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研究
1
作者 肖燕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4,共4页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根本变革,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化了对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人...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根本变革,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唯物性、辩证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化了对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主体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书写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的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 新时代 新发展
下载PDF
红色美术作品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启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5-57,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思政课”在铸魂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色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力量,凸显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思政课”在铸魂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色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力量,凸显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和情感价值,对“大思政课”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可从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丰富思政课教学素材库和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实践,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美术作品 “大思政课”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红色美术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意义研究
3
作者 张培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8期7-12,共6页
作为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传承力量,文化乃是构建一个国家与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本保障。而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与发展史,红色美术文化一直承担着传承革命精神与改革精神的重要使命,并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这一文化不仅... 作为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传承力量,文化乃是构建一个国家与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本保障。而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与发展史,红色美术文化一直承担着传承革命精神与改革精神的重要使命,并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这一文化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美术 文化 历史传承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基于美术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被引量:5
4
作者 蔡贤军 吴继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39,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搞好思政实践教学既要因地因时制宜,更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特点和学校整体教学态势,因势而进,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创新,凝练特色,贴近学生,才能让实践课活力长在。湖北美...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搞好思政实践教学既要因地因时制宜,更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特点和学校整体教学态势,因势而进,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创新,凝练特色,贴近学生,才能让实践课活力长在。湖北美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于美术教育这一前提,探索出了适于自身的一些特色教学方法以及"一个结合,两个利用"的实践教学思路;抓住"有机联系"和"有效扩展"两个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设计。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易于使相关理论得到大学生认同并内化,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思政实践课 教学模式 创新
下载PDF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美术文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继金 周国琴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33-39,共7页
红色美术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形象记载,是中国近现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像史,同时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政育人的红色基因。红色美术文化凝聚着红色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 红色美术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形象记载,是中国近现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像史,同时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政育人的红色基因。红色美术文化凝聚着红色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结合高校思政课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红色美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提炼红色美术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吸取艺术家的人格力量,可以充实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说明、论证其中的某个基本原理或具体观点,甚至可以起到图像证史的作用。同时,将红色美术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适应了教学审美化的需要,拓展了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性和美感,从而达到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美术文化 融入 高校思政课 教育资源
下载PDF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运用于党史教育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6
6
作者 肖燕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87-89,共3页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作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中呈现的独特红色主题艺术创作,具有人民性、红色性、经典性的鲜明特质。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有力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叙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以史鉴今、资政...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作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中呈现的独特红色主题艺术创作,具有人民性、红色性、经典性的鲜明特质。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有力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叙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是进行党史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因此,要从研究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创作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传播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等方面助力党史教育取得更好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党史教育 价值
下载PDF
红色美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国琴 吴继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2-26,41,共6页
红色美术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和艰苦创业的光辉业绩,而且折射出浓厚的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红色美术文化中折射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 红色美术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和艰苦创业的光辉业绩,而且折射出浓厚的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红色美术文化中折射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将红色美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教育的美感和艺术性、趣味性,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全面分析红色美术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可行性和必要性后,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探讨融入之具体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美术文化 高校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下载PDF
论湘鄂西红色视觉文化遗产审美元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蔡贤军 赵敏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4-88,共5页
湘鄂西红色视觉文化审美上具有稚拙、简约和有力度的特点,是革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质朴与崇高的统一,是那个年代敢于奋斗的浪漫英雄主义情怀和肯于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革命体"给我们新时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启示是,... 湘鄂西红色视觉文化审美上具有稚拙、简约和有力度的特点,是革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质朴与崇高的统一,是那个年代敢于奋斗的浪漫英雄主义情怀和肯于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革命体"给我们新时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启示是,新时代美术教育要表现中国精神的力度,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人文精神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 红色视觉文化 审美元素 美术教育
下载PDF
伦理慎思: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如何共存
9
作者 李历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6,共7页
人工智能是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实践困境,克服人类不完满的工具与方法,与人类未来有着本质性关联。人工智能的兴起重新界定了人类未来的内涵与旨趣,重构了人为何物、二者何以共生的伦理性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可以超越人活动的有... 人工智能是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实践困境,克服人类不完满的工具与方法,与人类未来有着本质性关联。人工智能的兴起重新界定了人类未来的内涵与旨趣,重构了人为何物、二者何以共生的伦理性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可以超越人活动的有限性,却无法感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无法体悟人性中的情感体验与生理动态,更难以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坚守道德认知与道德信念。随着人工智能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日趋进步,人类的自主性和安全性日渐弱化。此二者相互博弈时,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准则,可以促进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未来 共存 伦理准则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10
作者 马皓 《华章》 2024年第8期0018-0020,共3页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理念与内涵,开启了国家安全治理的新态势,为我国公共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引领方向与促进作用。鉴于此,文章从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理念与内涵,开启了国家安全治理的新态势,为我国公共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引领方向与促进作用。鉴于此,文章从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公共文化治理的逻辑联系入手,分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提升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目前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提升策略,以期能给相关机构或者类似研究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实现公共文化治理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公共文化治理 治理能力
