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
1
作者 曾凡宝 徐祖顺 易昌凤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疏水性和耐腐蚀性,设计了一种具有环氧基团的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PFEMA)来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FESEM)、水接触角(CA)、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涂层的疏水性和耐腐蚀性,设计了一种具有环氧基团的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PFEMA)来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FESEM)、水接触角(CA)、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涂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无溶剂氟化聚丙烯酸酯用量的增加,涂层的水接触角从69°升高至115°;与纯环氧树脂涂层相比,氟化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涂层的低频阻抗模量更高。此外,随着氟化聚丙烯酸酯在环氧树脂中用量的增加,涂层腐蚀速率减小,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5 d后复合涂层仍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因此,引入氟化聚丙烯酸酯可以显著增强环氧树脂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 氟化聚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防腐蚀
下载PDF
微乳液聚合制备有机硅材料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小燕 刘杰胜 黄世强 《粘接》 CAS 2005年第4期34-36,共3页
介绍了3种有机硅微乳液:聚二甲基硅氧烷微乳液、乙烯基硅氧烷与其他单体的共聚微乳液,以及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并介绍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应用,微乳液聚合制备的有机硅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优异的渗透性和稳定性等。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有机硅 聚二甲基硅氧烷 乙烯基硅氧烷 氨基改性有机硅
下载PDF
乳液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小燕 孙争光 黄世强 《胶体与聚合物》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微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可聚合的乳化剂和聚合物乳化剂聚合等多种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材料所作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乳液法 制备方法 纳米复合材料 乳化剂 纳米材料 聚合物
下载PDF
微纳组装LiNi_(0.5)Mn_(1.5)O_4微球正极材料
4
作者 郑子威 梅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7-270,共4页
基于水合肼和乙二醇的协同作用,在甘氨酸辅助下通过水热液相合成法微纳组装制备LiNi_(0.5)Mn_(1.5)O_4微球。微纳组装结构兼具微米和纳米材料的优点:二次微米结构可缓解Li^+嵌脱过程中材料体积的变化,改善材料振实密度;一次纳米粒子可... 基于水合肼和乙二醇的协同作用,在甘氨酸辅助下通过水热液相合成法微纳组装制备LiNi_(0.5)Mn_(1.5)O_4微球。微纳组装结构兼具微米和纳米材料的优点:二次微米结构可缓解Li^+嵌脱过程中材料体积的变化,改善材料振实密度;一次纳米粒子可缩短离子扩散路径,扩大电极-电解液接触面积。该特殊结构使材料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都得到提高。在3.3~5.0 V充放电,0.1 C放电比容量可达135.0 mAh/g;以1.0 C循环200次,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20.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微纳组装 水热合成 高倍率性能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肿瘤光疗上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潘馨圆 徐祖顺 《胶体与聚合物》 2022年第2期97-102,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或离子簇连接有机配体而形成的杂化多孔材料。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凭借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结构的多样性,在过去几年中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因副作用小且无侵袭性而成...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或离子簇连接有机配体而形成的杂化多孔材料。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凭借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结构的多样性,在过去几年中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因副作用小且无侵袭性而成为肿瘤治疗新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MOFs材料作为癌症光疗平台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肿瘤光疗上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光疗 纳米载体
下载PDF
新型三重示温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周靖翔 徐祖顺 《胶体与聚合物》 2022年第4期159-161,共3页
本文将配制的变色油墨掺杂到有机硅改性的超支化聚氨酯(HPU)中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重示温涂层材料(MHPU)。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呈砖红色的MHPU涂层在温度升至35℃时转变成绿色,在50℃转变成黄色,在70℃转变成白色,同时该三重示温效... 本文将配制的变色油墨掺杂到有机硅改性的超支化聚氨酯(HPU)中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重示温涂层材料(MHPU)。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呈砖红色的MHPU涂层在温度升至35℃时转变成绿色,在50℃转变成黄色,在70℃转变成白色,同时该三重示温效果具备可逆性,在温度降低时能恢复至原来颜色。并且MHPU的热稳定性和涂层基本性能均表现优异。该涂层材料因其特殊的三重示温功能和良好的抗疲劳度,在高压输电、电路检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材料 三重示温 可逆
