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落回资源为示范的中药材全产业链研究与综合利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359-1366,共8页
博落回为新发掘的农用产品之重要中药资源,是异喹啉类生物碱尤其是血根碱重要的来源植物,在欧洲已作为饲用抗生素重要的替代产品来使用(如Sangrovit),本文介绍湖南农业大学"兽用中药资源与中兽药创制"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研... 博落回为新发掘的农用产品之重要中药资源,是异喹啉类生物碱尤其是血根碱重要的来源植物,在欧洲已作为饲用抗生素重要的替代产品来使用(如Sangrovit),本文介绍湖南农业大学"兽用中药资源与中兽药创制"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研究团队从资源生物学、野生变家种、资源化学、品质评价与代谢分析、综合利用开发等方面进行的博落回全产业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全产业链
下载PDF
博落回药材采收及初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周威 程辟 +1 位作者 刘秀斌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0期860-864,共5页
目的:确定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采收期及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各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从综合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 目的:确定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采收期及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各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实验数据表明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从综合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可在采集叶、果后再采收根。除博落回根外,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博落回叶、果中各指标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博落回根、叶、果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流程:最佳或适宜采收期采摘→净选→清洗或擦净→根、果荚45℃~65℃烘干、晒干,叶45℃烘干、阴干、晒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采收期 产地初加工
下载PDF
夏天无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双 李瑶 +1 位作者 钟晓红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2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本文以夏天无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夏天无鲜药材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及延胡索乙素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夏天无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对采收期内的夏天无鲜... 目的:本文以夏天无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夏天无鲜药材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及延胡索乙素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夏天无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对采收期内的夏天无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等干燥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3种生物碱的影响,确定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式的对夏天无中3种生物碱指标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30℃晒干条件下3种指标成分含量最高。结论:夏天无的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流程: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清洗或擦净→30℃晒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 原阿片碱 盐酸巴马汀 延胡索乙素 产地初加工
下载PDF
基于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艳君 曾建国 +2 位作者 钟晓红 谢红旗 黄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干燥方式,为建立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对采收期的射干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55℃、85℃、105℃烘干5种干燥方...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干燥方式,为建立射干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对采收期的射干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55℃、85℃、105℃烘干5种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射干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晒干、阴干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鲜药材有所下降,晒干样品含量降低了27%,阴干样品含量降低了9%;三种烘干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的影响较小,其中以105℃烘干2 h效果为最佳,85℃次之。结论:研究表明105℃烘干2 h为射干最佳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式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有效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次野鸢尾黄素 产地初加工
下载PDF
植物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勇 柳亦松 曾建国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4,共9页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技术渐趋成熟并在动物和植物基因组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大量植物的基因组的草图和精细图不断地被公布出来。比较和分析了三代测序技术各自的特点,对测序前的准备、基因组组装、注释和比较...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测序技术渐趋成熟并在动物和植物基因组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大量植物的基因组的草图和精细图不断地被公布出来。比较和分析了三代测序技术各自的特点,对测序前的准备、基因组组装、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阐明了植物基因组研究的特点和难点。通过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者不仅可以获得该植物基因组和重要功能基因的序列信息,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的分子进化、基因组成和基因调控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且还对即将测序的植物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组测序 三代测序 组装 注释 进化
下载PDF
