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锁骨下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炎之 雷金屏 黄群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30-32,62,共4页
为给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应用资料,在56具小儿童尸体上观测了锁骨下静脉、左、右无名静脉的口径、长度和角度等,结合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讨论了插管的定位、深度和毗邻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锁骨 前斜角肌 静脉插管
下载PDF
带血供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2
作者 鞠家钰 舒先涛 张心宽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7期535-536,共2页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在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模拟手术。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2cm,宽0.5cm,厚O.4cm,其血供主...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在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模拟手术。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2cm,宽0.5cm,厚O.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胴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结论:半腱肌肌腱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建前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供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应用解剖 膝关节 膝关节 半腱肌
下载PDF
Scarpa's筋膜瓣的应用解剖学
3
作者 王炎之 雷金屏 +3 位作者 曾志诚 杨科球 姚良权 胡建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93-94,123,共3页
在41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Scarpa’s筋膜及其血供,营养该筋膜的主要动脉为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浅动脉,其起点外径均为1.4mm。对该筋膜瓣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关键词 Scarpa’s筋膜瓣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浅动脉
下载PDF
单肾型高血压对大鼠肥大左室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杨和平 刘裕民 梅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用银夹对大鼠左侧肾动脉缩窄,再行右侧肾切除,建立了Goldblatt单肾型高血压动物模型。手术后30天,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心脏重量、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均明显增加(P<0.01)对肥大的左心室心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的半定量分析,发现实验... 用银夹对大鼠左侧肾动脉缩窄,再行右侧肾切除,建立了Goldblatt单肾型高血压动物模型。手术后30天,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心脏重量、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均明显增加(P<0.01)对肥大的左心室心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的半定量分析,发现实验组SDH活性明显下降(P<0.01),线粒体密度也下降,提示SDH活性可能与线粒体密度呈平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琥珀酸脱氢酶 左心室肥大
下载PDF
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细胞形态学及其投射神经元的确定
5
作者 刘忠浩 郑拱秋 苏国辉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用快速Golgi法研究了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LGd),观察了核内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第Ⅰ和Ⅲ型神经元分布在LGd各部分,第Ⅱ型则常见于LGd中份内侧。第Ⅰ型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初级树突平滑但分支多,分支上布满了棘状和短柄的... 用快速Golgi法研究了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LGd),观察了核内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第Ⅰ和Ⅲ型神经元分布在LGd各部分,第Ⅱ型则常见于LGd中份内侧。第Ⅰ型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初级树突平滑但分支多,分支上布满了棘状和短柄的圆形树突突起。第Ⅱ型胞体较小,呈梨形。树突常从一主干分出,在树突分叉处分布有丛状树突突起。第Ⅲ型胞体最小。树突数目和分支也较少,但树突突起形态多样,包括如串珠样的树突突起。第Ⅰ和Ⅱ型神经元有轴突,大部分第Ⅲ型细胞则未发现有轴突。用逆行HRP法研究了LGd的三型神经元与视皮质的联系。视皮质注入HRP,标记了第Ⅰ和Ⅱ型细胞,而第Ⅲ型神经元则不被标记,说明第Ⅰ和Ⅱ型为投射性神经元。第Ⅲ型为非投射性细胞,推论其可能为局部回路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膝状体背侧核 投射神经元 局部回路神经元 视皮质 金黄地鼠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急性高眼压期间视网膜节细胞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学港 刘忠浩 史毓阶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85-89,128,共6页
