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骈文对辞赋的扩容 被引量:9
1
作者 吕双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骈文以句式对偶为主要特征,辞赋则讲究押韵、排偶等,两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文体概念,具有层级性特征。唐宋元明的骈偶之文名为"四六",与辞赋平行发展,并行不悖。清代的骈偶之文演进为"俪体""骈体""骈文... 骈文以句式对偶为主要特征,辞赋则讲究押韵、排偶等,两者不是同一层次的文体概念,具有层级性特征。唐宋元明的骈偶之文名为"四六",与辞赋平行发展,并行不悖。清代的骈偶之文演进为"俪体""骈体""骈文"等,多包括讲究排偶的辞赋,实现了对辞赋的扩容。清人既用"骈体""骈文"超越唐宋元明"四六"概念,将诗词曲之外的各类骈偶文章,包括辞赋纳入其中;又拓展原有"四六"内涵,多用之代指"骈体""骈文",辞赋也可纳入"四六"文集。但因为辞赋不追求四六隔对,明以前"四六"文集不收辞赋,因此清代也有《国朝骈体正宗》等少数选本延续此意。今天,我们笼统地说两者是交叉或平行,都不符合文学史的事实。对它们的关系梳理,不能抛开"四六"演进与骈文历史,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四六 辞赋 扩容
下载PDF
意存牢落抒放旷,理趣洋溢入庄周——论戴表元之辞赋特征
2
作者 易永姣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83-487,共5页
戴表元辞赋多以室宇居所和人生处境为题材,其背景叙说和对社会现象的评议,体现出戴表元感慨疮痍,伤时悯乱的心理情绪。但因为叙写上的时空逾越和贤者德居的精神定位,其辞赋更多地展现了身陷乱世的智者的高尚德雅。这一效果的形成与其儒... 戴表元辞赋多以室宇居所和人生处境为题材,其背景叙说和对社会现象的评议,体现出戴表元感慨疮痍,伤时悯乱的心理情绪。但因为叙写上的时空逾越和贤者德居的精神定位,其辞赋更多地展现了身陷乱世的智者的高尚德雅。这一效果的形成与其儒道兼容的思想显然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表元 辞赋 牢落 理趣 道家
下载PDF
思兼单复与汉魏文风:王闿运骈文综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双伟 《斯文》 2017年第1期244-261,共18页
王闿运没有留下骈文别集却拥有大名,多被视为晚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代表。他一生以拟古为创新,推崇汉魏六朝诗文,特别是汉魏诗文和《史记》《汉书》行文之法,对唐宋八大家古文文统不以为然。他的骈文内容丰富,体类多样,序、赋、书、启、颂... 王闿运没有留下骈文别集却拥有大名,多被视为晚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代表。他一生以拟古为创新,推崇汉魏六朝诗文,特别是汉魏诗文和《史记》《汉书》行文之法,对唐宋八大家古文文统不以为然。他的骈文内容丰富,体类多样,序、赋、书、启、颂、诔、祭吊等兼工;句式整齐但较少工整对偶,特别是少用四六隔对;运典无痕,风格雅洁。这不仅是他浸淫汉魏诗文及史传的反映,也是他思兼单复,骈散交融思想的体现,还是嘉道以来文学思想走向融通,文坛流行汉魏骈散不分之文的结果。王闿运对汉魏文的推崇与实践,与现代中国魏晋风度与魏晋散文的流行,有着思想上、文体上的内在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骈文 单复 汉魏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辞赋中的农事叙写
4
作者 易永姣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9-176,共8页
中国古代辞赋对农事的叙写,是中国古代务本重技的农本思想、悲叹田园的悯农情怀以及中国文人以隐显志和以园艺表达治业之情的圣道情怀的生动呈现。中国古代的王权制度、农耕传统和崇实务本思想以及文人的生存境遇,决定了中国古代文人观... 中国古代辞赋对农事的叙写,是中国古代务本重技的农本思想、悲叹田园的悯农情怀以及中国文人以隐显志和以园艺表达治业之情的圣道情怀的生动呈现。中国古代的王权制度、农耕传统和崇实务本思想以及文人的生存境遇,决定了中国古代文人观农的立场和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农事叙写 文人心态
原文传递
杜笃《论都赋》为反对立都洛阳而作吗?
