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浚 曹梦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无法行手术切除或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超声联合组采...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住院治疗无法行手术切除或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超声联合组采取TACE同时行HIFU治疗,对照组采取TACE治疗,对2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AFP下降情况及术后1年生存情况。2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及食欲减退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总有效率61.1%,远高于对照组的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和转氨酶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6%和47.2%,均低于对照组的27.8%和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患者术后AFP下降>50%的比例为70.4%,远高于对照组的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组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66.7%,远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同时行HIFU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有效性,减少对肝功能损害,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高强度聚焦超声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PTH及血清钙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刚 湛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探讨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PTH及血清钙的影响。1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中央区清除组(n=73)和同侧改良清除组(n=73),中央区清除组患者行甲状腺一侧叶、峡部全切,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同侧改良... 探讨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PTH及血清钙的影响。1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中央区清除组(n=73)和同侧改良清除组(n=73),中央区清除组患者行甲状腺一侧叶、峡部全切,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同侧改良清除组患者行甲状腺一侧叶、峡部全切,同时行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清除术。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3 d(T2)、7 d(T3)、14 d(T4)对2组患者甲状旁腺素和血清钙水平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血清钙发生情况。中央区清除组患者术后各时相点PTH和血清钙水平均高于同侧改良清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T1~T4时相点PTH浓度均降低(P〈0.05),中央区清除组患者T1~T2时相点血清钙浓度均降低(P〈0.05),同侧改良清除组患者T1~T4时点血清钙浓度均降低(P〈0.05);中央区清除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清钙发生率分别为12.3%和9.6%,均低于同侧改良清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对甲状旁腺的影响,减少低血清钙的发生,效果优于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颈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清除术 甲状旁腺素 血清钙
下载PDF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对胃低分化腺癌患者血清VEGF和DLL4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刚 湛汇 胡如进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23-124,共2页
胃癌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以低分化腺癌为主,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显示,低分化腺癌病变进展时血清中多种蛋白升高,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Delta样配体4(delta like ligand 4,DLL4)的... 胃癌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以低分化腺癌为主,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显示,低分化腺癌病变进展时血清中多种蛋白升高,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Delta样配体4(delta like ligand 4,DLL4)的升高关注最多[1,2]。VEGF是血管生成的促进因子,可以引起肿瘤间质血管生成增多,使肿瘤血供多,生长增快。DLL4是Notch信号通路的重要配体,可以促进肿瘤瘤间质血管生成增多,使肿瘤血供多,生长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化腺癌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elta样配体4 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供肝评估的经验总结及临床选择标准的探讨
4
作者 毕方方 计勇 +5 位作者 甄作均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胡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供肝的评估经验,并探讨DBCD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实施DBCD供肝30例的供、受者资料。结果30例DBCD供者的年龄为...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供肝的评估经验,并探讨DBCD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实施DBCD供肝30例的供、受者资料。结果30例DBCD供者的年龄为(35±12)岁(15-59岁);在供者肝脏获取前所检测的AST中位数为73U/L,95%可信区间为45~313U/L;ALT中位数为62U/L,95%可信区间为35-221U/L;血清Na+中位数为146mmol/L,95%可信区间为146~155mmol/L。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9,0±4.9)min,冷缺血时间为(5.4±2.1)h。移植后受者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10例,胆管狭窄4例,胆漏2例,肝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移植后均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受者死亡,术后1年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均为95.70(22/23),术后2年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均为93.3%(14/15)。结论DBCD供肝的临床选择应综合参考供者年龄、肝功能、血清Na+、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脂肪变性情况,及供、受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结果和血型配型情况。对DBCD供肝的临床情况进行早期评估,谨慎的扩大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可有效扩大器官来源,保障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者选择 脑死亡 心死亡 器官获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