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汉剧”是湖北省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荆州乃楚文化发样地。也是我国古老汉剧的三大插篮之一。旧时,荆州俗称汉剧为“下河戏”(称荆河戏为“上河戏”)、府河戏、汉腔,民国初年始称汉剧。汉剧首创“皮黄”声腔,乃中国戏曲昆、弋、梆、黄四大声腔之一。
-
关键词
四大声腔
汉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荆河戏
中国戏曲
皮黄
楚文化
民国初年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凤凰传说
- 2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荆州凤凰传说”是荆州市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荆州凤凰传说”是凤凰文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凤凰是我国的重要文化标识及民族精神象征,是先民的禽鸟崇拜,经过岁月的润饰,逐渐图案化、抽象化、艺术化和人格化,演变成了超越自然的神鸟。凤凰文化精采绝艳、源远流长,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楚人崇凤,视其为图腾,现在的荆州仍然以凤凰作为城市市标。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案化
文化标识
精神象征
荆州市
人格化
凤凰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搭虾子
- 3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搭虾子”为湖北省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搭虾子”又名“捞虾子”,流传于湖北省洪湖市府场镇,是春节期间喜迎新年、祈祷丰收、活跃节日气氛的民间舞蹈。据老艺人王永安生前讲述,“搭虾子”源于清道光年间。有一天,他父亲王三爹和朋友-起到中府河边钓鱼,见几个小孩在河边捞虾子玩耍,王三爹灵机一动,提出扎一只虾子在春节期间玩婴。开始时只有三人表演,即舞虾者。1929年左右,为增加故事情节,营造诙谐的气氛,艺人们增设了一个搭虾者一老渔翁,为丑角。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省洪湖市
民间舞蹈
王永安
春节期间
老艺人
-
分类号
J722.2
[艺术—舞蹈]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荆州民间刺绣
- 4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荆州民间刺绣是湖北省第四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荆州民间刺绣源自楚绣,是荆州历史悠久的传统美术手工技艺,也称"楚地针绣""楚国织绣"。在绣地(锦、绢、罗、纱、涤等丝帛面料)上,用"单针相骑相锁、双针相辫相织"的刺绣方法,绣出的饰品花色饱满、嵌线柔和、绣面平实。荆州民间刺绣针法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锁绣法和钉线绣法。锁绣的特点是工艺性强,有浮雕感。由于刺绣纹饰有如发辫花纹,所以也称辫绣,或合称为辫子股锁绣。钉线绣是用细丝线把较粗的单线(多股捻成)按预先的布置(即绣图纹样的边沿)钉固在绣地(布面)上的一种刺绣方法。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十字菱纹锦绣,就是在十字纹锦的表面,用双股深棕色丝线顺菱形的布边置成波浪形,然后再用深棕色的细丝线钉在绣地上。
-
关键词
民间刺绣
深棕色
刺绣方法
波浪形
布边
细丝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美术
-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郢城泥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郢城泥陶于2013年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湖北省唯一申报泥陶制作及烧制技术的项目。荆州市荆州区所辖的纪南城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故称郢城。两千多年以来,郢城泥陶在荆楚大地上世代传承。在现已发掘的春秋中晚期楚国古墓和相关遗址中,曾出土大量陶鬲、鼎、盒、壶等陶器制品。近年来,荆州熊家冢、谢家桥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大量的泥陶工艺品及兵马俑,这说明本地泥陶品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良的制作技艺。郢城泥陶也被称为荆楚文化中的“活化石”。
-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郢城
纪南城
兵马俑
陶鬲
荆楚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技艺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居正传说
- 6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张居正传说》是湖北省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明代“宰相之杰”张居正是从荆州走向历史舞台的。他出身于湖北省荆州城区近郊的草市“张家台”。而张居正故事在荆州及邻近省、市、县更是广为传播,影响深远。有关他的故事、传说,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叙说他幼时聪颖过人,发愤进取的远大志向;二是颂扬他为官清正,革故鼎新的施政精神。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居正
聪颖过人
草市
革故鼎新
远大志向
荆州城区
湖北省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安道情
- 7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公安道情是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传于公安、石首、松滋、江陵等县(市),是一种以唱为主、说唱相间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其表演因方言语音及音乐审美情趣不同,故风格也不尽相同。因道情在湖北省公安县流行其广,颇具公安当地的音乐特色和乡土气息,故统称为公安道情。
-
关键词
曲艺表演
音乐特色
音乐审美情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情
方言语音
公安
县(市)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简制作技艺
- 8
-
-
作者
不详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楚简制作技艺是湖北省第五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用竹简作为记录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我国古代先人的创造发明。《尚书多士》云:“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甲骨文和宵铜器铭文里也有“册”字。楚简是我国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内容最广、保存最好的竹简。楚简先后出土了27批(不包括清华楚简和上海博物馆藏简),共有完整楚简3674支段,文字总数50167个,内容包括儒道家著作、司法文书、卜筮记录等。
-
关键词
