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体温、WBC、CRP和PCT的术后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春林 冯石萍 +2 位作者 罗杰 熊学辉 胡均贤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1期3222-322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术后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接受治疗的9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染组44例...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术后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接受治疗的9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染组44例。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体温、WBC、CRP和PCT水平,记录感染组患者WBC、CRP等指标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细菌感染阳性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体温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WBC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第5天、第7天的平均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平均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组中,PCT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温、WBC和CRP(P<0.05),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的检测优于体温、WBC、CRP等指标,而联合检测WBC、CRP和PCT对判断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有重要的意义,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术后 体温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改良锁孔入路与常规骨瓣入路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杰 周帆 +3 位作者 黄云峰 袁金刚 陈风 李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锁孔入路与常规骨瓣入路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19年6月行MVD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骨瓣入路组(30例)和... 目的比较改良锁孔入路与常规骨瓣入路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19年6月行MVD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骨瓣入路组(30例)和改良锁孔入路组(27例)。常规骨瓣入路组采用常规骨瓣入路行MVD治疗,改良锁孔入路组采用改良锁孔入路行MV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均随访12个月,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现颅内血肿、颅神经麻痹、皮下积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眩晕/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锁孔入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常规骨瓣入路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锁孔入路组的颅内血肿、颅神经麻痹、皮下积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眩晕/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4.81%)低于常规骨瓣入路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MVD中采用改良锁孔入路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入路,且改良锁孔入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锁孔入路 常规骨瓣入路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软-硬通道结合技术穿刺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罗杰 黄明火 +1 位作者 魏小川 熊学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软硬通道微创治疗在高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为今后该病手术治疗技术提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纳入研究。其中40例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穿刺归为对照组,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软硬通道微创治疗在高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手术方式,为今后该病手术治疗技术提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纳入研究。其中40例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穿刺归为对照组,38例联合应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微创穿刺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术后1 d、3 d、5 d、7 d两组患者血肿平均残存量、术后3周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质量(ADL)。结果手术后1d、3 d、5 d及术后7 d观察组血肿残存均明显减少且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3周治疗总有效率(68.42%)明显高于对照组(47.50%),病死率(23.68%)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结局普遍好于对照组,以ADL2~ADL3多见(57.89%),对照组为3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死率(15.8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软-硬通道结合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介入治疗中,能加快血肿清除,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改善,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硬通道 软通道 微创穿刺技术
下载PDF
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脑外伤对应激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小川 熊学辉 罗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脑外伤对应激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序列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止血、控制颅内压、神经营养药物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辅助手术治疗脑外伤对应激激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序列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止血、控制颅内压、神经营养药物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3d(T1)、7d(T2)后血清应激激素ACTH、NE、Cor及炎症因子IL-1、IL-6、TNF-α水平。结果:两组T0血清ACTH、NE、Cor水平以及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T1、T2血清ACTH、NE及Cor水平均低于T0时,T2低于T1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两组T1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T0时,T2低于T1和T0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血清ACTH、NE、Cor水平以及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时;观察组T2时血清ACTH、NE、Cor水平以及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可有效减轻减轻脑外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控制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脑外伤 应激激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应用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血氧分压及平均动脉压情况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春林 冯石萍 +2 位作者 罗杰 熊学辉 胡均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72-174,178,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以及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丙...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以及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RR和MAP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而Pa O2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中和用药后的RR与MAP均较对照组减小,Pa O2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躁动控制有效率达100.00%,躁动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镇定效果明显,对患者的清醒过程不造成影响,对患者的呼吸无抑制作用,是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躁动 镇静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微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高聚 姜华 +4 位作者 宛丰 吕衍文 肖展翅 徐春林 熊学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1期78-79,82,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显微直视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显微直视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4周。于术后第1、15、30天,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2组术后不良事件。比较2组VMCA,NIHSS评分,MBI评分及预后。结果:术后第1天2组患者VMCA、NIHSS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30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MCA明显减缓,NIHSS评分明显减低,MBI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及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改善颅内血流状况,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均贤 徐春林 吴雅兰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18-318,共1页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微创穿刺清除技术为手术方式之一。