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模外标志用于脑肿瘤放疗图像配准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照喜 蒋春林 +3 位作者 刘玉林 陈宪 何正中 黎艳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CT-MRI双模外标志用于脑肿瘤放疗图像配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T1WI上信号强度为最高的Gd-DTPA稀释液与碘海醇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液,测量不同比例混合液在MR各成像序列的信号强度及CT值;将符合双模成像标准的混合液密封于... 目的探讨自制CT-MRI双模外标志用于脑肿瘤放疗图像配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T1WI上信号强度为最高的Gd-DTPA稀释液与碘海醇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液,测量不同比例混合液在MR各成像序列的信号强度及CT值;将符合双模成像标准的混合液密封于细塑料管中制成外标志,作体模检测,并应用于临床。选取脑肿瘤患者15例,按放疗计划要求行CT、MR扫描。数据传至Varian工作站作Match points配准。结果在T1WI上信号强度为最高的Gd-DTPA稀释液浓度为1.61 mg/ml;该稀释液与碘海醇按6:1混合符合双模外标志成像要求;经临床应用,配准平均误差为(1.35±0.22)mm。结论将浓度为1.61 mg/ml的Gd-DTPA稀释液与碘海醇按6:1混合密封于细塑料管中,制成双模外标志,固定在定位热塑面罩的模拟校准线上,可作为脑肿瘤放疗图像配准的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标志 放射治疗 图像配准 对比剂
下载PDF
深呼吸运动对肿瘤放疗患者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传英 万诗燕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7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深呼吸运动对肿瘤放疗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将46例主诉有睡眠障碍的肿瘤放疗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睡眠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晚使用做深呼吸运动帮助睡眠,干预1个月,以... 目的探讨深呼吸运动对肿瘤放疗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将46例主诉有睡眠障碍的肿瘤放疗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睡眠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晚使用做深呼吸运动帮助睡眠,干预1个月,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作为评定工具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个因子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各项得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表明深呼吸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而对照组干预前后6个因子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呼吸运动可以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睡眠障碍 深呼吸运动
下载PDF
热塑膜面罩固定术在头颈部肿瘤三维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继玲 宋爱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1期95-97,共3页
总结了16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热塑膜面罩固定术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体会,主要包括面罩的制作、应用和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等,认为在开展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过程中,用面罩固定体位方法的偏差幅度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的放疗效... 总结了16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热塑膜面罩固定术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体会,主要包括面罩的制作、应用和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等,认为在开展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过程中,用面罩固定体位方法的偏差幅度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的放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 肿瘤 面罩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将左心室作为危及器官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保护心脏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红 柳栋 +2 位作者 王静雅 谭文勇 胡德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索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作为新的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心脏保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3例左乳腺癌接受保乳术及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计划CT图像。由同一个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和OAR,OAR包括心脏... 目的探索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作为新的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心脏保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3例左乳腺癌接受保乳术及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计划CT图像。由同一个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和OAR,OAR包括心脏、LV、左右肺和右侧乳腺。每个患者由物理师制定4个治疗计划。所有治疗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比较PTV、心脏、左右肺和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结果与TF计划相比,在IMRT计划中PTV的最大剂量[除了IMRT(H)计划外]和最小剂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与IMRT(H)计划相比,在IMRT(H+LV)和IMRT(LV)计划中PTV内的最大剂量分别增加,大于V110高剂量体积增加。与TF计划相比,在IMRT计划中心脏的平均剂量、中位剂量、V5、V10分别增加0.9%~22.3%(P>0.05)、78.3%~110.6%(P<0.05)、179.3%~209.2%(P<0.05)、24.7%~97.7%。心脏最大剂量、V15、V20分别降低18.6%~36.7%(P<0.05)、7.2%~52.6%、48.3%~79.5%(P<0.05)。左肺在IMRT计划中高剂量体积(大于V17)明显降低,而低剂量体积(小于V12)明显升高。结论左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中增加左心室作为OAR可降低心脏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调强放疗 危及器官 左心室 心脏并发症
下载PDF
130例脑转移瘤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九成 皮国良 +2 位作者 刘荣华 何海翠 陈卫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射治疗组。常规放疗组64例,先行全脑放射治疗(WBRT)36~40Gy后,局部缩野加量,总剂量到50~60Gy,每次2Gy,5次/周。调强放射治疗组66例,...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射治疗组。常规放疗组64例,先行全脑放射治疗(WBRT)36~40Gy后,局部缩野加量,总剂量到50~60Gy,每次2Gy,5次/周。调强放射治疗组66例,全脑放射治疗剂量39.2~39.6Gy,脑转移灶剂量54~60Gy,5次/周,共23次。结果治疗结束后3月、6月复查,对1~3个脑转移灶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月、82%、59%和14月、88%、61%。对于脑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的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月、73%、47%和13月、87.5%、59%。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可能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一种较常规全脑放疗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全脑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鼻咽癌足量放疗后局部残存的放射治疗选择 被引量:13
