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旭东 朱容富 《中国医药》 2014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 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停用麻醉药后,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0 mi... 目的 观察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停用麻醉药后,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0 min泵完;对照组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拔管时和气管插管拔管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0 min 视觉模拟评分(VAS)、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躁动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MA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MAP:(89±14)mmHg(1 mmHg=0.133 kPa)比(107±15)mmHg,(75±13)mmHg比(98±16)mmHg,(78±17)mmHg比(95±15)mmHg;心率:(82±11)次/min比(113±13)次/min,(64±12)次/min比(97±11)次/min,(66±13)次/min比(108±13)次/min](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 VAS评分和OA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0.6)分比(7.9±0.9)分,(3.9±0.5)分比(4.6±0.3)分] (P〈0.05);右美托咪定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7/14)比65.0%(26/40),P<0.05].结论 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预防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妇科 腹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躁动
下载PDF
麻醉对手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谢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472-473,476,共3页
关键词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麻醉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世界人口 POCD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
下载PDF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李湘灵 谢涛 肖金苗 《医药世界》 2006年第6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经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临床可行性。方法40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Ⅰ、II组,每组20例,Ⅰ组布比卡因15mg,用Bromage法测定运动阻滞,监测各项生命指标。结果Ⅰ、II组麻醉效果均较满意,...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经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临床可行性。方法40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Ⅰ、II组,每组20例,Ⅰ组布比卡因15mg,用Bromage法测定运动阻滞,监测各项生命指标。结果Ⅰ、II组麻醉效果均较满意,但Ⅰ组容易发生循环紊乱,II组均较平稳且作用时间长。结论罗哌卡因既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又较少出现循环紊乱,适合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腰硬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临床应用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联合麻醉 麻醉效果 临床可行性 布比卡因 运动阻滞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致痛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魏旭东 王勇刚 +2 位作者 魏明艳 张立东 罗显刚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和P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510月于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地佐辛组(20例)、舒芬太尼组(20例...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和P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510月于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地佐辛组(20例)、舒芬太尼组(20例)和联合用药组(20例).地佐辛组使用地佐辛0.6 mg/kg,舒芬太尼组使用舒芬太尼2μg/kg,联合用药组使用地佐辛0.3 mg/kg±舒芬太尼1μg/kg,各组泵中均加入托烷司琼5 mg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至100 ml.记录3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检测麻醉前及术后12、24、48 h血清5-羟色胺和P物质浓度.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地佐辛组和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术后6 h:(2.1 ±0.8)分比(3.0±0.8)、(2.5±0.6)分,术后12 h:(1.9±0.9)分比(2.8±0.8)、(2.4±0.7)分,术后24 h:(1.9±0.7)分比(2.6±0.9)、(2.2±0.8)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6 h:(2.2±0.9)分比(3.2±0.9)、(2.5±0.9)分,术后12 h:(2.2±0.7)分比(3.0±0.8)、(2.4±0.9)分,术后24 h:(2.0±0.8)分比(2.7±0.9)、(2.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3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其中恶心呕吐1例,头晕3例,嗜睡3例,皮肤瘙痒1例,舒芬太尼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其中恶心呕吐3例,头晕2例,嗜睡2例,皮肤瘙痒2例,呼吸抑制1例,联合用药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其中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联合用药组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地佐辛组和舒芬太尼组[(3.0±1.7)次比(4.8±1.8)、(4.2±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清5-羟色胺和P物质浓度明显低于地佐辛组和舒芬太尼组[5-羟色胺术后12 h:(371±68) nmol/L比(484 ±72)、(465±77) nmol/L,术后24 h:(398±62) nmol/L比(518±70)、(498±68) nmol/L,术后48 h:(366±67) nmol/L比(437 ±72)、(426±72) nmol/L;P物质术后12 h:(56±23) ng/L比(74±31)、(68±25) ng/L,术后24 h:(59±27) ng/L比(76±28)、(73±25) ng/L,术后48 h:(53±22) ng/L比(69±18)、(67 ±2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PCIA,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抑制术后5-羟色胺和P物质浓度的升高,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地佐辛 舒芬太尼 镇痛 5-羟色胺 P物质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经皮定位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1 位作者 张立东 罗显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668,共2页
上肢及手部手术多在臂丛神经(N)阻滞下进行.而传统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体表定位后肓探寻找异感,不仅对麻醉医师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不适及不良后果如:血肿、气胸等。穿刺时为了一过地寻找激惹神经时出现所谓的异感... 上肢及手部手术多在臂丛神经(N)阻滞下进行.而传统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体表定位后肓探寻找异感,不仅对麻醉医师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不适及不良后果如:血肿、气胸等。穿刺时为了一过地寻找激惹神经时出现所谓的异感,反复穿刺及变换穿刺针的位置.更加重了患者的不适和损伤。用神经刺激定位在N阻滞中的应用在临床开展多年,但都是使用神经刺激刺专用穿刺针,虽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会给患者造成不适(触电感、肌肉紧张等)。我们采用德国PAJUNK神经刺激器,经体表皮肤定位.并与传统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N阻滞,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神经刺激定位 体表定位 穿刺成功率 穿刺针 手部手术 麻醉医师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不同气腹压力对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28-1032,105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不同压力CO2气腹对患者机体的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6月择期腹腔镜手术90例,ASAⅠ或Ⅱ级,按病例时间分为10、12、15 mm Hg组。