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粉煤灰的特性及其硅、磷的农业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跃华 邹应斌 +4 位作者 胡瑞芝 张杨珠 黄运湘 周清 汤海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1-349,共9页
对采自湖南省的几种粉煤灰特性及其硅、磷农业化学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组成以砂粒(1~0.05 mm)和粗粉粒(0.05~0.01 mm)为主,平均分别占34.37 % 和38.56 %.容重较小,仅为土壤的1/2~1/3,除采自长沙电厂的粉煤灰外,pH一般大于10... 对采自湖南省的几种粉煤灰特性及其硅、磷农业化学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组成以砂粒(1~0.05 mm)和粗粉粒(0.05~0.01 mm)为主,平均分别占34.37 % 和38.56 %.容重较小,仅为土壤的1/2~1/3,除采自长沙电厂的粉煤灰外,pH一般大于10.0,可以用作粘质酸性土壤改良剂.粉煤灰水溶性硅和有效硅含量与土壤相差不明显,不能把粉煤灰直接作硅肥使用.粉煤灰的全钾含量和土壤大致相同,但其游离态铁比土壤低3 ~ 4倍.粉煤灰中硅的释放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用Elovich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较好的描述,其相应的参数b和k反映了硅的释放能力,b、k值越大,硅释放能力越强.不同来源粉煤灰的b、k值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湘潭电厂(1539.3,2139.3)、岳阳纸厂(1602.4,1274.0)>华能电厂(1325.7,1181.6)>长沙电厂(1250.6,915.9)>洞庭氮肥厂(751.9,565.6)>株洲电厂(555.5,454.4);粉煤灰中硅在100 h内释放量比土壤高3.0~25.0倍,能为作物提供一定数量的硅营养,故可把粉煤灰作为一种硅肥添加剂,其中以湘潭电厂和岳阳纸厂的粉煤灰为好.粉煤灰的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一般比土壤高,它对磷的吸附量随着加入溶液磷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吸附率随着加入溶液磷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粉煤灰的吸磷率比土壤高,但其解吸率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粉煤灰对磷的吸附,其相应的参数Xm、a和k2都可以表征粉煤灰对磷的吸附能力.粉煤灰对磷的吸附主要是专性吸附和化学沉淀反应,所以在施用粉煤灰改良土壤或利用粉煤灰作添加剂制造复混肥时,必须考虑粉煤灰对磷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硅肥 有效磷含量 施用 作物 钾含量 浓度 粉煤灰 化学行为 化学沉淀
下载PDF
2010年湖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25
2
作者 唐海明 帅细强 +4 位作者 肖小平 殷玉梁 黄桂林 杨光立 汤文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284-290,共7页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其危害是决定于气候异常与农业对象,农业生产不仅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对2010年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主要有倒春寒、5月...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其危害是决定于气候异常与农业对象,农业生产不仅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对2010年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主要有倒春寒、5月低温、洪涝灾害、季节性干旱、8月高温和寒露风等,及各自相应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所发生的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针对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产生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适宜于湖南省农业减灾防灾的主要对策。认为应分析湖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发展趋势,以期更好的掌握气象灾害在湖南省不同地域的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通过品种选择与更换、加强田间管理、灾前预警、灾中调控和灾后补救等防灾减灾措施,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减轻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防灾减灾
下载PDF
六种稻田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功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丽宏 曾昭海 +4 位作者 杨光立 李会彬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2-1976,共5页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 324.8 kg h...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 324.8 kg hm-2和8 227.3 kg hm-2。6种稻田土壤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碳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上部分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4 495.3 kg hm-2;根系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2 799.6 kg hm-2和2 711.8 kg hm-2;黄泥田最低,为1 852.9 kg hm-2。而黑麦草氮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地上氮蓄积量为238.1 kg hm-2,地下氮蓄积量为60.1 kg hm-2。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种草区和冬闲田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灰泥田外种草区均大于冬闲田,冬季种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碳蓄积 氮蓄积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汤海涛 田杰 胡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298-3300,3330,共4页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 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铅、锌和镉 重金属污染土壤 修复效应
下载PDF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汤海涛 魏建宏 吴家梅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2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铅、锌和镉 重金属污染土壤 修复效应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78