基于鲜山银花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君 曾静 +1 位作者 谢红旗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山银花鲜药材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在不同生长期内的代谢累积规律,结合山银花生物总量,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同时基于山银花鲜药材,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目标成分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产地初加工工... 目的:通过研究山银花鲜药材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在不同生长期内的代谢累积规律,结合山银花生物总量,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同时基于山银花鲜药材,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目标成分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UV-ELSD法测定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比较不同花期山银花中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最佳采收期;对最佳采收期的山银花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杀青烘干、微波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三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山银花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山银花生长期内三种指标成分的代谢累积水平都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幼蕾期到金花期,绿原酸从5.7%下降到1.4%左右,两种皂苷总量从6.7%下降到2.0%,结合生物总量考虑,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在二白期到大白期之间。干燥方式可依所需功效辨正选择,杀青烘干对绿原酸影响最小,高温快速烘干是两种皂苷最适宜的干燥方式。结论:研究表明山银花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到二白期之间;不同干燥方式对山银花鲜药材品质有着显著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活性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鲜药材 代谢累积 产地初加工
下载PDF
博落回白绢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游景茂 王磊 +1 位作者 唐其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明确博落回根腐病致病菌病原,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运用致病菌形态学观察、致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生开展鉴定研究,针对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防治策略。结果: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 目的:明确博落回根腐病致病菌病原,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运用致病菌形态学观察、致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生开展鉴定研究,针对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防治策略。结果: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病害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导致的白绢病,防治方法需要以生物防治为主,最终实现白绢病安全、有效防控。结论:通过研究证明博落回的病害为白绢病,提出了安全有效地防治策略,能够保证药材的品质,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白绢病 防治
下载PDF
博落回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卓奕秀 柳亦松 +3 位作者 谢红旗 黄鹏 徐敏 曾建国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4-229,共6页
博落回是一种重要且应用广泛的药源植物,市场前景广阔。现以博落回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优化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初步建立了博落回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MtDREB1C基因导入博落回,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 博落回是一种重要且应用广泛的药源植物,市场前景广阔。现以博落回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优化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初步建立了博落回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MtDREB1C基因导入博落回,获得卡那霉素抗性植株。随机抽取50株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其中3株成功扩增出了目的条带,经初步统计,获得博落回阳性苗的概率是6%。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作为博落回遗传改良的新途径,为博落回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农杆菌 MT DREB1C 抗生素 遗传转化 体系建立 植物基因工程
下载PDF
白及资源研究现状及长产业链开发策略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京宏 周利 +1 位作者 钟晓红 曾建国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85-1494,1504,共11页
本文对白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种苗繁育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与活性分析、产业综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此促进白及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与产业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 白及 资源 长产业链
下载PDF
博落回田间主要害虫及天敌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睿 司嘉怡 +4 位作者 杨柳君 马玲 王磊 曾建国 曾爱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调查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田间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类,为博落回栽培过程中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时定点系统调查2种不同种植条件下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二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包括4... 目的:调查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田间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类,为博落回栽培过程中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时定点系统调查2种不同种植条件下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二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包括41种节肢动物,其中,14种植食性害虫、10种天敌昆虫和18种蜘蛛。一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共18种,包括植食性害虫9种,天敌昆虫3种,蜘蛛6种。两种种植条件下共有的优势害虫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优势天敌为草间小黑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 Karsch、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Boes.et Str)。结论:博落回生长前期(5月前)应重点注意蚜虫的发生和防治,中后期(5至10月)应注意斜纹夜蛾和朱砂叶螨的发生和防治。同时,应加强对优势天敌的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节肢动物 害虫 天敌 防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对博落回愈伤组织血根碱代谢累积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芦强 彭琼 +2 位作者 李炎林 唐其 曾建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博落回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含量,比较不同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代谢累积差异。结果表明:Y-9培养基(添加0.75 mg/L 6-BA和0.5 mg/L NAA... 以博落回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含量,比较不同愈伤组织中的血根碱代谢累积差异。结果表明:Y-9培养基(添加0.75 mg/L 6-BA和0.5 mg/L NAA)上所生长的愈伤组织中血根碱含量最高,达到0.191 0 mg/mL;添加NAA的Y-9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血根碱代谢累积水平较高,为XY-1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血根碱含量的18倍以上,也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血根碱的含量;高浓度的2,4-D不利于血根碱的代谢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血根碱代谢累积
