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验:中国文学批评古今贯通的民族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赖力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6,共4页
“体验”是古代中国人把握宇宙之道的特殊心理能力,受其启发,体验逐渐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方式,形成了古代文学批评超越外在形迹的描述,强调通过主体内在的心理体验抵达作品丰富意蕴的民族特点。体验作为传统批评基本特征,内在地制... “体验”是古代中国人把握宇宙之道的特殊心理能力,受其启发,体验逐渐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方式,形成了古代文学批评超越外在形迹的描述,强调通过主体内在的心理体验抵达作品丰富意蕴的民族特点。体验作为传统批评基本特征,内在地制约着现代文学批评家的实践,并使汉语文化环境中的文学批评,具有了超越时代而贯通古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古代批评 现代批评
下载PDF
模式化艺术规范的形成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制约——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创作的透视 被引量:4
2
作者 岳凯华 黄立平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3期81-87,共7页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创作的一大弊端就是模式化艺术规范的形成 ,本文在肯定其“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同时 ,分析了模式化艺术规范形成的原因 ,并从文学背景、人物塑造。
关键词 模式化 艺术规范 十七年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从史出,以史鉴论──读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明鹃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2期93-94,共2页
论从史出,以史鉴论──读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论》周明鹃近五十年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在一个十分复杂错综的文化环境之中,那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具有极其深刻与丰厚的历史内容与人... 论从史出,以史鉴论──读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论》周明鹃近五十年来,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由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在一个十分复杂错综的文化环境之中,那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具有极其深刻与丰厚的历史内容与人文精神,因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论从史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国民劣根性 史鉴 史料 学术价值 文学现象 文学史著 文学批评
下载PDF
略论湖湘文化精神对二十世纪湖南作家心理定势的规约 被引量:3
4
作者 田中阳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3期64-67,共4页
湖湘文化精神的心理基因形成了二十世纪湖南作家一种基本一致的心理定势 ,它的质点有二 ,一是以“政治”作为人生和创作的第一要义 ,二是“经世致用”成为人生行为和创作行为的主导方式。
关键词 湖湘文化精神 湖南作家 创作 略论 心理定势 人生 规约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打通研究”
5
作者 李运抟 李海燕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历史分期 文学观念 文化启蒙 政治体制
下载PDF
培养中学生文学素质的三条途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凯华 《湖南教育(上旬)(A)》 1999年第19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文学素质 中学生 文学作品的风格 三条途径 优秀的文学作品 生活经验 文化知识 车尔尼雪夫斯基 全面素质教育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建构跨世纪语文学科教育目标新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程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8年第10期3-5,共3页
程达,又名程大琥,1953年出生于教师家庭。二十岁前后任教中学语文数年。三十岁前后在湖南师大、上海师大、曲阜师大就读或进修,主攻中文和教育;同时深入中学调查、实验,在娄底师专任教“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著有《语文教学... 程达,又名程大琥,1953年出生于教师家庭。二十岁前后任教中学语文数年。三十岁前后在湖南师大、上海师大、曲阜师大就读或进修,主攻中文和教育;同时深入中学调查、实验,在娄底师专任教“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著有《语文教学现代化刍议》等二十余篇论文和《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科 学科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体系 跨世纪 材料要素 要素与结构 新体系 语文科学 语文教育 汉语文
下载PDF
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超越
8
作者 罗靖 张倩 《船山学刊》 2004年第4期131-134,共4页
在文学艺术中,美蕴含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中,体现为情感的有效物态化;因而作品美是创作主体情感力量的形式化,文学解读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审美的精神超越。故从美学的视角来观照文学作品,确立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品格,意味着我们站在更... 在文学艺术中,美蕴含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中,体现为情感的有效物态化;因而作品美是创作主体情感力量的形式化,文学解读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审美的精神超越。故从美学的视角来观照文学作品,确立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品格,意味着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充分地看到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化审美 精神超越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世界的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贾植芳先生的新文学研究的启示述要
9
作者 吴培显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23-25,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的文学'的经典命题,早已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汇愈发密切的历史条件下,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更是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的文学'的经典命题,早已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汇愈发密切的历史条件下,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更是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外国文学 新文学研究 各民族 外国文化 独创性 世界文学 共同发展 中国文学 相互影响
下载PDF
扬雄文学思想新探
10
作者 周悦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3期19-24,共6页