术后少数患者可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对照研究,统计微创穿刺清除技术后1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数据,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清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雅兰 袁玉明 +1 位作者 李宝云 刘强鑫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5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2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2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AS(t=-4.889,-10.440;P<0.001)、SDS评分(t=-4.412,-7.525;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643,19.945,29.795,28.538,14.690,21.262;P<0.001);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9%(χ^2=5.494,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干预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等功能达到最优化,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干预 心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干预满意度
下载PDF
抗生素浸润导管应用于脑积水分流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熊学辉 瞿丹霞 +3 位作者 魏小川 罗杰 樊俊 黄明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评估抗生素浸润导管应用于脑积水分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过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依照其使用导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普通导管组(非AISCs组)及抗生素浸润导管组(AISCs组)。所有患者在分流手术... 目的评估抗生素浸润导管应用于脑积水分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过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依照其使用导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普通导管组(非AISCs组)及抗生素浸润导管组(AISCs组)。所有患者在分流手术后随访6个月,对分流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最终获取193例接受脑积水分流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非AISCs组124例、AISCs组69例。非AISCs组术后感染率13.71%,分流管堵塞率8.87%,再次手术发生率5.65%;AISCs组术后感染率2.90%,分流管堵塞率5.80%,再次手术发生率4.35%。与非AISCs组相比,AISCs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分流管堵塞及再次手术发生率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分流管断裂、移位、外露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AISCs可以有效降低脑积水分流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浸润导管 脑积水 分流 感染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群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的侧脑室宽度正常值的三维CT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华 高聚 +2 位作者 徐春林 周刚 徐子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3期28-29,81,共3页
目的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健康成年人群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的侧脑室宽度的正常值范围进行测量,研究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适宜方向。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健康成年人共68例,收集体检者的原始颅脑CT... 目的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健康成年人群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的侧脑室宽度的正常值范围进行测量,研究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适宜方向。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健康成年人共68例,收集体检者的原始颅脑CT数据。使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体检者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平面进行重建,在该平面上对单侧侧脑室宽度进行测量。将中线旁开2.5cm处作为为标准穿刺点,然后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模拟。结果 68例健康成年人的单侧侧脑室的平均宽度为(15.59±2.85)mm(95%置信区间:15.32-16.26mm)。其中:年龄<44岁组侧脑室平均宽度为(13.49±3.32)mm;45<年龄<59岁组平均宽度为(15.24±3.65)mm;60<年龄<74岁组平均宽度为(15.96±3.57)mm,年龄>75岁组平均宽度为(18.63±2.96)m m,分析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体检者的平均最大偏开角度为(17.66±1.53),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的最大偏开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小偏开角度为(6.08±3.27),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群的侧脑室宽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偏开角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通过研究发现侧脑室额角穿刺的最适宜偏开角度范围为6.08~17.66之间,能够保障穿刺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穿刺 侧脑室 CT 侧脑室宽度 冠状平面
下载PDF
3D预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学辉 瞿丹霞 吴雅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神经外科手术经常因为病情需要而去除部分颅骨,术后形成颅骨缺损。由于颅骨的不完整,使脑组织失去了屏障作用而易受伤,同时颅骨缺损会影响美观,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局部疼痛,甚至造成精神及心理障碍,通过颅骨修补手术可以恢复颅骨的... 神经外科手术经常因为病情需要而去除部分颅骨,术后形成颅骨缺损。由于颅骨的不完整,使脑组织失去了屏障作用而易受伤,同时颅骨缺损会影响美观,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局部疼痛,甚至造成精神及心理障碍,通过颅骨修补手术可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颅内外压力的平衡,恢复外貌,重建患者自信。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3D预塑形钛网治疗颅骨缺损病例8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预塑形钛网 颅骨修补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环池形态改变与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均贤 徐春林 吴雅兰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环池形态与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行去骨瓣减压术279例,探讨环池形态改变与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环池受压变窄136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38例,出现一种并发症58... 目的探讨环池形态与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行去骨瓣减压术279例,探讨环池形态改变与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环池受压变窄136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38例,出现一种并发症58例,两种31例,三种及以上9例,其中胃出血38例,肺部感染24例,高血糖21例,泌尿系感染16例,腹泻2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4例,其他15例;环池单侧闭塞84例,出现一种并发症30例,两种42例,三种及以上12例,其中胃出血49例,肺部感染38例,高血糖25例,泌尿系感染8例,腹泻1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9例,其他11例。环池双侧全闭59例,出现一种并发症6例,两种18例,三种及以上35例,其中胃出血53例,肺部感染51例,高血糖33例,泌尿系感染2例,腹泻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6例,其他10例。结论环池形态改变越严重,术后并发症种类越多。胃出血,肺部感染和高血糖的发生率与环池受压程度呈正相关,腹泻发生率与环池受压程度呈负相关,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泌尿系统感染与环池受压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环池 并发症
下载PDF
轻中型颅脑损伤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熊学辉 瞿丹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10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106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估患者颅脑损伤后3个月的认知功能,以患者是否继发MCI为因变量、脑组织病变部位和类型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不同病变部位对于患者继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结果共30例患者继发MCI、69例患者认知功能正常,7例患者失访。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及GCS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多发病灶、损伤半球、累及脑叶、脑白质病变、累及内囊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左半球(P=0.029,OR=1.637,95%CI:1.348-2.169)、累及颞叶(P〈0.001,OR=1.521,95%CI:1.240-2.203)、累及内囊(P=0.024,OR=1.526,95%CI:1.107-2.329)、多发病灶(P〈0.001,OR=1.936,95%CI:1.287-3.228)是危险因素。