下载PDF
博落回花药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锡帅 彭琼 +2 位作者 柳亦松 李炎林 曾建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8份不同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对花药来源、4℃冷激时间、35℃热激时间、取蕾时期等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博落回花药离体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有6个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试材可以获得胚状体和再... 对8份不同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进行了组织培养,通过对花药来源、4℃冷激时间、35℃热激时间、取蕾时期等因素的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博落回花药离体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有6个产地的博落回花药试材可以获得胚状体和再生植株;不同产地间出胚率差异显著,其中来自湖南高坊的材料出胚率最高,为11.8%;在4℃下冷激24~96 h有利于诱导出胚状体,冷激48 h的花药最容易产生胚状体;35℃热激处理对提高胚状体诱导率的作用不明显;花药培养的最佳取蕾时期为盛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花药离体培养 胚状体诱导 子叶型胚 再生苗
下载PDF
钩吻看家基因筛选及生物碱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瑶 穆德添 +6 位作者 周宇 陆英 柳亦松 左梦婷 董壮 刘兆颖 唐其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6-303,共18页
钩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萜类吲哚生物碱为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了研究钩吻不同部位最适看家基因,以钩吻4个不同部位根皮、茎段、叶片和花序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 钩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萜类吲哚生物碱为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了研究钩吻不同部位最适看家基因,以钩吻4个不同部位根皮、茎段、叶片和花序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ΔCT和RefFinder软件对10个候选看家基因(18S、GAPDH、Actin、TUA、TUB、SAND、EF-1α、UBC、UBQ和cdc25)进行表达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EF-1α在钩吻的4个部位中均稳定表达,为最适的看家基因。同时,为了研究与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基于“基因组+全长转录组+代谢组”共表达模式筛选出钩吻生物碱合成通路上18个相关基因(AS、AnPRT、PRAI、IGPS、TSA、TSB、TDC、GES、G8H、8-HGO、IS、7-DLS、7-DLGT、7-DLH、LAMT、SLS、STR和SGD),以看家基因EF-1α为参照,利用qRT-PCR技术对这18个候选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钩吻素己含量变化呈相关性,推测其可能参与钩吻生物碱钩吻素己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实时荧光定量PCR 看家基因 萜类吲哚生物碱 钩吻素己
原文传递
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合成、运输、储藏相关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程巧 曾建国 乐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8,共9页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类含氮的杂环小分子天然化合物,约有1.2万多种。其代谢途径往往受到特异酶类的调控,因此通过对某些特征性关键酶的定位可以确定生物碱的合成、转运和储藏相关的特定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该文以异喹啉类生物碱血...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类含氮的杂环小分子天然化合物,约有1.2万多种。其代谢途径往往受到特异酶类的调控,因此通过对某些特征性关键酶的定位可以确定生物碱的合成、转运和储藏相关的特定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该文以异喹啉类生物碱血根碱为主,对其生物合成、运输和储藏相关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进行概述。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皮层、筛管、伴胞和乳汁管等组织细胞中,囊泡、液泡、细胞质基质、微粒体、内质网和叶绿体类囊体等众多细胞器参与生物碱的运输和储存。同时对药用植物中常见的其它几类主要生物碱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合成 转运 储藏 细胞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鲜葡萄枝蔓中茋类化合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红旗 杨星星 曾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553-355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鲜葡萄Vitis vinifera枝蔓茋类化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葡萄枝蔓中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对新剪枝的葡萄枝蔓进行不同方式的干燥处理:阴干、烘干、冷藏;对葡萄枝蔓采取整枝、切片和粉碎3... 目的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鲜葡萄Vitis vinifera枝蔓茋类化合物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葡萄枝蔓中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对新剪枝的葡萄枝蔓进行不同方式的干燥处理:阴干、烘干、冷藏;对葡萄枝蔓采取整枝、切片和粉碎3种方式处理,考察干燥过程中葡萄枝蔓中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新鲜葡萄枝蔓中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的量均较低,采用整枝阴干的前处理方式,白藜芦醇随着阴干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显著变化,由初始的0.063 mg/g上升至7.175 mg/g,ε-葡萄素也由初始的0.838 mg/g上升至4.225 mg/g;二者均随时间延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又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对于采用将葡萄枝蔓进行切片阴干、切片冷藏、粉碎阴干、粉碎冷藏和不同温度快速烘干处理,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变化不明显。结论不同的处理方式能影响到剪枝后葡萄枝蔓中的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量的变化。采取整枝阴干处理,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随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白藜芦醇和ε-葡萄素在一定阶段能达到可开发利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蔓 茋类化合物 白藜芦醇 ε-葡萄素 前处理方法
原文传递
苯并啡啶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辟 曾建国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5-1619,共15页