麻醉诱导成功后,3组分别以10、12和15 mm Hg气腹压力...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不同压力CO2气腹对患者机体的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6月择期腹腔镜手术90例,ASAⅠ或Ⅱ级,按病例时间分为10、12、15 mm Hg组。麻醉诱导成功后,3组分别以10、12和15 mm Hg气腹压力建立CO2气腹进行手术,分别于麻醉成功后( T0)、气腹建立后( T1)、摆放手术体位前( T2)、手术完毕气腹消除后(T3)、术后24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PET C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点 MAP、HR有显著差异(P<0.05),PET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T1~T3时点IL-1β、IL-6、TNF-α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组内比较:3组IL-1β在T1、T2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 mm Hg组不同时点IL-6无统计学差异(P>0.05),15 mm Hg组在T1、T2、T3时点IL-6显著高于T0时点(P<0.05),12、15 mm Hg组TNF-αT1、T2、T3时点与T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0 mm Hg组仅T0与T1时点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压力较小的应激反应较轻,以10 mm H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气腹压力 细胞因子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罗哌卡因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及PCA用于下腹部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湘灵 王勇刚 +2 位作者 谢涛 魏旭东 朱容富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2期858-860,共3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CSA)及术后自控镇痛(PCA)应用于下腹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于L2~3间隙穿刺置入24GSpinocath连续腰麻导管,分次注入0.75%罗哌卡因2.5ml。术后PC...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CSA)及术后自控镇痛(PCA)应用于下腹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于L2~3间隙穿刺置入24GSpinocath连续腰麻导管,分次注入0.75%罗哌卡因2.5ml。术后PCA随机分为三组,A组(n=16):0.15%罗哌卡因;B组(n=16):0.125%罗哌卡因;C组(n=18):0.125%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容量均为60ml,三组背景输注速度1ml/h,PCA单次剂量0.5ml,时间锁定30min。观察术中HR、MAP、SpO2的变化,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分级法),麻醉效果分级,PCA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HR、MAP、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最高阻滞平面为T7.2±0.9,改良Bromage评级均为Ⅲ级,麻醉效果满意率为96%。VAS评分A、C两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B、C两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下腹部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及PCA,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SPINOCATH导管 连续腰麻 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完毕后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K组),芬太尼组(F组),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完毕后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K组),芬太尼组(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KF组)。在PCA开始后的3、6、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观察镇静效果、病人自控镇痛(PCA)的给药按压次数,及镇痛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镇痛后的病人满意度。记录观察数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与术后镇痛的三组病人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KF组的镇痛效果最好,VAS评分均小于K组和F组(P〈0.05),PCA的按压次数少于另外两组(P〈0.01),镇痛后满意度也好于另外两组,且镇痛后的不良反应最少(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A)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静脉自控镇痛 腹部手术
下载PDF
不同气腹压力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1-853,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麻醉诱导成功后,三组分别以10、12和15mmHg气腹压力建立CO2气腹进行手术。分别于麻醉成功后(T0)、气...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麻醉诱导成功后,三组分别以10、12和15mmHg气腹压力建立CO2气腹进行手术。分别于麻醉成功后(T0)、气腹建立后(T1)、摆放手术体位前(T2)、术毕气腹消除后回复正常体位(T3)及术后24h(T4)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IL-1β、IL-6和TNF-α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三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同时T1~T3时Ⅲ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1~T3时Ⅰ组、Ⅱ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Ⅲ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不同的CO2气腹压力对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有着不同的影响,压力越小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气腹压力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应用神经刺激器经皮电刺激引导定位在肌间沟臂丛N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1 位作者 张立东 罗显刚 《微创医学》 2013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肤电刺激引导定位用于臂丛N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 60例在臂丛N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n=30),Ⅰ组:经皮肤神经刺激定位组;Ⅱ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肤电刺激引导定位用于臂丛N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 60例在臂丛N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n=30),Ⅰ组:经皮肤神经刺激定位组;Ⅱ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0.375%罗哌卡因,用量1 mg·kg-1.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 Ⅰ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Ⅱ组.与Ⅱ组相比,Ⅰ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出现不适的患者比例低.结论 经皮神经刺激定位行肌间沟臂丛N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经皮电刺激引导定位 臂丛N神经阻滞
下载PDF
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旭东 朱容富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393-3394,共2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前15 minⅠ组经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Ⅱ组经静脉注射0.9%氯化钠...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前15 minⅠ组经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Ⅱ组经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拔管前和气管拔管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0 min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警觉与镇静(OAA/S)评分、Ramsay(RSS)躁动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在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相对稳定,Ⅱ组则心血管反应明显增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躁动评分、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预防苏醒期心血管反应,使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能减少躁动的发生,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腹腔镜 血流动力学 躁动
