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冰洁 张萌 +1 位作者 李欣 黄士昂 《中国处方药》 2007年第4期61-64,共4页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是通过恢复与增强肿瘤患者自身的免疫监测和杀瘤功能,可以有效地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预防复发与转移和最终根治肿瘤的目的,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轻等优点,正在逐步成为肿瘤综合...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是通过恢复与增强肿瘤患者自身的免疫监测和杀瘤功能,可以有效地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预防复发与转移和最终根治肿瘤的目的,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轻等优点,正在逐步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肿瘤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监测 肿瘤转移 免疫功能低下 预防复发 肿瘤综合治疗 肿瘤治疗 放化疗后
下载PDF
端粒酶hTERT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叶哲伟 杨述华 +6 位作者 邵佳 吴强 杨操 许伟华 李进 杨秀萍 侯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骨肉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骨肉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端粒酶hTERT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2.7%(43/52),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端粒酶hTERT基因细胞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在骨质增生骨组织、异位骨化组织和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原位分子杂交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hTERT的有效方法,在骨肉瘤细胞水平检测端粒酶hTERT基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骨肉瘤发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存在端粒酶以外的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永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原位分子杂交 骨肉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昭喆 陈志坚 +7 位作者 曾秋棠 刘学刚 张青 刘立新 朱云涛 钱程 杜以梅 赵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985-1988,共4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7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不稳定型冠心病等表达增加,在心血管病慢性炎症性过程起到了一定作用。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在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液氮冷... 背景:白细胞介素17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不稳定型冠心病等表达增加,在心血管病慢性炎症性过程起到了一定作用。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在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6只大鼠按照不同的观察时间随机摸球法均分为1,3,7,14,28,56d组,另设对照组8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技术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率为73%。大鼠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7在心肌组织大量表达,且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升高,在28d时表达最为显著。说明白细胞介素17作为一种强力的促炎症因子在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大量表达,有可能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心肌梗死 大鼠 模型 心肌组织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h17细胞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袁璟 曹爱林 +6 位作者 余娴 王敏 郭和平 林琼雯 余淼 程翔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辅助性T细胞(Thelp,Th)17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1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18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辅助性T细胞(Thelp,Th)17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1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18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抗心肌抗体(AHA)的表达、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中Th17/Th1/Th2细胞亚群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细胞表面IL-17R基因水平,同时选取16例健康人为对照(对照组)结果:AVMC和DCM患者Th1细胞亚群[(10.7±1.4)%、(5.2±1.1)%]、B细胞总数[(21.8±2.1)%、(16.4±1.6)%]及其IL-17RmRNA表达水平(132.4±12、37.5±6.4)较对照组[(3.1±0.8)%,(10.9±1.5)%,16.6±5.7]均有升高,但以AVMC患者更为明显(均P<0.01),且AVMC患者外周血IL-17和Th17细胞亚群也有显著增高[89.2±11.6,(5.5±2.1)%],Th2细胞无明显变化,AHA阳性率为12/13(92.3%);而DCM患者Th2细胞[(6.0±3.2)%]增多超过Th1细胞,IL-17含量和Th17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HA阳性率为10/18(55.6%),表达水平也低于AVMC组。对照组AH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Th17细胞可能在AVMC急性炎症和B细胞产生AHA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TH17细胞 炎症 抗体
原文传递