6
作者 毕建平 杨冬琴 +1 位作者 韩光 胡德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2-615,共4页
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局部控制率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仍有约10%~30%的鼻咽癌患者在完成根治性放疗后出现局部失败[1-2]。局部失败主要包括局部残存和复发。局部残存通常定义为足量放疗后6个月内鼻咽部仍有病灶... 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局部控制率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仍有约10%~30%的鼻咽癌患者在完成根治性放疗后出现局部失败[1-2]。局部失败主要包括局部残存和复发。局部残存通常定义为足量放疗后6个月内鼻咽部仍有病灶;局部复发是指在足量放疗后原发灶完全消退,但6个月之后鼻咽部又出现新的病灶。鼻咽癌局部残存发生率为7%~13%[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足量放疗 局部残存 挽救治疗
下载PDF
E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德胜 贺晓俊 +2 位作者 谭文勇 魏来 宋启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7-518,共2页
目的研究E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42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化疗采用EP方案:放疗为常规分割2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54~60Gy.结果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肺炎发生率62%,其中Ⅲ级为7%;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9%,Ⅲ~Ⅳ级为12%;... 目的研究E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42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化疗采用EP方案:放疗为常规分割2Gy/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54~60Gy.结果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肺炎发生率62%,其中Ⅲ级为7%;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9%,Ⅲ~Ⅳ级为12%;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71%,Ⅲ~Ⅳ级为21%;中位生存期为23月,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79%、7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55%、24%.结论 E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耐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所改善,长期生存优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小细胞肺癌 化学冶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何汉平 黄志勇 +2 位作者 郭友全 王晓红 贺彬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724-726,共3页
目的:通过单纯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与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比,来研究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肝癌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对确诊的57例中晚期原发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介入组及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介入组3... 目的:通过单纯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与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比,来研究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肝癌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对确诊的57例中晚期原发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介入组及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介入组30例,联合组27例。介入组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及栓塞,经皮股动脉穿管,根据肿瘤部位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包括5-FU、顺铂、丝裂霉素、蒽环类药物等,灌注后使用碘油栓塞,4-6周重复,共3-6次。联合组先TACE治疗2次后再局部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一般在第二次介入后一周左右开始放疗。放疗为1次/日,2-2.5GY/次,5次/周,放疗总剂量为Dt52GY-62GY。治疗3个月后影像学复查疗效。结果:介入组CR 0例,PR 20例,NC 8例,PD 2例,CR+PR为有效,有效率为66.7%;联合治疗组CR2例,PR18例,NC6例,PD1例,有效率为74.1%,P=0.049。远期观察:介入组及联合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3.3%,43.3%;88.9%,70.7%,55.5%(P=0.023)。所有病例均顺利治疗结束,未出现治疗中断退出。结论: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能提高中晚期原发肝癌疗效,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下载PDF
肺腺癌细胞EGFR基因过表达和突变通过介导CXCR4/CXCL12信号通路表达导致肿瘤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冯佳 魏学燕 +4 位作者 李闯 郭明雄 彭敏 宋启斌 韩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3-51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FGR)突变与肺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XCR4/CXCL12(chemokine receptor 4/chemokine ligand 12)生物学轴在肿瘤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肺腺癌转移过程中是...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FGR)突变与肺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XCR4/CXCL12(chemokine receptor 4/chemokine ligand 12)生物学轴在肿瘤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肺腺癌转移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EGFR过表达和不同位点突变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构建EGFR过表达、EGFR-E746-A750缺失型(DEL,19号外显子突变)、EGFR-T790M突变型(790M,20号外显子突变)、EGFR-L858R的突变型(LR,21号外显子突变)及EGFR空载质粒,应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1299肺腺癌细胞。应用细胞克隆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EGFR过表达和突变对H129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CXCL12,以及该信号通路下游基因MMP-2和MMP-9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FR过表达和EGFR-E746-A750缺失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28±2、28.33±4.16,且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EGFR过表达和EGFR-E746-A750缺失组CXCR4、CXCL12、MMP-2和MMP-9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EGFR基因过表达和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可通过上调CXCR4/CXCL12信号通路,促进MMP-2、MMP-9表达,从而引起肺腺癌细胞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并具有更强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 过表达 突变 生物学行为 肺肿瘤
下载PDF