下载PDF
气管切开导管置入失败至窒息成功复苏一例的报道
12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13年第3期13-14,共2页
气道异常患者行急诊手术气管插管失败窒息,至心跳停止,后经及时有效地判断原因并处理。复苏成功。
关键词 气管切开 窒息 复苏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腹腔灌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13
作者 朱容富 谢涛 +1 位作者 张立东 罗显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7期495-497,共3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腹腔灌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I~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在手术结束后关闭腹腔前,I组(实验组)在腹腔指定部位灌注喷洒0.25%的左旋布... 目的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腹腔灌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I~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在手术结束后关闭腹腔前,I组(实验组)在腹腔指定部位灌注喷洒0.25%的左旋布比卡因60ml;Ⅱ组(对照组)腹腔灌注0.9%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不采用任何术后镇痛方式。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分别在手术结束后的30min和1、2、6、12、24h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记分。并记录术后的不良反应和。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连续观察中,在术后0.5~24h使用局麻药左旋布比卡因区域性腹腔灌注的镇痛组(I组)的平均VA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Ⅱ组),P〈0.05。且在整个镇痛过程中没有发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和其他的镇痛后不适。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不同部位灌注0.25%左旋布比卡因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无镇痛后的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 腹腔灌注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气管切开置管失败窒息复苏一例报告
14
作者 权钧 谢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32-233,共2页
患者,女,38岁。因车祸伤、失血性休克入院,拟急行剖腹探查术。体检:血压82/40mmHg、心率121次/min,呼吸20次/min、浅昏迷。下颌从右侧乳突至左侧下颌角可见一约20cm的手术瘢痕。上门齿前耙,下门齿左侧缺损3颗。患者入手术室后... 患者,女,38岁。因车祸伤、失血性休克入院,拟急行剖腹探查术。体检:血压82/40mmHg、心率121次/min,呼吸20次/min、浅昏迷。下颌从右侧乳突至左侧下颌角可见一约20cm的手术瘢痕。上门齿前耙,下门齿左侧缺损3颗。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入复方乳酸钠。接SunRain CD-2000型监护仪常规监测ECG、BP、Sp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复苏 置管失败 气管切开 失血性休克 剖腹探查术 入手术室后 复方乳酸钠 手术瘢痕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涛 叔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2期19-20,24,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试验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Ⅱ组(对照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m...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试验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Ⅱ组(对照组)术前15min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记录术后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术后1、2、4、8h的VAS评分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在Ⅱ级、Ⅳ级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超前镇痛,能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妇科手术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16
作者 谢涛 朱容富 李湘灵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69-270,共2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微泵输注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方法将无痛人流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以瑞芬太尼0.5μg·kg^-1·min^-1微泵输注;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所有患者静注异丙酚1mg/kg负荷量,...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微泵输注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方法将无痛人流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以瑞芬太尼0.5μg·kg^-1·min^-1微泵输注;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所有患者静注异丙酚1mg/kg负荷量,后间断缓慢静注每次0.2mg/kg,至Ramsay Ⅲ—Ⅳ级。进行2组麻醉病例资料比较分析。结果Ⅰ组病人的监测统计项目均显著小于Ⅱ组,异丙酚用量Ⅰ组显著少于Ⅱ组,术中病人活动Ⅰ组少于Ⅱ组。术后病人满意度Ⅰ组好于Ⅱ组。结论静脉微泵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泊麻醉是人工流产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流产 人工 麻醉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1 位作者 陈国唤 谢鸿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10期553-554,共2页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基本检查,由于是侵人性检查,咽喉部强烈刺激必然引起咽喉部不适,诱发呛咳、恶心、呕吐,甚至躁动,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疼痛。无痛胃镜已在临床开展多年,且多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来...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基本检查,由于是侵人性检查,咽喉部强烈刺激必然引起咽喉部不适,诱发呛咳、恶心、呕吐,甚至躁动,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疼痛。无痛胃镜已在临床开展多年,且多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来完成。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我们采用舒芬太尼结合异丙酚麻醉用于胃镜检查,并与芬太尼比较观察其用于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无痛胃镜 临床观察 咽喉部不适 上消化道疾病 胃镜检查 阿片类镇痛药 侵人性检查
原文传递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和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旭东 朱容富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DF组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0.3mg/kg与氟比洛芬...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DF组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0.3mg/kg与氟比洛芬酯4mg/kg稀释至100ml,S组用生理盐水将舒芬太尼2μg/kg稀释至100ml,均采用PCIA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6h、术后24 h各时点测定血浆中IL-6、IL-10和TNF-a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DF组术后4、12 h时Ramsa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BCS评分和PCIA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IL-6、IL-10、TNF-a浓度升高(P<0.05);与S组比较,DF组术后不同时点的IL-6、TNF-a浓度较低;而IL-10浓度较高(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PCIA,并可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 舒芬太尼 腹腔镜检查 炎症 细胞因子类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