最早明确地指出文学的丽靡特质,这是扬雄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杰出贡献。而立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评价辞赋,导致扬雄对辞赋创作给予尖锐批评。着眼于文学本体、文学功用两个方面的文必丽靡、文以致用观念是扬雄文学理论的核心,它深刻地... 最早明确地指出文学的丽靡特质,这是扬雄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杰出贡献。而立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评价辞赋,导致扬雄对辞赋创作给予尖锐批评。着眼于文学本体、文学功用两个方面的文必丽靡、文以致用观念是扬雄文学理论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到后世的文学理论发展与文学创作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特质 丽靡 文学功能 尚用 辞赋 丽则 丽淫
下载PDF
试论中俄文学中两个妇女悲剧形象——繁漪和安娜之比较
11
作者 王小璜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3期67-70,共4页
文章通过繁漪和安娜形象的比较,探讨了“妇女解放”主题在中西方作家笔下的共同体现,同时指出: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之差别,导致同一主题作品中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上的差异。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中俄比较 繁漪 安娜
下载PDF
关于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新体系的思考
12
作者 田中阳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在“一国两制”的历史背景下来探讨重新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内容体系的问题,并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立足于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总体发展路向,寻绎和描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对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 本文在“一国两制”的历史背景下来探讨重新构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内容体系的问题,并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立足于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总体发展路向,寻绎和描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对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历史教训也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体系
下载PDF
重评《暴风骤雨》的文学史意义和认识价值
13
作者 吴培显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土改运动的震撼性影响及其历史意义,要比随后的合作化运动更为剧烈和深刻,但在新中国文学的视野中却被不自觉地淡漠了。这更凸显出《暴风骤雨》的文学史意义。它在关于土改运动过程的反映方面显示了无可替代的认识价值;这一"过程真... 土改运动的震撼性影响及其历史意义,要比随后的合作化运动更为剧烈和深刻,但在新中国文学的视野中却被不自觉地淡漠了。这更凸显出《暴风骤雨》的文学史意义。它在关于土改运动过程的反映方面显示了无可替代的认识价值;这一"过程真实"的实绩,得益于作家"真实反映"的文学观和对真实性的重视。其不足之处也具有文学史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暴风骤雨 土改运动 过程真实 认识价值
下载PDF
文学与人与自由──世纪末文学断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爱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2期81-84,共4页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国文学自身的原因,本世纪末的中国文学以其鲜明的反叛性和浓厚的自我扩张意识为其显著特征。本文试图从人本意义的人的角度,以文学即人学为逻辑起点,分析本世纪末文学中对人的本质即自由的确认和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 自由 合规律性 合目的性 美的创造 局限性
下载PDF
休闲文学与文化转型
15
作者 刘运良 《湖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休闲文学 言志 勃兴 文学类型 本我 传统文学 自我 读者 教授 娱乐型
下载PDF
论陶弘景的文学史地位
16
作者 刘雪梅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3期41-44,共4页
陶弘景是道教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在文学上的成就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从陶弘景在玄言诗、志怪小说创作上的独自欺欺独特成就以及他对南朝文人的重要影响三方面重新评价了陶弘景的文学史地位.第一次全面阐述了陶弘景对中国文学的重... 陶弘景是道教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在文学上的成就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从陶弘景在玄言诗、志怪小说创作上的独自欺欺独特成就以及他对南朝文人的重要影响三方面重新评价了陶弘景的文学史地位.第一次全面阐述了陶弘景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学 玄言诗 志怪小说
下载PDF
《庄子》散文的文学特质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明华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1期33-39,共7页
《庄子》具有多方面的文学特质 ,它既瑰丽又朴素 ,既纵恣又缜密。同时贯穿了一个对照原则。在文学上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庄子>> 散文文学特质 文学价值
下载PDF
传统的撕裂与绵延──由当前文学所引发的理论思考
18
作者 李爱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对传统的文学审美性进行批判与逆反的当前文学状态中,有两种极端观点:极力删除政治和道德的话语地位与代之而起的对生活反映的自在性、原生性和不容干预性。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这种反传统审美特性的倾向,是对传统审美特性的外... 在对传统的文学审美性进行批判与逆反的当前文学状态中,有两种极端观点:极力删除政治和道德的话语地位与代之而起的对生活反映的自在性、原生性和不容干预性。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这种反传统审美特性的倾向,是对传统审美特性的外在撕裂与内在绵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绘画 审美 灰色美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
19
作者 张义君 《船山学刊》 200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本文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 ,并指出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实际上还只是一种近代文学而不具备现代性。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审美意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个性意识
下载PDF
落点与水花:当代诗如何叙事
20
作者 路云 《写作》 2023年第3期27-33,112,共8页
当代汉语诗人为克服日益平面化的写作问题,把加强叙事作为针对性策略,要求诗人深入混杂的日常生活,直接面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更进一步说,就是要求诗人调整自己的叙述视角,并解决好诗歌语言在叙述过程中的“落点问题”和“水花控制问... 当代汉语诗人为克服日益平面化的写作问题,把加强叙事作为针对性策略,要求诗人深入混杂的日常生活,直接面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更进一步说,就是要求诗人调整自己的叙述视角,并解决好诗歌语言在叙述过程中的“落点问题”和“水花控制问题”。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僵硬的,而是一个基于现场的整体性视域,因此叙事的核心技术可归结为:只有在生命的法则之内,才有精确的运动。谭克修等当代诗人的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效,其诗歌《一只猫带来的周末》表明,一个诗人唯有依赖不断深入的写作活动,才有可能修正自己的叙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诗歌叙事 整体性视域 叙述速度 谭克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