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手术与TAE治疗肝血管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丽萍 周程 +1 位作者 王芳 张忱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CHL)患者采取外科及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肝血管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均采取外科手术与TAE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并发症...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CHL)患者采取外科及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肝血管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均采取外科手术与TAE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并发症进行重点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进行2年随访,观察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出血、胸腔积液与隔下积液、感染等)发生率,以及随访2年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治愈率及随访2年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外科手术与TAE治疗肝血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加强临床护理干预,重点针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外科手术 经导管动脉栓塞 术后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娟 王春燕 罗志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00-601,共2页
脑血管疾病重症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多伴意识障碍,昏迷时间长且不能自主吞咽,能量消耗增加。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可以保护肠黏膜,降低创伤后高代谢反应,减少内脏蛋白质过度消耗,预防电解质紊乱,减少肠道通透... 脑血管疾病重症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多伴意识障碍,昏迷时间长且不能自主吞咽,能量消耗增加。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可以保护肠黏膜,降低创伤后高代谢反应,减少内脏蛋白质过度消耗,预防电解质紊乱,减少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萎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使肠道菌群保持正常状态,从而提高免疫力,明显减少昏迷患者的感染并发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黏膜萎缩 肠道通透性 感染并发症 ENTERAL 神经外科 应激性溃疡 NUTRITION 昏迷时间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所起的激励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志华 王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X期293-293,共1页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所起的激励作用。方法:将"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培养科内的"鲶鱼",影响全科护士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及调动全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3年...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所起的激励作用。方法:将"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培养科内的"鲶鱼",影响全科护士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及调动全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3年后观察其效果。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后护士自信度、工作积极性、主动学习意识均有全面提高,且在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科研、护理竞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结论":鲶鱼效应"管理,可以激励护士积极工作学习,激发她们的潜能,最大发挥其效能,以提高护理管理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病区管理 鲶鱼效应 护士 激励
下载PDF
弥散张力成像在神经外科手术功能保护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4,共1页
我们将显示白质传导束的弥散张力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影像与显示大体解剖结构的MRI影像相融合,应用于手术,探讨其神经功能保护的价值。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弥散张力成像 神经功能保护 价值 MRI影像 解剖结构 传导束
下载PDF
美皮康用于神经外科因输注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志华 潘娟 邵婷 《中国临床护理》 2012年第1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美皮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根据静脉炎分度情况将8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美皮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两组Ⅰ度静脉炎均治愈,Ⅱ度、Ⅲ度静脉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美皮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根据静脉炎分度情况将8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美皮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两组Ⅰ度静脉炎均治愈,Ⅱ度、Ⅲ度静脉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6,P<0.05)。结论美皮康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静脉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皮康 静脉炎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1例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兵 龚昭 +3 位作者 李红 朱忠超 阮剑 肖新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02年6月~2007年7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内镜介入治疗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放置ENBD或ERBD,其中12例单枚结石和结石嵌顿于乳头,...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02年6月~2007年7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内镜介入治疗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放置ENBD或ERBD,其中12例单枚结石和结石嵌顿于乳头,行EST和电针开窗后直接取净结石,痊愈出院。单纯放置ENBD13例,放置胆管内置管6例。8例胆管多发结石待胆管炎和全身情况缓解后再次内镜治疗,取净结石后痊愈,3例胆管多发结石内镜取石失败,行常规手术,带T管痊愈出院。1例胆道良性狭窄患者1年内更换3次塑料支架后痊愈。1例胆总管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胰头癌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近期效果良好。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建立胆道引流后,休克、毒血症症状无法改善死亡。1例肝门胆管癌ENBD外引流后,胆管炎缓解,但黄疸消退不明显,再次行左右肝管双支架置入,黄疸好转。结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一旦诊断明确,内镜介入治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只有尽早选择适当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金太欣 张家衡 吴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9-472,共4页
为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比值的变化及川芎嗪(TMP)对该比值的影响及其意义。笔者通过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AP模型,动态测定AP大鼠血浆血栓素与前列腺环的比值(T/P)、淀粉酶(AMY)... 为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比值的变化及川芎嗪(TMP)对该比值的影响及其意义。笔者通过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AP模型,动态测定AP大鼠血浆血栓素与前列腺环的比值(T/P)、淀粉酶(AMY)、腹水量及胰腺病理改变等的变化及TMP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示AP时,T/P值增高,其增高程度与AP病变程度有关;经TMP治疗后,大鼠T/P值明显降低(P<0.0 5),且与AP病理改变的减轻、血清淀粉酶的下降基本同步(P<0.0 5)。提示TMP通过降低T/P值,减轻胰腺微循环障碍,对AP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血液 血栓素/血液 前列环素/血液 川芎嗪/药理学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龚昭 周程 +3 位作者 W.J.KARCZ 胡思安 阮剑 严白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7例患者均经脐单孔入路腹腔镜操作,完成胆囊切除26例,肝囊肿开窗术7例,阑尾切除术4例。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6.6min,术后未置引流管、无出血、腹脓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7例患者均经脐单孔入路腹腔镜操作,完成胆囊切除26例,肝囊肿开窗术7例,阑尾切除术4例。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6.6min,术后未置引流管、无出血、腹脓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无明显脐部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以及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且美容效果好,术后疼痛轻。虽然较传统腹腔镜外科技术而言存在着相对难度较大、手术器械需完善等问题,仍是一种有创新性的手术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手术 单孔 腹腔镜 内镜技术 胆囊切除术 肝囊肿开窗术 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一期修补结肠镜检查导致结肠穿孔1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曾志武 陆元友 +1 位作者 刘彦 龚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4,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为"下腹部隐痛不适1周余"来我院就诊。既往史:30年前有阑尾炎手术史。门诊就诊后建议行结肠镜检查。经肠道准备后进行检查,检查中患者突然感觉下腹部剧烈疼痛,不能耐受完成检查。检查医生感觉充气时肠腔不...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为"下腹部隐痛不适1周余"来我院就诊。既往史:30年前有阑尾炎手术史。门诊就诊后建议行结肠镜检查。经肠道准备后进行检查,检查中患者突然感觉下腹部剧烈疼痛,不能耐受完成检查。检查医生感觉充气时肠腔不能充盈显露,遂终止检查。患者卧床休息后腹痛症状不能缓解,症状持续存在,逐渐加重。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听诊肠鸣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一期修补 结肠镜 穿孔