奈达铂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波 郭友全 +2 位作者 曾凡玉 黎艳萍 罗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500-150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奈达铂单药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7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组(RT)32例,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奈达铂单药增敏组(Concurrent ... 目的:观察小剂量奈达铂单药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7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组(RT)32例,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奈达铂单药增敏组(Concurrent RT)35例。RT组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Concurrent RT组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和同步小剂量奈达铂单药化疗。两组放疗剂量60-70Gy,2.0Gy/fraction,5/week,奈达铂单药化疗采用每周奈达铂30mg/m2,静脉滴注,连续6周。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每周方案分别评价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RT组:CR 8例,PR 11例,SD 12例,PD 1例,有效率为59.4%(19/32);Concurrent RT组:CR 1 2例,PR 1 7例,SD 4例,PD 2例,有效率为82.9%(29/3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T组和Concurrent RT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和13个月,比较无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结论:与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相比,食管癌术后仅纵隔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采取小剂量奈达铂增敏联合调强放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且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但奈达铂单药增敏未能提高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化学治疗 同步放射治疗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同期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元华 周晓艺 +2 位作者 何晓荣 徐娇珍 皮正超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NP方案同期化疗+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2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组:A组即治疗组,65例患者,采用NP方案化疗:NVB 25 mg/m^2,静脉冲入,第1、8天;DDP 30 mg/m^2,静... 目的观察NP方案同期化疗+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2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两组:A组即治疗组,65例患者,采用NP方案化疗:NVB 25 mg/m^2,静脉冲入,第1、8天;DDP 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3周为1个周期,于放疗的第一周开始同期化疗,共2周期;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原发肿瘤及纵隔阳性淋巴结剂量65 Gy-75 Gy,放疗后行NP方案辅助化疗1-2周期。B组即对照组,67例患者,仅作单纯放疗,放疗技术同治疗组。结果A、B两组3年总生存率(OS)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6.9%(37/65)和32.8%(22/67),P<0.01;50.8%(33/65)和26.9%(18/67),P<0.005,两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结论采用同期放化疗加放疗后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之于单纯放疗更为有效,治疗的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同期化疗 放疗 辅助化疗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的三维适形放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汉平 郭友全 +2 位作者 胡心传 徐利明 吴建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适形放疗病例的结果,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3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合并颅外转移12例,非颅外转移23例。所有患者均首先经全脑放疗1.8-2Gy/次,5次/周,总量计Dr30-40Gy。然后行适形放...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适形放疗病例的结果,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3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合并颅外转移12例,非颅外转移23例。所有患者均首先经全脑放疗1.8-2Gy/次,5次/周,总量计Dr30-40Gy。然后行适形放疗,90%的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分割剂量则根据靶区大小分为Dr2~6Gy/次,5次/周,累计适形放疗剂量为20~40Gy。结果有效率(CR+PR)为85%(30/35)。治疗前脑部肿瘤直径〈3cm患者肿瘤缩小要优于直径〉3cm者。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0.3个月。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提高转移灶剂量,对于提高病灶的局控率明显有效,可以降低死于脑部病变复发比例。三维适形放疗在治疗脑转移的同时,颅外转移灶及原发灶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适形 预后
下载PDF
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在肿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万诗燕 鲍幸兰 +2 位作者 徐雪琴 王传英 黄金萍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减轻肿瘤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69例肿瘤输液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法穿刺(快速法),单日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常规法)。结果快速法静脉... 目的观察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减轻肿瘤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69例肿瘤输液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法穿刺(快速法),单日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常规法)。结果快速法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使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可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穿刺 疼痛 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 满意度
下载PDF
