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08年湖北荆州市沙市区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情况
1
作者 王亚辉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9年第3期137-,140,共2页
沙市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区,辖7个乡镇场,辖区总人口52.96万人,是湖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县市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发病情况是血吸虫病疫情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讨晚血发生、治疗、转归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进一步做好晚血病人... 沙市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区,辖7个乡镇场,辖区总人口52.96万人,是湖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县市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发病情况是血吸虫病疫情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讨晚血发生、治疗、转归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进一步做好晚血病人救治工作,我们对沙市区晚血救治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荆州市 县市区 晚期血吸虫病人 沙市 救治工作 基本情况 防治策略 发病情况 重疫区 血发生 归规律 治疗 指标 疫情 乡镇 辖区 人口 区位 分析
下载PDF
2015~2018年荆州沙市区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文惠 单晓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2015~2018年荆州市沙市区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及《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在沙市区血吸虫病疫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村开展人畜查治病、... 目的分析2015~2018年荆州市沙市区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及《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在沙市区血吸虫病疫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钉螺等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监测工作,将2015~2018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8年,监测点居民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0. 18%下降到2018年的0,血检阳性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16. 88%下降到2018年的5. 11%;家畜监测发现无存栏耕牛。2015~2018年,累计查螺8 230 518 m^2,活螺平均密度由2015年的0. 92只/0. 11m^下降到2018年的0. 51只/0. 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监测环境8处,仅2015年检获野粪12份,未查到阳性粪便;累计对506处有螺环境开展风险监测,共发现Ⅰ级风险环境0处,Ⅱ级风险环境43处,Ⅲ级风险环境463处。结论 2015~2018年,全区血防工作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居民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进一步降低,处在低度流行水平,下一步要加强监测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疫情 沙市区
下载PDF
2006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比较分析
3
作者 梁丹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4061-4062,共2页
[目的]了解疫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预测流行趋势。[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的项目与方法,收集锣场镇两个监测点的疫情监测资料。[结果]2类村人群感染率为5.97%,耕牛感染率为9.4%,活螺密度为1.79只/0.11m2;3... [目的]了解疫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预测流行趋势。[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的项目与方法,收集锣场镇两个监测点的疫情监测资料。[结果]2类村人群感染率为5.97%,耕牛感染率为9.4%,活螺密度为1.79只/0.11m2;3类村人群感染率为1.62%,耕牛感染率为10%,活螺密度为0.28只/0.11m2,两村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6,P﹤0.01)。[结论]2类村属于重点防治村,加大耕牛禁牧力度,加强健康教育是目前控制疫区人群感染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点 疫情 比较
下载PDF
儿童急性血吸虫病误诊12例
4
作者 余大孝 吴佳红 +1 位作者 张辉 黄文惠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血吸虫病 误诊 儿童 基层卫生院 医院门诊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宏云 刘才英 +3 位作者 李敏 李红梅 杨禾禾 陈美玲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教育效果 患者健康 临床治愈率 健康教育 并发症 夹杂症 病死率
下载PDF
2005-2010沙市区黄场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6
作者 廖显超 黄文惠 吴广翠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43-544,共2页
目的了解荆州市沙市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变化趋势。方法2005—2010年每年4—5月对沙市区黄场村采取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监测,10月对6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IHA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全部存... 目的了解荆州市沙市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变化趋势。方法2005—2010年每年4—5月对沙市区黄场村采取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监测,10月对6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IHA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全部存栏耕牛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查。收集每年防治措施、自然、社会因素等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0年黄场村人群血吸虫病IHA阳性率为16.47%-26.84%,呈上升趋势,粪检阳性率为2.13%一4.44%,呈下降趋势,耕牛感染率为1.56%-18.00%,呈波动下降趋势。钉螺面积、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沙市区血吸虫病病情呈波动下降趋势,螺情呈上升趋势,须加强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沙市区
原文传递
2009-2013年沙市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7
作者 刘锦明 廖显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81-582,585,共3页
目的了解沙市区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沙市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资料,分析人、畜病情及螺情变化。结果 2009-2013年,沙市区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24%和1.92%下降... 目的了解沙市区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沙市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资料,分析人、畜病情及螺情变化。结果 2009-2013年,沙市区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24%和1.92%下降到0.63%和0,分别下降了71.88%和100%;钉螺面积由760.40 hm2下降至715.08hm2,下降率为5.69%,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6.32%和0.67只/0.1 m2下降到18.30%和0.53只/0.1 m2,分别下降了30.47%和20.90%。2012-20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显著降低人、畜感染率,能有效控制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综合治理 效果 沙市区
原文传递
应用ROC曲线确定MPAIA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仕明 黄进 +8 位作者 姚蓝 刘锦明 莫义刚 陈大桥 蔡爱玲 苏生杰 魏兰英 方正明 姜昌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运用ROC曲线确定磁分离酶联免疫法(MPAIA)在血吸虫病临床免疫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方法选择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居民,用病原学和MPAIA方法同时对该人群进行检查。同时采用MPAIA方法对确诊的钩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及乙肝患者的血... 目的运用ROC曲线确定磁分离酶联免疫法(MPAIA)在血吸虫病临床免疫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方法选择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居民,用病原学和MPAIA方法同时对该人群进行检查。同时采用MPAIA方法对确诊的钩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及乙肝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用ROC曲线确定MPAIA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检测549人,有疫水接触史的224人中,病原学检测阳性79人,MPAIA检测阳性92人;无疫水接触史的185人中,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MPAIA检测阳性2人。MPAIA法检测钩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与乙肝患者血清均为阴性。ROC曲线确定血吸虫病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0.403(550nm),曲线下面积为0.923。结论 MPAIA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为0.403(550nm),但应结合专业知识及实际情况来确定临床最佳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 ROC曲线 临界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