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多媒体在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1年第3期40-41,共2页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来触动心灵,引起共鸣。朗读是培养语感,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朗读教学 多媒体 调动兴趣 激发情感 培养审美
下载PDF
实验创新重在迁移应用
2
作者 刘四方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01年第3期63-64,共2页
题目为了验证铜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如图1的实验.二个月后,才发现B中铜片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片生锈较严重;而A、C、D中铜片基本无变化.根据图1铜片生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关键词 实验 创新 迁移 应用 高中 化学 教学 解题
下载PDF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
作者 何儒培 《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地理环境是由多种地理要素共同构成的,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复杂,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一种基本的地理事物,掌握地理分界线的分布对掌握... 地理环境是由多种地理要素共同构成的,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复杂,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一种基本的地理事物,掌握地理分界线的分布对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地理规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界线 地理事物 地理规律 相互联系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复杂 地理要素 地球 形成
下载PDF
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探究文与可与苏轼的友情空间
4
作者 何俊 《课外语文(下)》 2015年第8期241-241,共1页
我们时常感叹志趣相投,精神相通的朋友难觅,苏轼与文与可的交往告诉我们其实也不太难。只要我们不过度的物欲化,只要能认识到友谊的最高境界是清瘦,就让我们在浮华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就能寻求到那个如水般的知己。在《文与可画筼... 我们时常感叹志趣相投,精神相通的朋友难觅,苏轼与文与可的交往告诉我们其实也不太难。只要我们不过度的物欲化,只要能认识到友谊的最高境界是清瘦,就让我们在浮华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就能寻求到那个如水般的知己。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轼和文与可用他们的友情告诉我们情感的另一种呈现和维系的方式。本文通过对苏轼和文与可友情的开始、友情的维系和友情的深化来探索他们的友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与可 墨竹 友情
下载PDF
地理区域热点探究
5
作者 何儒培 《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分析当今各个大洲的热点分布,无论是从自然环境的演变,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热的区域无疑是亚洲。
关键词 亚洲 经济 政治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小议烟、雾、烟雾
6
作者 谢继权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1995年第2期33-33,共1页
小议烟、雾、烟雾湖北省宜昌市七中谢继权(443003)烟、雾、烟雾是易混淆的三种化学实验现象,如何区分这三种实验现象而对某一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呢?下面以烟、雾、烟雾的形成原因出发,举例说明。(1)烟是微小团体颗粒悬... 小议烟、雾、烟雾湖北省宜昌市七中谢继权(443003)烟、雾、烟雾是易混淆的三种化学实验现象,如何区分这三种实验现象而对某一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呢?下面以烟、雾、烟雾的形成原因出发,举例说明。(1)烟是微小团体颗粒悬浮在空间而形成的。如:红热的铜丝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方程式 化学实验现象 三氯化磷 五氯化磷 小议 水蒸气 浓盐酸 微小液滴 宜昌市 形成原因
下载PDF
话说欧洲联盟
7
作者 何儒培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欧洲联盟 常设机构 国内生产总值 历史背景 中学 地理 教学参考 世界地理
原文传递
把握激励
8
作者 宋正武 《班主任》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16,共2页
激励教育作为一种能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方法,正被我们的学校、家庭引进到教育行为里来.但是,如果对激励教育把握不好,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激励教育 自信心 教育方法 中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原文传递
零距离观距离
9
作者 汪晓颖 方忐忑 《湖北招生考试》 2004年第18期23-23,共1页
此文在对“距离与美”的正反阐述中,都突出“距离是一种心情”。从“距离是否产生美”切入,升华出旨意“距离是一种心情”,这种升华是植根在正反阐述中的:在正面阐述中,“明月美”是因为“充满了希望”,“牛郎和织女美”是因为“源于…... 此文在对“距离与美”的正反阐述中,都突出“距离是一种心情”。从“距离是否产生美”切入,升华出旨意“距离是一种心情”,这种升华是植根在正反阐述中的:在正面阐述中,“明月美”是因为“充满了希望”,“牛郎和织女美”是因为“源于……苦难”;在反面阐述时,“墙不美”是因为隔绝了“亲情、友情、爱情”。此文以“美”为弓,“情”作箭,射“距离”——构思巧妙,立意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在 初三学生 一朵花 角度新颖 就这样 珠贝 遥遥相望 发现距离 熊熊燃烧 反弹琵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