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中医药信息资源特点和数据库建设 被引量:10
1
作者 莫楠 谢梦洲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2-53,56,共3页
从古代及现代中医药信息资源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医药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状况及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外文数据库、中医药特色数据库和已建成的中医药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跨库检索问题。
关键词 中医药信息资源 数据库 跨库检索
下载PDF
桃仁及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秋雁 苏剑锋 +3 位作者 周小青 王大安 刘新华 张玉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桃仁与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10/12在湖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其中桃仁与红花的比值... 目的:观察桃仁与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10/12在湖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其中桃仁与红花的比值1∶1设为A方组、3∶2为B方组、2∶3为C方组、3∶4为D方组,4∶3为E方组),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制备大鼠血瘀模型,观察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T波和瘀血模型血液流变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T波,各用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各组及地奥心血康组均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全血黏度及血细胞比容(P<0.05或P<0.01);A方组疗效优于地奥心血康组;其他各方各组与地奥心血康组作用相近。结论: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功效与桃仁、红花的不同配比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以A方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心肌缺血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抗癌1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1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振球 朱梅菊 李书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27-427,共1页
目的观察抗癌1方对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患者11例,应用抗癌方1(主要由黄芪、莪术等多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临床分期均为Ⅲ期.临床分型:弥漫型0例,结节型9例,块状型2例,小癌型8例.AFP阳性... 目的观察抗癌1方对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患者11例,应用抗癌方1(主要由黄芪、莪术等多味中药组成)进行治疗.临床分期均为Ⅲ期.临床分型:弥漫型0例,结节型9例,块状型2例,小癌型8例.AFP阳性7例,肝外转移8例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岁~67岁,平均年龄52.5岁.治疗前病程5mo~8mo,平均病程6mo,患过乙肝者8例,患过甲肝者2例,肝病史不明者1例.1mo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存质量、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随访2a,对患者的生存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抗癌1方治疗1mo后,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8%.生存1a—2a者3例,6mo~1a者4例,2mo~6mo者2例,2mo以下者2例,平均生存期为6.5mo.治疗前患者平均生存质量为32.73±12.72(分);治疗后其平均生存质量为52.73±19.66(分),差值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一疗程结束后,肝区疼痛,纳差,乏力,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P<0.005),但肝肿瘤缩小不明显(P>0.005),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P<0.005).结论抗癌1方对原发性肝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治疗 气虚血瘀证/治疗 中草药 抗癌方1
下载PDF
肺心病痰瘀辨证与球结膜微循环变化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小青 郭振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56-158,共3页
本文从肺心病辨证与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入手,探讨了肺心病痰瘀辨证规律,指出祛邪的基本治法是化痰与活血;提出了血瘀证的定量问题,指出血瘀证候轻重与微循环改变程度有关;观察到肺心病辨证为痰饮证而无血瘀见症时,微循环仍有一定程度的异... 本文从肺心病辨证与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入手,探讨了肺心病痰瘀辨证规律,指出祛邪的基本治法是化痰与活血;提出了血瘀证的定量问题,指出血瘀证候轻重与微循环改变程度有关;观察到肺心病辨证为痰饮证而无血瘀见症时,微循环仍有一定程度的异常,但它与具备血瘀证时的微循环改变在程度上有显著差异,因而认为微循环改变与血瘀有密切关系,但不是等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痰瘀辨证 辨证定量 球结膜 微循环
下载PDF
设立“奇恒之腑辨证”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爱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50-151,共2页
