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67-269,共3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选取同期健康...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组。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组;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特征 护理干预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38)和循证组(n=38)。其中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循证组患者则行...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38)和循证组(n=38)。其中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循证组患者则行循证护理,两组护理效果做评估比较。结果循证组SAS及SDS评分改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循证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和半年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循证护理 效果 止血 负性情绪
下载PDF
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3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对照组单独给予UDCA;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对早中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3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对照组单独给予UDCA;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患者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Bil、AST、ALT、γ-GGT、AL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为60.8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2,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均显著降低,其中治疗组各免疫指标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CA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Ⅱ、Ⅲ期PBC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考虑作为PBC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异甘草酸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在急诊胃出血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俊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模式用于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所在科室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急诊胃出血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31)与观察组(n=31)。其中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在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模式用于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所在科室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2例急诊胃出血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31)与观察组(n=31)。其中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采取基于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模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各项护理指标满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风险管理模式,其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风险管理模式 急诊 胃出血 护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和荣 李杨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运用在疣状胃炎(VG)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98例VG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共49例,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试验组(共49例,加用内镜下微波治疗)... 目的研究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运用在疣状胃炎(VG)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98例VG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共49例,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试验组(共49例,加用内镜下微波治疗),对两组的症状评分、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治疗前症状评分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试验组Hp根除率(89.79%)高于对照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综合疗效方面,试验组治疗4周(87.76%)、3个月(93.88%)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1.22%)、(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VG患者进行内镜下微波与抗幽门螺杆菌联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Hp根除率,建议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微波 抗幽门螺杆菌 疣状胃炎 有效性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6例胃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秦炳照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镜下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0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胃镜下表现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I期4例,Ⅱ期5例,Ⅲ期5例,Ⅳ期2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镜下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0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胃镜下表现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I期4例,Ⅱ期5例,Ⅲ期5例,Ⅳ期2例。单纯手术治疗4例,单纯化疗2例,手术及术后化疗10例,采用CHOP方案5例,R—CHOP方案7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5例出院,随访12~61个月.死亡5例,存活2年以上9例(56.3%),5年及以上4例(25.0%)。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胃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为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胃镜 临床表现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