CD5^+B细胞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璟 廖玉华 +3 位作者 张丽华 程翔 王敏 郭和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3-6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体内CD5+B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探讨它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DCM患者42例,2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5+B细胞(CD19+CD5+)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肌自...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体内CD5+B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探讨它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DCM患者42例,2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5+B细胞(CD19+CD5+)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肌自身抗体(AHA)以及体外CD5+B细胞分泌IL-10功能;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与对照组[(5.39±1.46)%]相比,DCM患者CD5+B细胞均有明显增多,其中AHA阳性者为(13.49±3.15)%,AHA阴性者(14.06±5.23)%,AHA阳性和阴性者CD5+B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HA检测均为阴性。DCM患者CD5+B细胞的增多与心脏EF值无相关性(r=-0.25,P>0.05),但其分泌IL-10功能与EF值负相关(r=-0.64,P<0.01)。结论:CD5+B细胞不仅参与AHA阳性也参与AHA阴性DCM发病过程;有活性的CD5+B细胞介导DCM心力衰竭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CD5 B细胞 自身抗体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7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昭喆 陈志坚 +7 位作者 曾秋棠 刘学刚 张青 刘立新 朱云涛 钱程 杜以梅 赵宁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大鼠MI模型共138只,随机分为MI对照组(MI组)、小鼠同型IgG组(IgG组)和IL-17抗体组。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2周组、4周组及8周组...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后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大鼠MI模型共138只,随机分为MI对照组(MI组)、小鼠同型IgG组(IgG组)和IL-17抗体组。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2周组、4周组及8周组。另设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MI组分别腹腔注射0.8mlPBS溶液,并注入0.2ml空气促使液体分散到腹腔内;IgG组、IL-17抗体组分别注射小鼠同型IgG1+PBS溶液(100μg IgG1溶于0.8ml PBS,同样注入0.2ml空气)、小鼠抗人IL-17单克隆抗体+PBS溶液(100μg IL-17抗体溶于0.8ml PBS溶液,同样注入0.2ml空气)。每隔1d用药1次,连续用药5次。运用程序电刺激方法,观察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同时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大鼠心肌组织IL-17表达显著增加(P<0.05),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亦明显增高(P<0.05);与MI组比较,IL-17抗体组IL-17表达显著减少(P<0.05),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亦明显降低(P<0.05)。大鼠心肌IL-17的表达水平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之间呈正相关性(r=0.88,P<0.05),但IgG组与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后大鼠心肌组织IL-17表达明显增加,大量IL-17表达与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IL-17的大量表达可能对MI后室性心率失常折返环的形成有诱导或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17 室性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Bmi-1通过抑制p16基因的表达促进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7
作者 冷政伟 夏清华 +1 位作者 殷涛 陶凯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靶向下调Bmi-1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增殖、p16启动子甲基化、p16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反义Bmi-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人胰腺癌PANC-1细胞,运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靶基因沉默效率;运用流式细... 目的观察靶向下调Bmi-1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增殖、p16启动子甲基化、p16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反义Bmi-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人胰腺癌PANC-1细胞,运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靶基因沉默效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p16基因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p16启动子甲基化变化。结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后48h细胞转染效率在90%左右;细胞周期出现阻滞(Go/G,期细胞由40.52%上升至60.48%,P〈0.05)、凋亡增加(由7.87%上升至21.67%,P〈0.05);Bm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吸光度(IA)值318.54±1.21到175.39±0.73,P〈0.05];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而p16基因RNA(从3.563±0.128上升到8.621±0.310,P〈0.05)及蛋白质表达上升(IA值213.38±0.54到304.12±0.76,P〈0.05)。结论本实验构建的反义Bmi-1载体能够有效沉默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Bmi-1很可能通过甲基化的方式对p16的表达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BMI-1 甲基化 P16
原文传递
白介素17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昭喆 陈志坚 +3 位作者 宋亚辉 谢秀乐 蔡伦安 孙向东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7期7-10,共4页
目的白细胞介素17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不稳定型冠心病等表达增加,在心血管病慢性炎症性过程起到了一定作用。分析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腹主动脉... 目的白细胞介素17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不稳定型冠心病等表达增加,在心血管病慢性炎症性过程起到了一定作用。分析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构建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将62只雄性SD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14d组、28d组、56d组及112d组,另设假手术组大鼠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技术(LSCM)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IL-17的表达。结果造模成功率为58.06%。ELISA、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的结果均表明在大鼠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IL-17在心肌组织大量表达,且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升高,在112d表达最为显著。结论 IL-17作为一种强力的促炎症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中大量表达,可能与慢性心力衰竭后的心室重塑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17 心室重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