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魏云霞 鲁剑巍 +6 位作者 李小坤 耿明建 宋莉 杨文兵 李登荣 汪航 肖春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97,共5页
田间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紫云英品种在湖北省3个典型双季稻生态区的生育期、产量以及养分积累量等特性,为稻田绿肥生产选择适宜紫云英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各紫云英品种的生育期均表现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短于宁波种和南昌... 田间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紫云英品种在湖北省3个典型双季稻生态区的生育期、产量以及养分积累量等特性,为稻田绿肥生产选择适宜紫云英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各紫云英品种的生育期均表现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短于宁波种和南昌种。同一试验点不同品种间鲜草产量存在差异,崇阳以宁波种最高,达38.27 t/hm2;浠水以湘肥3号最高,达22.78 t/hm2;枝江以南昌种最高,达46.92 t/hm2。不同稻作区各品种紫云英养分积累量存在差异,崇阳试验点宁波种和南昌种氮、磷及碳养分积累量较高;浠水试验点湘肥3号和弋江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枝江试验点弋江种和南昌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育期、鲜草产量及各养分积累量等因素,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南昌种和宁波种,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江汉平原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弋江种和南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品种 生育期 产量 养分含量 养分积累量
下载PDF
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3
2
作者 陈海飞 冯洋 +5 位作者 蔡红梅 徐芳森 周卫 刘芳 庞再明 李登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9-1328,共10页
【目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影响着水稻的群体结构和产量,也影响着氮素的利用率。因此,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以确定低产水稻田最佳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方法】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产量水平较低的低产田为对象,以水... 【目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影响着水稻的群体结构和产量,也影响着氮素的利用率。因此,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以确定低产水稻田最佳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方法】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产量水平较低的低产田为对象,以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设置四个施氮水平(0、135、180、225 kg/hm2)与三个移栽密度(12×104、16.5×104、21×104holes/hm2)的田间小区互作试验。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分别调查茎蘖动态、成穗率、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地上部干重及收获指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处理的产量与相应群体指标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同时测定地上部籽粒与秸秆氮含量,计算氮利用效率。【结果】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低产田水稻产量和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1)产量与地上部干物重均随着施氮水平与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施氮量最高(225 kg/hm2)时,收获指数略有下降;收获指数随着移栽密度提高而降低。2)产量与每平米穗数、灌浆期剑叶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关系密切,用二次方程拟合的曲线相关系数最高,经回归方程计算,理论上当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指数达到1.36,成熟期地上部干重达到24371 kg/hm2,每平米穗数达到338个,平均每穗粒数达到195粒时产量最高。3)随着施氮水平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偏生产力(PFPN)、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和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均降低,尤其是NAE和PFPN降低程度较大;提高移栽密度显著增加NAE、PFPN、NRE,但是NPE无变化。【结论】在施氮较少的情况下,提高移栽密度增产效果明显。移栽密度为21×104holes/hm2和施氮量为180 kg/hm2的组合产量最高,达到8220 kg/hm2,其群体结构指标与利用拟合模型估计的最优指数最为接近,并且有较高的NAE、PFPN、NRE和NPE。综合考虑,本研究的供试低产水稻田施氮量为180 kg/hm2结合移栽密度为21×104holes/hm2为本试验的最优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和较高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密度 产量 群体结构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氮肥管理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海飞 冯洋 +5 位作者 徐芳森 蔡红梅 周卫 刘芳 庞再明 李登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7-524,共8页
探究氮肥运筹管理对湖北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中低产田水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措施。本研究在秸秆还田和总氮(180 kg/hm2)控制的条件下,以水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穗氮肥配比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其... 探究氮肥运筹管理对湖北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中低产田水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措施。本研究在秸秆还田和总氮(180 kg/hm2)控制的条件下,以水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穗氮肥配比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不同时期叶片SPAD值、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及其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1年和2012年两年大田试验的4个基、蘖、穗氮肥配比处理中,各试验点水稻产量均以40-30-30的处理最高,其中在田块A与田块C中比80-0-20处理增产15.9%和8.6%,在田块B与田块D中比60-20-20处理增产6.7%和5.5%。同时40-30-30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NHI)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也最高,优化基、蘖、穗肥比可以提高氮素收获指数(NHI)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综上研究结果,各中低产田中不同基、蘖、穗氮肥配比处理的水稻产量依次为40-30-30>50-20-30>60-20-20>80-0-20,结合产量构成因子、SPAD值、氮肥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考虑,40-30-30是湖北中低产水稻田氮肥配比的合理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水稻田 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产量 水稻
下载PDF
叶面肥的特点及施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冬 曹超喜 +2 位作者 江龙堤 洪东生 梁华东 《湖北植保》 2016年第5期63-64,共2页
叶面肥是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于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是将肥料溶于一定容量的水溶液中,通过喷雾器将肥液均匀喷洒在作物叶面及茎枝花果上,经叶片及茎枝花果吸收的一种追肥方法。叶面施肥... 叶面肥是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于叶面的肥料,称为叶面肥。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是将肥料溶于一定容量的水溶液中,通过喷雾器将肥液均匀喷洒在作物叶面及茎枝花果上,经叶片及茎枝花果吸收的一种追肥方法。叶面施肥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农业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适用于作叶面肥的肥料新品种应运而生。1叶面肥的特点根外追肥用肥量少、收效快,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叶面 叶面吸收 二十世纪末 施肥法 产品质量 用肥量 根系吸收 农作物产量 花果 微量营养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