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视环境文学教学 加强大学生生态教育 |
刘文良
张永红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7 |
3
|
|
2
|
传播媒介的演进与雅俗文学的变动 |
李中华
|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
2007 |
1
|
|
3
|
论湖南女性文学与湖南旅游资源 |
朱小平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4
|
文学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困境与超越 |
陈金刚
刘文良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5
|
论东西方文学的“弑父”与“尊父”情结 |
刘忠洋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6
|
生态文学的艺术化叙事方式 |
刘文良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7
|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生态文学 |
刘文良
|
《理论与现代化》
|
2006 |
7
|
|
8
|
湖南汨罗长乐方言语音分析 |
陈山青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9
|
反叛与超越: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的生态文学 |
刘文良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2
|
|
10
|
知青作家的精神突围与自我拯救——文学“寻根”运动的心理动因阐释 |
陈润兰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
|
|
11
|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
张永红
刘文良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6
|
|
12
|
中国文学弃妇形象的走向特点探析 |
刘忠洋
谈征宇
|
《钦州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3
|
论中西文学中的“弃妇”形象与文化共通性 |
刘忠洋
谈征宇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4
|
文学教学中考试何为? |
刘伟生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5
|
生态文学: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
刘文良
张永红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6
|
对西方文学弃妇形象走向特点的思考 |
刘忠洋
戴莉莉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7
|
湖南炎陵方言的语音特点 |
陈山青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8
|
“自然缺席”审问:文学生态批评的降值性批判 |
施秋香
刘文良
|
《天府新论》
CSSCI
|
2009 |
0 |
|
19
|
陶诗与胎萌形态审美诗论的内在关系 |
高文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20
|
奠定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文化密码——以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为例 |
甘智钢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