下载PDF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
11
作者 周国琴 吴继金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1-85,共5页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斗的历史见证,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伟大成就的形象记载。它不仅具有传世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也是民族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斗的历史见证,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伟大成就的形象记载。它不仅具有传世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也是民族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思想道德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利用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将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形象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斗和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从而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优质资源
下载PDF
弘扬红色美术文化,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12
作者 周国琴 吴继金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年第4期21-22,共2页
红色美术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美术文化,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苏区美术、左翼美术、抗日民主根据地美术和解放区美术,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弘扬革命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美术文化(如红色美术经典)。红色美... 红色美术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美术文化,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苏区美术、左翼美术、抗日民主根据地美术和解放区美术,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弘扬革命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美术文化(如红色美术经典)。红色美术文化形象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历史,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是坚定党的信念的形象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美术文化 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革命战争年代 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人民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对红色美术文化的认知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鹃 《大学(思政教研)》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凝聚成的、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文化资源,在高校的课程教学和文化传播中具有重大意义。红色美术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艺术文化,是日常高校学生在民族精神培养和意识形态树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凝聚成的、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文化资源,在高校的课程教学和文化传播中具有重大意义。红色美术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艺术文化,是日常高校学生在民族精神培养和意识形态树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美术文化的认知,本研究尝试通过文献研究法、措施分析法来对红色美术文化的教育功能、现阶段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有关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提升当代大学生对红色美术文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红色美术文化 认知现状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绿色GDP绩效评估再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启航 欧阳康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97,共7页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在众多反...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在众多反映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生态损耗的综合评估体系中,绿色GDP绩效评估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双碳”愿景下也亟待开展新的探索。应从凸显增进民生福祉的评估价值导向、重点关注能源消耗类核算、超前布局新兴环保行业核算、积极推进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发掘评估结果运用的新场景五个方面优化绿色GDP绩效评估,以期更好服务于“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评估体系 绿色GDP绩效评估 多维探索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瑜 熊建生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第7期19-26,共8页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离不开物质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精神文明支撑。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弘扬传承主体短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相分离、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杂糅、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从...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离不开物质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精神文明支撑。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弘扬传承主体短缺、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相分离、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杂糅、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参考。从现实中强化制度和创新机制,激活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推进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乡村人才和乡村生态的融合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乡村文化振兴 创新机制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乡村人才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中的道德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16
作者 汪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8-26,共9页
马克思以“批判”代替“道德说教”的方式来建构其理论版图,道德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其劳动伦理思想的双重向度。马克思一方面用宗教批判及法哲学批判的方式完成了对道德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再次反转,另一方面从宗教和道德批判入手... 马克思以“批判”代替“道德说教”的方式来建构其理论版图,道德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其劳动伦理思想的双重向度。马克思一方面用宗教批判及法哲学批判的方式完成了对道德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再次反转,另一方面从宗教和道德批判入手,进而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道德批判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始点和内在意蕴,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政治经济学批判下的伦理指向亦是如此。二者所指向的目标都是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因批判维度的转换而将其劳动伦理思想推向了更深刻、更全面、更丰富的论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伦理 道德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自由解放
下载PDF
从生命伦理到存在美学——论海德格尔思想的隐秘书写
17
作者 张培 刘秀莲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4,51,共8页
《存在与时间》既开启了海德格尔反形而上学思考的序幕,也将海德格尔的思之道路带向了关于存在的更原始的开端。在“此在”存在的界限和样式中,已经隐含着生命伦理的最初预设,而正是在关于“此在”和存在关系的更原始的追问中,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既开启了海德格尔反形而上学思考的序幕,也将海德格尔的思之道路带向了关于存在的更原始的开端。在“此在”存在的界限和样式中,已经隐含着生命伦理的最初预设,而正是在关于“此在”和存在关系的更原始的追问中,海德格尔借以艺术和诗敞开了一条新的道路,将存在的真理规定为一种隐藏与显现的冲突和争执,才使得其思想最终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而构成了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 时间 存在
下载PDF
存在论差异的激进式解读——论齐泽克对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问题的诠释与批判
18
作者 张培 《哲学评论》 2023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存在论差异”问题既开启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之思,又成为促使其思想转向的重要动力。通过对存在论差异问题的重新诠释,齐泽克展示了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内在原因,并将存在论差异问题的内涵概括为“存在并非全部”。而在对海德格尔与拉... “存在论差异”问题既开启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之思,又成为促使其思想转向的重要动力。通过对存在论差异问题的重新诠释,齐泽克展示了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内在原因,并将存在论差异问题的内涵概括为“存在并非全部”。而在对海德格尔与拉康思想的相互诠释中,齐泽克认为海德格尔仍然走在在场形而上学的道路上。而借助于拉康的主体主义哲学,齐泽克在批判海德格尔的同时,阐明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与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差异 想象力 世界 存在 大地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历史生成的文本考察
19
作者 汪璐 《劳动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2-35,共14页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历史生成大致经历了萌芽、成熟和完善三个时期。“博士论文—莱茵报—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早期萌芽时期。在“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围绕异化劳动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私有财产与道德的对立,实... 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历史生成大致经历了萌芽、成熟和完善三个时期。“博士论文—莱茵报—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早期萌芽时期。在“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围绕异化劳动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私有财产与道德的对立,实现了从道德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向,这个重大转折标志着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逐步形成与成熟。而从《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发表到《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时期,马克思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道德理想,围绕着人的本质存在、人的价值实现、人的生存发展来论证其伦理思想,这标志着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伦理 异化劳动 政治经济学 自由 人类解放
原文传递
数字教材的属性特征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晓锋 孙燕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49,共8页
信息时代使数字教材成为未来教材发展的方向趋势,厘清数字教材的属性分类,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是促进数字教材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数字教材是内容和技术相融合的多形态教育产品,兼具教育性、技术性和出版性三方面的属性特征,并因技术... 信息时代使数字教材成为未来教材发展的方向趋势,厘清数字教材的属性分类,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是促进数字教材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数字教材是内容和技术相融合的多形态教育产品,兼具教育性、技术性和出版性三方面的属性特征,并因技术属性呈现不同的形态类型。数字教材标准规范应兼顾教育、技术和出版三个维度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已有的教材编审标准、数字教学资源技术标准和出版标准基础上,总结基于教育、技术和出版三维度的数字教材标准规范体系,以期对数字教材的规范化发展有所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教育属性 技术属性 出版属性 标准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