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证”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献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现代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核心。开展证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医辨证的规律、思维认识的特点及其科学内涵.有效提高中... 现代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核心。开展证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医辨证的规律、思维认识的特点及其科学内涵.有效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近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大量有关证的研究,如证的规范化研究、标准化研究,证本质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证素 信息技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实践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光 肖玉洁 +3 位作者 田莎 唐燕萍 宋程 雷晓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21期91-92,共2页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较之内科学和中医内科学这两个成熟的学科,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特别是在教学方面,有更多的问题待我们去探讨、去解决,更多的空间待我们去补充、去发展.作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较之内科学和中医内科学这两个成熟的学科,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特别是在教学方面,有更多的问题待我们去探讨、去解决,更多的空间待我们去补充、去发展.作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工作上的一名新成员,在学院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五年来获得一些体会,现初步总结如下,不当之处,尚望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教学
下载PDF
心血瘀阻证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景辉 李勇华 +4 位作者 王丽萍 袁肇凯 黄献平 简维雄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38-42,53,共6页
目的观察心血瘀阻证微环境(Heart-Blood Stagnation Syndrome Microenvirmen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 目的观察心血瘀阻证微环境(Heart-Blood Stagnation Syndrome Microenvirmen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培养基中加入心血瘀阻证大鼠坏死心肌组织和血清的方法模拟心血瘀阻证微环境;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心血瘀阻证微环境对MSCs增值率从而选择最大有效浓度;第4代MSCs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鉴定心肌细胞。结果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11b和CD45阳性细胞率小于2%,CD90阳性率达到98%以上;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5-aza组和健康大鼠微环境组中Desmin和MHC呈阳性,其中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表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未见表达;RT-PCR结果显示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5-aza组和健康大鼠微环境组细胞肌钙蛋白(cTnI)和心脏早发育基因GATA-4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显著高于5-aza组和健康大鼠微环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模拟大鼠心血瘀阻证微环境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瘀阻证 微环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中医药疗法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周小青教授临证辨证思路
4
作者 曾逸笛 刘旺华 +3 位作者 李金霞 郑彩杏 梁昊 周小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604-608,共5页
介绍周小青教授基于多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对中医诊断临证运用的思考。以“中医主诉辨证诊断体系”为主体思路,支撑起其临证辨证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最为核心的部分,向中医诊断辨证规范化、信息化研究方向更迈进一步;以“症对... 介绍周小青教授基于多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对中医诊断临证运用的思考。以“中医主诉辨证诊断体系”为主体思路,支撑起其临证辨证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最为核心的部分,向中医诊断辨证规范化、信息化研究方向更迈进一步;以“症对与症队”为简捷思路,发展中医“计量”诊断学,简化诊断分析过程;以“人体认识三分法、中西医诊察结合、病证本质研究”补充为完整思路,依次按序认识人体、诊察人体、深入探讨人体病证的本质。以上思路均可融会贯通,相互参照,共同为诊病、辨证目标服务,并结合教学反思,提升“辨病”“诊病”的必要性,形成了符合临床实践辨证的思想体系,为充分发挥中医诊断学服务于临床、教学、科研的优势打下了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辨证思路 主诉诊疗 症对 症队 周小青
下载PDF
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κB和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小金 刘旺华 +2 位作者 李花 金朝晖 周小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5-8,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补土方对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健脾补土方小、...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补土方对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健脾补土方小、中、大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治疗7 d,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内NF-κB和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IκB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补土方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IκBα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健脾补土方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NF-κB的表达,促进IκBα的表达,从而改善I/R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对I/R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健脾补土法 核因子-ΚB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下载PDF
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方 戴姣 黄惠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6期1-1,3,共2页
目的:观察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秋水仙碱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 目的:观察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秋水仙碱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指数减轻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土家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药 内服外敷 秋水仙碱片 急性痛风关节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药内服合土家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陈方 戴姣 黄惠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4期2-2,4,共2页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对照组29例,以口服卡马西平片加用维生素B1和甲钴铵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以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对照组29例,以口服卡马西平片加用维生素B1和甲钴铵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9.31%,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内服土家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经过治疗后,皮疹已消退,仍有局部留有神经痛长期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中医结合土家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土家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演变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东生 袁肇凯 +3 位作者 黄献平 卢芳国 陈方平 黄细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大鼠"痰瘀"病理演变规律和形成机制。方法:复制AS模型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主动脉组织学改变;运用RT-PCR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结果:随着AS的进展,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逐渐...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elerosis,AS)大鼠"痰瘀"病理演变规律和形成机制。方法:复制AS模型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主动脉组织学改变;运用RT-PCR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结果:随着AS的进展,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逐渐加重;在造模第17天脂质代谢明显异常,造模第22天血液流变学显著异常,第32天动脉硬化程度达到2级;基因c-myc、PDGF-A、c-fos、Bcl-2mRNA表达量依次上调,p53mRNA表达下调。结论:基因c-myc、PDGF-A、c-fos、Bcl-2mRNA表达上调、p53 mRNA表达下调可能是AS"痰瘀"病理演变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痰瘀”病理 血脂 血液流变学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