下载PDF
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胶粘剂
7
作者 黄成尚 肖思浩 +2 位作者 梅唯 徐祖顺 易昌凤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12期1-6,18,共7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合成了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树脂。将该双重固化树脂与光引发剂二苯基-(2,4,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合成了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树脂。将该双重固化树脂与光引发剂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TPO)及活性稀释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混合,无溶剂法制备了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粘剂,并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含有硅氧烷的PUA预聚体;经过一段时间湿气固化的胶粘剂双键转化率为99%;当活性稀释剂HDDA的含量为胶粘剂总质量的50%且KH-550为PUA预聚物总质量的0.6%时,双重固化胶粘剂的表干时间仅为数秒,其固化速率迅速,拉伸剪切强度可达2.88 MPa,所制得的双重固化胶粘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紫外光固化 湿气固化 硅氧烷 聚氨酯丙烯酸酯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曾凡宝 易昌凤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3年第2期84-88,共5页
介绍活性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聚合机理,并综述ATRP聚合新型催化体系研究现状,最后对ATRP聚合新型催化体系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合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三元共聚硅烷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黄世强 雷艳秋 +1 位作者 徐冰 喻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96-1198,共3页
A ternary co polysilan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Wurtz type coupling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FI IR , XRD, TEM,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e copolysilane is amorphous and partly ordered in... A ternary co polysilan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Wurtz type coupling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FI IR , XRD, TEM,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e copolysilane is amorphous and partly ordered in structure. The TEM image indicates the copolysilane possesses a rodlike structure. It decomposes at temperature near 300 ℃, has a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than polymers with —C—C— main chain. The UV spectrum of the copolysilane displays a strong and broad absorption range. It emits strong fluorescence at 420 nm and could be a kind of promising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硅烷 Wurtz偶合反应 热稳定性 光学性质
下载PDF
有机硅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小燕 黄世强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2-57,共6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有机硅微乳液与有机硅乳液相比,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优异的热稳定性、渗透性等。本文主要阐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里,详细介绍了增溶理论和界面...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有机硅微乳液与有机硅乳液相比,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优异的热稳定性、渗透性等。本文主要阐述了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形成原理里,详细介绍了增溶理论和界面张力理论;在有机硅微乳液的制备中,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对有机硅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微乳液 增溶 界面张力 制备
下载PDF
窄分散大粒径交联聚苯乙烯功能微球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吕睿 张洪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用分散聚合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一次加料法在醇水介质中制备数个微米交联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苯乙烯(St)、丙烯酸(AA)、EGDMA的用量对粒子大小...  用分散聚合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一次加料法在醇水介质中制备数个微米交联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苯乙烯(St)、丙烯酸(AA)、EGDMA的用量对粒子大小,粒径分布的影响。测量了微球表面羧基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大粒径 单分散 交联PS微球
