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颈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祥波 蔡权 +6 位作者 黄子纯 康志明 聂创 孙冬 李华钢 刘煜敏 梅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3-511,共9页
目的总结慢性颈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手术体会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共12例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均行血管再通治疗,术前通过多模态影像学方法评估闭塞部位、闭塞节段、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和血管壁病变性质,并... 目的总结慢性颈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手术体会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共12例慢性颈动脉闭塞患者,均行血管再通治疗,术前通过多模态影像学方法评估闭塞部位、闭塞节段、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和血管壁病变性质,并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共10例患者实现血管再通,成功率为10/12;2例血管再通失败病例,分别为累及岩骨段以上的长节段动脉夹层(1例)和闭塞近端残端呈钝头型(1例)。6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中栓子脱落(3例)、术中血管痉挛(1例)、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1例)和术后严重低血压(1例)。结论累及岩骨段以上的长节段闭塞、闭塞近端残端形态和血管壁病变性质均可能影响血管再通成功率,栓子脱落、脑血管痉挛、脑高灌注综合征和低血压是主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耐药性癫痫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梦莹 胡峰 +2 位作者 舒凯 蔡宏斌 康慧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78,共6页
脑深部电刺激术作为神经调控疗法的重要形式,通过精准选择刺激靶点为耐药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其可以通过在特定靶点植入电极并发放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过程中相关神经核团及神经回路兴奋性进行调控,从而发挥控制癫痫发作的功效... 脑深部电刺激术作为神经调控疗法的重要形式,通过精准选择刺激靶点为耐药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其可以通过在特定靶点植入电极并发放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过程中相关神经核团及神经回路兴奋性进行调控,从而发挥控制癫痫发作的功效。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耐药性癫痫的调控机制、不同发作类型个体化刺激靶点选择、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等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本文拟就上述三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脑深部电刺激术在耐药性癫痫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开乐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31-34,51,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478例)和非冠心病组(116例),按冠状动脉受累...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478例)和非冠心病组(116例),按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242例)和三支病变组(123例),按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中位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分组(239例)和低分组(239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浆ANGPTL-3水平,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ANGPTL-3水平与血脂水平、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ANGPTL-3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冠状动脉受累支数越多者血浆ANGPTL-3水平越高,Gensini积分高者血浆ANGPTL-3水平高于Gensini积分低者(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浆ANGPTL-3水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ANGPTL-3水平升高,其与冠心病的发生、病情严重程度、脂质代谢状态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GENSINI评分 脂质代谢
下载PDF
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伟 张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九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RHF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巴...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九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RHF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VEDD、LVEF、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IL-6、TNF-α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RHF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脏射血功能,具有减轻心肌损伤、延缓心肌重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托拉塞米 多巴胺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敏 李宏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4期513-514,共2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资料,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行依达拉奉与丁苯酞共同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丁苯酞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总体... 目的:分析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方法: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资料,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行依达拉奉与丁苯酞共同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丁苯酞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总体效果。结果:研究组NIHSS(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评分为(6.10±0.59)分,比对照组的(13.08±1.01)分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丁苯酞、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联合治疗,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急性 丁苯酞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中易忽略的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周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1期151-151,共1页
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可提供24 h内上百次血压测量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及药物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可靠数据。我院选用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护仪,该设备操作简单、仪器小... 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可提供24 h内上百次血压测量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及药物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可靠数据。我院选用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护仪,该设备操作简单、仪器小、重量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小,使患者更容易快速熟悉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测量 血压监护仪 诊断技术 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 临床诊断 间断性
下载PDF
多奈哌齐与美金刚联合治疗对老年痴呆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宏毅 张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痴呆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单一治疗,研究组采用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和MMSE评分、不良...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痴呆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单一治疗,研究组采用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和MMSE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美金刚 老年痴呆
下载PDF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5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 预后
下载PDF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9
作者 郭田媛 但琪 陈敏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8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寻找更好控制患者血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1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纳入研究,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寻找更好控制患者血糖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1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纳入研究,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21±1.09)mmol/L、餐后2 h血糖为(7.07±1.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31±0.22)%,低于对照组的(6.54±1.67)mmol/L、(8.89±1.87)mmol/L、(7.09±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明显改善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宏毅 张敏 《中国综合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ND)发生率、发病90 d内复发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变化、临床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CRP(6.24±1.63) mg/L较治疗前(12.03±2.46) mg/L 明显降低( t=5.625, P=0.027);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34±1.2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8,P=0.036);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t=2.647,P=0.186)。观察组EN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6%(5/74)与21.62%(16/74),χ2=6.737,P=0.022)],发病90 d内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1.35%(1/74)与8.12%(6/74),χ2=5.742,0.029)]。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NIHSS评分(2.31±1.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4±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8,P=0.035)。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24%与63.51%,χ2=6.253, P=0.029)。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卒中进展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型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宏毅 张敏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变化以及治疗前与治疗1周和4周时血清hs—CR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分别为(6.4±1.6)、(6.4±1.6)mmol/L,甘油三酯(TG)分别为(3.3±0.6)、(2.2±0.5)mmolf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7±0.8)、(3.3±0.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64、P=0.028,t=5.872、P=0.042,t=5.692、19=0.035);观察组治疗前、后TC、TG、LDL—C分另0为(6.4±1.4)、(3.5±0.6)mmol/L,(3.2±0.8)、(1.8±0.5)mmol/L,(4.6±0.6)、(2.4±0.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57、P=0.015,t=6.264、P=0.029,t=6.674、P=0.043),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值分别为4.264、4.827和4.874,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1.3±0.4)、(1.6±0.7)mmol/L,观察组分别为(1.2±0.5)、(2.4±0.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39,t=6.743、P=0.031),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5.3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处理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的F值分别为24.565和15.675,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敏 李宏毅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取9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并将急性脑梗死96例患者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型组...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取9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并将急性脑梗死96例患者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型组(52例)、中型组(32例)和重型组(12例).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清UA、CRP和Fg水平差异,并进一步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亚组间的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Fg与CRP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UA:(423.6±46.5)μmol/L与(302.4±28.7)μmol/L,t=4.758,P<0.05;CRP:(15.6±2.3)mg/L与(1.9±0.8) mg/L,t=14.547,P<0.05;Fg:(4.6± 1.4) g/L与(3.1±0.9)g/L,t=3.9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轻、中、重型组血清UA[(366.2±23.5)、(398.4± 32.7)、(457.4± 56.2)μmol/L,F=7.646,P<0.05]、CRP[(7.4±1.6)、(14.6±1.9)、(22.8±4.6)mg/L,F=9.837,P<0.05]、Fg[(3.3±1.4)、(3.9±1.5)、(5.2±2.1)g/L,F=5.757,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与CRP呈正相关(r=0.683,P<0.05);Fg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564,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CRP和Fg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酸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延伸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雷华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6期175-176,180,共3页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持续时间为1年。对两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身体状态、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可有效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延伸护理 常规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