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握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
1
作者 梅珍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3,共3页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体系,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①。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哲学需要...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体系,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①。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哲学需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要求我们摆脱长期以来对西方学术的“学徒状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建构中国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自觉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学科理论 方法自觉 西方学术 学徒 全要素 自主
下载PDF
对平安建设理论的崭新概括——评《平安建设的理论与湖北实践》
2
作者 梅珍生 兰真萍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7期127-128,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平安中国建设,着眼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风险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平安中国建设,着眼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风险防控整体水平稳步提高,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平安中国建设 共建共治共享 风险防控 社会治理现代化 整体水平 法律法规制度
下载PDF
慧境托诗心:论萧萐父的诗化哲学
3
作者 梅珍生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萧萐父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重要建设者。同时,他又是当代中国哲学史界少有的诗人哲学家,他的诗体现了中国哲学理性与感性并重的精神气质。萧萐父诗化哲学的方法论,以“解人”范畴揭示了理解活动所具... 萧萐父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重要建设者。同时,他又是当代中国哲学史界少有的诗人哲学家,他的诗体现了中国哲学理性与感性并重的精神气质。萧萐父诗化哲学的方法论,以“解人”范畴揭示了理解活动所具有的历史性与个体情感性两个维度。他主张从时代思潮的整体性出发,以“历史乐章凭合奏”的宏大视野把握历史的整体面貌;主张把握“积杂以成纯”的认识规律,走出建构中国自主哲学体系的新路。他又以诗性语言对王船山、傅山的启蒙思想作了深度阐发,并将自己的哲学追求定位为“体天道而立人极”,对中华民族的未来表现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诗化哲学 哲学方法论 明清启蒙说
下载PDF
社会科学工作要实行四个转变
4
作者 李步楼 《江汉论坛》 1985年第4期16-16,共1页
我们的社会科学事业必须适应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就要从下述四个方面实行相应的转变。第一、要从以“破”为主转变为以“立”为主。过去的社会科学,以“破”为主,差不多时时处处都在搞批判,使社会科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摧残... 我们的社会科学事业必须适应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就要从下述四个方面实行相应的转变。第一、要从以“破”为主转变为以“立”为主。过去的社会科学,以“破”为主,差不多时时处处都在搞批判,使社会科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摧残。现在应该转到以立为主,立著作、立学说,立学派、立人材、立创造和进取的精神。批评、批判也还是要有。但不能以批判为主。更不能搞自上而下、层层发动的批判。第二、要从以语录为依据转到以事实为依据。过去的社会科学著作和文章,往往以引证马、恩、列、斯、毛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似乎只有引经据典才算科学。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遗风尚在。社会科学要前进,要繁荣,非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建设 四个转变 社会科学事业 社会科学工作 体制改革 科学著作 领导者 批判 心理状态 自上而下
下载PDF
浅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甲辰 《江汉论坛》 1987年第7期29-33,共5页
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探讨这两类学科变为"一门科学"的机制,深刻认识它们互相结合的趋势... 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探讨这两类学科变为"一门科学"的机制,深刻认识它们互相结合的趋势和规律,对于促进这两类学科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知识 结合机制 互相结合 科学技术 深刻认识 新理论 自身发展 新兴学科 管理学
下载PDF
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实践转向”及真理标准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蒋谦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第8期10-18,共9页
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既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经验揭示和对科学技术活动本质属性的理论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价值的直接体现。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不是回避而是突显了科学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辩证... 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既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经验揭示和对科学技术活动本质属性的理论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当代价值的直接体现。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不是回避而是突显了科学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辩证分析、批判和借鉴当代科学哲学实践转向的理论成果,对于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及将其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当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实践转向 真理标准 科学技术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现象——评《科学社会学新论》
7
作者 梅珍生 《出版科学》 2006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领域 社会学研究 学科 视野 默顿学派
下载PDF
漫议科学文明的“钟摆效应”
8
作者 蒋谦 《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8-33,共6页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是“风水”轮流转。确实,大千世界周而复始的现象比比皆是:太阳东升西降,植物花开花落,海水潮涨潮落,钟锤来回摇摆,股市有峰有谷……它们均体现出某种波动性、节律性和周期性。笔者把...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是“风水”轮流转。确实,大千世界周而复始的现象比比皆是:太阳东升西降,植物花开花落,海水潮涨潮落,钟锤来回摇摆,股市有峰有谷……它们均体现出某种波动性、节律性和周期性。笔者把具有这些性质的现象和机制称为“钟摆效应”。用这种观点或视角来看人类历史尤其是科学文明史,会发现历史里面似乎也存在所谓的“钟摆效应”。如果这种效应确实存在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明 周期 交替演进 东方 复兴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大历史使命