下载PDF
枝状聚(苯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喻颖 马年方 黄世强 《弹性体》 CAS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以苯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利用伍兹反应使其共聚生成聚(苯基-二甲基)硅烷。在不同投料比下,发现枝化度越高,聚合物分子量越小,分子量分布越宽,产率越高;并用红外光谱及29Si-NMR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紫外光谱和热失重表征... 以苯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利用伍兹反应使其共聚生成聚(苯基-二甲基)硅烷。在不同投料比下,发现枝化度越高,聚合物分子量越小,分子量分布越宽,产率越高;并用红外光谱及29Si-NMR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紫外光谱和热失重表征其光学性质和热稳定性,发现聚合物在211 nm处有尖锐吸收峰,并拖尾至380 nm处,热分解温度约在500℃左右,高于一般的线形聚硅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状聚硅烷 合成 光电材料
下载PDF
枝状聚硅烷光学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喻颖 马年方 黄世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利用W urtz法合成了线形聚(甲基苯基)硅烷和枝状聚(苯基-二甲基)硅烷、聚(苯基-甲基苯基)硅烷。通过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测试技术测定了光学性能,用热重分析测定了热性能。结果表明,枝状聚硅烷的吸收带拖尾至可见光区,对应的荧光发射也... 利用W urtz法合成了线形聚(甲基苯基)硅烷和枝状聚(苯基-二甲基)硅烷、聚(苯基-甲基苯基)硅烷。通过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测试技术测定了光学性能,用热重分析测定了热性能。结果表明,枝状聚硅烷的吸收带拖尾至可见光区,对应的荧光发射也较线形聚硅烷有较大的红移,说明其能带隙较低,且枝状聚硅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重点研究了聚硅烷的热降解动力学和光稳定性,结果表明,枝状聚硅烷的热分解活化能比线性聚硅烷的高32.4 kJ/mol。将其溶于甲苯,用254 nm的紫外光照射,结果显示,线性聚硅烷的吸收强度随照射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枝状聚硅烷的吸收强度几乎不变,说明枝状聚硅烷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烷 光学性能 光热稳定性 热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1-氯-3-苯氧基-2-丙醇的合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海平 陈正国 《广东化工》 CAS 2005年第6期22-23,共2页
以环氧氯丙烷和苯酚为原料,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缩合得到缩水甘油苯基醚,再与盐酸反应得到1-氯-3-苯氧基-2-丙醇,总收率71.4%(以苯酚计)。目标化合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以证实。
关键词 1-氯-3-苯氧基-2-丙醇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碳谱 结构表征 合成工艺
下载PDF
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静 陈正国 高庆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在不通N2的条件下,采用半连续法,在85℃、乳化剂用量为总量的7.53%时合成出了不同单体配比的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P(AMS-St)]乳液,其中AMS单体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用红外、核磁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方式、反应温... 在不通N2的条件下,采用半连续法,在85℃、乳化剂用量为总量的7.53%时合成出了不同单体配比的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P(AMS-St)]乳液,其中AMS单体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用红外、核磁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加料方式、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单体配比对乳液转化率及稳定性的影响和单体组成与乳液流变性、乳胶粒径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单体中AMS含量的增加,乳液黏度逐渐变大,乳胶粒径逐渐变小,乳胶粒具有均一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苯乙烯 苯乙烯 共聚物乳液 合成工艺
下载PDF
基于温度和pH敏感的刺激响应纳米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子振 徐祖顺 《胶体与聚合物》 2021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纳米凝胶是一种基于水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聚合物,以独特的水凝胶特性和纳米多孔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刺激响应性的纳米凝胶可以针对不同的刺激信号(如温度、p H等)作出响应而释放已共价偶联或静电吸附的药物。特... 纳米凝胶是一种基于水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聚合物,以独特的水凝胶特性和纳米多孔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刺激响应性的纳米凝胶可以针对不同的刺激信号(如温度、p H等)作出响应而释放已共价偶联或静电吸附的药物。特殊的理化性质、较高的药物封装率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使其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纳米凝胶响应刺激的个数为切入点,依次概述了单刺激、双刺激以及多刺激响应纳米凝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凝胶 多刺激响应 药物载体 癌症治疗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染料结合聚多巴胺的纳米复合物用于光热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侃 胡晓熙 +1 位作者 王芸 徐祖顺 《胶体与聚合物》 2020年第3期123-125,129,共4页
