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在深化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医院管理创新的思考
1
作者 余金祥 《实用临床医学(湖北)》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随着中国加入WTO,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间的竞争已从单纯争夺病源变成了综合实力和经营理念的竞争,医院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竞争能力,才能适应医疗市场... 随着中国加入WTO,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间的竞争已从单纯争夺病源变成了综合实力和经营理念的竞争,医院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竞争能力,才能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快、技术更新迅速的形势。尤其是全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体制改革 思想观念 服务观念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血瘀证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凌小曼 丁虹 +2 位作者 罗顺德 张晓健 张连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4-586,共3页
目的 :研究当归多糖 (angelicapolysaccharide ,ASP)对血瘀证大鼠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阿霉素造大鼠血瘀证模型 ,观察当归多糖对血瘀证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结果 :当归多糖可明显改善血瘀证大鼠免疫功能 ,其胸腺指数和脾脏... 目的 :研究当归多糖 (angelicapolysaccharide ,ASP)对血瘀证大鼠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阿霉素造大鼠血瘀证模型 ,观察当归多糖对血瘀证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结果 :当归多糖可明显改善血瘀证大鼠免疫功能 ,其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明显升高 ,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5含量明显升高 ,升高心、脑、肾、胰四脏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降低心、脑、肾、胰四脏器丙二醛 (MDA)含量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血瘀证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免疫球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奥丽汀健齿露防龋的临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声富 黄文学 +2 位作者 江千舟 李宇红 江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研究奥丽汀健齿露对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方法 :自愿受试者 41名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奥丽汀健齿露和非特异性IgY喷雾剂 ,每日 2次 ,共 4周。实验前、实验后 1周、实验后 4周分别取口腔菌斑培养 ,计算变形链球... 目的 :研究奥丽汀健齿露对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方法 :自愿受试者 41名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奥丽汀健齿露和非特异性IgY喷雾剂 ,每日 2次 ,共 4周。实验前、实验后 1周、实验后 4周分别取口腔菌斑培养 ,计算变形链球菌菌落数及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结果 :使用奥丽汀健齿露 1周后变形链球菌计数和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均下降 ,用 4周后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奥丽汀健齿露对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丽汀健齿露 防龋 临床实验 变形链球菌 菌斑 龋齿
下载PDF
混悬聚乳酸/磷酸三钙复合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文学 李祖兵 江千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PDLLA/TCP复合物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探讨该复合物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PDLLA组,PDLLA/TCP组及空白对照组。其中... 目的:观察PDLLA/TCP复合物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探讨该复合物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PDLLA组,PDLLA/TCP组及空白对照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第2、4、8、12、16周分批处死各组大鼠,取下颌骨观察缺损部位愈合情况,并行X线检查、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创口观察显示术后第1周,各组大鼠伤口愈合良好,创周皮肤无红肿,无脓肿形成。术后第2周,空白组1例在手术部位出现炎性包块,后自行吸收,未形成瘘道。后期各组大鼠伤口均正常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PDLLA/TCP组和纯PDLLA组早期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随后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将材料分隔成块状,缺损区出现大量新生骨岛,同时可见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PDLLA/TCP组新骨形成速度快于纯PDLLA组,空白组新骨形成数量明显少于各材料充填组。结论:PDLLA及PDLLA/TCP复合材料均有较强刺激成骨的作用,PDLLA/TCP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好于纯PDLLA,更适合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骨再生 混悬聚乳酸 磷酸三钙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罗斌 吴星火 邸方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中外文文献,根据具体的...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中外文文献,根据具体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有12篇临床研究(外文10篇,中文2篇)、1 816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分析发现,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6.5%~26.3%,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骨密度、骨水泥外渗、椎体后凸角等,但存在争议。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骨质疏松症和骨水泥外渗,提高椎体后凸成形术技术水平,规范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儿童多动症60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玲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324-325,共2页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将85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利他林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25例,P<0.01。结论:...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儿童多动症的疗效。方法:将85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利他林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25例,P<0.01。结论:知柏地黄丸加减具有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宁神谧智的功能,对阴虚阳亢型儿童多动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动症 知柏地黄丸 阴虚阳亢 利他林
下载PDF
