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付磊 刘未艾 +4 位作者 吴清明 李向荣 李丹丹 石学慧 杨智慧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和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限I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B组单用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和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限I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B组单用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肩痛程度、肩痛频度及肩关节自主活动度改善均有明显效果(P<0.05,P<0.01),且A组均优于B组(P<0.01);治愈率A组为17.5%,B组为7.5%;显效率A组为27.5%,B组为17.5%;总有效率A组为92.5%,B组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和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都有明显效果,但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的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肩手综合征 针刺 刺络拔罐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下载PDF
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璐 谢辉 +3 位作者 陈锐 何可 刘小卫 艾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90-92,97,共4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的疗效。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踝关节背屈被动牵张训练,研究组增加"平衡阴阳"电针法...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的疗效。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踝关节背屈被动牵张训练,研究组增加"平衡阴阳"电针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2 d。采用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的测量、简化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评定,对患者足内翻程度和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FMA评分及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研究组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可明显改善足内翻角度,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踝关节牵张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足内翻 电针 平衡阴阳 牵张训练
下载PDF
补虚泻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未艾 吴清明 +3 位作者 付磊 石学慧 张鹏 常小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8期558-56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虚泻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补虚泻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 目的观察补虚泻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补虚泻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两组治疗后VAS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VAS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虚泻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和普通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均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部疼痛的程度,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补虚泻实针刺法结合卒中单元模式的疗效更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肩手综合征 针刺 补泻 卒中单元模式
下载PDF
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可 易宣超 +3 位作者 付中应 高琼珏 戴思佳 许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头针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min,观察组头针留针8h且在康复训练期间行针,两组均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头针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min,观察组头针留针8h且在康复训练期间行针,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两组FMA和BI评分均有明显提升,10m步行时间明显缩短,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和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10m步行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步行能力和步速,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长留针 康复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30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未艾 易宣超 +2 位作者 付磊 杨智慧 张志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刺颈夹脊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刺颈夹脊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和单纯针刺颈夹脊治疗颈性眩晕都有明显效果,但前者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夹脊 针刺 穴位注射 天麻素
下载PDF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 被引量:25
6
作者 何可 张泓 +4 位作者 吴清明 严杰 石章娥 戴思佳 李丹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7-890,共4页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环跳、血海、阳陵泉等,配合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即运动区);对照组不分期选穴、不用头针,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治痿独取阳明"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能步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6.3%(27/48)vs 35.4%(17/48),P<0.05],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快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和步速,且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疗法 头针 下肢功能 分期
原文传递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可 李丹丹 +3 位作者 石章娥 陈罡 李艾晟 吴清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6,共3页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脑卒中早期,多可因肩周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肌张力降低、肩关节囊松弛以及受重力等因素而引发^[1-2]。有统计研究表明,其发生率约40.9%-70.7%,而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脑卒中早期,多可因肩周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肌张力降低、肩关节囊松弛以及受重力等因素而引发^[1-2]。有统计研究表明,其发生率约40.9%-70.7%,而肩关节半脱位后有近80%的患者还会伴肩痛、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能影响腋神经电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早期 综合康复疗法 疗效观察 患者 治疗 关节囊松弛 肩手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