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预处理-超临界CO_2萃取高品质茶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闪闪 吴苏喜 谭传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53-257,263,共6页
为保证超临界萃取技术高效萃取高品质茶籽油,运用微波前处理加以辅助,利用正交设计得到最佳微波处理条件为:原料水分7.8%,粉碎粒度为过100目筛,微波处理120s。再用响应面法对其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最佳... 为保证超临界萃取技术高效萃取高品质茶籽油,运用微波前处理加以辅助,利用正交设计得到最佳微波处理条件为:原料水分7.8%,粉碎粒度为过100目筛,微波处理120s。再用响应面法对其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在33MPa压力和45℃温度下连续萃取时间2h。此条件下的萃取效率高达92.76%,远高于未经微波处理的方法。该工艺所得茶籽油VE含量高达182.4mg/kg,只需简单脱酸即达到压榨一级茶籽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 响应面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少兰 吴苏喜 +1 位作者 宋艳秋 张春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53,共5页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1∶2.5(g/m 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1∶2.5(g/m 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为93.12%,脱酸得油率为83.23%;牡丹籽油的酸值由10.18 mg KOH/g降到0.70 mg KOH/g,仍然保持牡丹籽油特有的清香味,达到后续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萃取脱酸 乙醇 脂肪酸脱除率 得油率
下载PDF
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闪闪 吴苏喜 聂楷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89,193,共6页
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荼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 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荼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m:m)、pH值4.6、在90℃条件下糊化25min、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8h。该条件下,粒度20~100μm的荼籽仁粉的提油效率达到85.86%,所制备的茶籽毛油基本达到中国一级压榨茶籽油标准,而且毛油中VE和角鲨烯含量分别达到169.8mg/kg和107.5mg/kg、苯并(a)芘含量低于中国限量(1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水代法 油茶 鲜果 角鲨烯 苯并(A)芘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取的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小苗 吴苏喜 +1 位作者 吴美芳 刘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技术对5种不同工艺制取的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显示:茶籽油的风味是由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烷烃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烯类等;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技术对5种不同工艺制取的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显示:茶籽油的风味是由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烷烃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烯类等;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有正壬醛、正己醛、(E)-2-癸烯醛、2-十一烯醛、正辛醛、正庚醛、正庚烷、正戊烷等;不同工艺制取的茶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在种类及含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工艺制取的茶籽油风味浓淡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挥发性风味成分 顶空-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