下载PDF
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苏醒质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进 龚昭 +1 位作者 丰新民 熊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5-1157,1161,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n=50),给予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异丙酚、瑞芬太尼维...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麻醉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n=50),给予芬太尼、阿曲库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醚组(n=50):给予芬太尼、阿曲库铵、七氟醚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疼痛、呕吐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均升高(P<0.05),七氟醚组较异丙酚组升高较低(P<0.05);七氟醚组麻醉后苏醒时间较异丙酚组快(P<0.05),两组疼痛、呕吐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麻醉诱导和维持,具有血液动力学平稳,苏醒快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透析管 麻醉 异丙酚 七氟醚 苏醒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处理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曾志武 陆元友 +6 位作者 向代成 代年富 尹加浩 李兵 胡思安 朱忠超 龚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10月~2010年9月行LC时发现Mirizzi综合征22例,对术中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按Csendes分型,Ⅰ型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10月~2010年9月行LC时发现Mirizzi综合征22例,对术中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按Csendes分型,Ⅰ型13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14例完成LC,均为Ⅰ~Ⅱ型病例。中转开腹手术8例。术前行ERCP检查7例,均未发生胆管损伤;术中胆管损伤6例,2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4例行胆管瘘口修补术。1例Ⅳ型分离困难中转开腹,胆总管中下段缺失行胆肠吻合术,T管支撑引流术,术后半年拔除T管后,患者有反复发热症状,经保守治疗1年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再次手术行肝脏右后叶切除术及肝门部胆管成形+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结论 Mirizzi综合征诊断困难,腹腔镜手术时易发生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前ERCP有利于明确诊断,减少并发症;部分Ⅰ~Ⅱ型患者可以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MIRIZZI综合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恶性胆管梗阻的内镜治疗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兵 曾志武 +1 位作者 朱忠超 龚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恶性胆管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5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内置管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结果全组56例患者共计进行内镜操作68例次,总有效率(满意组加一般组)为87.2%。其中,中、低位胆管梗阻者治疗有...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恶性胆管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5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内置管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结果全组56例患者共计进行内镜操作68例次,总有效率(满意组加一般组)为87.2%。其中,中、低位胆管梗阻者治疗有效率为94.0%,高位胆管梗阻治疗有效率70.6%。结论内镜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解除胆管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适合于无根治可能的恶性胆管梗阻,可有效地控制黄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本可替代姑息性胆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胆管梗阻 内镜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理疏导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丽萍 汪珊珊 罗志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177-178,182,共3页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微创有效术式,且临床应用率不断提高,但患者对其相关认知程度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其心理状态及相关疏导需求程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心理方面的异常又极大影响其治疗态度及治疗效果,因此对此类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微创有效术式,且临床应用率不断提高,但患者对其相关认知程度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其心理状态及相关疏导需求程度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心理方面的异常又极大影响其治疗态度及治疗效果,因此对此类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疏导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掌握极为必要[1-2]。本研究就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理疏导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心理疏导需求程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超 龚昭 胡思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64-65,共2页
探讨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临床效果。100例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按照HBV-DNA水平不同分成高病毒复制组和低病毒复制组(以HBV-DNA载量为105拷贝/ml为标准),每组又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治疗组,比较... 探讨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临床效果。100例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按照HBV-DNA水平不同分成高病毒复制组和低病毒复制组(以HBV-DNA载量为105拷贝/ml为标准),每组又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治疗组,比较4组在肝功能、HBV-DNA水平、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性。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未抗病毒治疗,住院时间、费用费用和并发症均优于未抗病毒者;但低病毒复制组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优于高病毒复制组。结果表明,抗病毒结合根治切除术能改善肝癌合并HBV感染肝功能和病毒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切除术 抗病毒 肝肿瘤 乙肝病毒感染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彦 陶凯雄 王国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前者采用腹腔镜进行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术,术中用结肠镜确定肿瘤部位和切除范围。后者采用开腹结直肠...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前者采用腹腔镜进行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术,术中用结肠镜确定肿瘤部位和切除范围。后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采用细胞学的方法检测肿瘤切除前后腹腔脱落癌细胞,采取门诊复查、电话和信件相结合方式测定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率。比较两组病例在肿瘤切除前后腹腔脱落肿瘤细胞阳性率、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切除前、后腹腔脱落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5%(9/60),21.7%(13/60),χ2=0.891,P=0.345;25%(15/60),23.3%(14/60),χ2=0.046,P=0.831。两组患者术后3年局部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0%,5.5%,χ2=0.117,P=0.733;10.5%,10.9%,χ2=0.004,P=0.948。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没有导致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3种甲状腺手术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阮剑 龚昭 +1 位作者 胡思安 夏振雄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89-692,696,共5页