9
作者 梅珍生 彭甜甜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一理论的两大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一理论的两大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从精准扶贫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无不是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力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立性为前提。独立自主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保证民族独立性的物质支撑。总之,这一理论从个体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两个层面,回答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美好生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应用哲学研究在湖北
10
作者 杜云波 《社会科学动态》 2000年第9期42-44,共3页
1985年4月23日至27日,全国第一次应用哲学讨论会在湖北武汉召开,至今已十多年了,但许多参加过这次研讨会的同志仍印象深刻。那毕竟是我国哲学界集中专门讨论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问题的开端。当然,就应用哲学成立不成立,什么是应用哲学,... 1985年4月23日至27日,全国第一次应用哲学讨论会在湖北武汉召开,至今已十多年了,但许多参加过这次研讨会的同志仍印象深刻。那毕竟是我国哲学界集中专门讨论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问题的开端。当然,就应用哲学成立不成立,什么是应用哲学,怎么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等等问题,我国哲学界目前仍存在许多分歧。而在我国近几年出版的有关中国当代哲学的论著中,也都没有专门提到我国应用哲学研究的历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有必要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历史史册补上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应用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会
下载PDF
网络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研究述评
11
作者 王迪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11期58-62,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众多学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网络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许多研究成果主要强调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众多学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网络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许多研究成果主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网络社会思潮的引导,较少研究从网络社会思潮的角度来处理二者关系的路径,研究目标有待更新、研究结构有待平衡、研究深度有待提升。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更重视网络社会思潮本身的研究,加强对现实的考察和分析,厘清网络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探索网络时代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互关系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智能社会背景下的城市治理问题研究
12
作者 陈友伦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下,人类正处于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并加速走向智能社会的过程中。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传统的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城市治理的主体、功能、结构...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下,人类正处于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并加速走向智能社会的过程中。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传统的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城市治理的主体、功能、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城市治理转型势在必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范城市治理风险的现实需求。开展对智能社会背景下的城市治理探索,既是一种主动作为的前瞻性策略,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占领全球新一轮人类智能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必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社会 城市治理 科技革命
下载PDF
无为视角下“双减”政策的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珍生 李敏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近年国家出台了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使基础教育重回学校主阵地的“双减”政策,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得以抑制。但在政策实施中,依然存在家长过度依赖学校老师,学科类培训存... 近年国家出台了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使基础教育重回学校主阵地的“双减”政策,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得以抑制。但在政策实施中,依然存在家长过度依赖学校老师,学科类培训存在反弹风险,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将“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等问题。从“无为”的视角看,“顺自然而为”、“依道而为”,回归教育之“道”,有助于“双减”政策的落地。一是因循自然,反对违背教学规律,盲目追求升学率;二是遵循无为而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是无违而教,优化家庭成长环境,发挥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作用;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无为 减负 教育本质
下载PDF
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问——读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
14
