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产不同油茶资源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段彦 李顺祥 +5 位作者 黄丹 周炎辉 杨富茗 周婷婷 王智 李娟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2期28-33,共6页
目的:对10种湖南产不同油茶种质资源的外观性状、经济性状和茶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多指标综合评价湖南产不同油茶种质资源的品质,合理指导油茶的品种优选及种植。方法:测定油茶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目的:对10种湖南产不同油茶种质资源的外观性状、经济性状和茶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多指标综合评价湖南产不同油茶种质资源的品质,合理指导油茶的品种优选及种植。方法:测定油茶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茶油"项下检测方法测定茶油的理化常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茶油中脂肪油组成;以油茶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质量为评价指标,建立灰色关联-TOPSIS综合评判模型,对湖南产不同种质来源油茶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0种油茶的单株结实量在(368±97)~(1911±102)g之间,鲜果出籽率为(28.64±2.50)%~(68.77±2.42)%,干出籽率在(38.48±3.05)%~(71.13±2.51)%之间,种子出油率为(31.23±0.38)%~(46.67±0.79)%,酸值在(2.02±0.23)~(2.85±0.21)mg/g之间,皂化值在(173.54±4.09)~(199.13±3.54)mg/g之间,碘值为(80.62±2.34)~(87.87±3.08)g/100 g;10种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其相对含量为86.09%~90.16%,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6.76%~10.38%)和硬脂酸(1.26%~3.53%);10种油茶的相对接近程度为0.360~0.599,排序靠前的两个油茶品种分别是YCZ-3(0.599)和YCZ-2(0.594),可作为油茶优质种源引种。结论:YCZ-3和YCZ-2为优良的油茶种源,本研究可为湖南油茶资源的分类和油茶的合理引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资源 湖南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灰色关联-TOPSIS 品质评价
下载PDF
猕猴桃籽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加兴 余娇 +2 位作者 黄诚 周炎辉 肖文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1-54,共4页
以猕猴桃籽油为原料,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模型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猕猴桃籽油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以及羟自由基(·OH)清除实验,以VC为阳性对照,探讨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 以猕猴桃籽油为原料,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模型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猕猴桃籽油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以及羟自由基(·OH)清除实验,以VC为阳性对照,探讨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的还原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DPPH自由基、O2-·、H2O2以及·OH的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对O2-·的清除效果比VC更明显,对其他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却比VC弱;猕猴桃籽油对O2-·、H2O2、·OH的IC50分别为0.078、0.1、0.2mg/mL,表明猕猴桃籽油清除O2-·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籽油 抗氧化活性 还原力 自由基
下载PDF
碱提酸沉法提取黄秋葵籽蛋白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加兴 向东 +1 位作者 周炎辉 黄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26,共4页
以黄秋葵籽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其蛋白质,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值等因素对黄秋葵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四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提黄... 以黄秋葵籽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其蛋白质,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值等因素对黄秋葵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此四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提黄秋葵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50℃、pH9.0,在此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蛋白提取率可达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碱提酸沉法 蛋白质 正交试验 工艺条件
下载PDF
黄秋葵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加兴 李偲 +3 位作者 吴越 覃敏杰 李敬业 周炎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共4页
摘要:研究了溶剂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秋葵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 摘要:研究了溶剂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秋葵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醚(沸程60~90℃)作为浸提溶剂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出油率为16.22%;黄秋葵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41.13%)、棕榈酸(37.27%)和油酸(1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籽油 提取 脂肪酸组成 GC-MS
下载PDF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加兴 肖秀凤 +2 位作者 陈选 吴越 周炎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共5页
以牡丹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液料比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强... 以牡丹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液料比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酶解温度、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液料比3∶1、酶添加量3.6%(以牡丹籽质量计)、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提取率可达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 牡丹籽油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 水酶法
下载PDF
多烯酸植物油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加兴 吴越 +2 位作者 陈选 涂媛 周炎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0-354,共5页
