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缢管蚜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文成 杨红 《植物医生》 2001年第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缢管蚜 综合治理 危害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相关社会行为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汪俊怀 张得生 +3 位作者 张立军 杜旺兴 张树屏 夏江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社会行为因素 接触疫水行为 孝感市 湖北省 就医行为 血防知识 年人均收入 血防健康教育 防护措施
下载PDF
儿童急性肺型血吸虫病伴类赫氏反应1例
3
作者 罗晓苏 宗惠勇 汪远峰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6年第1期39-39,共1页
患儿男性,6岁,主诉发热乏力,纳差20余日。呈间歇热型,时突起高热,午夜出汗热退。近半日干咳,胸微痛,尿黄便稀。约50天前有疫水接触,当地按“急性血吸虫病投服吡喹酮,体温反而上升,故转我所治疗。
关键词 儿童 急性肺型血吸虫病 并发症 类赫氏反应 治疗
全文增补中
吡喹酮致药疹5例
4
作者 张福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02-202,共1页
1985年以来,我站应用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的吡喹酮片(批号840201,每片含吡喹酮200mg),治疗住院1953例血吸虫病人,引起红斑形药疹5例,现简报2例如下。例1 女,26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986年5月18日开始服吡喹酮片,于9:00服3片(600mg),13... 1985年以来,我站应用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的吡喹酮片(批号840201,每片含吡喹酮200mg),治疗住院1953例血吸虫病人,引起红斑形药疹5例,现简报2例如下。例1 女,26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986年5月18日开始服吡喹酮片,于9:00服3片(600mg),13:00再服3片,14:00渐觉全身燥热、搔痒、颜面潮红、浮肿(眼睑尤甚)、咽喉部水肿、憋气、呼吸困难、全身皮肤有散在性红斑形皮疹。立即停药,给地塞米松10mg加入50%葡萄糖60ml静脉推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血吸虫病人 血吸虫病患者 颜面潮红 呼吸困难 静脉推注 慢性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 咽喉部 色素沉着
下载PDF
席草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5
作者 杨文成 杨红 《江西农业科技》 1997年第1期36-38,共3页
作者从1994~1996年对席草纹枯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气温20℃始病,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6~32℃,伴有雨湿时,形成田间发病高峰期,此温时值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此时气温高,田间植株分蘖快,密... 作者从1994~1996年对席草纹枯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气温20℃始病,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6~32℃,伴有雨湿时,形成田间发病高峰期,此温时值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此时气温高,田间植株分蘖快,密度大,水肥足,加之常遇梅雨天气,发病更重,常造成连片枯死。当天气干燥时,菌丝集结成菌核,散落土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通过对影响席草纹枯病发生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精选母株,合理轮作、密植,科学用水,适宜施肥,辅以药剂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草 纹枯病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芦苇裂瘤病及其防治
6
作者 王伟 杨文成 杨红 《江西农业科技》 1997年第6期40-41,共2页
1993~1996年对芦苇裂瘤病进行系统观测、调查、试验的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在24~30℃、苇叶表面有4~6h的水膜存在时萌发形成侵入丝,由寄主表皮细胞间隙或从寄主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而引致发病。以子囊座在病株残体中越... 1993~1996年对芦苇裂瘤病进行系统观测、调查、试验的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在24~30℃、苇叶表面有4~6h的水膜存在时萌发形成侵入丝,由寄主表皮细胞间隙或从寄主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而引致发病。以子囊座在病株残体中越冬。翌年5~9月先以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后以菌丝体在苇叶鞘上进行重复侵染。通过对影响裂瘤病发生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火烧苇墩、消灭菌源、轮作与更新,辅以药剂的防治方法。药剂防治以77%的可杀得10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裂瘤病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