作者 梅珍生 龚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的学理研究,建构了以“好生活”为核心范畴的价值理论。与以往价值论中纯粹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或价值的主观性不同,它... 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的学理研究,建构了以“好生活”为核心范畴的价值理论。与以往价值论中纯粹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或价值的主观性不同,它从价值主体及其生活场景的交互关系中把握“好生活”的学理意蕴。好生活不是单纯道德意义上的善生活,而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动态交织的系统整体。在分析价值主体与自然、社会的理想生存场景之间的客观要素中,彰显出客观环境对主体价值需要满足的统一。当人类个体普遍具备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时,人才能构建一个优越的社会和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它对伦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崭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生活 价值论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渊源、历史演进及价值意蕴
15
作者 曾艳 王青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不...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助推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且以优异成绩回应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龙福 邓永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1,共5页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渗透性、变异性、侵害性、腐蚀性和破坏性的安全威胁表现得尤为明显。自觉有效地维护网络文化安全,需要在提高安全意识、...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渗透性、变异性、侵害性、腐蚀性和破坏性的安全威胁表现得尤为明显。自觉有效地维护网络文化安全,需要在提高安全意识、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法律制度、掌握核心技术和建设文化阵地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形成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提供安全保障和持续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安全 安全威胁 安全保障
下载PDF
如何建构好社会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东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0-72,共3页
如何建构好社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一种是先预设一套固定模式再施工的“理想蓝图法”;另一种则是没有任何不变规定的“不断改错法”。两种方案各有利弊,需要再提出一种新的方案,这就是综合了前两种方案优点的“终级价值目标法... 如何建构好社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一种是先预设一套固定模式再施工的“理想蓝图法”;另一种则是没有任何不变规定的“不断改错法”。两种方案各有利弊,需要再提出一种新的方案,这就是综合了前两种方案优点的“终级价值目标法”。“终级目标法”虽不预设不变规则,但须确立恒久终极价值目标。这个目标既是现实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评价现实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判断尺度。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符合终极价值目标的三个条件,并能分解为更明确的由一组价值辞表达的终极价值目标。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是用理想蓝图法的思路建国,直到第二代领导人时才出现根本转变,尤其是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提出,标志我们已开始走向终极目标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好社会 理想蓝图法 不断改错法 终极目标法
下载PDF
文化哲学:走向21世纪的世界哲学主潮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苏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8,共8页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以解决同时代萦绕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的问题为祈向,都反映着时代思潮变迁的最内在的本质。1984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会议明确宣布:世界哲学的重点已经从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这一巨大的历史性转折,正标志...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以解决同时代萦绕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的问题为祈向,都反映着时代思潮变迁的最内在的本质。1984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会议明确宣布:世界哲学的重点已经从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这一巨大的历史性转折,正标志着人类将以一种具有高度普同性的崭新文化心态走向21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哲学 世界哲学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人类心灵 文化相对主义 新康德主义 哲学转向 历史发展 新思维 现代非理性主义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文化精神论纲 被引量:2
19
作者 梅珍生 马红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4-38,共5页
文化精神可以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形成社会的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健康的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的眼光看待人和处理彼此关系;崇尚宽容精神,承认差异;弘扬诚信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尊崇民主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 文化精神可以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形成社会的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健康的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的眼光看待人和处理彼此关系;崇尚宽容精神,承认差异;弘扬诚信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尊崇民主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提倡创新精神,永葆社会活力等。以此塑造、调整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化精神 公平正义
下载PDF
湖北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新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章勇 梅珍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湖北省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的规模稳步扩张,利用外资的质量进一步优化,"走出去"的外向型经济逐步向宽领域、多层次深化。同时,面对湖北省对外开放存在诸多障碍性因素,我们必须破除内陆意识,充分发挥综... 湖北省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的规模稳步扩张,利用外资的质量进一步优化,"走出去"的外向型经济逐步向宽领域、多层次深化。同时,面对湖北省对外开放存在诸多障碍性因素,我们必须破除内陆意识,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优势,破解制约利用外资的瓶颈,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培育精品名牌,设立与对外开放相适宜的专项资金,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新阶段 开放兴省 利用外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