超促排卵治疗,2008年7月29日在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获卵22枚,8月1... 患者23岁,因同居3年未孕,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于2008年6月来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手术,夫妇双方无手术禁忌证。长方案降调节超促排卵治疗,2008年7月29日在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获卵22枚,8月1日移植2枚胚胎,移植术后14d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1,187.52mU/ml。8月27日移植后27d,B超:宫腔内见2.3cm×1.6cm×1.3cm环状无回声,内见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子宫左侧宫角部向外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外同时妊娠 间质部妊娠 选择性减胎术
下载PDF
不同FSH启动剂量对获卵数的影响
12
作者 彭芳昕 吴蔓 郑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探索不同卵泡刺激素(FSH)启动剂量和获卵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适的FSH起始剂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并采取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的患者共1635个周... 目的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探索不同卵泡刺激素(FSH)启动剂量和获卵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适的FSH起始剂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并采取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的患者共1635个周期。按启动剂量分为FSH≤150 IU、FSH 151~225 IU、FSH>225 IU。根据年龄分为<31岁、31~35岁、>35岁。比较不同FSH剂量与获卵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当患者年龄<31岁时,FSH≤150 IU组获卵数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年龄≥31岁时,FSH 151~225 IU组获卵数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H<1.2 ng/ml人群中,任何年龄在FSH 151~225 IU启动剂量下获卵数最多,其中在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年齡<31岁患者在FSH≤150 IU启动剂量下即可获得理想的卵子数;当年龄≥31岁患者在FSH 151~225 IU启动剂量下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卵子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FSH启动剂量 获卵数 体外受精 波塞冬标准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针刺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书秀 刘杰 +5 位作者 李长雷 柳威 付蔷 王芳 张媛媛 黄颖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中针刺治疗介入的最佳时间点。方法:120只雌性鼠和60只雄性鼠,选取20只雌性鼠设为自然周期组,剩余100只雌性鼠制备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模型后,随机分为COH组、降调节日组、促性腺激...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中针刺治疗介入的最佳时间点。方法:120只雌性鼠和60只雄性鼠,选取20只雌性鼠设为自然周期组,剩余100只雌性鼠制备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模型后,随机分为COH组、降调节日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起动日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组和胚胎种植日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供体鼠和受体鼠,各10只。30只雄性鼠实验前1周输精管切断结扎,30只不结扎。降调节日组、Gn起动日组、HCG注射日组和胚胎种植日组分别于降调节日、Gn起动日、HCG注射日和胚胎种植日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行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mA,自然周期组和COH组小鼠不予干预。注射HCG当日各组供体鼠与未结扎雄性鼠合笼,获取受精卵,并标注受孕日期,培养箱中培养;各组受体鼠与雄性结扎鼠1∶1合笼,次晨检查阴栓,见阴栓者为假孕小鼠,逐一标记见栓日期。于胚胎培养第68h时,将供体鼠的胚胎移植至本组同日见阴栓的受体鼠内。观察各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RT-PCR检测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mRNA的表达。结果 :COH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和子宫内膜IGF-1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自然周期组(均P<0.01);电针治疗后,Gn起动日组、HCG注射日组和胚胎种植日组妊娠率较COH组显著提高(P<0.05,P<0.01),HCG注射日组平均着床位点数和IGF-1mRNA表达较COH组明显增加(均P<0.01),且优于Gn起动日组和胚胎种植日组(均P<0.01)。结论:在针刺配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不孕症过程中,HCG注射日介入针刺治疗为其最佳治疗时间点,可增加子宫内膜IGF-1的分泌,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和平均着床位点数,改善胚胎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 胚胎植入 控制性超排卵 针刺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电针对控制性超排卵小鼠子宫内膜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书秀 刘杰 +4 位作者 王芳 柳威 李长雷 付蔷 张文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控制性超排卵(COH)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酯酰肌醇-3-羟激酶(PI3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纯种性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电针对控制性超排卵(COH)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酯酰肌醇-3-羟激酶(PI3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纯种性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周期组、COH组、电针组、电针+BMS-536924组、电针+LY-294002组、电针+PD-98059组(其中BMS-536924、LY-294002、PD-98059为IGF-1R、PI3K、MAPK阻断剂的名称),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供体鼠和受体鼠。采用控制性超促排卵长方案制备动物模型,并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素(HCG)日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行电针治疗,1次/d,至取材停止针刺。