目的比较3种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该院2003年3月~2008年10月,统计306例3种甲状腺手术的资料,其中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116例(完全内镜组),颈前小切口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90例(内镜辅助组),传统开放手术100例(传统组),比较3组的... 目的比较3种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该院2003年3月~2008年10月,统计306例3种甲状腺手术的资料,其中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116例(完全内镜组),颈前小切口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90例(内镜辅助组),传统开放手术100例(传统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不适及美容效果。结果30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完全内镜组和内镜辅助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延长(F=32.458,P=0.000),住院费用增加(F=26.401,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F=56.802,P=0.000),术后出现颈前感觉异常减退、吞咽不适明显减少,但完全内镜组术后可出现胸前紧张感。内镜辅助组的住院时间较完全内镜组和传统组缩短(F=36.068,P=0.000),术后24h疼痛较其他两组明显减轻(χ2=17.453,P=0.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完全内镜组术后美容效果最佳,内镜辅助组次之,传统组最差(χ2=38.260,P=0.000)。结论完全内镜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最佳,创伤较大,比较适合年轻女性或有特殊职业需求的患者。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适应面更广,创伤最小,灵活易学,更容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内镜
下载PDF
PEBP4、CR-1在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东 尹杰 柯有力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EBP4)、畸胎瘤衍化生长因子(CR-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癌组织(癌组织组)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正常组)各30份,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PEBP4、CR-1表达水平。结...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PEBP4)、畸胎瘤衍化生长因子(CR-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癌组织(癌组织组)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正常组)各30份,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PEBP4、CR-1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组PEBP4表达阳性率为83.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20.0%(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癌灶PEBP4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癌灶(P<0.05)。癌组织组CR-1表达阳性率为86.7%,显著高于正常组的16.7%(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癌灶CR-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癌灶(P<0.05)。癌组织组CR-1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EBP4、CR-1阳性表达率较高,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 畸胎瘤衍化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法 蛋白质印迹法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思思 刘沛 +1 位作者 石晨 杨英 《河北中医》 2021年第12期2017-2021,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微创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微创Zero-P手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微创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Zero-P)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予微创Zero-P手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口服+按摩+中药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 d、治疗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椎椎间隙高度、矢状面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6.7%(58/60),对照组优良率81.4%(48/59),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 d、治疗3个月疼痛VAS均降低(P<0.05),颈椎JOA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3 d、治疗3个月疼痛VAS、颈椎JO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 d、治疗3个月患椎椎间隙高度均增加(P<0.05),矢状面Cobb角均减小(P<0.05),但2组治疗3 d、治疗3个月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微创Zero-P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颈椎功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中西结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瑛 龚昭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54例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入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27.2个月,以肿瘤复发或转移作为...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54例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入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27.2个月,以肿瘤复发或转移作为终点事件,通过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48例患者获得随访截至至今,3例患者失访,随访率为94.1%。10例患者死亡,27例复发或转移,肝内复发21例,4例肝内复发伴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骨转移,术后总体(overall survival,OS)生存时间为5~71个月,中位OS时间为30个月,1、3年总体生存率为97.2%、82.1%;无瘤(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生存时间为2~73个月,中位DFS时间为24个月,1、3年无瘤生存时间为70.2%、54.2%。将19项因素分别纳入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是影响小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较好,无瘤生存时间受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预后 肝切除术 复发
下载PDF
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联合胆囊切除术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志武 程新华 +2 位作者 李兵 胡思安 龚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0-762,共3页
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腹腔镜同期手术诊治经验。方法对该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17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一期行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及胆囊... 目的总结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腹腔镜同期手术诊治经验。方法对该院2005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急性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17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一期行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及胆囊切除术。结果 15例胃溃疡穿孔及2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均手术治愈,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满意,营养状况良好。结论腹腔镜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在不增加患者创伤的情况下能同时去除病灶,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能很快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