我国多烯酸植物油资源十分丰富。多烯酸植物油主要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烯酸以及VE、植物甾醇、矿物元素、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其中五味子油、猕猴桃籽油、葡萄籽油、美藤果油、月见草籽油的多烯酸含量均高达80%以上。研究表明,多烯酸... 我国多烯酸植物油资源十分丰富。多烯酸植物油主要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烯酸以及VE、植物甾醇、矿物元素、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其中五味子油、猕猴桃籽油、葡萄籽油、美藤果油、月见草籽油的多烯酸含量均高达80%以上。研究表明,多烯酸植物油具有辅助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炎、防晒、保湿、瘦身减肥等功效,可广泛应用于营养健康食用油、保健食品、护肤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酸 植物油 亚麻酸 亚油酸 保健功效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秋葵果胶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加兴 覃敏杰 +2 位作者 吴越 张娟 周炎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16,共5页
以黄秋葵干果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果胶微波辅助酸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pH值、料液比、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提取黄秋葵果胶得率的影响,然后再应用Box-Behnken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 以黄秋葵干果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果胶微波辅助酸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pH值、料液比、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提取黄秋葵果胶得率的影响,然后再应用Box-Behnken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黄秋葵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时间60s、料液比1:20(g/mL)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辅助酸提醇沉法提取黄秋葵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590W、pH2.9、浸提温度74℃、浸提时间30min,此条件下果胶的得率达2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果胶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5种黄秋葵籽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加兴 吴越 +5 位作者 黄诚 陈选 涂媛 刘玲玲 周明亮 周炎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2-85,共4页
以浏阳本地种、台湾五福、绿五星、早生五角、红秋葵5个品种的黄秋葵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并对其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黄秋葵籽含油率在16.18%~20.26%之间,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早... 以浏阳本地种、台湾五福、绿五星、早生五角、红秋葵5个品种的黄秋葵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并对其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黄秋葵籽含油率在16.18%~20.26%之间,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早生五角的最高;从5种黄秋葵籽油中均检测出14种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为主,相对含量分别在29.60%~33.44%、30.56%~34.18%、28.58%~29.24%、3.94%~4.20%之间,早生五角的亚油酸含量最高;不同品种的黄秋葵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比例均接近1∶1∶1理想模式,且同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差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籽油 含油率 理化特性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水酶法制备黄秋葵籽油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选 周波 +3 位作者 汪周俊 钟海雁 吴越 周炎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老化黄秋葵的籽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优化水酶法制备黄秋葵籽油工艺,并通过Rancimat法分析产品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碱性内切蛋白酶(最适酶解条件:55℃、p H8.5)适用于水酶法制备黄秋葵籽油;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 以老化黄秋葵的籽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优化水酶法制备黄秋葵籽油工艺,并通过Rancimat法分析产品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碱性内切蛋白酶(最适酶解条件:55℃、p H8.5)适用于水酶法制备黄秋葵籽油;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5、酶解时间4.2 h、酶添加量3%(以底物质量计),此条件下的黄秋葵籽油得率为(14.25±0.06)%;随着温度的升高,黄秋葵籽油的诱导期逐渐缩短,在常温(25℃)时,水酶法制备的黄秋葵籽油货架期230 d要短于溶剂浸出法制备的281 d,长于冷榨法制备的16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黄秋葵籽油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
下载PDF
八月瓜果皮果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加兴 吴萍 +3 位作者 吴越 马浪 肖秀凤 周炎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5-277,283,共4页
以八月瓜果皮为原料,优化酸提醇沉法提取其果胶的工艺,并对果胶酯化度、半乳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p 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最后对果胶的酯化度、... 以八月瓜果皮为原料,优化酸提醇沉法提取其果胶的工艺,并对果胶酯化度、半乳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p 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最后对果胶的酯化度、半乳糖醛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提醇沉法提取八月瓜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0(g/m L)、p H1.5、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90℃,此条件下得率达12.15%;八月瓜果皮果胶的酯化度为81.94%,属于高酯果胶,其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3.17%,符合GB 25533-2010对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果皮 果胶 酸提醇沉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湘西野生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及体内辅助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加兴 陈双平 +2 位作者 黄诚 贾法 吴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35-337,345,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湘西野生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通过50例人体试食实验探讨其辅助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湘西野生牡丹籽油主要由棕榈酸6.04%、硬脂酸1.81%、油酸25.20%、亚油酸28.65%、亚麻酸37.41%组成,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1.26%;湘...