6
作者 包耀贤 徐明岗 +4 位作者 吕粉桃 黄庆海 聂军 张会民 于寒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197-4204,共8页
【目的】确定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适宜评价方法。【方法】以湖南望城和江西进贤的长期试验数据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探明适宜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方法... 【目的】确定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适宜评价方法。【方法】以湖南望城和江西进贤的长期试验数据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探明适宜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20多年长期施肥下,3种评价方法所得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不同: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评价结果相似,而内梅罗指数法与二者存在一定差异,评价结果灵敏度较高。经验证,3种评价方法的IFI与作物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内梅罗指数法相关性更高。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低产的不施肥(CK)、偏施肥(NK)处理IFI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高产的均衡施肥(NPK、2NPK、NPKCa、NPKS、NPKM)处理IFI随时间趋稳,且均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偏施肥的处理。【结论】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均适用于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但应首选内梅罗指数法,最后选相关系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 相关系数法 内梅罗指数法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不同稻田土壤及施肥对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纪雄辉 郑圣先 +1 位作者 石丽红 廖育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3-671,共9页
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三种主要水耕人为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 a的施用化肥(CF)、控释氮肥(CRNF)和配施猪粪(OM)对N、P、K养分淋失影响的试验,以探明双季稻田养分淋溶损失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THS)、底潜简育水耕... 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三种主要水耕人为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 a的施用化肥(CF)、控释氮肥(CRNF)和配施猪粪(OM)对N、P、K养分淋失影响的试验,以探明双季稻田养分淋溶损失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THS)、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EHS)、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TFS)双季稻田CF处理的氮素淋溶损失总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28%、0.66%和1.50%。其中,THS的渗漏水总氮(TN)浓度与TFS相近,但由于渗漏水量高而导致TN淋失显著增加,EHS的渗漏水量及其TN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土壤;稻田淋溶损失的氮素形态中,铵态氮占39.7%,有机态氮占56.8%,硝态氮仅占3.5%。三种土壤的总钾(TK)淋溶损失分别占施钾量的14.0%、4.68%和11.5%,但渗漏水TK浓度高低顺序为:TFS>THS>EHS;各土壤的总磷(TP)淋失均很小且施磷与不施磷(CK)无差异。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养分渗漏损失情况显示,CRNF处理的渗漏水TN浓度最高,三种土壤中均显著高于CK,CF和OM处理仅THS和TFS的TN淋失量显著高于CK;配施猪粪和单施氯化钾时,三种土壤的渗漏水TK浓度均显著高于CK。由于养分淋溶损失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本试验仅连续2 a,施用不同氮、钾肥源的N、K素淋溶损失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双季稻田 渗漏水 养分淋失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0-43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泥 石灰 海泡石 镉污染土壤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马月存 秦红灵 +4 位作者 高旺盛 陈源泉 李向东 隋鹏 黄凤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3-2530,共8页
从耕作方式、覆盖和轮作3个因素系统地对莜麦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单纯的免耕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上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免耕只有在覆盖下,才能真正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从耕作方式、覆盖和轮作3个因素系统地对莜麦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单纯的免耕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上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免耕只有在覆盖下,才能真正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而对于深松处理,无论是覆盖还是不覆盖,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土壤水分均明显提高;同种耕作措施覆盖与无覆盖相比,覆盖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无覆盖处理;说明保护性耕作之所以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关键因素在于残茬覆盖;同种耕作方式下轮作种植土壤水分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连作。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轮作深松覆盖处理是当地应采用的最佳耕作方式,然而,由于当地缺乏覆盖材料,因此,轮作深松是目前当地最适合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冬季覆盖植物对南方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5 位作者 汤文光 罗尊长 黄凤球 张帆 杨光立 周孟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4,19,共7页
