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1期93-9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危险度参考指标,分析其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观察26例GIST的病理形态特征,完成肿瘤性质初步判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析CD117、CD34、SMA及S-100的表达水平,最终确定G...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危险度参考指标,分析其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观察26例GIST的病理形态特征,完成肿瘤性质初步判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析CD117、CD34、SMA及S-100的表达水平,最终确定GIST的临床病理诊断性质特征、组织来源及良恶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17、CD34呈弥漫性强阳性,SMA及S-100偶呈局灶或散在阳性,阳性率为:CD11795%,CD3475%,SMA20%,S-10012%。确诊该组26例GIST,其中危险度分级:极低2例,低级3例,中级6例,高级15例。结论免疫组化测定是GIST的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CD117是诊断GIST的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抗原CD117 CD34
下载PDF
鼻咽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至胆囊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静 周峰 +1 位作者 张柳 郭华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1,共2页
患者男性,66岁,体检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遂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询问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在外院行鼻咽肿瘤切除术,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鼻咽部MIR示:鼻咽呈肿瘤治疗后改变,双侧上颌窦、筛窦及额窦炎,双侧中耳突炎。肝胆彩超示:胆囊内异常回... 患者男性,66岁,体检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遂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询问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在外院行鼻咽肿瘤切除术,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鼻咽部MIR示:鼻咽呈肿瘤治疗后改变,双侧上颌窦、筛窦及额窦炎,双侧中耳突炎。肝胆彩超示:胆囊内异常回声(考虑实性占位性病变)。上腹部CT平扫增强:胆囊结节影,考虑为肿瘤性病变,胆囊癌可能。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7 cm ×5 cm×4 cm,局部未见明显粘连,胆总管无扩张,胆囊底部见一2.5 cm×1 cm大小占位性肿块,切取部分肿块组织送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报告结果为胆囊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MM)可能。胆囊占位性病变未突破外膜组织且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切除剩余胆囊组织后结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鼻咽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
下载PDF
肠系膜Castleman病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1期204-205,共2页
Castleman病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起病较隐匿,临床不宜早期诊断,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最好发于胸纵隔,也可见于肺门、颈部、腋下、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近... Castleman病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起病较隐匿,临床不宜早期诊断,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最好发于胸纵隔,也可见于肺门、颈部、腋下、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近年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多集中于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等方面。临床特点为无痛性的巨大淋巴结肿大及相关全身系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治疗为手术切除增生淋巴结和化疗、放疗。少数患者可痊愈,绝大多数患者愈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病因 临床症状 治疗预后
下载PDF
早期诊断乳腺疾病——细针针吸细胞学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1期95-95,共1页
目的:探讨细针针吸细胞学(FNAC)检查诊断乳腺疾病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5例乳腺肿块进行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565例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符合率98.5%,灵敏度(真阳性率)96.2%,... 目的:探讨细针针吸细胞学(FNAC)检查诊断乳腺疾病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5例乳腺肿块进行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565例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符合率98.5%,灵敏度(真阳性率)96.2%,特异性(真阴性率)96.6%。结论: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乳腺肿块性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在临床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针吸细胞学 诊断 乳腺癌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106例副乳腺探讨
5
作者 周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8期147-147,149,共2页
目的本文通过106例副乳腺的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及62例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比,以探讨提高副乳腺的细胞学诊断准确性。方法FNAC诊断副乳腺共10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5~52岁。其中62例组织病理学对比观察。采用5mL一次性注射器,... 目的本文通过106例副乳腺的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及62例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比,以探讨提高副乳腺的细胞学诊断准确性。方法FNAC诊断副乳腺共10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5~52岁。其中62例组织病理学对比观察。采用5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选择合适部位,常规消毒,固定肿物将针头刺入,利用负压在肿物内不同方向来回数次进行抽吸,抽吸物全部涂片,风干后,瑞-姬氏复合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本组106例通过FNAC检查诊断为副乳腺,其中62例针吸标本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论FNAC诊断副乳腺有一定价值,并有操作简单、经济、快速、微损伤并具重复性等特点,对于无需手术只需药物或随访观察的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腺 细针吸取细胞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