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雄 金粉淑 +5 位作者 张立国 陈瑞雪 赵金慧 王雁楠 王恩富 姜振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533-3538,共6页
目的评价白介素12(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时间为1998年1月—2013年1月)有关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关联的病例... 目的评价白介素12(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时间为1998年1月—2013年1月)有关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来描述关联。结果 18项病例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6 46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7 412例健康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IL-12B基因的3'UTR A>C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增加有关联〔C vs.A:RR=1.06,95%CI(1.03,1.10),P<0.001;CA+CC vs.AA:RR=1.05,95%CI(1.02,1.08),P=0.001〕;而IL-12A基因的3'UTR G>A、IVS2 T>A和5'UTR T>G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患性无关联(均P>0.05)。亚组分析表明,IL-12B基因的3'UTR A>C多态性可能增加亚洲人群恶性肿瘤易患性〔C vs.A:RR=1.04,95%CI(1.01,1.08),P=0.017;CA+CC vs.AA:RR=1.04,95%CI(1.01,1.07),P=0.018〕,尤其是宫颈癌〔C vs.A:RR=1.11,95%CI(1.01,1.22),P=0.032;CA+CC vs.AA:RR=1.10,95%CI(1.10,1.19),P=0.023〕和鼻咽癌〔C vs.A:RR=1.28,95%CI(1.16,1.40),P<0.001;CA+CC vs.AA:RR=1.24,95%CI(1.15,1.35),P<0.001〕。结论 IL-12B基因3'UTR A>C多态性可能是亚洲人群宫颈癌和鼻咽癌易患性增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肿瘤 疾病易感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白介素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雄 金粉淑 +5 位作者 张立国 陈瑞雪 赵金慧 王雁楠 王恩富 姜振东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目的 Meta分析方法评价白介素12(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具体关联。方法全面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汇总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 目的 Meta分析方法评价白介素12(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具体关联。方法全面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IL-12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汇总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描述关联。结果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项病例对照试验,包括646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7412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表明:IL-12B基因的3'UTRA>C多态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生风险(C vs A:OR=1.13,95%CI:1.01~1.26,P=0.038;AC+CC vs AA:OR=1.20,95%CI:1.01~1.43,P=0.038);然而,IL-12A基因的3'UTRG>A、IVS2T>A和5'UTRT>G多态与恶性肿瘤易感性无明确统计学关联。亚组分析表明,IL-12B基因的3'UTRA>C多态与亚组人群恶性肿瘤易感性增加密切相关,尤其是宫颈癌和鼻咽癌。结论现有证据表明,IL-12B基因的3'UTRA>C多态可能是亚洲人群恶性肿瘤易感性增加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宫颈癌和鼻咽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单核苷酸多态性 恶性肿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52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劭亮 汤前军 +2 位作者 罗恋凡 董娟 王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2005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治疗的肾盂癌和输尿管癌患者52例的临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2005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治疗的肾盂癌和输尿管癌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52例均为单侧发病, 患者均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全身麻醉下先取健侧卧位, 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 夹闭患侧输尿管但不离断。Hem-o-lock分别夹闭肾脏血管后, 切断肾动、静脉, 完全游离肾脏。缝合3个腹腔镜切口。改平卧位, 取患侧下腹部小切口, 长5.0~6.0 cm。继续游离下段输尿管至膀胱。袖套状切除输尿管开口处膀胱壁1.5 cm。从下腹部小切口完整取出患肾、输尿管。切口下端另取切口置入橡皮引流管。术后均按膀胱尿路上皮癌方案给予膀胱灌注。结果 52例手术均成功, 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 无输血病例, 无二次手术病例。术后未出现尿漏、切口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为肾脏尿路上皮癌41例, 输尿管尿路上皮癌11例。术后随访48例, 失访4例。1例术后13个月死于心血管意外, 47例患者术后膀胱镜下均未见膀胱肿瘤, 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行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操作简便, 对手术器械要求低, 患者创伤小, 恢复快, 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腺和上皮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肾切除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泌尿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