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詹浩东 王荣 李剑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病人63例。术前检测并计算FPR比值,记录mGPS。采用受试... 目的分析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病人63例。术前检测并计算FPR比值,记录mG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FPR最佳截断值,χ^(2)检验分析mGPS、FPR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癌病人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将mGPS 0分纳入正常组(38例),1~2分纳入异常组(25例)。ROC曲线得出FPR最佳截断值为0.096,将病人分为高FPR组(FPR>0.096,19例)和低FPR组(FPR≤0.096,44例)。mGPS异常、高FPR病人TNM分期Ⅲ期比例更高(P<0.05)。mGPS正常组、低FPR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mGPS异常组和高FPR组(78.95%vs 48.00%,75.00%vs 47.37%)(P<0.05)。18例mGPS联合FPR均异常(mGPS异常且高FPR)病人3年无病生存率(38.89%)低于二者非均异常肺癌病人(77.78%,P<0.05)。TNMⅢ期、mGPS异常、高FPR、mGPS联合FPR均异常均为肺癌病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mGPS异常、高FPR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生存率显著降低,二者均异常者生存率更低,mGPS联合FPR有望作为评估肺癌病人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 肺切除术 肺癌
下载PDF
胸腹腔镜下胸内吻合术与颈部吻合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剑 童希文 +1 位作者 汪坤 廖进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胸内吻合术(Ivor-Lewis)与颈部吻合术(McKeown)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胸中下段食管癌病人11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vor-Lewis组52例,行胸腹腔镜Ivor-Lewis术治疗。McK...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胸内吻合术(Ivor-Lewis)与颈部吻合术(McKeown)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胸中下段食管癌病人11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vor-Lewis组52例,行胸腹腔镜Ivor-Lewis术治疗。McKeown组58例,行胸腹腔镜McKeown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10天评估两组病人肺功能;以食管癌病人补充量表(QLQ-OES18)评价两组病人术前、术后4周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0天两组病人FEV1/FVC、FEV1预计值、PaO2、SaO2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4周Ivor-Lewis组病人进食困难、咳嗽、言语评分低于McKeown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4周进食困难低于术前(P<0.05),反流、咳嗽、言语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胸腹腔镜Ivor-Lewis与McKeown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对肿瘤清除效果相近,但Ivor-Lewis术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肺功能恢复更好,生活质量更高,近期疗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胸内吻合 颈部吻合 食管癌
下载PDF
TEVAR术对不同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及主动脉重塑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剑 童希文 +1 位作者 汪坤 廖进勇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685-1689,共5页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不同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均接受TEVAR治疗,包括慢性期62例(慢性期组)与亚急性期34例(亚急性期组),比较两...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不同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均接受TEVAR治疗,包括慢性期62例(慢性期组)与亚急性期34例(亚急性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真假腔直径、支架段假腔部位血栓完全吸收率、主动脉重塑率、再手术率与预后情况。结果:慢性期组真腔塌陷以及瘤样扩张率明显高于亚急性期组(P<0.05),完全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亚急性期组(P<0.05);亚急性期患者术后真腔直径增大程度与假腔直径缩小程度均明显大于慢性期组(P<0.05);亚急性期组术后支架段假腔部位血栓完全吸收率及主动脉重塑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期组(P<0.05),再手术率明显低于慢性期组(P<0.05);随访发现,亚急性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χ2=4.810,P=0.028)。结论:相较于慢性期Stanford B型AD,亚急性期病情更稳定,且TEVAR术后真假腔恢复情况、血栓完全吸收率以及主动脉重塑形态较佳,可获得更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 主动脉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