结论位于左半球、双侧额叶及颞叶区、内囊前肢的损伤病变及多发损伤病灶是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M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轻度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心理疗法对颅脑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雅兰 王志琴 向永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心理疗法对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颅脑外伤后发生创伤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心理疗法对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创伤应激障碍症状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颅脑外伤后发生创伤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脑外科干预,并予以舍曲林等抗精神药治疗,常规组予以rTMS治疗,每7d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干预2周。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检查表-平民版(PTSD,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问卷调查评估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及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评估其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常规组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评分、警觉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t=2.183,2.492,2.226;P<0.05);观察组坚韧、力量、乐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t=4.273,2.689,5.839;P<0.05),但常规组坚韧、乐观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t=4.331,P<0.05);负性情绪显著低于常规组(t=-2.988,P<0.05),但常规组正性情绪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TMS联合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后PTSD患者创伤应激反应,避免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刺激 颅脑损伤 创伤后应激状态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春林 沈育 +1 位作者 胡均贤 程小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ACA)患者动脉瘤破裂(IAR)的瘤顶、瘤颈、瘤体破裂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3例ACA患者(动脉瘤135个)的临床资料,术中40例患者(动脉瘤共41个)出现IAR现象。分析IAR患者的... 目的探讨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ACA)患者动脉瘤破裂(IAR)的瘤顶、瘤颈、瘤体破裂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23例ACA患者(动脉瘤135个)的临床资料,术中40例患者(动脉瘤共41个)出现IAR现象。分析IAR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影响IAR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IAR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以及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而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的破裂点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1)。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不同破裂点均是IA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影响因子(P<0.01)。结论 ACA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会显著影响IAR者的预后,且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动脉瘤破裂 预后
下载PDF
微创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春林 冯石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21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神...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21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术后1 d血肿清除率和术后7 d脑组织水肿体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再次出血和术后颅内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手术 置管吸引术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熊学辉 翟丹霞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以及血脂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患者均处于发病7 d内的急性期,总卒中组共1 882例,其中脑梗死组1 022例...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以及血脂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患者均处于发病7 d内的急性期,总卒中组共1 882例,其中脑梗死组1 022例、脑出血组6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51例,同时收集了1 495例同期无卒中史的门诊体检人员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作为对照组。进一步将脑梗死组患者血脂资料与脑出血组进行比较,研究血脂对这两种卒中影响的异同。结果总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TC≥6.19 mmol/L时总卒中、脑梗死者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788(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702(P<0.05);TG与总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无相关性,但TG≥2.27 mmol/L时,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427(P<0.05);HDL-C<1.04 mmol/L者总卒中、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523(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566(P<0.01);LDL-C≥4.14 mmol/L者总卒中、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分别为0.644(P<0.01)、0.404(P=0.01)。结论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无相关,血清TC与总卒中、脑梗死呈明显正相关,当TC≥6.19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TG≥2.27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HDL-C<1.04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LDL-C与总卒中、脑出血呈明显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脂
下载PDF
颅内压动态变化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小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644-645,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动态变化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患者200例,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颅内压正常组(A组)、颅内压轻度升高组(B组)、颅内压...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动态变化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患者200例,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颅内压正常组(A组)、颅内压轻度升高组(B组)、颅内压中度升高组(C组)及颅内压重度升高组(D组),各50例。对各组均实施颅内压动态变化监测,且A组不给予脱水剂治疗,B组给予半剂量脱水剂治疗,C、D组给予全剂量脱水剂治疗,比较患者的预后并分析颅内压动态变化监测的临床作用及意义。结果 A、B、C、D组患者治疗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8.00%、86.00%、70.00%、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的患者颅内压[(16.76±3.02)mm Hg]低于预后恶劣的患者[(26.52±3.90)mm 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GO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0.521 0,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术后及早地进行颅内压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有助于评估疾病预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动态变化监测 颅脑外伤术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高危因素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小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血管痉挛、是否并发脑疝、脑挫裂伤、糖尿病、入院时血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血管痉挛、是否并发脑疝、脑挫裂伤、糖尿病、入院时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80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45例,发生率为5.63%,死亡2例,病死率为4.44%,年龄、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脑挫裂伤、糖尿病及低血压这7个因素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与低龄、低GCS、低收缩压、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脑损伤类型中的脑挫裂伤、糖尿病及低血压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低龄、低GCS、低收缩压、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脑损伤类型中的脑挫裂伤、糖尿病及低血压等因素可能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需要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两种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小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3期1790-179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3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3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及癫痫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较常规开颅手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开颅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