取供体鼠受精卵体外培养后移植至同组同日见阴栓的受体鼠子宫内,观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IGF-1R、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p-IGF-1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表达。结果 COH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和子宫内膜IGF-1R、p-IGF-1R、p-Akt、p-ERK1/2的表达均较自然周期组低(P<0.05或0.01),电针组、电针+LY-294002组、电针+PD-98059组各项指标均较COH组显著性增加(P<0.05或0.01),但电针+BMS-536924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未见明显改善,且p-IGF-1R表达显著性低于自然周期组(P<0.01)。电针+BMS-536924组、电针+LY-294002组、电针+PD-98059组相比较,电针+PD-98059组p-Akt蛋白和电针+LY-294002组p-ERK1/2蛋白表达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改善COH小鼠胚胎着床可能与上调p-IGF-1R表达及PI3K/Akt、MAPK/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排卵 电针 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磷酸化蛋白激激酶B 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小鼠
原文传递
复苏周期移植不同发育时期的鲜囊胚或冻融囊胚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杰 郑洁 +3 位作者 雷亚兰 文晓凤 夏敏 孙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4期804-807,共4页
目的分析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周期移植发育D5/D6的新鲜囊胚和冻融囊胚的临床结局,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囊胚的发育潜能,为进一步改进胚胎冷冻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行IVF/ICSI治疗后复苏周期行胚胎解冻培养... 目的分析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周期移植发育D5/D6的新鲜囊胚和冻融囊胚的临床结局,探讨不同发育时期囊胚的发育潜能,为进一步改进胚胎冷冻移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行IVF/ICSI治疗后复苏周期行胚胎解冻培养新鲜囊胚移植和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形成和发育时间不同分为D5鲜囊胚组,D6鲜囊胚组,D5冻融囊胚组和D6冻融囊胚组。自然周期或雌激素替代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 mm以上后予黄体酮转化(D0),内膜转化第3天解冻复苏胚胎行囊胚培养,第5天移植发育至D5的囊胚,第6天移植发育D6囊胚;冻融囊胚在内膜转化第5天复苏,2 h后移植,分析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冷冻胚胎复苏后囊胚培养,D5鲜囊胚移植的胚胎种植率(48.57%)显著高于D6鲜囊胚(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68.52%)也明显高于D6鲜囊胚移植(4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5冻融囊胚的临床妊娠率(73.72%)和胚胎种植率(55.47%)均显著高于D6冻融囊胚组(47.89%和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5/D6鲜囊胚分别与D5/D6冻融囊胚相比较,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冻融胚胎解冻养囊胚还是冻融囊胚复苏移植,D5囊胚移植相较于D6囊胚移植更有利于胚胎着床,获得更好的临床妊娠结局。新鲜周期移植后多余胚胎可行囊胚培养后冷冻保存,反复胚胎移植失败者可考虑将冻融胚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既提高胚胎利用率又有利于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 玻璃化冷冻 囊胚移植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杰 郑洁 +3 位作者 雷亚兰 文晓凤 夏敏 孙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0期2334-2337,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FET)策略及以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助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 目的探讨高龄妇女冻融周期胚胎移植(FET)策略及以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助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找出高龄患者的年龄分界点,并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将高龄患者分为自然周期(NC)组、促排卵周期(COH)组和激素替代周期(HRT)组,根据移植胚胎类型分为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38岁后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急剧下降,流产率明显升高。高龄患者在冻融周期内膜准备时,NC组、COH组和HR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2. 95%、23. 68%、24. 58%,活产率分别为18. 03%、15. 79%、15. 92%,3组间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42. 96%,32. 26%)均明显高于胚胎移植者(15. 87%,9. 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 38岁是本中心高龄妇女的年龄分界点,高龄患者FET时,内膜准备方案并不影响临床结局,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内膜准备方案,囊胚移植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妇女 冻融周期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电针对COH小鼠子宫内膜IGF-1-MAPK/ERK1/2信号转导及胚胎着床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书秀 刘杰 +4 位作者 柳威 李长雷 王芳 付蔷 张雯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COH小鼠子宫内膜IGF-1-MAPK/ERK1/2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纯种性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周期组、COH组、电针组、电针+BMS-536924组、电针+LY-294002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供体... 目的观察电针对COH小鼠子宫内膜IGF-1-MAPK/ERK1/2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胚胎着床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纯种性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成自然周期组、COH组、电针组、电针+BMS-536924组、电针+LY-294002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供体鼠和受体鼠。采用控制性超促排长方案制备动物模型,并行胚胎移植,电针组、电针+BMS-536924组、电针+LY-294002组于HCG注射日行电针治疗,观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位点数,检测子宫内膜IGF-1mRNA、IGF-1R mRNA及p-IGF-1R、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COH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和子宫内膜IGF-1mRNA、IGF-1R mRNA及p-IGF-1R、p-ERK1/2蛋白表达均低于自然周期组,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电针+LY-294002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性增高。电针+BMS-536924组p-IGF-1R和p-ERK1/2蛋白表达虽较COH组增加,但仍显著性低于其他电针治疗组,且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未见改善。结论电针调控IGF-1改善COH小鼠胚胎着床可能与上调p-IGF-1R蛋白表达,激活MAPK/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排卵 电针 IGF-1R p-IGF-1R P-ERK1/2