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湘西野生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通过50例人体试食实验探讨其辅助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湘西野生牡丹籽油主要由棕榈酸6.04%、硬脂酸1.81%、油酸25.20%、亚油酸28.65%、亚麻酸37.41%组成,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1.26%;湘西野生牡丹籽油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胆固醇(TC,Serum Total Cholesterol)、甘油三酯(TG,Triacylglycerid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水平,降幅分别为13.20%、35.98%、1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可达70.73%、81.40%、66.67%,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水平无影响,表明牡丹籽油具有较好的辅助降血脂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脂肪酸 血脂水平 人体试食实验
下载PDF
黄秋葵黄酮的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9
12
作者 李加兴 陈选 +4 位作者 邓佳琴 吴越 刘玲玲 涂媛 周炎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研究黄秋葵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秋葵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以VC为对照,对其还原力及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 研究黄秋葵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秋葵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以VC为对照,对其还原力及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250 W的条件下,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21 min、提取温度75℃、乙醇体积分数50%,此条件下黄酮得率的验证实验平均值为4.85%,与预测值4.88%相近,最佳工艺切实可行,制得的黄秋葵黄酮对?OH、O2-?、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6.00、3.28、2.98 mg/mL,最大清除率分别达31.49%、64.40%、62.22%,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黄酮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 抗氧化
下载PDF
黄秋葵果胶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加兴 石春诚 +3 位作者 马浪 吴越 肖秀凤 周炎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04-108,共5页
以商品柑橘果胶为对照,研究黄秋葵果胶的理化特性及果胶质量浓度、加热温度、pH值、蔗糖质量浓度和CaCl2质量浓度等因素对黄秋葵果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果胶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6.68%,酯化度为75.45%,溶解度为82%,pH值为4.63,... 以商品柑橘果胶为对照,研究黄秋葵果胶的理化特性及果胶质量浓度、加热温度、pH值、蔗糖质量浓度和CaCl2质量浓度等因素对黄秋葵果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果胶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6.68%,酯化度为75.45%,溶解度为82%,pH值为4.63,属于弱酸性高酯果胶;黄秋葵果胶的黏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其热稳定性优于商品柑橘果胶;黄秋葵果胶的黏度与其质量浓度、蔗糖质量浓度均成正相关,与加热温度成负相关,而随pH值、CaCl2质量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出一般果胶的黏度特性。黄秋葵果胶的黏度及热稳定性能优于商品柑橘果胶,是一种优质果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果胶 黏度 理化特性
下载PDF
牡丹籽粕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等电点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加兴 房惠芳 +3 位作者 陈选 吴越 涂媛 周炎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50,共4页
以牡丹籽粕为原料,对碱提酸沉法提取其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沉降蛋白质的等电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牡丹籽粕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 11、提取时间100min、提取温度55℃、料液比1∶20(m∶V),蛋白提取率可达86.77%;牡丹... 以牡丹籽粕为原料,对碱提酸沉法提取其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沉降蛋白质的等电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牡丹籽粕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 11、提取时间100min、提取温度55℃、料液比1∶20(m∶V),蛋白提取率可达86.77%;牡丹籽粕蛋白质的等电点为pH 4.0,其沉淀率最高可达9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籽粕 碱提酸沉法 工艺优化 等电点 蛋白质
下载PDF
提高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复合抗氧化剂配方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加兴 吴越 +2 位作者 马浪 唐晓双 周炎辉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5期25-28,共4页
以油茶籽油为底物、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依据GB 2760—2014设计不同的抗氧化剂配方,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复合抗氧化剂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与植酸(PA)复配的抗氧化效果优于没食子酸丙酯(PG)与PA... 以油茶籽油为底物、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依据GB 2760—2014设计不同的抗氧化剂配方,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复合抗氧化剂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与植酸(PA)复配的抗氧化效果优于没食子酸丙酯(PG)与PA复配,增效剂柠檬酸可协同抗氧化;通过试验优选出3种抗氧化剂配方,即配方F(0.015%TBHQ+0.02%柠檬酸)、配方C(0.005%TBHQ+0.005%PA+0.02%柠檬酸)和配方H(0.51%天然VE+0.02%柠檬酸),均能使油茶籽油的货架期延长至20个月以上,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抗氧化 过氧化值 保质期
下载PDF
油茶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炎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彦 周炎辉 +1 位作者 李顺祥 李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603-1615,共13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油茶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酚类和甾醇类等,三萜类和酚类化合物为油茶最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油茶籽提取物(茶油)以及部分三萜类(茶皂苷...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油茶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酚类和甾醇类等,三萜类和酚类化合物为油茶最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油茶籽提取物(茶油)以及部分三萜类(茶皂苷)和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活性。本文对油茶化学成分和抗菌抗炎活性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以期为油茶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化学成分 抗菌 抗炎