中医辨证规范,应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即应建立以脏腑归类为主体的辨证体系。但脏腑辨证中有些证名仍须落实具体病位,以解决中医辨证学中某些概念不清、病位混淆等问题。我认为,根据中医理论基础,很有必要设立“奇恒之腑辨证”(... 中医辨证规范,应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即应建立以脏腑归类为主体的辨证体系。但脏腑辨证中有些证名仍须落实具体病位,以解决中医辨证学中某些概念不清、病位混淆等问题。我认为,根据中医理论基础,很有必要设立“奇恒之腑辨证”(以下简称“奇腑辨证”)。就此略陈一孔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恒之府 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微观望唇与诊病辨证——附270例常见病的唇微循环检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进 郭振球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对75例正常人,270例临床常见病不同证候的唇微循环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不少临床常见病均可见唇微循环的明显改变,唇微循环的变化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作为微观望诊内容,唇微循环的检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唇诊。
关键词 唇诊 望诊 微循环
下载PDF
152例黄苔舌脱落细胞检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袁肇凯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28-129,共2页
通过对薄黄、厚黄、黄腻苔三类黄苔和正常薄白苔组的舌苔脱落细胞镜检分析,表明黄苔者各项舌苔微观指标的异常率均高于薄白苔者,而各类黄苔微观异常比较,则呈薄黄苔组<厚黄苔组<黄腻苔组的趋势,与临床邪热程度一致。此外,对各类... 通过对薄黄、厚黄、黄腻苔三类黄苔和正常薄白苔组的舌苔脱落细胞镜检分析,表明黄苔者各项舌苔微观指标的异常率均高于薄白苔者,而各类黄苔微观异常比较,则呈薄黄苔组<厚黄苔组<黄腻苔组的趋势,与临床邪热程度一致。此外,对各类舌苔微观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诊 黄苔 舌象异常
下载PDF
针刺对冠心病冠状动脉口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小青 A.Maseri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给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同时实施了针刺,将针刺前,针刺后5分钟和冠状动脉内注射2~4mg亚双硝酸异山梨醇后的同一冠状动脉口径作了比较。结果狭窄的冠状动脉口径由针刺前的1.36±0.52mm增大到针刺后的1.64±0.70(p... 给10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同时实施了针刺,将针刺前,针刺后5分钟和冠状动脉内注射2~4mg亚双硝酸异山梨醇后的同一冠状动脉口径作了比较。结果狭窄的冠状动脉口径由针刺前的1.36±0.52mm增大到针刺后的1.64±0.70(p<0.05),而注射亚双硝酸异山梨醇后的冠脉口径为1.69±0.44,与针刺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针刺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正常的邻近冠脉分支,针刺前其口径为2.12±0.34mm,针刺后为2.13±0.35,两者无显著差异,而注射亚双硝酸异山梨醇后的口径则扩张到2.48±0.59,与前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冠心病 动脉口径
下载PDF
微观辨证学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振球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9-61,共3页
微观辨证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应从邪气、脏腑、病形三方面探索证的实质.从分子生物学、微量元素、细胞化学等角度进行微观辨证已取得进展。预计有关研究在十年中将取得更大成就。
关键词 微观辨证学 中医基础学
下载PDF
154例健康成年人甲皱微循环观察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肇凯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31-32,共2页
观测结果表明,健康成年人甲皱襞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女性组甲皱管袢的数目、长度、管径和顶宽值均小于男性组,但微血流速度增快显著;甲皱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加权积分值明显低于男性组,且以管袢模糊、袢周渗出和出血为其变化... 观测结果表明,健康成年人甲皱襞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女性组甲皱管袢的数目、长度、管径和顶宽值均小于男性组,但微血流速度增快显著;甲皱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及加权积分值明显低于男性组,且以管袢模糊、袢周渗出和出血为其变化特点。此外,对上述甲皱微观变化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指甲 生理学
下载PDF
哮喘、甲亢治案一则
11
作者 周晓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51-51,共1页
陈某,女,36岁,小学教员。1982年5月10日初诊。患者自幼患哮喘,每于寒冷季节发作或加重,到18岁时又每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发病,常于经尽时减轻或消失,反复不愈。月经量少,无块状物及异常气味。自1981年7月起食量明显增大(由原来每餐3两... 陈某,女,36岁,小学教员。1982年5月10日初诊。患者自幼患哮喘,每于寒冷季节发作或加重,到18岁时又每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发病,常于经尽时减轻或消失,反复不愈。月经量少,无块状物及异常气味。自1981年7月起食量明显增大(由原来每餐3两增至每餐5两以上),且常感饥饿,心慌,经湖医附二院诊断为:1.支气管哮喘,2.甲状腺机能亢进。经多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患者 心慌 月经来潮 甲状腺 气喘病 阻塞性肺疾病 粒子肉 内分泌腺 瓜篓 炙甘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