本文以生理盐水加压注入大鼠眼前房,二道生理记录仪监测眼内压,制成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采用改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组织化学法,研究高眼压对视网膜节细胞代谢的影响。实验动物依存活期分为0、3、7天3组,根据视网膜节细胞酶活性强... 本文以生理盐水加压注入大鼠眼前房,二道生理记录仪监测眼内压,制成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采用改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组织化学法,研究高眼压对视网膜节细胞代谢的影响。实验动物依存活期分为0、3、7天3组,根据视网膜节细胞酶活性强度和结构变化,把CCO反应的节细胞分为3级,Ⅲ级及Ⅲ级以上的节细胞为高CCO活性细胞,作高CCO活性节细胞计数,并对各级CCO活性节细胞以显微光度计测定透光率。经自身配对t检验,表明各实验组高CCO活性节细胞数目下降;经方差分析还证明,3、7天组节细胞的酶活性有恢复趋势。对视网膜不同象限结果的比较表明,高眼压所致节细胞损害在视网膜颞侧较鼻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节细胞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组织化学 高眼压 大鼠
下载PDF
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的传入联系——HRP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祝明芳 郑德枢 谭维墉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380-386,452,共8页
本实验在45只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PAG)内输入30%HRP(SigmaⅥ)0.05~0.2μl,分别用DAB、BDHC、O-D及TMB四种组化反应方法处理,以资对照。按注射中心部位及反应范围大小选择29例并分成三组:1.注射中心区在PAG外侧区内,反应范围小,... 本实验在45只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PAG)内输入30%HRP(SigmaⅥ)0.05~0.2μl,分别用DAB、BDHC、O-D及TMB四种组化反应方法处理,以资对照。按注射中心部位及反应范围大小选择29例并分成三组:1.注射中心区在PAG外侧区内,反应范围小,局限于PAG范围内11例。本组仅在同侧PAG、顶盖、邻近网状结构及中缝背核观察到标记细胞。2.注射中心区在PAG背外侧区,反应范围超出PAG,向背外侧扩散到邻近网状结构及顶盖9例。本组除与第一组有共同标记区外,尚在缰核、束旁核、下丘脑(前核、后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外侧核)、丘脑(外侧核、网状核、腹核内侧部)、室旁灰质、视束核、后连合核、旁二叠体、蓝斑、外侧膝状体腹核、脚内核见到标记细胞。3.注射中心区在PAG外侧区或腹外侧区,反应区向外侧或腹外侧扩大到邻近网状结构、被盖及部分顶盖9例。本组除与第一组有共同标记区外,尚在黑质、H、H、未定带、缰核、束旁核、后连合核、旁二叠体、蓝斑、盖前区及下丘脑诸核(同第二组)见到标记细胞。其中3例应用TMB法,除上述标记细胞外,尚在大脑皮质扣带回前分(23、24区)深层、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第四脑室室底灰质、小脑齿状核、脊髓颈段(Ⅴ~Ⅶ层)(其他节段未观察)、视前区、视上区、交叉上核、乳头体前核、杏仁内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见到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管周灰质 传入联系 HRP法 大鼠
下载PDF
不同pH的溶剂对SITS逆行标记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苏鸿森 帅建中 陈升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68-268,共1页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物已广泛用于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在十余种荧光标记物中,4-乙酰胺基-4′-异硫氰酰芪-2,2′-二磺酸钠盐(SITS)因具有荧光明亮、不易扩散、不被过路纤维吸收等优点,故为一种较理想的标记物。但是Payne等(1983)使用4种不...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物已广泛用于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在十余种荧光标记物中,4-乙酰胺基-4′-异硫氰酰芪-2,2′-二磺酸钠盐(SITS)因具有荧光明亮、不易扩散、不被过路纤维吸收等优点,故为一种较理想的标记物。但是Payne等(1983)使用4种不同批号SITS样品后,发现只有美国Che-mical Dynamic公司(批号104157)产品才具有逆行标记神经元的作用。他们认为这种能标记的物质不是SITS本身,而是另外一种独特的荧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逆行标记 溶剂 SITS PH
下载PDF
多巴胺能中脑——杏仁核投射
9
作者 李玉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215-215,共1页
本研究用荧光素逆行标记与Faglu单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了向杏仁核(AC)投射的细胞在中脑DA核群内的分布、性质及向某些前脑区域的分叉投射。用大鼠32只,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侧AC内注射荧光标记物,有碘化丙啶(PI)、伊文思蓝(EB)、双苯... 本研究用荧光素逆行标记与Faglu单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了向杏仁核(AC)投射的细胞在中脑DA核群内的分布、性质及向某些前脑区域的分叉投射。用大鼠32只,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侧AC内注射荧光标记物,有碘化丙啶(PI)、伊文思蓝(EB)、双苯甲亚胺(Bb)、核黄(NY)等。第二组为AC与额前皮质(PfC)、AC与尾壳核(CP)、AC与隔核(Sp)及AC与伏隔核(Acb)内分别注射NY(Bb)与EB(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 前脑 分叉 DA AC 标记细胞 荧光素 中脑 杏仁核 边缘系统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能脑干——杏仁核投射
10
作者 李玉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211-211,共1页