下载PDF
八月瓜果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及溶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彦达 李加兴 +3 位作者 肖秀凤 吴越 马浪 周炎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6-249,共4页
优化八月瓜果粉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并分析其溶解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麦芽糊精用量、果浆固形物含量、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对果粉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检测果粉的流动性、溶解度、溶解时间以研... 优化八月瓜果粉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并分析其溶解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麦芽糊精用量、果浆固形物含量、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对果粉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检测果粉的流动性、溶解度、溶解时间以研究分析其溶解特性。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八月瓜果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用量16%、果浆固形物含量20%、进风温度150℃、出风温度75℃,该条件下果粉得率可达15.52%;制备的八月瓜果粉流动性为9.25cm,溶解度为56.37%,溶解时间为20.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 果粉 喷雾干燥 溶解特性
下载PDF
五种秋葵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芳 吴越 +3 位作者 马浪 屈敏 周炎辉 李加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6-359,378,共5页
通过测定浏阳本地秋葵、红秋葵、绿五星、早生五角、台湾五福等五个品种秋葵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含量,以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五种秋葵嫩果荚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总糖、多糖、总黄酮含量分别处于4.33~6.53、1.54~2.05... 通过测定浏阳本地秋葵、红秋葵、绿五星、早生五角、台湾五福等五个品种秋葵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含量,以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五种秋葵嫩果荚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总糖、多糖、总黄酮含量分别处于4.33~6.53、1.54~2.05、1.96~2.46、64.35~68.64、2.60~2.87、1.66~1.97 g·100 g-1的范围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4.36%、9.62%、10.22%、2.38%、3.95%、7.36%;五种秋葵嫩果籽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总糖、多糖、总黄酮含量分别处于4.50~5.95、15.05~17.37、22.73~25.36、20.48~25.03、1.20~1.59、2.03~2.20 g·100 g-1的范围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67%、4.91%、4.21%、8.19%、9.47%、2.89%;五种秋葵嫩果荚的营养成分以总糖为主,其次为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少;五种秋葵嫩果籽主要含粗脂肪、粗蛋白、多糖,三者含量均衡;五种秋葵嫩果荚的多糖含量均高于嫩果籽,总黄酮含量低于嫩果籽(p<0.05);秋葵嫩果荚、嫩果籽的多糖、总黄酮含量均高于老果荚与老果籽(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葵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下载PDF
精炼工艺对浸出油茶籽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段彦 黄丹 +4 位作者 周炎辉 杨富茗 周婷婷 李顺祥 李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1,共7页
为阐明浸出油茶籽油精炼前后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甲醇对不同精炼阶段油茶籽油进行萃取,通过打孔法研究了不同精炼阶段的油茶籽油及其甲醇萃取液和甲醇萃取余相的抑菌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 为阐明浸出油茶籽油精炼前后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甲醇对不同精炼阶段油茶籽油进行萃取,通过打孔法研究了不同精炼阶段的油茶籽油及其甲醇萃取液和甲醇萃取余相的抑菌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精炼前后油茶籽油甲醇萃取液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以SIMCA 16.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VIP)和t检验,寻找显著变化的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精炼阶段的油茶籽油及其甲醇萃取液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甲醇萃取液的抑菌活性优于相应油茶籽油,而甲醇萃取余相没有抑菌活性,此外,油茶籽油及其甲醇萃取液抑菌活性随着精炼程度的加深呈减弱的趋势。浸出油茶籽油甲醇萃取液中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包括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以3-对香豆酰基奎宁酸为主的酚类成分,其中油酸、亚油酸、儿茶素类化合物、绿原酸、葛根素、α-生育酚和胡萝卜素等20个成分在精炼后明显降低或者消失。油茶籽油精炼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明显,抑菌活性也显著降低,根据成分分析结果和抑菌活性考察推测油茶籽油中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能是儿茶素衍生物、绿原酸、葛根素、胡萝卜素、α-生育酚和3-对香豆酰基奎宁酸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精炼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亚麻籽油中亚麻酸的提取与纯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晶晶 周奇志 +3 位作者 周炎辉 杨富茗 周苹 郭新红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0-94,共5页
研究采用尿素-硅胶和氯化亚铜-硅胶两次层析亚麻籽油,结果表明:尿素-硅胶层析后,亚麻籽油中只含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氯化亚铜-硅胶层析后得到了纯度高于90%的亚麻酸产品。运用外标定量法,以亚麻酸甲酯为标准品,样品总亚麻酸在0. 045... 研究采用尿素-硅胶和氯化亚铜-硅胶两次层析亚麻籽油,结果表明:尿素-硅胶层析后,亚麻籽油中只含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氯化亚铜-硅胶层析后得到了纯度高于90%的亚麻酸产品。运用外标定量法,以亚麻酸甲酯为标准品,样品总亚麻酸在0. 045~0. 677 mg/m L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782 59x-686 8(R2=0. 999 9)。本研究为今后亚麻酸的纯化研究及工业生产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酸 尿素 氯化亚铜 层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