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PNI,LMR,ALB/GLB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李新 毛昀 +3 位作者 王立凤 张纯 张建伟 葛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4期2699-2703,27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预后营养指数(PN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B/GLB)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 目的:探讨血清预后营养指数(PNI),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LB/GLB)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143例老年NSCLC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清PNI,LMR,ALB/GLB,根据PNI,LMR,ALB/GLB均值将患者分为低PNI组和高PNI组,低LMR组和高LMR组,低ALB/GLB组和高ALB/GLB组。根据疗效分为疾病控制(DC)和客观缓解(OR),比较不同PNI,LMR,ALB/GLB水平疗效的差异。根据随访结果将老年NSCLC患者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NI,LMR,ALB/GLB预测老年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低PNI组、低LMR组、低ALB/GLB组DC率、OR率低于高PNI组、高LMR组、高ALB/GLB组(P<0.05)。远处转移、低PNI、低LMR、低ALB/GLB是老年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NI,LMR,ALB/GLB预测老年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839、0.800,联合预测的AUC为0.931,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低PNI,LMR,ALB/GLB水平与老年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和预后不良有关,联合PNI,LMR,ALB/GLB可有效预测老年NSCLC患者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NI LMR ALB/GLB 治疗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2
作者 褚雪镭 毛昀 +5 位作者 薛鹏 李林潞 陈美池 袁淳晟 秦晓艳 朱世杰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08-415,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晚期结肠癌患者真实世界数据库,纳入连续两周期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治疗的病例,共105例。根据...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晚期结肠癌患者真实世界数据库,纳入连续两周期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治疗的病例,共105例。根据化疗平均相对剂量强度(ARDI)进行分组,评估不同化疗剂量强度的人群差异、治疗方案、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RDI对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剂量强度组31例(ARDI≥80%),中剂量强度组34例(80%<ARDI<60%),低剂量强度组40例(ARDI≤60%)。高剂量强度组、中剂量强度组和低剂量强度组间年龄(χ^(2)=13.20,P=0.010)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χ^(2)=7.99,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青中年人占比高,老年人占比低(χ^(2)=12.63,P=0.002);与中剂量强度组比较,低剂量强度组KPS评分≥60分患者占比低,KPS评分<60分患者占比高(P=0.013)。3组间化疗方案的应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8,P=0.027),高剂量强度组与低剂量强度组的化疗方案应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P=0.009)。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接受联合化疗方案的占比分别为96.77%(30/31)、82.35%(28/34)、80.00%(32/40)。高、中、低剂量强度组化疗药物减量的发生率分别为93.55%(29/31)、100%(34/34)、100%(40/40),化疗延迟的发生率分别为41.94%(13/31)、79.41%(27/34)、87.50%(35/40)。高、中、低剂量强度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2.58%(7/31)、14.71%(5/34)、2.50%(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27);高、中、低剂量强度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55%(29/31)、91.18%(31/34)、87.50%(3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714)。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差值分别为2.09、0.47、-0.7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P=0.006),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的差值更大(χ^(2)=23.12,P=0.005);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99差值分别为2.30、0.00、-0.21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12),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99的差值更大(χ^(2)=21.40,P=0.010)。3组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61.90%,65/105)、白细胞减少(39.05%,41/105)、中性粒细胞减少(29.52%,31/105)、恶心(36.19%,38/105)。高、中、低剂量强度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化疗ARDI阈值为64%时预测客观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70,敏感性为92.30%,特异性为52.10%。结论真实世界中接受高剂量强度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肿瘤标志物下降明显;接受低剂量强度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基线状态较差,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与高剂量强度化疗患者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药物疗法 剂量学 疗效评价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