5
作者 陈松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5,共6页
自范晔《后汉书》以来,杜笃创作《论都赋》的目的,一直被认为是反对立都洛阳,主张迁都长安。此说值得怀疑。事实可能正好与之相反。
关键词 杜笃 《论都赋》 洛阳
下载PDF
论植物赋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6
作者 王婧之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1期84-89,共6页
植物赋所写对象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与古代饮馔、医药、哲学、宗教、政治、民俗、审美好尚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意义的生成从总体上来说离不开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认知、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的影响以及历史... 植物赋所写对象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与古代饮馔、医药、哲学、宗教、政治、民俗、审美好尚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意义的生成从总体上来说离不开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认知、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的影响以及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穿插。同时,植物赋若要有效、艺术地传达物象隐含的文化意蕴,则与赋作的体物方法及赋家的体验方式有着深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赋 文化意蕴 生成方式 体物方法
下载PDF
论赋体概念的融合及其经典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昌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5-20,共6页
汉代的赋体概念多样,既有属于表达方式的直言和铺陈,又有属于功能作用的"古诗之流",也有作为文章体式的"赋"体。魏晋时期的赋体概念开始趋于融合,直到皇甫谧而集大成。挚虞《文章流别论》对赋体概念进行了提纲挈领... 汉代的赋体概念多样,既有属于表达方式的直言和铺陈,又有属于功能作用的"古诗之流",也有作为文章体式的"赋"体。魏晋时期的赋体概念开始趋于融合,直到皇甫谧而集大成。挚虞《文章流别论》对赋体概念进行了提纲挈领地处理,后为刘勰《文心雕龙》所继承发扬,从而完成了赋体概念的经典化,而萧统《文选》奠定了"赋"的文体之首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体 概念 融合 经典化
下载PDF
陈维崧骈文经典地位的形成与消解 被引量:9
8
作者 吕双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陈维崧延续晚明六朝骈俪文风兴起的态势,以雄博富艳的四六骈体振起于清初文坛,成为清初骈文的主要代表。他形式上追求四六隔对,讲究句式工整、典故繁复和声律调谐;又将身世之悲与兴亡之感融入文中,以性情、才华为文,提升了骈文的抒情、... 陈维崧延续晚明六朝骈俪文风兴起的态势,以雄博富艳的四六骈体振起于清初文坛,成为清初骈文的主要代表。他形式上追求四六隔对,讲究句式工整、典故繁复和声律调谐;又将身世之悲与兴亡之感融入文中,以性情、才华为文,提升了骈文的抒情、议论与叙事功能,从而超越了晚唐以来以公牍为主的表启四六,成为清初骈文典范。但随着嘉道以来汉宋兼容、骈散交融思潮的振起,陈维崧骈文又因其肤廓庸俗、隶事重复、意象重叠和情感泛滥等问题而不断招致批评,不再被视为清代骈文代表作家,其经典性地位也遭到消解。这一过程反映了清代骈文宗尚从齐梁体到汉魏体的转向,体现了骈文内涵的流变性,为骈文学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骈文 经典化 消解
原文传递
曾国藩与晚清湖湘骈文批评的崛起 被引量:6
9
作者 吕双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9,共9页
曾国藩是晚清湖湘骈文批评的开山人物,一直沉寂的湖湘骈文批评因之兴起,同时或之后的湖湘文士随之也较为关注骈文,在晚清文坛上独树一帜。李元度对骈文发展史的梳理、王闿运以单复而不是奇偶论文,易顺鼎和杨毓麟对清代骈文名家的点评等... 曾国藩是晚清湖湘骈文批评的开山人物,一直沉寂的湖湘骈文批评因之兴起,同时或之后的湖湘文士随之也较为关注骈文,在晚清文坛上独树一帜。李元度对骈文发展史的梳理、王闿运以单复而不是奇偶论文,易顺鼎和杨毓麟对清代骈文名家的点评等堪为代表。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晚清湖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传统诗文批评,包括原来少见的骈文批评也随之振兴;另一方面又说明骈文批评从江浙文化"中心"到湖湘文化"边缘"的拓展,从而丰富了清代骈文学内涵,促进了清代骈文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湖湘 骈文批评 晚清文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