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通过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等5种不同冬季覆盖植物稻田土壤养分变化及晚稻生长进行为期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覆盖植物均能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有... 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通过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等5种不同冬季覆盖植物稻田土壤养分变化及晚稻生长进行为期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覆盖植物均能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促进晚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植株生长发育。晚稻植株的根系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述4种冬季覆盖植物晚稻的有效穗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3.36,21.24,11.19,31.86万/hm2,其穗长、穗重和结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11,0.95,0.13,0.51g;油菜-双季稻晚稻的穗干重明显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稻田冬季覆盖植物有利于改善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49.67,558.64,437.26,783.8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覆盖植物 土壤养分 晚稻 产量
下载PDF
冬种黑麦草对六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波 胡跃高 +3 位作者 肖小平 杨光立 张帆 曾昭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6种母质发育的土壤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作为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微生物量碳、氮影响显著(P<0.05)。其中板页岩土壤微生物量...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6种母质发育的土壤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作为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微生物量碳、氮影响显著(P<0.05)。其中板页岩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450.8mg/kg;河沙泥微生物量碳最低,为60.8mg/kg,由大到小排列为:板页岩>紫土>花岗岩>红壤>石灰岩>河沙泥。不同取样时期内土壤微生物性状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黑麦草各处理比对照(冬闲)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所有处理表现出相似的微生物量周年变化趋势:水稻成熟期高于分蘖期(P<0.05),晚稻生长季节大于早稻季节。土壤微生物量受土壤类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种植制度的综合影响,微生物活动与作物生长有关。冬季种植黑麦草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P<0.05),在有机质分解快、有效养分含量低的土壤中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土壤类型 黑麦草 土壤微生物量 覆盖作物
下载PDF
双季稻区冬种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朱波 胡跃高 +3 位作者 曾昭海 肖小平 杨光立 黄凤球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74-2077,共4页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 利用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周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为:248.8mg·kg-1、256.7mg·kg-1和238.9mg·kg-1均显著高于冬闲田的218.3mg·kg-1(P<0.05),增幅为9.43%~17.59%;冬季种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土壤微生物量碳比冬闲田提高了0.63%,没有显著性差异。4种覆盖作物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为:紫云英,100.3mg·kg-1、黑麦草,153.8mg·kg-1、马铃薯,99.9mg·kg-1和油菜,86.2mg·kg-1,均显著高于冬闲田,73.5mg·kg-1(P<0.05)。对比冬闲田,各个覆盖作物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说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土壤微生物量 冬季覆盖作物 冬闲
下载PDF
紫云英季土壤固氮微生物对外源碳氮投入的响应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璐 曾闹华 +5 位作者 白金顺 周兴 周国朋 高嵩涓 聂军 曹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外源有机物料(稻草、葡萄糖)及氮素投入对紫云英季土壤固氮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为我国南方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和氮)、稻... 【目的】分析不同外源有机物料(稻草、葡萄糖)及氮素投入对紫云英季土壤固氮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为我国南方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和氮)、稻草等量添加并配施不同量氮素(分别表示为Rs、RsN1和RsN2,对应C/N比分别为66、25和13);等秸秆碳量添加葡萄糖并配施不同量氮素(即Glc、GlcN1、GlcN2)、调整C/N比与秸秆添加相应处理保持一致。采集紫云英快速生长期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和绝对定量PCR技术分析固氮功能基因nifH及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单独添加外源秸秆或葡萄糖处理的土壤C/N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增施氮肥后C/N比呈下降趋势,GlcN2处理土壤C/N显著低于对照;对于土壤速效养分,Rs和RsN1处理土壤NO3--N含量与CK类似,但RsN2处理明显增加了60%;而添加葡萄糖处理土壤NO3--N含量整体较高(增幅为35%-79%);稻草单独添加或与氮素配施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葡萄糖处理则显著降低其含量,降幅为16%-24%,但不同氮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土壤nifH基因拷贝数为80.4×106-140.5×106 g-1土,稻草和葡萄糖添加处理nifH基因拷贝数较CK呈增加趋势,而增施氮素后有所下降。