302例烧伤病人抗菌药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乃林 程建新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了解某医院烧伤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4月-2003年12月该院烧伤科住院患者病历30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选用的抗菌药用药频排序前5位均为β-内酰胺类药。②联合用药率为21.85%,2种联用占11.2... 目的:了解某医院烧伤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4月-2003年12月该院烧伤科住院患者病历30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选用的抗菌药用药频排序前5位均为β-内酰胺类药。②联合用药率为21.85%,2种联用占11.26%,3种联用占1.99%,大部分为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联用。③给药方案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抗菌药使用基本符合病原学要求,但应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烧伤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比亚芬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程建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比亚芬 深Ⅱ度烧伤 伤口愈合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18水平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毅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IL-17、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该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并与4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结果】45例SLE... 【目的】探讨IL-17、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该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并与4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结果】45例SLE患者与40例正常人群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活动期患者与20例稳定期患者比较,其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周血IL-17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5例活动期患者其外周血中的IL-17、IL-18水平与该疾病的活动指数(SLEDAI)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IL-17、IL-18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IL-17 IL-1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在烧伤抗休克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建新 张连和 《湖北中医杂志》 2005年第1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烧伤 抗休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利咽解毒颗粒的抗炎解热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乃林 《湖北中医杂志》 2005年第12期3-4,共2页
目的:评价利咽解毒颗粒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试验和巴豆油引起的家兔声带炎症模型,观察利咽解毒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伤寒菌苗引起的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利咽解毒颗粒的解热作用。结果:利咽解毒颗粒可明显减轻... 目的:评价利咽解毒颗粒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试验和巴豆油引起的家兔声带炎症模型,观察利咽解毒颗粒的抗炎作用;采用伤寒菌苗引起的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利咽解毒颗粒的解热作用。结果:利咽解毒颗粒可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度,抑制家兔声带炎性渗出及伤寒菌苗引起的发热。结论:利咽解毒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咽解毒颗粒 抗炎作用 解热作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烧伤Ⅰ号软膏中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乃林 《湖北中医杂志》 2005年第10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烧伤Ⅰ号软膏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芩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烧烫伤病人创面过敏12例的治疗体会
13
作者 谢郭慧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3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过敏反应 治疗 烫伤
下载PDF
71例烧伤整形病人的康复治疗体会
14
作者 张晓建 王琪 《实用临床医学(湖北)》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烧伤病人特别是大面积病人的救治除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尽早封闭创面等治疗外,还需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深度创面早期用整形的观点处理好创面,达到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目的,对于改善外观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 烧伤病人特别是大面积病人的救治除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抗感染、尽早封闭创面等治疗外,还需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深度创面早期用整形的观点处理好创面,达到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目的,对于改善外观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2-04~2004-04对71例成人患者进行功能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功能康复 中药浸泡 整形手术 器械疗法
下载PDF
小面积烧伤迁延不愈创面的治疗体会
15
作者 曹辉 谢郭慧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96-96,共1页
目的 总结小面积烧伤迁延不愈创面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取本医院1999年12月-2003年12月,烧伤面积〈1%深Ⅱ 度以上烧伤病例46例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经加强局部处理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 目的 总结小面积烧伤迁延不愈创面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取本医院1999年12月-2003年12月,烧伤面积〈1%深Ⅱ 度以上烧伤病例46例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经加强局部处理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用综合的治疗,加强创面局部处理,是治疗小面积烧伤迁延不愈创面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治疗 体会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合并湿疹
16
作者 曹辉 谢郭慧 《湖北中医杂志》 2006年第8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烧伤并湿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消炎祛疹汤
下载PDF
会计继续教育浅谈
17
作者 张靖华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9期231-,共1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相关知识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本文作者从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两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 会计 继续教育
下载PDF
加强消防部队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18
作者 王毅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7年第1期54-55,共2页
结合基层消防部队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分析指出了基层卫生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卫生医疗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基层 医疗卫生
原文传递
PDLLA和PDLLA/TCP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TGF-β1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文学 李祖兵 江千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592-594,共3页
目的:检测混旋聚乳酸(PDLLA)及PDLLA/磷酸三钙(TCP)复合物植入骨缺损模型后,不同时期TGF-β1的表达特点,探讨PDLLA及PDLLA/TCP复合物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 目的:检测混旋聚乳酸(PDLLA)及PDLLA/磷酸三钙(TCP)复合物植入骨缺损模型后,不同时期TGF-β1的表达特点,探讨PDLLA及PDLLA/TCP复合物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PDLLA组,PDLLA/TCP组及空白对照组。术后第2、8、16周分批处死各组大鼠,取下颌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损区域TGF-β1的表达特点。结果:3组动物均能在术后2周在缺损区附近组织检测到TGF-β1的高水平表达,PDLLA组及PDLLA/TCP组阳性表达一直持续到8周以后,16周时仍能检测到弱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表达强度减弱较快,8周后基本呈阴性表达。结论:下颌骨缺损植入PDLLA/TCP复合物或纯PDLLA后,缺损区附近组织TGF-β1呈持续阳性表达,表达位置与成骨活跃部位一致,提示有持续活跃的成骨现象,证实PDLLA及PDLLA/TCP复合物对下颌骨缺损修复有持续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骨再生 混旋聚乳酸 磷酸三钙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