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麻醉下心跳骤停75分钟复苏成功后致截瘫一例
1
作者 何利平 黄松甫 +1 位作者 胡继军 黄王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96-896,共1页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心跳骤停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左股骨颈骨折 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病史 截瘫 复苏
下载PDF
出生24h内新生儿唇裂修复术的麻醉
2
作者 黄松甫 李志远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先天性唇裂手术时机的选择原则上越早越好。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诸如麻醉实施、麻醉用药、围手术期对全身情况的干扰等,所以有些学者对新生儿唇裂修复术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我院自1989年以来,先后为出生后24h内新生儿施行先天性... 先天性唇裂手术时机的选择原则上越早越好。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诸如麻醉实施、麻醉用药、围手术期对全身情况的干扰等,所以有些学者对新生儿唇裂修复术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我院自1989年以来,先后为出生后24h内新生儿施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15例,均安全渡过了麻醉一手术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麻醉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唇裂 修复术 麻醉 手术时机
下载PDF
舒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对腹腔镜疝囊高扎术后婴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继军 卢桂娥 +1 位作者 吴江 黄松甫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对婴儿腹腔镜疝囊高扎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56例腹腔镜疝囊高扎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组(18例)、B组(22例)、C组(28例)、D组(16例)。手术后A组未用镇痛药物,B组以舒芬太尼0.005m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对婴儿腹腔镜疝囊高扎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56例腹腔镜疝囊高扎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组(18例)、B组(22例)、C组(28例)、D组(16例)。手术后A组未用镇痛药物,B组以舒芬太尼0.005mg/(kg·d)持续静脉输注,C组舒芬太尼0.01 mg/(kg·d)持续静脉输注,D组舒芬太尼0.015 mg/(kg·d)持续静脉输注,术后6h、12h、24h采用FLACC进行镇痛评分,观察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同时于术前,术毕即刻、术后4h、24h检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激素(NE),肾上腺激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浓度。结果术后A组镇痛效果不佳,满意率最低;B组镇痛效果稍好,满意率较高;C、D组镇痛效果佳且满意率最高,但D组有1例患儿呼吸减慢。A、B2组术后4h血浆NE、E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24h降到术前水平(P<0.05)。A组术后4h NE、E分别明显高于同时点B、C、D组,而B组同时点较C、D组明显增加(P<0.05)。A、B组术后4、24h血浆ACTH和Cor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24h除A组外降到术前水平(P<0.05)。A组术后4、24h ACTH、Cor浓度明显高于同时点B、C、D组,而B组4h Cor浓度较C、D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婴儿腹腔镜疝囊高扎手术后给予舒芬太尼0.01 mg/(kg·d)术后持续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无呼吸抑制,很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静脉镇痛 婴儿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糖尿病因素对患者米库氯铵肌松效应的影响:量效和时效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瑞英 胡继军 +6 位作者 窦峰诠 李超 刘斌 刘冬 黄松浦 高国雷 程庆春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0-813,共4页
目的评价糖尿病因素对患者米库氯铵肌松效应的时效及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指数20-25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神经肌肉功能未见异常。根据是否并存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组,... 目的评价糖尿病因素对患者米库氯铵肌松效应的时效及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指数20-25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神经肌肉功能未见异常。根据是否并存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组,n=80)和非糖尿病组(ND组,n=80)。每组患者随机分为4个亚组(n=20),分别为D1、D2、D3、D4亚组和NDl、ND2、ND3、ND4亚组。分别静脉注射米库氯铵20、40、60和80μg/k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依托咪酯,患者意识消失后启动CLMRIS-1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监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米库氯铵,注射时间为5s,达到最大肌松程度时行喉罩置入术,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60。记录各组最大肌松程度、起效时间(从注药毕至最大肌松程度的时间)、作用时间(最大肌松程度维持时间)、恢复时间(从作用时间末至T1恢复到90%的时间)。结果与ND组比较,D组ED95、ED75和ED50降低(P〈0.05),分别降低8.8%、9.2%和9.2%。与ND组相应亚组比较,D组(D1、D2、D3及D4亚组)米库氯铵的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起效时间延长程度分别为35%、36%、39%、40%;恢复时间延长程度分别为27%、24%、22%、23%。结论患者糖尿病因素可轻度增强米库氯铵肌松作用的效力,而显著延长其起效和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肌肉非去极药 神经肌肉接头 药物生理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利平 刘仲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3期1982-1985,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持续泵注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儿12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 A、B... 目的:观察静脉持续泵注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儿12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 A、B、C、D 组,每组30例。手术后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A、B、C 组分别给予地佐辛0.2、0.3、0.4 mg·kg -1·d -1持续静脉泵注,D 组给予苏芬太尼1μg· kg -1·d -1持续静脉泵注。观察并记录术后6 h、12 h、24 h 和48 h 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儿术后48 h 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患儿及家长对术后镇痛的总体评价。结果A 组各时间点镇痛评分明显高于 B、C、D 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B =12.003,PAB =0.049;tAC =7.542,PAC =0.036;tAD =40.990,PAD =0.009);A、B、C 三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明显低于 D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DA =3.894,PDA =0.030;tDB =5.020,PDB =0.039;tDC =36.103,PDC =0.016);D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A、B、C 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DA =20.738,PDA =0.000,χ2DB =4.35,PDB =0.029,χ2DC =5.98,PDC =0.025);A 组术后48 h 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高于 B、C、D 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B =3.003, PAB =0.036;tAC =5.720,PAC =0.031;tAD =37.157,PAD =0.015);B、C 两组患儿及家长对术后镇痛总体评价满意率分别为90.0%、93.3%,明显高于 A、D 两组的63.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AB =5.310,PAB =0.031;χ2DC =19.640,PDC =0.000)。结论地佐辛0.3 mg·kg -1·d -1持续静脉泵注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小儿 镇痛 病人控制
原文传递
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仲明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腹部手术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腹部手术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评估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后慢性疼痛134例,罹患率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7.71%,特异度为93.32%,总正确率为78.49%。结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腹部手术患者是否发生CP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外科手术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布洛芬对甲醛炎性痛诱导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何利平 夏东 吴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734-737,共4页
目的:观察布洛芬对甲醛刺激大鼠足底引发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布洛芬对伤害性刺激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刺激组(A组),生理盐水注射液组(对照组B组),布洛芬低剂量组(C1组),布洛芬中剂量组(C2组),布... 目的:观察布洛芬对甲醛刺激大鼠足底引发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布洛芬对伤害性刺激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刺激组(A组),生理盐水注射液组(对照组B组),布洛芬低剂量组(C1组),布洛芬中剂量组(C2组),布洛芬高剂量组(C3组),每组6只。甲醛刺激180min后,用行为学机械触诱发痛阈值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显示:C1,C2和C3组的机械触诱发痛阈值较对照A组和B组均明显升高(P<0.05),C3组明显高于C1和C2组(P<0.05);而后分析受甲醛刺激后180min时的情况:A组和B组见脊髓背角浅层有大量淡染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其中A,B均明显多于C1,C2和C3组(P<0.05)。C3组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少于C1和C2组(P<0.05)。结论:布洛芬处理后能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大鼠机械触诱发痛阈值部分升高,处理能够对脊髓背角浅层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增多效应产生抑制作用;布洛芬可以抑制大鼠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产生,这种表现可能与布洛芬抑制体内前列腺素E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FOS蛋白 脊髓背角浅层 痛阈值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