光热光动治疗的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肿瘤的效果,同时结合成像技术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达到诊断作用。本文是通过自聚合的聚多巴胺(PDA)作为光热剂,与具有荧光成像和光动治疗效果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0在碱性条件下相结合。使其形成一... 光热光动治疗的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肿瘤的效果,同时结合成像技术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达到诊断作用。本文是通过自聚合的聚多巴胺(PDA)作为光热剂,与具有荧光成像和光动治疗效果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0在碱性条件下相结合。使其形成一个具有诊断和光热光动协同治疗肿瘤的一体化纳米平台。通过动态光散射扫描仪(DLS)对其粒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对电位进行表征,并进行紫外测试其在近红外区域光吸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被成功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荧光成像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光热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纳米粒子 近红外荧光染料 光热治疗 成像
下载PDF
基于RAFT调控的聚合诱导自组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壹霖 腾凡 +1 位作者 高庆 杨婷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55-559,共5页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聚合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之一。目前基于RAFT调控的聚合诱导自组装(Polymerization induced self-assembly,PISA)技...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聚合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之一。目前基于RAFT调控的聚合诱导自组装(Polymerization induced self-assembly,PISA)技术已成功制备出各种形貌(球形、蠕虫状、棒状、囊泡等)、尺寸(纳米、亚微米)和功能负载的嵌段共聚物纳米颗粒,本文总结了采用不同引发方式介导的RAFT调控PISA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PISA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聚合诱导自组装 引发方式 嵌段共聚物 纳米颗粒
下载PDF
方波恒电位着色时间对不锈钢着色膜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静 朱凯 +2 位作者 屈钧娥 王海人 曹志勇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5,122,共5页
以方波电位着色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膜,可获得较快的膜生长速率,现有的硫酸方波电位着色研究未涉及着色时间对彩色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无铬硫酸体系对304不锈钢进行交流方波恒电位电化学着色,运用色差计、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腐蚀加... 以方波电位着色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膜,可获得较快的膜生长速率,现有的硫酸方波电位着色研究未涉及着色时间对彩色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无铬硫酸体系对304不锈钢进行交流方波恒电位电化学着色,运用色差计、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腐蚀加速浸泡试验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硫酸介质中交流方波着色时间对着色膜着色性能和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电位幅值分别为0 V和1 V的方波脉冲条件下,20~120 min的着色时间范围内,膜的厚度随着着色时间增加而增厚,呈现不同色彩;但膜的耐腐蚀性能随时间增加并不呈线性增加关系,着色时间超过80 min,着色膜耐腐蚀性能反而下降,这与膜的双层结构有关:当着色时间超过80 min后,膜层由微孔钝化膜单层结构转变为顶层覆盖岛状富铬氧化物层的双层膜结构,顶层膜小岛之间的缝隙导致膜的微观电化学非均匀性,从而使膜的耐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恒电位方波着色 着色时间 耐腐蚀性能 色彩
下载PDF
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复合涂层在智能窗户上的应用
20
作者 余珊珊 赵丽 +1 位作者 管博文 郑灿灿 《胶体与聚合物》 2021年第2期72-76,共5页
本文以偏钒酸铵为钒源,盐酸肼为还原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M相二氧化钒粉体,并将其加入到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智能控温涂层。运用X-射线电子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仪(DSC)、X射线能谱仪等研究了钒源和盐酸... 本文以偏钒酸铵为钒源,盐酸肼为还原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M相二氧化钒粉体,并将其加入到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智能控温涂层。运用X-射线电子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仪(DSC)、X射线能谱仪等研究了钒源和盐酸肼的配比,水热反应温度,对M相VO_(2)粉体形成及结晶性的影响。并将粉体加入到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散基质制备智能控温相变薄膜。结果表明:不同物料配比会制备出不同的钒氧化合物,其中n(N_(2)H_(4)·HCl):n(NH_(4)VO_(3))=3:8时,制备的M相VO_(2)纯度较高;水热温度为270℃,粉体的结晶性能较好,SEM图谱显示呈现为球状,增长水热时间有利于M相二氧化钒的生成,制备的薄膜智能调控能力为11.5%,同时使可见光透过率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纳米粒子 水热反应 聚乙烯吡咯烷酮 隔热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