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友良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心脏功能及6 min步行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的左心室充盈类型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6 min步行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H型高血压患者内皮脂肪酶和脂联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庆辉 杨天伦 +2 位作者 谭碧峰 彭再如 刘存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EL、APN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男性77例,女性43例...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EL、APN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20例,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30~70(52.7±4.3)岁,其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90例。按血清Hcy浓度分为三组:Hcy〈10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cy10~30μmol/L为轻度升高组(59例),Hcy 30~100μmol/L为中度升高组(31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Hcy、EL、AP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 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的TC、LDL-C、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血清EL水平升高,AP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型高血压组较单纯高血压组的血清EL和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纯高血压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随着Hcy水平的升高,三组血清EL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EL、LDL-C呈正相关(r=0.397,P〈0.01;r=0.409,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EL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且EL随着Hcy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内皮脂肪酶 脂联素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与EL和APN的关系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庆辉 谭碧峰 +4 位作者 杨天伦 彭再如 刘存根 马海明 曾朝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对H型高血压的疗效,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9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氨氯地平组30例,依叶组30例,氨氯地平+依叶组30例,分...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对H型高血压的疗效,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9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氨氯地平组30例,依叶组30例,氨氯地平+依叶组30例,分别予以口服氨氯地平片、依叶片、氨氯地平片+依叶片治疗6个月,另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血清EL、APN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血清E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6个月后,氨氯地平组、依叶组和氨氯地平+依叶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清EL水平显著降低,血清APN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但氨氯地平+依叶组均优于氨氯地平组和依叶组(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依叶片及氨氯地平联合依叶片均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清EL含量和升高APN含量,但氨氯地平+依叶片效果更明显,提示EL和APN参与了H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内皮脂肪酶 脂联素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氨氯地平片
原文传递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陆胜 俞家贤 周小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控制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 目的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控制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和复方组各40例。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复方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复方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组(P均<0.05);复方组IMT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组(P均<0.05);三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MT与治疗方法密切相关(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不仅提高了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而且延缓了颈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治疗 颈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氯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胜 俞家贤 周小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氯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血压控制的效果及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每天1次(8:00)口...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氯沙坦不同用药时间对血压控制的效果及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每天1次(8:00)口服氯沙坦50 mg治疗,B组每天1次(20:00)口服氯沙坦50 mg治疗,C组给予每天1次氨氯地平5 mg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晨峰(血压异常波动现象,即早晨起床后2 h左右血压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到1天的血压最高水平)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B组平均收缩压分别低于C组(P均<0.05);B组最高舒张压、最高收缩压均低于C组(P均<0.05);A组、C组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和最高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血压晨峰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晨峰阳性率以B组稍低,但A组(35.0%)、B组(22.5%)、C组(27.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上口服氯沙坦可显著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能否在晨峰阳性率方面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晨峰 氯沙坦 用药时间 最高舒张压 最高收缩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