苯并啡啶类生物碱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罂粟科和芸香科植物中的天然含氮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广谱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基于苯并啡啶类生物碱的生源合成途径的特殊性对天然苯并啡啶类生物碱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天然... 苯并啡啶类生物碱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罂粟科和芸香科植物中的天然含氮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广谱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基于苯并啡啶类生物碱的生源合成途径的特殊性对天然苯并啡啶类生物碱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天然苯并啡啶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对各个合成路线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啡啶类生物碱 衍生物 合成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葫芦素C在黄瓜植株中的代谢分布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卿志星 程辟 +2 位作者 周渊 刘秀斌 曾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研究葫芦素C在黄瓜植株不同部位中的代谢分布;探讨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对黄瓜叶中葫芦素C的影响。方法建立葫芦素C的HPLC-DAD检测方法并测定黄瓜植株不同部位中葫芦素C的量;同时将鲜嫩黄瓜叶分别进行100℃烘干、室温阴干2种不同的处理... 目的研究葫芦素C在黄瓜植株不同部位中的代谢分布;探讨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对黄瓜叶中葫芦素C的影响。方法建立葫芦素C的HPLC-DAD检测方法并测定黄瓜植株不同部位中葫芦素C的量;同时将鲜嫩黄瓜叶分别进行100℃烘干、室温阴干2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检测葫芦素C量的变化;利用HPLC-Q-TOF-MS分析100℃烘干、室温阴干2种条件下鲜嫩黄瓜叶中葫芦素C的转化。结果鲜嫩黄瓜叶中葫芦素C的量最高,但随着叶变枯萎,葫芦素C的量降低;黄瓜藤中葫芦素C的量自上而下逐渐降低;黄瓜根、叶柄、雌花以及黄瓜中均未检测到葫芦素C;无论是100℃烘干还是室温阴干鲜嫩黄瓜叶,其葫芦素C的量均明显下降;在阴干的过程中,葫芦素C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其转化成葫芦素苷,初步鉴定为3-葡萄糖基-葫芦素C。结论葫芦素C在黄瓜植株中不能稳定存在,鲜嫩黄瓜叶是黄瓜植株获取葫芦素C最理想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C 黄瓜 HPLC-Q-TOF-MS 代谢分布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博落回形态与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巧 乐捷 曾建国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2,共11页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是罂粟科含有异喹啉生物碱的主要药用植物,其生物碱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博落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的成分、活性和药理等方面,对与其合成、运输、储藏密切相关的发育解剖结构及生物碱组织化学定...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是罂粟科含有异喹啉生物碱的主要药用植物,其生物碱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博落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的成分、活性和药理等方面,对与其合成、运输、储藏密切相关的发育解剖结构及生物碱组织化学定位研究还未见报道。该文报道了温室中生长的博落回植株形态特征,并结合徒手切片和改良碘化铋钾沉淀的方法对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发育结构和生物碱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博落回发育基本遵循一般双子叶植物的规律。根中生物碱出现在中柱鞘外的薄壁细胞和导管周围。茎和叶柄中的生物碱主要出现在维管束周围,偶尔也出现在茎的髓细胞中。总体上,茎中的生物碱积累量少于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博落回 发育解剖 组织化学定位
原文传递
GC-MS分析不同产地香荚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差异及其香草醛的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皓 刘薇 +3 位作者 曾建国 彭旋 刘军鸽 杜方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5-959,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海南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产香荚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并测定香草醛的量。方法对不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比较,采用GC-MS分析法,利用Agilent DB-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在初始温度为60℃... 目的分析中国海南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产香荚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并测定香草醛的量。方法对不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比较,采用GC-MS分析法,利用Agilent DB-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在初始温度为60℃,保持1 min,以10℃/min升至260℃,保持6 min,再以6℃/min升至290℃,保持8 min;载气为氦气的条件下,对比两产地乙醇提取物的差异。结果两产地所产香荚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34和32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18种。香草醛在香荚兰商品荚中的相对质量分数较高,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04~1.10 m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回收率为100.05%,RSD为1.88%。结论本方法能快速、简便、高效地检测出香荚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且在香草醛的定量测定中具有稳定、可重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香荚兰商品荚 乙醇提取物 香草醛 定量测定
原文传递
黄皮树不同部位生长过程中主要生物碱成分的累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可可 谢红旗 +1 位作者 蔡松 曾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462-3466,共5页
目的分析黄皮树不同生长树龄、不同采收季节、不同采收部位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增加中药材种植收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小檗碱和黄柏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黄皮树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累积高低顺... 目的分析黄皮树不同生长树龄、不同采收季节、不同采收部位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增加中药材种植收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小檗碱和黄柏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黄皮树中小檗碱和黄柏碱的累积高低顺序均为根皮>茎皮>根;2种生物碱的量逐年变化,前3年量变化趋势明显,且第3年的茎皮量接近5%,显示"幼龄黄柏"有开发价值,第3年后2种生物碱量变化趋势减缓;同一树龄10月份采收的黄柏,其黄柏碱和小檗碱较高。结论小檗碱和黄柏碱代谢累积规律的分析和总结,为黄柏药材采收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小檗碱 黄柏碱 代谢累积 幼龄黄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