外源碳、氮添加导致固氮微生物α-多样性较CK整体降低,但α-多样性对氮素的响应因碳源种类而异,即稻草添加后增加氮素供应(RsN1和RsN2)处理土壤固氮微生物物种数目和Chao 1指数较Rs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6%-11%和13%-15%,而添加葡萄糖后增施氮肥则对α-多样性有一定促进作用。PCoA结果显示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因碳源种类差异而聚集为不同组别,受氮水平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属水平上不同物种对外源碳、氮添加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最高,而外源碳、氮添加后较CK明显降低,且稻草添加处理的降低幅度(12.3%-19.7%)小于葡萄糖添加处理(31.6%-40.5%);第二优势菌属(地杆菌,Geobacter)对碳源添加的响应趋势与Bradyrhizobium相反,与CK相比,葡萄糖添加处理Geobacter相对丰度的增加幅度(170%-270%)明显大于秸秆添加处理(25.0%-54.6%)。同时,多元回归树、RDA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固氮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主要受土壤NO3--N和速效磷的影响较大。【结论】氮素供应对固氮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受碳源种类(或秸秆和葡萄糖中碳源有效性差异)影响;同时,不同碳源添加后造成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差异也可能是影响紫云英季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微生物 水稻秸秆 葡萄糖 紫云英 NIFH
下载PDF
氮肥优化减施对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全智 秦红灵 +4 位作者 李明德 刘新亮 朱亦君 魏文学 吴金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3-107,112,共6页
针对长期不合理高化肥投入量导致城郊区菜地土壤环境恶化的现状,为探讨氮肥减施对城郊区菜地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长沙市郊2种不同菜地土壤中,氮肥减施20%与缓释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土壤... 针对长期不合理高化肥投入量导致城郊区菜地土壤环境恶化的现状,为探讨氮肥减施对城郊区菜地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长沙市郊2种不同菜地土壤中,氮肥减施20%与缓释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的环境和农学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缓释尿素减施20%化学氮肥(80%N(CRU))有效降低了菜地土壤Olsen-P和NO3--N的含量,减少了其面源污染风险,但该处理蔬菜可食部分容易累积硝酸盐,也增加了食用风险;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减施20%化学氮肥(80%N+QD),生育中期土壤NH4+-N含量和蔬菜鲜样产量分别增加了69.2%,262.0%(p<0.05)和2.5%,12.1%(p<0.05),对土壤Olsen-P、NO3--N以及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减施20%化学氮肥配以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在2种种植年限的菜地中效果欠稳定。兼顾经济、食用风险、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高肥力菜地施肥实践中,氮肥减施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抑制剂 硝态氮 OLSEN-P 莴苣 花椰菜
下载PDF
前茬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土壤的生物特征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丽宏 曾昭海 +2 位作者 杨光立 叶桃林 胡跃高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7,共4页
通过对我国南方稻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前茬对稻田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主要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紫云英和黑麦草覆盖在翌年水稻田翻耕前土壤好气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比冬闲田高,其中好气性细菌数量差异最显著,... 通过对我国南方稻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前茬对稻田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主要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紫云英和黑麦草覆盖在翌年水稻田翻耕前土壤好气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比冬闲田高,其中好气性细菌数量差异最显著,分别是冬闲田的94.29%和25.71%;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均呈现移栽后前期迅速增加,然后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逐渐下降,到早稻成熟期有渐渐回升,晚稻收获时又迅速下降的趋势,并且不同时期微生物数量冬季紫云英和黑麦草区均比冬闲田要高。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水稻生长过程呈增加的趋势,前茬冬季覆盖作物区明显高于冬闲田。另外土壤微生物活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2=0.887,P<0.05)。冬季种植覆盖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有很强的改善作用,促进了土壤养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覆盖作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稻田土壤
下载PDF
施氮量和时期运筹对超级杂交稻植株氮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石丽红 纪雄辉 +4 位作者 李永华 朱校奇 李洪顺 彭华 刘昭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4-541,共8页
以当前长江中下游稻区具有代表性的高产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N量与施N时期分配的田间试验,研究施N对超级稻植株N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从而明确超级稻高产的穗肥N施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超级稻茎叶和籽... 以当前长江中下游稻区具有代表性的高产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N量与施N时期分配的田间试验,研究施N对超级稻植株N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从而明确超级稻高产的穗肥N施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超级稻茎叶和籽粒N含量均呈线性升高,而且施N量对生殖生长阶段茎叶N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总施N量相比,穗肥N对生殖生长阶段各时期茎叶N含量的影响斜率要高1.88、1.02、1.86和2.28倍,而对成熟期籽粒N含量的影响斜率要高3.59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的茎叶N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成熟期茎叶和籽粒N均与籽粒产量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关系;通过模拟方程和不同施N比例处理的叶片外观特征均推算出超级杂交稻达到最高产量的穗肥N用量为59.0 kg/hm2,占总施肥量32.8%。对4个时期施N比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处理籽粒产量与由方程计算的最高产量接近,10-50-25-15处理的籽粒产量要高1.7%,说明合理分配部分N作为粒肥更有利于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超级杂交稻合理穗肥(和粒肥)N有利于优化成熟期茎叶和籽粒N含量,从而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使其达到最高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氮素运筹 植株氮含量 穗肥氮