原文传递
影响宫腔内人工受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杰 郑洁 +4 位作者 程毓芝 吕立群 李薇 孙虹 夏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3572-3574,共3页
目的:通过对229例患者339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总结,分析影响IUI妊娠率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从不孕症的病因、不孕年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克罗米酚(CC)组、CC+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组、hMG组、授精... 目的:通过对229例患者339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总结,分析影响IUI妊娠率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从不孕症的病因、不孕年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克罗米酚(CC)组、CC+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组、hMG组、授精时机及IUI的次数6个方面,分别进行妊娠率的比较。结果:男方因素的妊娠率(21.91%)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2年内的妊娠率(27.14%)明显高于不孕2年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周期和自然周期之间(17.98%vs13.51%)、促排卵的3组方案之间(CC组16.48%、CC+hMG组21.51%、hMG组13.64%);2次IUI和1次IUI之间(16.36%vs16.81%),排卵前1次和排卵后1次之间(11.32%vs21.21%),IUI治疗1周期和2周期及以上(16.36%vs16.81%)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更适用于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授精时机是影响妊娠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C/EBP-β促进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进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杰 尹秋萍 +1 位作者 黄凯 章汉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EBP-β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8-Br-cAMP和MPA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处理,并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下调C/EBP-β的表达,分别收集蜕膜化处理不同时间及干扰前后的...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EBP-β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8-Br-cAMP和MPA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处理,并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下调C/EBP-β的表达,分别收集蜕膜化处理不同时间及干扰前后的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适时定量RT-PCR分别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转录因子C/EBP-β在蜕膜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蜕膜化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泌乳素(PRL)的浓度及干扰前后PRL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体外蜕膜化过程中C/EBP-β蛋白的表达随蜕膜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0.068、0.140、0.316、0.5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适时定量RT-PCR也证实C/EBP-βmRNA的表达随蜕膜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0.020、0.054、0.094、0.48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检测到在蜕膜化过程中细胞分泌的PRL水平随蜕膜化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染C/EBP-βsiRNA后细胞分泌的PRL浓度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录因子C/EBP-β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进程中上升性表达,在蜕膜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β 基质细胞 蜕膜化
原文传递
MMP-9/TIMP-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杰 郑洁 程毓芝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流产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TIMP-1在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和20例早孕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流产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TIMP-1在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和20例早孕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在PCOS胚胎停育患者子宫蜕膜细胞胞浆内的表达高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在PCOS胚胎停育患者子宫蜕膜细胞胞浆内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和TIMP-1在PCOS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比例失衡,这可能是导致高流产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流产 MMP-9 TIMP-1 蜕膜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