铜器铭文
制作技艺
楚简
上海博物馆藏
创造发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司法文书
甲骨文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伍子胥的传说
- 9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伍子胥的传说"是湖北省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2500多年前监利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春秋末期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伍子胥的传说”,就是历代人民群众根据伍子胥的事迹演绎、创造、口头传承下来的,叙说了伍子胥曲折的人生、卓越的智慧和不朽的功业。它流传在荆楚大地上,并远播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省以及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地区。
-
关键词
伍子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秋末期
口头传承
荆楚大地
谋略家
湖北省
新加坡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帛画
- 10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独特画种,从绘画材质上讲,其与古代传世绢本和佛教幡画一样,都是以绢为本,但在起讫时间和流传途径上却有所不同。学界根据考古发掘的楚汉绢本绘画的材质特征,将其称为帛画。2019年,帛画被评为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关键词
考古发掘
起讫时间
中国古代绘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帛画
材质特征
楚汉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滚灯舞
- 11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滚灯舞是湖北省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滚灯,是我国花灯艺术中耍灯的一种。灯节起源于汉朝,隋唐时期有群众观灯游乐活动,此后愈盛。《辞源》记载:“以纸灯内关捩放地下,以足沿街就转之,谓之滚灯。”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省
花灯艺术
隋唐时期
《辞源》
群众观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绣
- 12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武汉、荆州、荆门、仙桃、潜江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汉绣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丝织业发达。江陵二号墓出土了诸多战国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这说明汉绣与荆楚文化一脉相承。汉绣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汉口的绣花街和石首绣林镇、洪湖峰口镇一带的绣花堤,皆因刺绣集中而得名。咸丰年间,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服。
-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荆楚文化
汉绣
丝织业
清末民初
中国传统文化
咸丰年间
传统刺绣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荆州端午节民俗
- 13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荆州端午节民俗”是荆州市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端阳节起始于我国古代的夏至节。在我国南方,夏季炎热潮湿,疾病极易流行。人们在仲夏阴气萌动之际采用祭神、蓄药、健身、配饰物件等多种方法以驱邪辟凶,祈求健康吉祥。先秦时期。
-
关键词
端午节
炎热潮湿
祭神
五月五日
民俗
夏至节
荆州
先秦时期
-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公安牛肉三鲜制作技艺
- 14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公安牛肉三鲜制作技艺是湖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安牛肉三鲜源于湖北省公安县,又称“公安牛肉三鲜炉子”,属火锅类的一种菜肴。公安牛肉三鲜以传统技艺酿制的本地豆瓣酱、干辣椒等调料烹制,吸纳了两湖(湖南、湖北)地区以咸、鲜、微辣为主的“三鲜”饮食口味特色,注重色、香、味、形、艺五味的调和与统一。用这种传统技艺烹制的公安牛肉三鲜,其特点是肌肉纤维粗,口感筋道。
-
关键词
肌肉纤维
制作技艺
饮食口味
豆瓣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火锅
牛肉
-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三袁传说
- 15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三袁传说是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安三袁”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一作少修。“公安三袁”是“公安派”代表人物,他们追求个性自由,反对伪道学对人性的束缚。在文学主张上,他们激烈反对复古、拟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崇民歌,高度赞赏通俗文学,主张冲破士大夫独尊传统文体的偏见,书写清灵通脱、新颖别致的小品文,进一步解放了文体。
-
关键词
公安三袁
袁宗道
袁中道
独抒性灵
文学主张
袁宏道
通俗文学
公安派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云边酒传统酿造工艺
- 16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2011年7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云边酒传统酿造工艺名列其中。白云边酒是一种浓酱兼香型白酒,源于湖北省松滋市。松滋东临江汉平原,西倚巫山岭余脉,南接武陵,北滨长江,是历史悠久的酿酒盛地。松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酿酒业。在大溪文化后期,松滋先民对酿酒、饮酒已习以为常。松滋“自晋唐以来,开设酒肆,历有年所”。
-
关键词
白云边酒
传统酿造工艺
浓酱兼香型
松滋
酿酒业
酒肆
新石器时代
白酒
-
分类号
TS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
题名楚地斫琴技艺
- 17
-
-
作者
无
-
机构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楚地斫琴技艺遵循楚国名琴“绕梁”的声响理念,运用传统的斫琴方式,结合楚地漆器榮饰技艺。该技艺在荆州万氏家族传承已过四代。荆州万氏家族是木匠世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楚地斫琴技艺得以传承。近十多年来,万氏家族第四代传人、楚地斫琴技艺传承人万翔复制、制作了数千张楚地古琴,为全国文化界知名人士所收藏。
-
关键词
斫琴技艺
家族传承
楚地
荆州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