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T离散度与肥厚性心肌病的左心室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志宏 骆峰 王东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9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离散度(QTd)与肥厚性心肌病(HCM)左心室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43例HCM患者,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根据心室肥厚的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n=16,室间隔肥厚),B组(n=10,室间隔肥厚及左室前壁肥厚)、C...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间期离散度(QTd)与肥厚性心肌病(HCM)左心室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43例HCM患者,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根据心室肥厚的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n=16,室间隔肥厚),B组(n=10,室间隔肥厚及左室前壁肥厚)、C组(n=10,室间隔肥厚、左室前壁肥厚及左室侧壁肥厚),D组(n=7,室间隔肥厚及广泛左室壁肥厚)。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人工测量各导联的QT间期、QRS波时间、QTp间期、Tp间期、JT间期,并计算QT、QTp、JT、QRS及TP离散度(QTd、QTpd、JTd、QRSd及Tpd)。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PWT,D组明显长于A、B、C组,D组IVST/PWT明显小于A、B、C组(P<0.05)。A、B组QTd、JTd明显大于C、D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QTd及JTd在左心室非对称性肥厚时明显大于左心室对称性、均匀性肥厚。QTd及JTd不仅反左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也可反映左心室形态学改变的不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QT离散度 QT间期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骆峰 付度关 夏志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检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变化,探讨其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AD组)、55例不... 目的检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变化,探讨其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AD组)、55例不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及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及外周血WBC计数,并比较三组患者CRP浓度及WBC计数变化。然后根据CRP浓度增高程度将AAD组分为3个亚组:AAD1亚组(CRP≤30mg/L)、AAD2亚组(30mg/L<CRP<60mg/L)、AAD3亚组(CRP≥60mg/L),观察3个亚组患者住院期间1周内死亡率。结果AAD组较EH组及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及外周血WBC计数明显增高(P<0.001);AAD3亚组(CRP≥60mg/L)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AAD1及AAD2亚组。结论炎症反应在高血压及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有高浓度CRP及外周血WBC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主动脉夹层,CRP水平较高的AAD患者短期死亡率更高。因此,监测CRP浓度对了解病情、评价主动脉夹层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C反应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苯妥英钠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1例护理
3
作者 饶建云 黎晓兰 詹艳荣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06年第1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苯妥英钠 房室传导阻滞 临时起搏器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误诊18例分析
4
作者 周恒 刘国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2305-2305,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诊断 误诊
下载PDF
QTVI与结合PESP评价左前降支血运重建的疗效及心肌存活性
5
作者 朱强 蔡运昌 +4 位作者 梅丽 黄薇 赵宁 梁勤 俞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结合期前收缩后强化(PESP),评价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相关室壁节段运动及心肌存活性的影响。方法:因LAD狭窄接受血运重建术的患者20例,于术前、术后1周测量LAD供血8... 目的:初步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结合期前收缩后强化(PESP),评价左前降支(LAD)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相关室壁节段运动及心肌存活性的影响。方法:因LAD狭窄接受血运重建术的患者20例,于术前、术后1周测量LAD供血8个心肌节段在窦性心律时和PESP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与46例正常人的相应参数相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治疗前8个心肌节段中,7个节段的Vs、6个节段的Ve及3个节段的Va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术后1周这些节段的3个参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4个节段的Vs,2个节段的Ve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冠心病组20例术前有84个节段Vs异常,术后1周30个节段恢复至正常;③冠心病组治疗前后PESP时各参数均较窦性心律时显著增大(P<0.05~0.01),但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QTVI能用于评价血运重建术疗效;PESP-QTVI评价术后1周心肌的室壁运动变化及心肌存活性的价值似不如QT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期前收缩后强化 血运重建 室壁运动 心肌存活性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引流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凤敏 杨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20期2166-2166,共1页
传统的胸腔穿刺术应用高压灭菌的胸腔穿刺包,其胸腔穿刺针尾连接橡胶管与注射器相连,抽取胸腔穿刺液,如反复抽取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并留置导管,克服了传统穿刺的缺点,... 传统的胸腔穿刺术应用高压灭菌的胸腔穿刺包,其胸腔穿刺针尾连接橡胶管与注射器相连,抽取胸腔穿刺液,如反复抽取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并留置导管,克服了传统穿刺的缺点,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引流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抽液 胸腔穿刺针 高压灭菌 留置导管 注射器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7
作者 姚黎 熊光益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2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附756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现38例并发外周血管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结果:12例血栓形成,18例血管痉挛,假性动脉瘤8例,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无不良后果发生...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附756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现38例并发外周血管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结果:12例血栓形成,18例血管痉挛,假性动脉瘤8例,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虽较为成熟,但仍有一定风险。因此,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预防,及时处理,将血管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血管并发症 防治 介入诊断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自制小棉被在急诊PCI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芳 陆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56-56,共1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诊后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手术。手术中患者全身只需盖上一层无菌剖腹单即可。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认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诊后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手术。手术中患者全身只需盖上一层无菌剖腹单即可。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心排血量不足、胸痛,以及情绪紧张、焦虑导致皮肤血管收缩,患者出现畏寒、寒战等症状,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我科自2007年以来使用自制的小棉被应用于急诊PCI术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急诊 棉被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血流 心肌梗死患者 手术中
原文传递
原发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9
作者 刘春华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2-624,共3页
1924年法国Delbet首次定义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为病发时胆管内外伴有弥漫性炎症和纤维化变性的慢性综合症。该病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0岁,男性患者几乎是女性的2倍。从多数患者的自然发病史来看,肝硬化为缓慢病变且不可逆转。疾病后... 1924年法国Delbet首次定义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为病发时胆管内外伴有弥漫性炎症和纤维化变性的慢性综合症。该病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0岁,男性患者几乎是女性的2倍。从多数患者的自然发病史来看,肝硬化为缓慢病变且不可逆转。疾病后期,原发硬化性胆管炎会诱发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血压,并有8%的胆管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硬化性胆管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