用大白鼠27只。分为3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和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DAPI四种。动物存活8~72h,优降宁... 用大白鼠27只。分为3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和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DAPI四种。动物存活8~72h,优降宁预处理,Faglu液固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同侧 AC LC 注射组 边缘系统 标记细胞 荧光素
下载PDF
5羟色胺能中缝——杏仁核投射
11
作者 李玉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98-198,共1页
本研究用大白鼠24只,分为三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或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所用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碘化丙啶(PI)。动物处... 本研究用大白鼠24只,分为三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或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所用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碘化丙啶(PI)。动物处死前2和1h给予优降宁和L-色氨酸。Faglu液固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在紫蓝光激发下,5-HT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呈黄荧光。经氢硼化钠处理后,这些荧光结构消失。本法所显示的5-HT胞体分布及数量与甲醛荧光法结果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DR HT 胞体 边缘系统 标记细胞 荧光素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碘化丙啶后在脑内的扩散及其选择性标记
12
作者 陈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36-36,共1页
逆行荧光标记已广泛用于神经联系的研究。关于荧光示踪物是否存在选择性标记以及碘化丙啶(PI)在脑内的扩散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用PI侧脑室(LV)注射,对此进行了研究。用大白鼠25只,分为3组。第1组14只,LV注射0.2%PI1~10μl。第2组6只,L... 逆行荧光标记已广泛用于神经联系的研究。关于荧光示踪物是否存在选择性标记以及碘化丙啶(PI)在脑内的扩散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用PI侧脑室(LV)注射,对此进行了研究。用大白鼠25只,分为3组。第1组14只,LV注射0.2%PI1~10μl。第2组6只,LV注射PI前,在乳头体平面切断一侧前脑内侧束(FMP)。第3组5只,分别在LV注射荧光染料1%伊文思蓝(EB)、0.4%溴乙啶或0.25%DAPI 10μl。结果如下:LV注射PI后,均引起动物明显的行为异常。症状有躯体震颤、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脑切片内PI荧光以注射部位及脑室为中心向远处逐渐减弱,在前脑可达同侧尾壳核的最外侧部。并在隔区的隔海马核,中脑多巴胺能细胞A群、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脑尾份内侧丘系内及背侧以及小脑Purkinje细胞内观察到恒定的PI标记,且均为双侧性。而其他处则未见明显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 行为异常 PI 行为问题 多巴胺能 动物 内侧束
下载PDF
人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分布
13
作者 苏鸿森 彭泽春 李玉文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42-245,341,共5页
本文用Faglu荧光组织化学法,研究7~9月人胎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人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配布,与其他哺乳动物大致相似,但有若干重要不同点。在下丘脑腹外侧区内,发现有大量儿茶酚胺神经细胞。此外... 本文用Faglu荧光组织化学法,研究7~9月人胎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人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配布,与其他哺乳动物大致相似,但有若干重要不同点。在下丘脑腹外侧区内,发现有大量儿茶酚胺神经细胞。此外,有数量甚多、体积较大的儿茶酚胺神经细胞,配布在室周灰质以外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神经细胞 荧光组织化学 间脑 人胎
下载PDF
多巴胺能中脑——杏仁核通路
14
作者 李玉文 苏鸿森 +1 位作者 郑德枢 祝明芳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4期240-243,共4页
本实验用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和单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了大白鼠杏仁核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起源及投射特点。一侧杏仁核注射荧光标记物后,同侧黑质致密部背内份和被盖腹侧区背外份有较多的多巴胺神经元被标记。黑质外侧部、A_(8)群所在... 本实验用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和单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了大白鼠杏仁核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起源及投射特点。一侧杏仁核注射荧光标记物后,同侧黑质致密部背内份和被盖腹侧区背外份有较多的多巴胺神经元被标记。黑质外侧部、A_(8)群所在部位及对侧黑质致密部和被盖腹侧区亦有少数多巴胺细胞被标记。同侧黑质致密部和被盖腹侧区内还观察到少数非多巴胺能逆行标记细胞。杏仁核与同侧尾壳核、伏隔核或额前皮质配对注射不同荧光标记物后,同侧被盖腹侧区与黑质致密部的背侧区与腹侧区之间有不少多巴胺神经元被逆行荧光双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多巴胺神经元 黑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