HPV感染对头颈部肿瘤治疗决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应小芳 韩光 周晓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第6大肿瘤,每年大约有600 000例新确诊病例[1]。90%以上HNC为鳞癌,主要包括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癌。传统观念认为HNC发病与吸烟及饮酒有关。最近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 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第6大肿瘤,每年大约有600 000例新确诊病例[1]。90%以上HNC为鳞癌,主要包括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和喉癌。传统观念认为HNC发病与吸烟及饮酒有关。最近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HNC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头颈部肿瘤 口咽肿瘤 预后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辉 皮国良 +6 位作者 程丽萍 徐运清 黄绪群 舒诚荣 张锁柱 邓威 韩蓉 《癌症进展》 2017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行同期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口服比卡鲁... 目的探讨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行同期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口服比卡鲁胺50 mg,每天1次,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 mg,每28 d 1次,持续3年)。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3年的最大尿流率、前列腺癌症状评分表(EPIC)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3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3.67±1.68)ml/s和(11.03±0.98)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EPI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1.5%和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理功能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放疗 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鳞癌7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元华 傅小玉 宋启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30-430,共1页
关键词 晚期肺鳞癌 诱导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p16基因在膀胱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少忠 张克亮 +3 位作者 陈继红 谈凯 李长青 程志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讨p16基因与膀胱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 5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的表达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16阳性表达率为 47 1% (2 4/ 5 1) ,平均凋亡肿瘤细胞百分比为 1 5 ... 目的 探讨p16基因与膀胱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 5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的表达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16阳性表达率为 47 1% (2 4/ 5 1) ,平均凋亡肿瘤细胞百分比为 1 5 % ,p16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比 >1 5 %的发生率为 6 2 5 % ,p16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比 >1 5 %的发生率为2 5 9%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16基因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膀胱肿瘤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患者化疗配合放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汉平 臧爱华 胡心传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比较化疗配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 999年 8月~ 2 0 0 2年 2月间所治疗的 82例多发性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 (放疗组 4 4例 )和放化疗综合组 (综合组 38例 )进行治疗。放疗... 目的 比较化疗配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 999年 8月~ 2 0 0 2年 2月间所治疗的 82例多发性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 (放疗组 4 4例 )和放化疗综合组 (综合组 38例 )进行治疗。放疗组 :全脑常规放疗 (30~ 4 0 )Gy/ (3~4 .5 )周。综合组 :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 ,在放疗前后或放疗同时进行 3~ 4周期化疗。化疗则采用EP方案或MVP方案 ,均 2 1天至 2 8天重复。结果 完成治疗且可评估共有 78例 (放疗组 4 3例 ,综合组 35例 )。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3.5 % (37/ 4 3例 )和 85 .7% (30 / 35例 ) ,P >0 .0 5。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 :放疗组为 5 .1月 ,综合组为 7.3月 ;一年生存率 :放疗组 9.3% (4 / 4 3) ,综合组 2 5 .7% (9/ 35 )。两组中位生存期及一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综合组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高于放疗组 ,但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癌 化学疗法 放射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早期功能锻炼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万诗燕 王传英 黄金萍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的早期功能锻炼,即患者入院后,参加头颈部放疗患者功能...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的早期功能锻炼,即患者入院后,参加头颈部放疗患者功能锻炼培训班,由健康教育护士授课,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带领患者进行集体康复操锻炼。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张口困难、副鼻窦炎、中耳炎、角膜损伤等放疗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减轻患者放疗反应,顺利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疗反应 功能锻炼 护理
下载PDF
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最佳分割方案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艳萍 周亚娟 +4 位作者 吴媛 李莹 皮国良 何汉平 谭文勇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理论分析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时最佳的剂量分割模式。方法分别用目前常用的33次分割、保证物理剂量为70 Gy、用生物等效剂量(BED)84 Gy10和延长总治疗时间(1~7天)的剂量分割方案的前提下模拟不同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用线性二次模型公... 目的理论分析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时最佳的剂量分割模式。方法分别用目前常用的33次分割、保证物理剂量为70 Gy、用生物等效剂量(BED)84 Gy10和延长总治疗时间(1~7天)的剂量分割方案的前提下模拟不同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用线性二次模型公式分别通过理论计算肿瘤、早反应组织(黏膜)、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比较分析调强放疗最佳的剂量分割方案。结果在33次每天一次的分割方案中分次剂量从2.12 Gy提升到2.30 Gy时,照射的总物理剂量相应从70.0 Gy提升到75.9 Gy,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9.6~78.2Gy10、55.5~64.1Gy10和119.4~129.5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6~11.9。当总保持照射剂量分为70 Gy或84 Gy10的前提下而改变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目,分次剂量为2.0~2.80 Gy,照射次数为25~35次,总治疗时间为32~46天,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7.5~82.3Gy10、53.1~69.8Gy10和113.5~119.8 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3~12.5。综合比较肿瘤、早反应组织BED、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4个参数提示30次的分割方案中肿瘤控制和不良反应相对得到较好的平衡。总治疗时间每延长一天肿瘤BED降低1.4%(0.8Gy10),肿瘤杀伤对数级降低0.1。结论理论上头颈部鳞癌IMRT的最佳剂量分割总治疗时间为6周的30次分割方案,总治疗时间延长导致肿瘤BED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生物有效剂量 剂量分割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