下载PDF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志红 李明德 +3 位作者 蔡立湘 聂军 廖育林 刘琼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25-4926,4939,共3页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稻草还田方法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区幼龄果园豆科牧草培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董春华 曾希柏 +2 位作者 文石林 罗尊长 苏以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5-1236,共12页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esii)6个豆科牧草品种,研究了牧草种植后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为果园选择适宜的套种牧草种类和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开展不同耕作处理前的基础样相比,牧草在刈割、保留和翻压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总体得到提升,翻压处理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和pH总体呈下降趋势,翻压处理降幅最小;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最小,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下土壤p H降幅最小。与裸地处理相比,牧草处理提高了桔子产量和单果重,增加了桔树树高、冠径及春秋梢的个数和长度,其中,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均最高,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牧草生物量最大,归还到土壤中的氮磷也最多,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脲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羽叶决明翻压是一种较好的幼龄果园培肥模式,但在栽培过程中需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有必要増施石灰等碱性物质,以防治种植豆科牧草培肥时土壤p H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红壤丘陵区 幼龄果园 豆科牧草 土壤化学特性
下载PDF
农田冬季覆盖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主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丽宏 胡跃高 +1 位作者 杨光立 曾昭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67,共4页
从冬闲覆盖作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及覆盖作物对主作物产量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覆盖作物环境改良机理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长期轮作覆盖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提高微生物的活性,而且对主作物的产量提高有不同程... 从冬闲覆盖作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及覆盖作物对主作物产量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覆盖作物环境改良机理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长期轮作覆盖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提高微生物的活性,而且对主作物的产量提高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土壤有机碳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莴苣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汤桂容 周旋 +3 位作者 田昌 彭辉辉 张玉平 荣湘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1-647,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纯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氮+80%化肥氮,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氮...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纯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氮+80%化肥氮,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氮+80%化肥氮,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氮+80%化肥氮,NPKM3)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莴苣生育期各处理施肥后土壤N2O排放出现多个峰值,出峰时间和大小不一;累积排放量随着生育期的进程逐渐增加,处理间差异更为明显。莴苣生育期各处理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范围分别为0.10~0.25 mg/(m^2·h)和1.37~3.42 kg/hm^2,大小均表现为NPK>NPKm^2>PK>NPKM1>NPKM3>CK。土壤N2O排放系数范围为0.13%~0.68%,大小表现为NPK>NPKm^2>NPKM1>NPKM3。与NPK处理相比,NPKM1、NPKm^2和NPKM3处理莴苣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均分别降低48.08%、25.75%和48.30%,产量分别增加48.66%、22.13%和53.76%。总之,施用纯化肥会促进菜地土壤N2O的排放,而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有效减少N2O排放且提高作物产量,以猪粪类配施效果最佳。因此,有机无机配施是菜地N2O减排、降低蔬菜种植中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莴苣 氧化亚氮 排放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